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爬山虎的脚.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爬山虎的脚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及怎样一脚一脚向上爬的。 3体会作者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并且把观察所得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课文顺序,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以及怎样向上爬的。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细致、连续地观察事物并且把观察所得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的,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学生准备:
2、实地观察爬山虎【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图片导入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一种植物,请看(出示图片:满墙的爬山虎),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预设:爬山虎。师: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呢?其实,你们平时看见的都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你们看到过爬山虎的脚吗?爬山虎的脚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很少会有人注意。但叶圣陶爷爷却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文章爬山虎的脚。2.板书课题,随机指导“虎”的书写3.齐读课题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爬山虎的脚长怎么样?师:那让我们带着疑问赶紧走进课文,看看叶圣陶爷爷给出的答案。二、整体感知,理
3、清脉络1.认识生字师:这篇课文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老师来考考你们,这些字你们都认识吗?先把它读出来再给它组个词。来,试试,从你开始开小火车。生组词,交流多音字“曲”,据词定音;指导“叠”“隙”的书写2.理清层次(1)师:下面请大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围绕爬山虎的脚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生读课文)交流明确:第1自然写爬山虎生长的位置,第2自然段写叶子,3、4、5自然段写的脚。(2)师:课文共5个自然段,叶圣陶爷爷用了3个自然段写“脚”,为什么?预设:因为文章题目是爬山虎的脚,所以,要重点写“脚”。(3)师:对,写文章要详略得当,重点内容要写具体。今天,咱
4、们就重点学习第3、4、5自然段。三、品读重点,感悟写法。(一)学习第3自然段,交流“脚的位置、形状、颜色”。1.现在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体会:这一自然段都写了“脚”的什么?可在课文旁边做批注。(生默读,师巡视看学生读书、批注的情况)2.(出示课文)交流: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1)师:谁来谈谈,这段都写了什么?预设:这段写了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师板书:位置、形状和颜色)(2
5、)师:脚的位置在哪呢?谁来读读有关句子。(生读: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师:老师先画一个图,大家认一认,哪里是爬山虎的茎?哪里是叶子的柄?(教师画图)预设:粗的是茎,细的是柄。师:“茎”和“柄”还是生字呢,我们要把它们写正确。“茎”是什么结构?预设:上下结构。师:对了,要注意第5笔是点不是捺。“柄”是什么结构?预设:左右结构。师:真不错,要注意左窄右宽,相互避让。师:那它的脚长在哪里?预设:它的反面。师:对,叶柄的反面就是脚生长的位置。(师在黑板上用圆画出位置)(3)那脚的形状又是怎样的呢?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我?预设: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
6、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师:这句话写得真是生动,用了什么修辞呀?预设:比喻。师:作者把脚的样子比作什么?预设:把脚比作蜗牛的触角。师:可是当它巴住墙的时候变成了什么样子呢?谁能联系下文说说?预设:像蛟龙的爪子。师:(出示“蜗牛的触角”“蛟龙的爪子”和“爬山虎的脚”的对比图”)大家看,这就是蜗牛的触角和“蛟龙的爪子”,它们和爬山虎的脚相似吗?可见叶圣陶爷爷观察多么仔细,描写多么逼真!(4)师:老师手上有各种颜色的粉笔,我用什么颜色的粉笔画比较好呢?预设:红色粉笔。师:为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告诉我。预设: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师:哦,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刚长出来很嫩,所以是嫩红的。嗯,谢谢大家的帮
7、助。(师在黑板上用红粉笔画出爬山虎的脚)(5)师总结引导:爬山虎的脚位置长得这么隐蔽,形状像蜗牛的触角那么细,都被叶圣陶爷爷发现了。大家猜猜,他是怎么发现的?预设:可能天天都来观察;可能从刚刚长出来就开始观察,一直到枯萎;可能观察的时候离得很近,看得很仔细;可能看的时候还扒开了叶子,有时候还拉拉它的茎师:是啊!叶圣陶爷爷因为经过长期仔细的观察,才能抓住爬山虎脚的特点,才能写得这么细致。(6)让我们再齐读这段课文,进一步感悟它的写法吧!(图片出示本段课文:齐读)(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交流“怎么爬的”。1.品味动词用法(1)师:那它是怎么往上爬的呢?请大家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把写爬山虎怎么爬
8、的动词圈起来。开始吧!(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师巡视看学生圈画的情况)(师出示课文)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 )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紧(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师:刚才大家读书都很投入。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呢?咱们一起试着说一说。(一起读课文填空,出示课文)“触、变、巴、拉、贴”这几个动词写得怎么样?(师板书)预设:写得生动形象,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2)师:大家想想这几个动词的位置能调换吗?为什么?请大家把书本立起来当墙壁,在上面演示一
9、下爬山虎爬的动作,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谁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指名交流)预设:不能互换,这些词是有先后顺序的,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比如,正是细丝由直变弯曲,缩短了茎与墙的距离,产生了拉力,才使它在墙上贴得紧。叶圣陶爷爷正是准确运用了这些动词,才把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过程写得很具体,写得这么有序。这种准确表达的方法,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3)引读课文师: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渐渐爬满了山坡,爬满了墙壁,爬满房顶。假如你就是那棵爬山虎,告诉大家你是这样爬的(齐读课文)2.品味“一脚一脚”好处师:这里的“一脚一脚”能换成“一步一步”吗?为什么?预设:不能,爬山虎不像动物那样几只脚交
10、替着爬,而是长一只脚巴住墙,再爬就必须再长一只脚,再巴住墙。一直往上长,必须不断长出新脚。所以,叶圣陶爷爷说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三)学习第5段,交流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1.师小结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爬山虎触着墙的脚是怎么爬的。大家知道吗?叶圣陶爷爷还发现了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看看是什么变化。(生自由读)2.(出示课文)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1)师:谁能说说是什么变化?预设:没有
11、触着墙的,枯萎了,触着墙的,脚变成灰色,牢固地巴在墙上。(板书:变化:萎了 牢固)(2)师:(课件展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预设:爬山虎的脚巴住墙很牢固。师:风能掀下它,不让它继续往上爬吗?(不能!)雨能阻挡它,不让它向上攀登吗?(不能!)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多么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产生了什么新的感受?预设:敬佩、喜爱(3)请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一自然段(齐读)。(四)引导发现,总结写法1.师(指板书点拨):3、4、5自然段作者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按照观察爬山虎“脚”的顺序,给我们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脚的位置、形状和
12、颜色;一个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还介绍了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那叶圣陶爷爷的观察是一时的吗?预设:不是。师:叶圣陶爷爷通过连续的观察,才为我们展示了这么可爱的爬山虎。2.你从作者观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启发?(1)观察要细致,要连续观察。(2)要抓住特点观察。(3)要注意事物的细微变化。3.以前我们只注意到爬山虎的叶子,而叶圣陶爷爷却对不引人注目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真是了不起!那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为什么还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呢?它和脚有什么关系呢?咱们下节课再探究。四、总结延伸,布置作业1.同学们,世间万物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而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许多大自然的奥秘。想知道吗?那就赶快行动吧。课下,请同学们仿照爬山虎的脚一文的观察方法,仔细观察一种植物。观察的时候,可先从远处整体看,再从近处一部分一部分仔细看,特别要细心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甚至有什么变化,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再具体方面写下来。2.布置作业(1)尝试背诵2-4段(2)给家人或朋友画一画爬山虎,告诉他们爬山虎是如何爬行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