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人琴俱亡》教学案(新版)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人琴俱亡》教学案(新版)苏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人琴俱亡教学案(新版)苏教版课题人琴俱亡第_1_课时总第_课时主备人审核人签发人使用人学习目标1、掌握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笃、索、舆、径、素、卒,虚词:而、了、既、俱等。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3、感受本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谊。班级检测目标学习重难点1、重点:掌握部分常见的文言实词。2、难点: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学习过程学生纠错(二次备课)一、 课前预习1、搜集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 2、扫除字音障碍。、注音:王子猷( ) 舆( ) 笃( ) 恸( )、释义:笃: 索: 舆: 径: 素: 卒: 何以: 调:而: 了:
2、既: 俱:、翻译(注意加粗的字义):(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3)语时了不悲。 (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5)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6)因恸绝良久。 (7)月余亦卒。 二、 课堂助学(一) 导入新课说到亲情,我们总说它血浓于水,并常用紧密相连的身体器官作为比喻,如母子连心、骨肉相连、手足情深等等,亲情是割不断的血肉之情,它是世间最宝贵最真挚的情感。虽然我们也曾听闻曹植悲歌“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更多的还是见证了血肉相连的深厚,一如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人琴俱亡。(二)落实常
3、规展示预习。1、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世说新语的资料。2、小组代表板演注音和释义。3、结合正音指名朗读。读后由学生从音量、语速、节奏、感情等方面简短评议。小组代表简要复述或翻译课文。(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1、让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把不会的词、句圈出来,以备小组合作讨论。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以适时地帮助。3、小组为单位,以抢答的形式逐句解释重点字词并翻译句子。4、共性问题,师生共同解答。(四)研读课文,体会感情:1、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变化?结果如何? 2、为什么子猷在听闻子敬亡故的消息时了不悲,去奔丧一路也没哭,而弹子敬琴后竟恸绝良久?解1: 解2: 了解魏晋风度:人琴俱亡
4、作为其中一篇还是较为集中的体现了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某种思想性格特点及其文化特征在任由性情、不拘矩度、注重情感的个性表达的同时,还故作旷达追求一种超脱的风度,雅量谢公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子在前线与八十万秦兵作战,这一战关乎国家危亡,大胜后派人急来报捷。谢安当时正与客人下棋,看完后若无其事的继续与客人慢慢下棋,客人问起也只淡淡地说小儿辈破大敌了。这一战关系到国之兴亡、家之存绝,谢安不可能真的无动于衷,只是越是激动的重要时刻越平静,才是超脱的风度。所以子猷的不悲不哭正好体现了魏晋时代士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追求他们注重真性情,追求个性的自由飞扬,同时又力求能摆脱世俗的一切利害得失、荣辱毁誉,寻求一种超然的风
5、度。为此,尽管子敬很悲痛,却还是要强自抑制。3、(1)那么是什么触发了他的情感呢? (2)琴不调说明了什么?原因一: 原因二: 4、子猷为何而卒? 三、 当堂检测荀佰子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佰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佰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释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委:丢下。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1、在下面语
6、句中加上一个逗号,将其断开。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2、翻译下面句子。吾今死矣,子速去! 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 四、 课后巩固完成人琴俱亡的同步练习五、学(教)后反思目标达成:收获:不足或需改进点: 原因一:实际情况。主人病亡久已无人弹奏,弦松。原因二:“人琴俱亡”的凄凉。子猷心中极为悲伤,无论如何总无法调正音弦。而这种极为沉厚的悲情一旦触景伤怀,便无法再抑制,喷发而出,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体现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4、子猷为何而卒?子猷的卒是病重加悲痛。1、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一个逗号,将其断开。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解析:这句话里很明显有两层意思,一是巨佰探病,二是胡贼攻郡。2、翻译下面句子。吾今死矣,子速去!我现在是活不成了,您快离开吧! 3、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 被荀巨伯舍身救友的义举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