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3070486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等科学概念。3了解两篇文章作者的思维方式。能力目标1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把握两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思维的开放性与周密性。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3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思维方法。德育目标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发学生

2、努力学习,不囿于成说,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向科学的未知领域进军。 教学重点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2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教学方法1比较阅读法。2涵泳品味法。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会,多角度看问题,获得新知、真知。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在距今约23亿年前6

3、5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爬行动物。它们与现代的蜥蜴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身体表面覆盖着有鳞片的皮肤。它们的后代是由卵孵化出来的等等。在这漫长的165亿年间,它们成为了整个地球的主宰。它们经历了气候较为温暖的三迭纪,食物丰富的侏罗纪,充满了生存恐惧的白垩纪,它们作为过去的生物,人们给了它们一个名字恐龙。6500万年前,白垩纪的一个早晨,草食性恐龙正在吃着美味的早餐,“轰”的一声巨响, 一场天翻地覆的大爆炸发生了,从此恐龙便慢慢地减少,直至最后灭绝。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阿西莫夫笔下的科普世界去寻求答案吧。设计(二)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

4、,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1)辨音:遗骸 褶皱 劫难 追溯(2)释义:遗骸 褶皱 劫难致密 追溯 天衣无缝选四名同学回答,明确:(1)hi zh nn s (2)遗骸:遗骨(遗留的残骨)。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劫难:灾难、灾祸。致密:细致精密。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2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

5、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学生谈自己阅读的初步印象。明确: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两文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两文都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三、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教师巡视各组,掌握讨论情况,随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然后选交流成功的两个小组介绍阅读成果。明确:1恐龙无处不在,说明对象为“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或“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角

6、度为:通过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文章的思路简述如下: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段,这两句话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第二部分为27段,介绍恐龙无处不在是大陆在漂移。2、3段介绍南极和地球其他大陆上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4、5段写这一发现引起了作者的深入思考,作者没有把思维定格在恐龙本身研究上,而是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考察;6、7段作者思有所获,“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第三部分为812段,简明介绍板块学说,并说明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第四部分为1315段,再次聚焦南极恐龙和其他生物,确证这一推断的正确性。总之,全文从

7、现象到本质,逐层推进,表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和严密性。2被压扁的沙子,说明对象为“恐龙的灭绝”,说明角度为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文章的写作思路如下: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段,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为26段,探讨恐龙大灭绝,介绍两种学说“撞击说”和“火山说”,揭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为711段,解释斯石英的成因,重点说明其性质,为排除“火山说”提供科学依据。第四部分为1217段,依据科学理论,进一步断定有斯石英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运动,从而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教师总结:两文都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开放性和严密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新的窗户,我们不禁为作者道好称奇,科学需要激情,需要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