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20-秋水教案-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20-秋水教案-语文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0 秋水教案 语文版项目设计内容备 注课时第 一、二课时课 型新授课教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风格;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背诵全文。过程与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指导学生做文言知识卡片,组织学生讨论两则材料的作用,引导学生鉴赏庄子运用形象说理的艺术风格,把握文章观点态度与情感使学生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重点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难点河伯对海神的感叹中引用两则材料的作用。教学手段方法使用多媒体、学生探讨与交流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或设
2、计意图一、导语从对“游刃有余”成语的理解导人。中国阅读史上一桩有名的公案,便是对庄子的误读(板书“误读”这两个字)。那就是关于成语“游刃有余”(板书)的理解。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养生主。这个成语讲的是厨师宰牛因为熟悉了牛的骨骼结构,所以掌握了用刀的规律。人们都认为庄子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要掌握了客观规律,便能顺利地解决问题。这句话没错。但这不是庄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庄子是个富有智慧的人,他想要告诉人们的是,现实世界是充满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的,一个人如何在这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上活着呢?最好的方法,便是避开矛盾,绕过它,自己才能活得逍遥、自在。这是庄子的理想。庄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一个最大的最完美的自由
3、主义者。学生倾听导入设计新颖别致,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对“误读”的引入,也非常深刻。由“游刃有余”引入到自由主义者,进而水到渠成地过渡到对庄子的介绍。二、简介庄子并解题 学生介绍后,教师点拨补充: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 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
4、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 治。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 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三、课文分析 1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字词读音及断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交流课前预习时制作的知识卡片 合作小组交流,互相补充、讨论、明确,在此基础上,小组推荐展示12名学生的卡片。教师
5、提示重点知识点,师生共同讨论,归纳其用法及意义。 (1)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径直) 不辩牛马(“辩”通“辨”,辨别,区别) (2)古今异义词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至于”,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用,意为“到达”。今仅用作另提一事的连词) 东面而视(“东面”,脸朝东。今指东边) (3)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时(季节)”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 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美”,作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美景) (4)一词多义 (5)句式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判断句。“用者,也”表示
6、判断) 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己”作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句。助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用“见于”表示被动)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为”是古汉语常见的固定形式,可译为“认为是”“觉得是”)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是副词“非”和连词“则”的配合格式,可译为“(要)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连词。连接上句或上段,用在下句或下段的开头,可译为“再说”“况且”,表示意思推进一层) (6)出自本文的成语 望洋兴叹: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望洋,
7、亦作“望羊”,仰视的样子。 贻笑大方:留下笑柄给内行人,让内行的人笑话。贻,遗留。大方,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常用作谦词 4学生齐读课文,研读讨论 (1)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组内讨论,分组承担问题,班级交流) 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层次间的关系是什么? 这篇课文选自庄子外篇中秋水篇的前部分。它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全文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秋水时至”至“
8、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 第二层(“顺流而东行”至“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写河伯见到大海后自叹不如。 文中用两个“于是焉”有什么作用? 点拨:第一个“于是焉”,说明河伯是在“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的情况下欣然自喜的。 第二个“于是焉”呼应第一层,对比说明,情况不同,时间不同,认识也不同,透露出庄子的哲学思想。 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是们什么? 点拨: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 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批评自己的盲目崇拜。 这篇课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点拨: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
9、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 通过这篇课文,你认为庄子的文章有什么特点? 点拨: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想像丰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创造性,善用对比。 学生集体诵读,要求学生注意读音和句子的停顿。学生自己归纳学生集体朗读,并思考学生齐读课文,研读讨论理解寓意,学生讨论庄子形象化的比喻,分析河伯慨叹的内容,深入把握主旨四、总结、扩展 秋水我们学的只是开头的一段。 秋水全文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庄子采用寓言形式,用河伯、海若的对话来讨论玄妙的哲学问题。课文这一段河、海的对比,实际只是引出大小、多少、贵贱之类的看法,然后一层深一层地引到漫无边际
10、的认识的海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阅读秋水全文。教学反思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蕴含哲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落实在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通过诵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上。本教案特色在于学生活动充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扮演主导者的角色。教学效果不错。本节课一大亮点是“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给你的启示”这一环节,把书本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结合了起来,促使学生去思考如何学以致用。不少的同学谈得很不错,切合了自己的实际,有些观点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可能都没有考虑到。从这节课上我觉得确实要相信学生,要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说,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老师的思维之内。布置学生改写属迁移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写作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但朗读时间不够,学生未能当堂背诵;另外教学过程中扩展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