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3070072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 观潮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意思。2、整体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3、体会、学习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2、课文内容的理解,写作特点的体会、学习。教学难点:1、对生僻文言词语的理解。2、对课文内容的准确把握。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师生互动,共同研究、共同探索,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三、教师范读,学生正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后师问:1、有哪些读音和你读得不一样?2、听了后你对钱塘潮有什么印象呢?四、学生朗读课文内容,疏通文意。1、根据课下注释初步理解,

2、有疑问的地方标注出来,质疑。师生共同解决。2、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五、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共同朗读第一段。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写海潮的雄伟壮观)这一段是怎样写海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的?(明确:先用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总领全文,点示题旨,接着交待海潮最盛的时间。然后对潮水作正面描绘,最后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作形象概括,呼应首句,又为下文作铺垫。)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潮来之状进行描写的?写出了江潮怎样的特点?(明确:作者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由远及近地写出潮,刻画了海潮的雄奇壮观。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仅用简单的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把在远方

3、,渐近奔涌到眼前时海潮的形状、颜色、声势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2、指名朗读第二段这一段写了什么景象?(明确:写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作者得如何对水军演习的场面进行描写的?(明确:参加演习的船只众多,演习中阵势变化多样,水兵作战技艺拥熟,演习中战斗激烈,声势浩大,演习结束后撤退迅速。) 一场复杂的演习活动,而结在烟消彼静的静景上,这是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一种动静相衬的写法,为下文别开生面的另一场水上表演作了铺垫。)3、学生齐读第三段。这一段是从什么方面进行描写的?段中哪些句子描写了壮士形象?哪些语句突出了勇士逆潮游泳的高超本领?(明确:披发文身、手持大旗、争先鼓

4、勇,写出了壮士形象;溯迎而上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更突出了勇士的绝技。)4、师生共同朗读第四段。这一段的内容是什么?文章内容是写钱塘海潮的,那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心,是为了从侧面映衬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六、讨论、教师简介有关背景,总结全文。1、师: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写出了钱塘海潮的雄伟壮观,还写了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观潮人之多等等内容。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本文写的是观潮,却为什么要写除了海潮以外的诸多内容呢?(明确: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当时在临安城南每年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

5、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本文描写的水军演习、弄潮表演以及观潮情景,既衬托了钱江涌潮的奇伟壮丽,又共同组成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表现了人与自然搏斗的勇敢精神。)2、海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人群如潮,但在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一方面是由于作者构思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作者用语十分简练的结果。)七、练习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本课内容。八、布置作业1. 熟读课文。2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手中的笔描绘出心中的海潮图。附板书设计:观潮既写出了钱塘涌潮的雄伟壮丽,又表现出了南宋都城生活的风景画、风俗画。正面描写海潮:雄伟壮观结合水军演习:精彩动人侧面烘托弄潮健儿:技艺高超观潮人:人群密集创新说明:1、打破文言文教学传统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朗读、思考、讨论、想象中获得知识,理解课文。2、采用多种形式,把枯燥的文言文教学变为对景象、文字欣赏的一个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有所得。3、师生互动,共同感受课文内容。4、延伸课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