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3028212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教学目的1积累“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等文言知识,背诵课文,理解文意。2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教学重难点积累“晏如、萧然、会意、汲汲、戚戚”等文言知识,背诵课文,理解文意。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积累文言知识,梳通文意。教学内容与步骤一、情景激趣在三册,我们学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对他的思想品格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以“我心目中的陶渊明”为题,谈变你对他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总结:陶渊明(约365年约427年),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南朝宋初期文学家,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2、陶渊明生活的晋代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他从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生活。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诗饮酒、田园诗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去来兮辞等。今天,我们学习五柳先生传。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文章。作者故意隐去了传主的家世、生平事迹等一般传记要素,而着重表现他的性格志趣和精神气质。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1,2,)标出段内层次,批注自己的

3、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何许人:何处人。也可解作哪里人。许,处所。姓字:姓名。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另立别名称字。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会意:指对书中的有所体会。会:体会、领会。欣然:高兴的样子。嗜:喜好。亲旧:亲戚朋友。旧,这里指旧交,旧友。或:有时。造,往,到。辄(zh),就。期,期望。既:已经。曾(zng)不,竟不。环堵(d):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堵,墙壁。萧然,空寂的样子。短褐,粗布短衣。穿,破。结,缝补。箪(dn),盛饭的圆形竹器。屡:经常。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戚戚:忧愁的

4、样子。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兹:这。俦(chu):辈,同类。觞(shng):酒杯。二、整体理解第一段:“五柳先生”的志趣、性格与品格。第二段:总议“五柳先生”恬淡高洁的人生追求和安贫乐道的高尚志趣。第二步,细读课文,梳通文意:1检查学生翻译情况2强化要求重点理解的语句白话译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

5、。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总结固趣本文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重点描写他的生活、性格特点,刻画一个安贫乐道、抱朴守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表达

6、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二、四。背诵课文。第2课时教学目标背诵课文,深入理解文意与作者的品格。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对于五柳先生传的写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两种说法。王瑶根据萧统的陶渊明传的叙述认为,五柳先生传作于太元十七年(392年)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魏正申在陶渊明探稿中曾提到:“他在二十八写下的五柳先生传中,表示了自己的从文志愿。”如果这说少年时所作的话,那么这便不是自传了,有可能是陶渊明在年少时对生活的构想,表明志向,规划未来。可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可见陶渊明笔下五柳先生穷困潦倒,家境贫寒。如此情境不似为自己规划未来

7、,所以有研究者认为文章创作于晚年时期。清代学者林云铭指出文中赞语中“无怀氏”“葛天氏”传达了安贫乐道的情怀和不为官的态度,可以推测这是陶渊明辞官后所作。本节课我们的重点是背诵课文,在背诵过程中深入理解内容与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五柳先生的人生志趣与高尚品格,并进行个性解读。探究生趣第三步,背诵课文,深入理解一、背诵第一自然段,然后思考: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这几句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明确:交代了“五柳先生”号的由来。说明五柳先生出生寒微,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不重视姓字。小结: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他看中

8、五柳树的原因也许五柳先生宅边并无桃李,只有这么几棵柳树,这与后面所写“环堵萧然”是一致的。五柳先生的房屋简陋,生活贫穷,这五柳树带一点清静、淡雅、简朴的色彩。以五柳为号也就显示了五柳先生的性格。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是怎样表达的?明确:写五柳先生的禀性志趣。是从内在与外在相结合的方式来表达的。闲静少言是五柳先生的外在表现,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的内在品质。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几句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其目的是什么?明确:喜欢读书,善于读书,以读书为乐。表现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因为他读书的目的,是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4“性嗜酒曾不吝情去留”,表

9、现了五柳先生怎样的品格?请结合原文分析:明确:嗜酒出于天性,不是门阀之士的放荡纵酒,自我麻醉。饮酒是他在那种时代环境里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不能常得”表明嗜酒而不失节。“亲旧知其如此曾不吝情去留。”表现他的毫无拘束,他的坦率与认真,并没有当时所谓名士的虚伪与矫情。5“环堵萧然”至“以此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样的精神?明确:安贫乐道的精神。二、背诵第二自然段,然后思考: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话有怎样的作用?明确:结构上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内容上表达五柳先生的思想感情。2“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这两句话有怎样的表达作用?明确:既表达了五柳先生对上古社会

10、淳朴风尚的向往之情,又说明他是一位有着美好现想的隐士,同时也是对世风日下的黑暗现实的针砭与嘲讽。三、个性解读1有人认为陶渊明安贫乐道是无奈,归隐田园是逃避,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明确:千百年来,大家都认为陶渊明在逃避,他秉承了老庄哲学,思想是消极的。其实,看一个人生活得是否积极,关键看他有没有理想。陶渊明归隐,是与官场决裂的行动体现。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可以说陶渊明安贫乐道、辞官归田,是他执著追求人格价值的表现。2陶渊明认为读书要不求甚解,你赞成他的观点吗?为什么?3你对本文还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见解?4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总结固趣五柳先

11、生传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代表作之一,是陶渊明自传散文(存争议)。在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本文语言朴素平淡,呈现出一种天然真色之美,纯真可亲而又意味隽永,我们都不禁陶醉其中。我们应该感谢陶渊明,是他用性灵,用良知为中国士大夫在精神世界里建成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为我们营造了平淡真淳的艺术境地。让我们永远地记住他,作为古代文人心灵中的一片净土,作为时代尘嚣中用尊严扛起的一面旗帜。布置作业预习马说,背诵课文,理解大意,列出不懂之处。有关的趣味教学资料名家点评五柳先生传洪迈容斋随笔卷八:“陶渊明高

12、简闲靖,为晋宋第一辈人。语其饥则箪瓢屡空,缾无储秉;其寒则短揭穿结,絺绤冬陈;其居刘环堵萧然,风日不蔽。穷困之状,可谓至矣。”朱熹朱子语类:“晋宋人物,虽曰尚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真个能不要,所以高于晋宋人物。”林云铭古文析义卷七:“昭明作陶公传,以此传叙入,别此传乃陶公实录也。看来此老胸中,浩浩落落,总无一点粘着。既好读书亦不知有章句,嗜饮酒亦不知有主客。毋论畜贵贫贱,非得孔、颜乐取,也易语此乎?赞末无怀葛天二句,即夷齐、神农、虞夏之思,暗窝不仕宋意。然以当身,即是上古人物,无采薇忽殁之叹,更觉高浑也。后人仿作甚多,总无一似。”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七:

13、“渊明以彭泽令辞归。后刘裕移晋祚,耻不复仕,号五柳先生。此传乃自述其生平之行也。潇洒澹逸,一片神行之文。”过珙古文评注全集卷六:“此传即先生自述,试把先生行履与此传相印证,其一种潇洒奇迈风度,宛然恰合。”浦起龙古文眉铨卷四十二:“于客难诸体后,别开畦埒,超绝。昭明为渊明作传,录此一篇,又序其集,称其文章不群,独超众类。”毛庆藩古文学余卷二十六:“真气盘旋纸上,不可作文字观。”李扶九古文笔法百摘卷十:“不矜张,不露圭角,淡淡写去,身份自见,亦与其诗相似,非养深者不能。此在文中,乃逸品也,乃逸品也。”锺嵘:“文体省净,殆无长语。”鲁迅:“是个非常平和的田园诗人。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

14、心里很平静。家常无米,就去向人家门口求乞”,“他穷到衣服也破烂不堪,而还在东篱下采菊,偶然抬起头来,悠然的见了南山,这是何等自然。”不求甚解马南邨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

15、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16、。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

17、,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