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石榴》教案-(新版)苏教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3078473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石榴》教案-(新版)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石榴》教案-(新版)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石榴》教案-(新版)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石榴》教案-(新版)苏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石榴教案 (新版)苏教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2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3体会咏物记叙文的特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外辐射材料来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通过听记熟悉了解石榴同学的介绍,来了解石榴的特点。2通过辐射阅读其它作品或作品片段,来促进学生对课文文体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品位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揣摩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

2、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正确领悟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 给学生复印有关的学习资料,有关石榴的图片。2学生准备课代表准备一盆石榴,用课前用几分钟的时间给全班学生介绍。教学步骤第1课时一、情景导入,指导初读(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老师带领学生认识石榴,观察讲台上的一盆石榴。2引导学生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石榴。3带领学生总结石榴的特点。4指导学生分析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并积累词语。1观察讲台上的石榴,先请这盆石榴的主人向大家介绍有关石榴的情况,然后请熟悉石榴的学生向同学们补充介绍石榴的有关情况。2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石榴,从任

3、意方面进行口头作文,并寄托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3通过阅读关于石榴的文字材料和刚才同学的介绍,归纳石榴的特点。比如:夏季开花,花多呈红色,也有黄色和白色。浆果近球形,秋季成熟。种子的肉质层可以加工成清凉饮料。花供观赏。果皮可入药,味酸涩,可以止血、驱虫,主要用于治疗久泻久痢、虫积腹痛等症等等。4学生初步朗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抓住石榴的哪些特点来写?积累词语。二、抓住特征,分析课文(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带领学生品味描写石榴的句子。2带领学生阅读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带领学生重点讨论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喻成是“夏天的心脏”。1学生朗读、分析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

4、。并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在描写中的作用。2在阅读中感受作者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3分析作者为什么将石榴比喻成是“夏天的心脏”。从花的色彩和外形上做比喻。从石榴“热烈”、“充满活力”这一“内在”特征的角度来打比方。三、深入探究、体会感情(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给学生发放文章的背景材料。2结合背景组织学生讨论:在石榴众多的特点中,作者为什么偏偏选它在五月开花这一特点来写?3带领学生阅读全文,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1学生阅读背景材料。2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了解此文写于1942年10月3

5、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共产党则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在此背景下,也只有石榴这种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能和作者引起共鸣。结尾处“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3通读课文。四、本课小结 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向时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五、板书设计参考石榴郭沫若枝干叶片花果实子粒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第2课时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阅读课外材料 1通过阅读来体会抓住事物特征,寄情于景的写法2

6、指导学生写作 2学写一篇寄情于物的抒情散文一、辐射阅读,体会寄情于景的写法(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1带领学生阅读白杨礼赞片段。2带领学生阅读荔枝蜜片段。1阅读白杨礼赞片段。思考:作者抓住了白杨树的哪些特征,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荔枝蜜片段。比较两篇文章的结尾,思考有何相似之处。 (提示:都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某种信念和追求。这里要求学生发现其中的相似之处)二、写作练习(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观察大干世界里的事物,描写其特征,同时练习“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写法。进行描写。自拟题目对一种熟悉的植物做写作练习。如:柳树的依依多情;松树的四季常青;秋菊的傲霜盛开等等。三

7、、本课小结要写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文章,首先要有情,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情人;学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四、板书设计参考抓住事物特征,寄托自己感情五、本课总结1942年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国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镇压抗日救国运动,亲日顽固派大肆鼓吹崇外媚日、投降屈从的反动论调,一些政界人物和文化人士变节投敌,苟且偷生;而共产党则高举抗日救亡大旗,坚持抗战,力挽狂澜。在此背景下,郭沫若写了这篇文章,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品格,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六、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1阅读郭沫若的诗歌、戏剧等著作。2从石榴一文看郭沫若其人。七、练习设计随堂练习设计认真阅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1文中为什么使用第二人称代词“你”? 2“破口大笑”一词有何妙处?3昆明的石榴有何特点?4“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写出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个性练习设计通过石榴一课,谈谈你对郭沫若这个人的看法。八、教学探讨与反思本文的教学难点是学生正确领悟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课文教学难点和重点可采用练习和点拨的方法,采用辐射阅读的方法予以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