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九级数学《第十八讲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时菱形矩形》说课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九级数学《第十八讲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时菱形矩形》说课稿.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数学第十八讲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时菱形、矩形 说课稿“学教2:1 堂清”复习模式课解读一、 说教材本节课教学内容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与正方形之间,它既是学生前面复习三角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等的进一步延伸,研究菱形、 矩形的思想方法又为我们学习后面的正方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是中考中的重点内容,而且通过近两年的考试题来看, 难度也有所增加,综合运用的要求也再逐渐提高,而且解答题的设计上也由原来单纯的考查推理证明题,变为推理加计算.二、说教法、学法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 其目的是温故知新, 查漏补缺,完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解题思想方法的形成;发展数学能力,促进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校“学教2:1”堂清课堂教学模式主导下的课堂教学全过程始终遵循着两条线:一条是学生的自学和合作,这是明线; 另一条是教师的适时的和必要的指导,这是暗线.“学教 2:1”堂清教学模式的本质在于在原有的“学”、 “教”的基础上增加“练”的模块,“学”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指教师的点拨和引导; “练”指学生的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以学定教,以练促学.“学”、 “教” 、 “练”三者应该是交叉的、循环的. 这样既兼顾了学生主体地位和
3、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双向融合,又能使课堂教学过程变为学生自己获得信息、掌握技能、形成态度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一)温故学( 510 分钟)教师展示教学目标、考情分析、知识梳理等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并能以一个端正的心态去进行本节内容的学习.1、认定目标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 复习课的复习目标要全面要准确要具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确定复习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根据教材的教学要求提出四个
4、层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 . 这是确定复习重点的依据和标准. 对教材要求 “了解”的, 让学生知其然即可;要求“理解”的,要领会其实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印象;要求“掌握”的,要巩固加深,对所涉及的各种类型的习题,能准的解答; 要求“熟练掌握” 的,要灵活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其次, 熟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再次,中考复习要熟悉近年来的试题类型,考试中所占比重以及考试改革的情况等. 依据本节内容在中考中所占的地位和复习丛书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 理解 菱形、矩形的概念,掌握菱形、矩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重点) ,并能够 综合运用 它们进行有关
5、计算与推理证明(难点). (2)会用两种方法计算菱形面积 . 2、考情分析依据近几年中考情况以表格的形式明确考什么(考点、考点解读) ,怎么考(考的时间、考查角度、考频、命题形式、命题趋势)等,让学生对本节复习内容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3、知识梳理采用结构框图、表格、树状图、 大括号图等形式梳理知识,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并发展其归纳能力,通过引导点拨来达到促使学生相对完善知识,并使知识逐步趋于系统化 . 依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把知识梳理和知新学中的典例分析进行了有机地结合,穿插进行,这样是为了让学生把知识和运用更好地衔接和融合. (二)知新学(
6、2030 分钟)1、考点精讲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 中考题的功能, 尤其对有代表性的问题和具有可变性的例习题,可变式或延伸后作为例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拓展、拓宽 , 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的方法,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 - - - - - - - - - - 本节所选的四个例题中的例1、例 4,就是从我校的复习模式课的流
7、程要求出发而选择的,并且注重了所复习知识的前后联系. 例 1 设计意图:首先是为了及时巩固所复习知识点,并通过一题多解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也是对前面所复习知识的再加强;其次,本题和2016 枣庄中考的第 9 题类似,因此选择此题作为菱形的性质的考查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例 2 设计意图:此例题是借助菱形的轴对称性求线段和的最小值,这种类型的题目在正方形、圆、函数( 2016 枣庄中考第 25 题的第二问)中都有考查,是考试的一个热点题型 .主要是通过此题让学生掌握这类题目的基本解法. 例 3 设计意图:通过此例巩固菱形的判定方法的应用,并通过老师的板演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 .本题是把丛
8、书的第16 题做了一些改动, 主要是为了突出对菱形判定的考查,另外此题还结合了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定理,并且图形比较复杂,对学生的识图能力是一个考验.例 4 设计意图:原题的难度不大,多数学生应该能够独立解决,由于对轴对称的性质的遗忘而得不到OA=OC 是学生解决问题 1 的难度所在,而且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不唯一, 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所以通过本题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的挖掘意识, 不要浅尝辄止, 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中考中对于矩形的考查多数和折叠有关,并且都具有一定的难度(结合相似三角形考查) ,这也是选择这道题目作为例题的一个重要原
9、因 . 2、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知识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也可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展示,再让其他学生补充完善.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 - - - - - - - - - - 本节课通过课堂小结提高学生解决此类问题时的思维宽度,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便学生能够快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三)达标学( 58 分钟)即堂清 . 堂清的内容是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复习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堂清的形式则是教师出示复习针对性达标题,学生独立完成,当堂完成, 教师不提
10、供任何形式的指导,学生之间也不允许进行讨论. 堂清结束后教师可采取个别面批或者小组互批等方式,了解哪些学生已经达到了复习目标,哪些学生课后还需要单独进行辅导,并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评价并点拨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三道题目的练习,检测学生对本节课所复习要点的掌握情况,看学生能否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点熟练地解决问题.(四)拓展学( 5 分钟)预设与本节课有关的拓展内容,以让有能力的同学提高知识技能. 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复习情况适时链接中考,选取近两年与本节课复习内容有关的中考题进行训练. 本环节可以课上进行,如果没时间可以放在课下. 设计意图:本题和例 4 的考查类似,但比例4 的难度较大,所以给出了两种解法的提示, 对于程度较好的同学可以依据提示独立解决,而且方法一中所使用的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教材和复习丛书P84 的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的知识梳理中都没有提到 (不用此判定, 利用等边对等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也能得出直角的结论),方法二中的两个相似三角形也不太容易观察出来,所以对学生而言此题的解法有一定难度.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