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小课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及矫正》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小课题】《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及矫正》课题研究开题报告.doc(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及矫正开题报告课题名称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及矫正一、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中学生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种种客观存在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中学生,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错事,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久面久之形成了短期内难以改正的习惯。同时,中学和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并且目前的中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逐年增多,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还未成熟,社会阅历正逐步拓展,思维方式受外界影响大,可塑性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水平还不够高。因此,在他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稍不注意,不良行为及不良行为习惯就会轻易地在他们身上找到缺口而附在他们身上,弹奏出与他们身份、身心发展阶段不相
2、称的音符,进而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一个学校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纠集在一起,会影响教育秩序,败坏校风校貌。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和反复,不单纯地源于学生思想问题,更多地还是复杂多变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浸染造成。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原因既有来自自身的主观因素的作用,也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的客观因素的作用。如何帮助他们认识到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并改正,让他们能健康发展,成为了我们将要研究的重要内容。二、选题概念界定习惯,是指由无数次的生息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我们所说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文明礼貌、卫生、劳动等各方面的习惯。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3、是指中学生在个人及其环境、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与相关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规校纪相抵触的反社会反规则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这些行为会阻碍学生的健康发展。三、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1.我校学生中目前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现状调查,分析我校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2.通过学校开展德育活动,使学生明白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 3.通过先进事例宣传、典型事例告诫、家校结合等多种途径,使学生逐步把外部的要求转化成自身内在的需要,使被动的行为逐渐转化成主动的行为,然后再把它提升到自觉性的行为,从而形成
4、良好的行为习惯。四、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措施研究方法:1、主导方法是说理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修养指导法、定期评价法。2、辅助方法是问卷调查研究、个案研究和理论研究等方法。实验中依据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这种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知行统一,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根据人本主义道德教育论,在实验中注重现实生活和儿童品德发展实际需要,激发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兴趣,注重发展儿童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 五、主要参考文献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2009.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美国国家社会科协会.美国国家社会科课程标准:卓越的期望M.高峡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刘良华.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李洪玉,何一粟.学习动力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6刘良华.校本行动研究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