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论语九则》教案-长春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论语九则》教案-长春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论语九则教案 长春版讲课教师: 学科:语文课时:第一课时总课时数:4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力求达到对所选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达到用经典文化有效指导思想、生活的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汲取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教材分析教学重点能深入理解每一则选言传达的思想。教学难点能深入理解每一则选言传达的所所思想。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设疑启发一、导入新课。由学生背诵
2、论语导入。 二、探疑互动充分诵读。教师范读。(教师的朗读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感情充沛,让学生领悟文言篇章的诵读技巧。)1在阅读前四则之后,你是否发现了这四则的共同之处?2在这四则中,你对哪一则的感触最深?谈谈你的理解。3那么在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时代4在我们今天所生活的这个时,应该如何去做才是真正的行孝呢?代,远离父母,生活在异地他乡的情况比比皆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是行孝呢? 5知晓父母年龄的意义是什么?6论语第一章即谈到:“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请谈谈你对“本”的理解。行孝是为人的根本,孝心即仁心,一个人如果以私心去对待父母对待家庭,怎么可能期待他以爱心、忠诚和责任感去对待他人和国家呢?
3、所以孝是根本,只有“务本”,才可以生道。解疑归类三着重体现的内容是立德,这部分内容与行孝有何关系? 查疑落实 四、课后作业。 1积累论语中有关君子的内容。 2阅读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学生自由朗读。(学生的自由朗读,除读准字音外,也要把握好语速、节奏。)结合书下注释以及工具书着重理解前四则的内容。1学生在理解前四则内容时及时记下自己的感悟。2学生及时标注在阅读过程中的困惑之处,提醒自己在交流时重点记忆。将学生分成小组,选择其中的一则进行探讨。各小组指派一名同学做代表,将小组成员的研究成果公布给其他同学。学生讨论第一则:子女的成长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这一则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为人子女要想行孝
4、就要谨慎持身,这样就可以让父母放心、安心,少挂心。第二则:世人对尽孝的理解是肤浅的,认为只要是养父母终天年就是孝道,牲畜也有人养,怎么能依据是否有所养就是孝道呢?第三则:父母在,为人子女尽量不远行,一方面,子女的远行会让父母牵肠挂肚,寝食难安,另一方面,父母年事已高,当有些事始料未及时,让子女空留遗憾。如果必须远行, 第四则: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晓,知道父母的年龄常怀着这样的心情,喜悦和恐惧。喜悦则是因为父母还很健康,很长寿,恐惧的是父母已经高龄,生命已经衰竭,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所以内心非常恐惧。知道父母的年龄意义在于提醒自己应该及时行孝,尽心行孝。3论语第一章即谈到:“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
5、与!”请谈谈你对“本”的理解。行孝是为人的根本,孝心即仁心,一个人如果以私心去对待父母对待家庭,怎么可能期待他以爱心、忠诚和责任感去对待他人和国家呢?所以孝是根本,只有“务本”,才可以生道。设疑启发一、导入新课。由学生背诵论语导入。 二、探疑互动充分诵读。教师范读。(教师的朗读要起到示范的作用,感情充沛,让学生领悟文言篇章的诵读技巧。)1在阅读前四则之后,你是否发现了这四则的共同之处?2在这四则中,你对哪一则的感触最深?谈谈你的理解。3那么在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时代4在我们今天所生活的这个时,应该如何去做才是真正的行孝呢?代,远离父母,生活在异地他乡的情况比比皆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是行孝呢?
6、 5知晓父母年龄的意义是什么?6论语第一章即谈到:“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请谈谈你对“本”的理解。行孝是为人的根本,孝心即仁心,一个人如果以私心去对待父母对待家庭,怎么可能期待他以爱心、忠诚和责任感去对待他人和国家呢?所以孝是根本,只有“务本”,才可以生道。解疑归类三着重体现的内容是立德,这部分内容与行孝有何关系? 查疑落实 四、课后作业。 1积累论语中有关君子的内容。 2阅读李零的丧家狗我读论语。学生自由朗读。(学生的自由朗读,除读准字音外,也要把握好语速、节奏。)结合书下注释以及工具书着重理解前四则的内容。1学生在理解前四则内容时及时记下自己的感悟。2学生及时标注在阅读过程中的困惑之处
7、,提醒自己在交流时重点记忆。将学生分成小组,选择其中的一则进行探讨。各小组指派一名同学做代表,将小组成员的研究成果公布给其他同学。学生讨论第一则:子女的成长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这一则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为人子女要想行孝就要谨慎持身,这样就可以让父母放心、安心,少挂心。第二则:世人对尽孝的理解是肤浅的,认为只要是养父母终天年就是孝道,牲畜也有人养,怎么能依据是否有所养就是孝道呢?第三则:父母在,为人子女尽量不远行,一方面,子女的远行会让父母牵肠挂肚,寝食难安,另一方面,父母年事已高,当有些事始料未及时,让子女空留遗憾。如果必须远行, 第四则: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晓,知道父母的年龄常怀着这样的心情,喜悦和恐惧。喜悦则是因为父母还很健康,很长寿,恐惧的是父母已经高龄,生命已经衰竭,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所以内心非常恐惧。知道父母的年龄意义在于提醒自己应该及时行孝,尽心行孝。3论语第一章即谈到:“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请谈谈你对“本”的理解。行孝是为人的根本,孝心即仁心,一个人如果以私心去对待父母对待家庭,怎么可能期待他以爱心、忠诚和责任感去对待他人和国家呢?所以孝是根本,只有“务本”,才可以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