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介绍及热效率计算.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3001130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换热器介绍及热效率计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换热器介绍及热效率计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换热器介绍及热效率计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换热器介绍及热效率计算.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换热器介绍及热效率的简单计算一、换热器的根本概念换热器的定义:但凡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通称换热器。三种类型换热器简介螺旋板式板式穿插流换热器管壳式壳管式套管式)(蓄热式混合式间壁式间壁式冷热流体分别位于固体壁面两侧,而由壁面间接隔开来。混合式冷热流体通过直接接触、相互混合来实现换热。回热式冷热流体交替地通过同一换热外表而实现热量交换的设备称为蓄热式换热器。2、换热器的分类?螺旋板式换热器 波纹管换热器 列管式换热器 板式换热器 螺旋板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 容积式换热器 浮头式换热器 管式换热器 热管换热器 汽水换热器翅片管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分为浮头式

2、换热器和固定管板式换热器1、 浮头式换热器特点2、 浮头式换热器两端的管板,一端不与壳体相连,该端称浮头。管子受热时,管束连同浮头可以沿轴向自由伸缩,完全消除了温差应力。 浮头式换热器的特点浮头式换热器的一端管板固定在壳体与管箱之间,另一端管板可以在壳体内自由移动,这个特点在现场能看出来。这种换热器壳体和管束的热膨胀是自由的,管束可以抽出,便于清洗管间和管内。其缺点是构造复杂,造价高比固定管板高20%,在运行中浮头处发生泄漏,不易检查处理。浮头式换热器适用于壳体和管束温差较大或壳程介质易结垢的条件。3、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4E-401,4E-200)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主要有外壳、管板、管束、顶

3、盖又称封头等部件构成。在圆形外壳内,装入平行管束,管束两端用焊接或胀接的方法固定在管板上,两块管板与外管直接焊接,装有进口或出口管的顶盖用螺栓与外壳两端法兰相连。它的特点是构造简单,没有壳侧密封连接,一样的壳体内径排管最多,在有折流板的流动中旁路最小,管程可以分成任何管程数,因两个管板由管子互相支撑,故在各种管壳式换热器中它的管板最薄,造价最低,因而得到广泛应用。这种换热器的缺点是:壳程清洗困难,有温差应力存在。当冷热两种流体的平均温差较大,或壳体和传热管材料膨胀系数相差较大,热应力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时,在壳体上需设膨胀节,由于膨胀节强度的限制,壳程压力不能太高。这种换热器适用于两种介质温差不

4、大,或温差较大但壳程压力不高,及壳程介质清洁,不易结垢的场合。4、 翅片管换热器冷却器(4E-202,4E-100,4E-501, 4E-204)凡在换热管上加装翅片,以到达增加散热面积的冷热交换器,均可归纳为“翅片管散热器,也叫热管式换热器。 翅片管散热器按翅片的构造形式可分为绕片式;串片式;焊片式;轧片式。常用的材料为钢;不锈钢;铜;铝等。翅片管散热器一般用于加热或冷却空气,具有构造紧凑,单位换热面积大等特点。二、换热器的简单计算换热器热计算分两种情况: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1)设计计算:设计一个新的换热器,以确定所需的换热面积(2) 校核计算:对已有或已选定了换热面积的换热器,在非设计工况

5、条件下,核算他能否胜任规定的新任务。换热器热计算的根本方程式是传热方程式及热平衡式(1) (2)式中, 不是独立变量,因为它取决于 以及换热器的布置。另外,根据公式(1)可知,一旦 和 以及 中的三个的话,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另外一个温度。因此,上面的两个方程中共有8个未知数,即需要给定其中的5个变量,才可以计算另外三个变量。对于设计计算而言,给定的是 ,以及进出口温度中的三个,最终求对于校核计算而言,给定的一般是 , 以及2个进口温度,待求的是 。举例简单计算:以4E-100举例,壳程:氮气 流量 30100kg/h, 比热 0.25 kcal/kg , 进口温度 182 管程: 导热油 流量

6、16340kg/h 比热 0.5 kcal/kg , 进口温度 260 ,出口温度225 求氮气的出口温度是多少?(忽略污垢热阻)可根据方程式(1)计算得氮气出口温度在220.以4E-501为例计算总的传热系数:管程:循环水 流量 68000kg/h 比热 1 kcal/kg , 进口温度 32 ,出口温度37 壳程:氮气 流量 21936kg/h, 比热 0.25 kcal/kg , 进口温度97 , 出口温度35,换热面积715m2 计算传热系数K解:循环水热负荷 Q=qmcpT进-T出=68000*1*3237=340000kcal 平均温度差 逆流 97 35 37 32T1=97-3

7、7=60T2=35-32=3因T1/T2=60/3=202 TM=(T1-T2)/LN(T1/T2)=19Q=KATM K=Q/ATM=340000/715*19=25.03 kcal/h m2三、影响换热器换热效果的因素造成换热器换热效果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S7 U# X# A/ s9 S1冷却水量少2冷却水温高3壳程杂质堵塞换热器列管或者结垢,造成水冷器换热效果下降。2 S+ x, t. r3 P, . # v& x0 T% w4管程杂质吸附在管壁上,造成换热效果下降。6 S: b2 * a: r/ J5换热器内漏,造成换热效果下降。! p. E: v1 u9 G$ K& |0 y6换

8、热器投用时不排气造成换热效果下降。四、换热器热效率下降判断及换热器的清洗?1、根据温度判断:换热器出口温度减小2。根据压力判断:换热器出口压力减小,进口压力增大 U% v& R# x- s3。根据流量判断:,换热器出口流量减少9 I- O9 q, x! P9 ?4 x6 4。根据换热器前后相关设备判断:换热器前设备压力增大,流量减少,液位升高;换热器后设备压力减小,流量减少,液位下降换热器材的清洗换热器结垢后清洗剂的选择 清洗剂的选择, 目前采用的是酸洗, 它包括有机酸和无机酸。有机酸主要有: 草酸、甲酸等。无机酸主要有: 盐酸、硝酸等。根据换热器结垢和工艺、材质和水垢成分分析得出: 换热器流

9、通面积小, 内部构造复杂, 清洗液假设产生沉淀不易排放。 换热器材质为镍钛合金, 使用盐酸为清洗液, 容易对板片产生强腐蚀, 缩短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通过反复试验发现, 选择甲酸作为清洗液效果最正确。在甲酸清洗液中参加缓冲剂和外表活性剂,清洗效果更好, 并可降低清洗液对板片的腐蚀。 通过对水垢样本的化学试验研究说明, 甲酸能够有效地清除水垢。通过酸液浸泡试验, 发现甲酸能有效地去除附在板片上的水垢, 同时它对换热器板片的腐蚀作用也很小。二、换热器结垢后清洗水垢的要求 酸洗温度: 提升酸洗温度有利于提高除垢效果, 如果温度过高就会加剧酸洗液对换热器板片的腐蚀, 通过反复试验现, 酸洗温度控制在

10、为宜。 酸洗液浓度: 根据反复试验得出, 酸洗液应按甲酸 、水 、缓冲剂 、外表活性剂 的浓度配制, 清洗效果极佳。 酸洗方法及时间: 酸洗方法应以静态浸泡和动态循环相结合的方法进展。酸洗时间为先静态浸泡 , 然后动态循环 。在酸洗过程中应经常取样化验酸洗浓度, 当相邻两次化验浓度差值低于 时, 即可认为酸洗反响完毕。 钝化处理: 酸洗完毕后, 板式换热器外表的水垢和金属氧化物绝大局部被溶解脱落, 暴露出崭新的金属, 极易腐蚀, 因此在酸洗后, 对换热器板片进展钝化处理。三、换热器清洗水垢的具体步骤 冲冼: 酸洗前, 先对换热器进展开式冲洗,使换热器内部没有泥、垢等杂质, 这样既能提高酸洗的效

11、果, 也可降低酸洗的耗酸量。 将清洗液倒入清洗设备, 然后再注入换热器中。 酸洗: 将注满酸溶液的换热器静态浸泡 , 然后连续动态循环 , 其间每隔 进展正反交替清洗。酸洗结后, 假设酸液 值大于 ,酸液可重复使用, 否那么, 应将酸洗液稀释中和后排掉。 碱洗: 酸洗完毕后, 用 , , 软化水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好, 利用动态循环的方式对换热器进展碱洗, 到达酸碱中和, 使换热器板片不再腐蚀。 水洗: 碱洗完毕后, 用清洁的软化水, 反复对换热器进展冲洗 , 将换热器内的残渣彻底冲洗干净。 记录: 清洗过程中, 应严格记录各步骤的时间, 以检查清洗效果。总之, 清洗完毕后, 要对换热器进展打压试验, 合格前方可使用。四、防止板式换热器结垢的措施 运行中严把水质关, 必须对系统中的水和软化罐中的软化水进展严格的水质化验, 合格后才能注入管网中。 新的系统投运时, 应将换热器与供热系统分开, 进展一段时间的循环后, 再将换热器并入系统中, 以防止管网中杂质进入换热器。 在供热系统中, 除污器和过滤器应当进展不定期的清理外, 还应当保持管网中的清洁, 以防止换热器堵塞。. .wor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设计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