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下载此文件-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docx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12997213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查看、下载此文件-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查看、下载此文件-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查看、下载此文件-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查看、下载此文件-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南京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南 京 财 经 大 学 经 济 学 院学 士 学 位 论 文华东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测度和分析包鑫指导老师:管于华答辩日期: 2006-6-13 摘 要地区的信息化程度,代表着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地区的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本文大体根据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以及六要素结合实际制定了信息化评价指标,以因子分析为评价方法,对华东地区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测度,通过因子得分来量化信息化水平,并根据结果分析各个省市的发展水平和在华东地区的位置,同时利用雷达图,对江苏与其他省市的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比较,从而可以把握江苏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找出薄弱环节,对今后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起指导作用。关键词:信

2、息化;指标体系;因子分析法;测度ABSTRACTThe regions level of informatization., which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productive force, reflects the regions competitive force. Combining the nation informatization indicators system & six essential factors and the situation of China, this paper sets up the ne

3、w indicators system for valuing the level of informatization. Using factor analysis as evaluating approach to measure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factor scores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informatiz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each provinces level of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and ranks in ea

4、st region of China,meanwhile makes use of the radar diagrams,carries on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informatization-based development circumstance of other cities to Jiangsu, thus we can learn the evolution of Jiangsu informatization and find out the insufficiencies of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zation fo

5、r the sake of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indicators system; factor analysis method; measure目 录摘 要IABSTRACTI一、问题的提出 二、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一)日本信息指数法(二)国际数据通信公司的信值社会指标法(IDC法)(三)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四)本文采用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三、评价方法-因子分析四、华东地区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一)基本指标层面的因子分析检验(二)信息化六要素的因子分析(三)江苏与其他省市的比较

6、分析(四)华东地区信息化要素的主成分分析(五)检验结果五、结束语参考文献一、问题的提出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明显,各国不断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与之相适应的是,各国也在纷纷探索,通过建立信息化体系等措施,力图能够对信息化水平和程度进行定量测度,从而能够评价和比较一国或者是一个地区的信息化水平,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以华东地区为测算对象,目的是为通过六大信息要素的综合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江苏在华东地区的位置,使之能够保持优势项目,发现劣势项目,加以改进,进而提高信息化水平,为实现“两个率先”打下牢固的基础。二、信息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信息化的评价是

7、从定量的角度综合考察一个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其必然要求要有一套科学完整的测评体系。信息化测评体系是用来衡量一个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标准,它能反映一个地区信息化环境、设施、发展潜力以及信息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同时能够反映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评测信息化水平应当以信息化的内部规律为基础,与当前的发展形式相结合,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与发展环境的相互作用。目前,各个国家与地区在测算信息化的研究方法上并不统一,方法也很多,下面简单地介绍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一)日本信息指数法1968年日本电讯与经济研究所( RITE)研究人员提出信息系数的概念,即与信息有关的消费占全部家庭开支的比率。但是信息系数只

8、能反映家庭信息产品的消费倾向,不能反映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而后小松崎清介又提出了信息化指数这个新指标(模型见表一1),用以测度不同社会阶段或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发展的程度。表-1 信息化指数模型指标指标项目指标名称信息量人均年使用函件数,人均通话次数每百人报纸期发数,每平方公里人口数,每万人书籍销售网点数信息装备率电话、电视普及率、每万人计算机台数通信主体水平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每百人在校大学生人数 信息系数个人消费除衣食住行外的杂费所占比重(二)国际数据通信公司的信值社会指标法(IDC法)1998年IDC(国际数据通信公司)发布-套与信值社会相关指标的体系(模型见表一2).采用回归分

9、析、正规化、标准化等方法测算各国的信值社会指数。表2 IDC模型指标指标项目指标名称社会基础结构在校中学生数,在校小学生数报纸的发行量,新闻自由程度,公开自由程度信息基础结构电话家庭普及率,电话故障数,本地电话费数,电话线数人均电视拥有数,人均传真机拥有数,人均收音机拥有数 人均移动电话拥有数,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覆盖率 计算机基础结构人均pc机拥有数,家庭pc机普及率,用于政府和商业的pc机/非农业劳动人数用于教育的pc机/学生和教员人数,联网pc所占百分比,用于软件的开销/用于硬件的开销互联网基础互联网供应商总数,人均互联网主机数,互联网家庭用户互联网家庭用户 (三)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 国家

10、信息化指标法是由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发布的一套国家信息化测算方法。国家信息化指标NIQ法模型包含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指标数据和有关统计分析测算两个部分。(指标体系见表3)表3 NIQ模型指标信息化要素权重指标名称数据来源资源开发利用15%每千人广播电视播出时间根据广电总局资料统计人均带宽拥有量根据信息产业部资料统计人均电话通话次数根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局资料统计网络资源数据库总容量在线填报信息网络建设16%长途光缆长度根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局资料统计微波占有信道数根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局资料统计卫星站点数根据信息产业部资料统计信息技术应用18%每百人拥有电话主线数根据信息产业部资料统计每千人

11、有线电视台数根据广电总局、统计局资料统计每百万人互联网用户数根据CNNIC,统计局资料统计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根据统计局住户抽样数据资料统计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根据统计局住户抽样资料统计电子商务交易额抽样调查企业信息技术类固定资产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抽样调查信息产品与服务15%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根据统计局资料统计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根据统计局资料统计信息化人力资源20%每千人中大学毕业生比重根据统计局资料统计信息化发展环境16%信息产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全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根据科技部、统计局资料统计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根据信息产业部

12、、广电总局、统计局资料统计信息指数根据统计局资料统计同时国家信息中心出台了中国信息化水平综合指数测算与评价的指标体系见下表4。表4 中国信息化水平综合指数测算与评价的指标体系要素序号指标名称指标解释(或指标单位)资料来源及说明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1每千人广播电视播出时间传统声、视、频信息资源(小时/千人)广电统计2每万人图书、报纸、杂志总印张数传统信息资源的规模邮电统计、统计系统统计3每千人万维网站点数信息资源联网使用规模CNNIC统计4每千人互联网使用字节数互联网(现代信息资源)的数据流量邮电统计、统计系统统计5人均电话通话次数电话主线使用率邮电统计、统计系统统计二信息网络建设6每百平方公里长

13、途光缆长度皮长公里/百平方公里(国土面积)邮电统计、统计系统统计7每百平方公里微波通信线路波道公里/百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广电统计、统计系统统计8每百平方公里卫星站点数卫星站点/百平方公里(国土面积)邮电统计9每百人拥有电话主线数(含移动电话数)主线普及率邮电统计、统计系统统计三信息技术应用10每千人有线电视用户数有线电视的普及率广电统计、统计系统统计11每千人局用交换机容量门/千人邮电统计、统计系统统计12每百万人互联网用户数互联网的使用人数CNNIC统计、统计系统统计13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计算机指全社会拥有的全部计算机,包括单位和个人拥有的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PC机统计系统统计14每百

14、户拥有电视机数包括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统计系统统计15每千人拥有信用卡张数银行信用卡是指金融系统信用卡金融统计四信息产业发展16每千人专利授权数反映我国自有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科技统计、统计系统统计17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信息产业增加值主要指信息技术产业,包括电子、邮电、广电和信息服务业等产业的增加值统计系统统计18信息产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劳动力人数比重信息产业的口径与第(17)指标相同,信息产业劳动力人数为第(17)指标口径的信息产业中的劳动力人数,全部劳动力为全社会劳动人口总数统计系统统计19信息产业出口额占出口总额比重反映我国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外经贸部进出口司、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2

15、0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该指标的计算为:信息产业增加值中当年新增部分与GDP中当年新增部分之比统计系统统计五信息化人才21每万人大学生数全社会累计大专以上毕业生数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统计系统统计22信息化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数占比重反映人口科学技术素质教育部统计23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该指标主要反映国家对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政策科技统计、统计系统统计六信息发展政策24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信息产业的口径与第(17)指标相同科技统计、统计系统统计25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信息产业的口径与第(17)指标相同。全国基础设施投资指能源、交通、邮电水利等国家基础设

16、施的全部投资广电统计、邮电统计、电子统计、统计系统统计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测算方法是采用综合评分法。综合评分分析法的基本评价模型,通常多采用简单线性加权方法:上式中,Pi为第i个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值,Wi为Pi的权重,II(Informatization Index)为信息化水平总指数值另外,修文群在区域信息化的测度和评价中的指标体系也很有意义(见表5),本文所建指标体系多处构想参照该体系。表5 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要素指标信息化信息资源人均网络站点数人均电子出版物数量人均图书、报刊、杂志总印张数信息技术应用电话普及率手机普及率互联网用户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每百户拥有计算机数信息网络广播人口覆盖

17、率电视人口覆盖率人均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人均长途电话业务电路每百平方公里长途光缆长度每百平方公里微波通信线路每百平方公里卫星站点数信息产业人均信息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信息产业商品、服务和技术中出口总值的比重信息产业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人均邮电业务总量人均专利授权量信息人才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比重与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普通本专科学生信息建设投资信息产业基本建设投资额比重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科教文化事业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以上是当前测算信息化水平的主要方法,其中各个方法中的指标体系对本文的所用的指标体系影响重大。(四)本文采用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在结合前人工作的基础创建的新的

18、指标评价体系(见表6): 表6 本文采用的指标评价体系要素单位信息资源图书、报纸、杂志总印张数亿张网络站点数个电子出版物数量万张信息技术应用电话普及率部/百人手机普及率部/百人互联网用户部/百人每百户人拥有彩色电视数台每百户拥有计算机数台有线电视入户率%信息网络长途光缆长度皮长公里微波占有信道数波道公里卫星站点数个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线/百人信息人才在校大学生数万人高校数个从事科技研究人员总数万人信息产业人均邮电业务总量元信息产业占本地GDP比重%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亿元专利授权量个信息发展环境信息化固定投资亿元R&D经费占GDP的比重%科教文化事业财政支出亿元参照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根据国家以信

19、息化领导小组对信息化的定义,以国家信息化体系的6个要素作为评价信息化程度的指标体系(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发展环境)。在信息资源中,选择图书、报纸、杂志总印张数、网络站点数、电子出版物数量作为指标是参考修文群在区域信息化的测度和评价中的指标体系(下文将以修指标简称)。但是信息资源应当以总量来衡量,比如说图书的藏书总量,而不应该用人均量,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要求,所以把信息资源平均分担每个人头上是不太妥当的。在信息技术应用中,选用电话普及率、手机普及率、互联网用户、每百户拥有计算机数、每百户人拥有彩色电视数、有线电视入户率作为指标,其中

20、前五项指标引用修指标,只是在每百户人拥有彩色电视数这个指标上做一些改进,原因在于其数据来源更加容易,并且新指标完全可以表达修的指标意思,最后一项有线电视入户率则是参考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中的每千人有线电视用户数。在信息网络中,选取长途光缆长度、微波占有信道数、卫星站点数、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为指标是引用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中的信息网建设中的指标。在信息人才中,与其他指标不同的是,将高校数引入指标体系,因为高校负担着培养信息人才的任务,一方面,高校可以培养专门的信息技术人才,而另一方面广大高校培养大学生通常也能熟练掌握电脑的应用,数据的检索等等信息技术。所以在本文中将高校数作为信息人才中的一个指标。在

21、信息产业中,把人均邮电业务总量、信息产业占本地GDP比重、信息产品制造业产值、专利授权量作为指标,基本与修指标一致。在信息发展环境中,与修指标不同的是,以科教文化事业财政支出的总量为指标,而不选择其所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原因在于某些地方可能科教文化事业财政支出少,同时财政支出也少,反而比重大,相反一些地区可能科教文化事业财政支出多,财政支出却更多,造成比重低,所以这一比重指标不具有针对性。在这次指标选取过程中,有些指标未被选中,主要原因并非指标本身,而在于所在指标数据的难以搜寻,所以只好放弃。三、评价方法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Karl Pearson 和Charles Spearm

22、en等人关于智力测验的统计分析。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把每个研究变量分解为几个影响因素变量,将每个原始变量分解成两部分因素,一部分是由所有变量共同具有的少数几个公共因子组成的,另一部分是每个变量独自具有的因素,即特殊因子。因子分析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寻求基本结构,简化观测系统,即构造一个因子模型,确定模型中的参数,然后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因子解释;另一方面是对变量或样本分类,对公共因子进行估计,并进一步分析。因子分析的基本目的是用少数几个变量来描述多个变量间协方差的关系,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对变量分组,使组内变量间高相关、组间变量低相关,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机构就是因子。下面简单介绍一

23、下正交因子分析模型,通常的因子分析均采用正交因子模型。设为p个随机变量,存在m个因子(mp),使得可以用它们的线形组合表示为:其中成为公共因子,是公共出现的各变量的因子。是特殊因子,单个变量特有的因子,当主成分分析分析时特殊因子为0,称第j个变量在第k因子载荷,或者说,第j个变量与第k个因子的相关系数。载荷越大,则说明第j个变量与第k个因子的关系越密切;载荷越小;则说明第j个变量与第k个因子关系越疏远。矩阵A为因子载荷矩阵。主成分分析法是因子分析法的一种,它通过坐标转化,将原有的p个随机变量做线性变化,转化为,即用标准化指标建立公共因子的方程,可以表示为:其中为原有变量的第一、第二、第三、第m

24、个主成分,其中为第一主成分在总方差中的比例最大,解释综合原有变量的能力也最强,其余主成分在总方差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小,即解释综合原变量的能力逐渐减弱。主成分分析就是选取前面几个方差最大的主成分。确定主成分的个数有两种方法:一是根据具体问题的专业理论来确定,二是利用主成分分析中选取主成分个数的方法。四、华东地区信息化水平的评价信息化指标体系有目标层、要素层和基本指标层三个层次构成。在信息化水平测算中,运用因子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使每一层次指标由下一层次的综合指标构成,从而构造出信息化的综合指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和中国信息年鉴2003所提供的数据,评价华东地区各个省市的信息化水平,所使用的

25、软件为spss。(一)基本指标层面的因子分析检验在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前首先要对其进行检验,来判断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检验所采用的方法为巴特利特球度检验(BartlettTestofSphericity)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巴特利特球度检(BartlettTestofSphericity)是假设相关系数矩阵是一个单位阵,如果统计量值比较大,且其相对应的相伴概率值小于用户指定的显著性水平,拒绝原假设,认为适合作因子分析。反之,接受原假设,不适合作因子分析。而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中的KMO的取值在0和1之间,KMO越接近于1,则越适合作

26、因子分析,其计算公式如下:对信息化六要素进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结果如下表7。表7 KMO and Bartletts 球度检验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网络信息人才信息产业信息发展环境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0.5440.8240.3310.5490.6850.648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Approx. Chi-Square10.0226.21622.2419.27216.28610.59Df3156333Sig.0.0180.0360.00100.0010.014从上表可知,所

27、有的六大要素中除信息网络的KMO值小于0.5,其他的要素均大于0.5,但是所有的要素都通过了巴特利特球度检验,sig值均小于0.05,所以拒绝原假设。综上所述,在结合实际情况的条件下,本人认为在宽口径下,可以对信息化六要素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六要素通过检验。(二)信息化六要素的因子分析对各个要素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因子得分,并按照得分进行派名,见表8。表8华东地区各信息化要素评分表地区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网络信息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发展环境得分排序得分排序得分排序得分排序得分排序得分排序上海1.8828711.038722-2.0464371.830431-1.0726561.796761江苏

28、.7717421.209191.822512.1238731.540731.609552浙江-.325564-.141535-.306796.411782-.084023.106404安徽-.541876-1.009016.847591-1.069836-.160064-.750545福建-.385715.240213.529163-.057454-1.137637-.828516江西-1.106207-1.525687-.047945-1.143557-.670425-1.059777山东-.295273.188084.201904-.0952551.182802.126113从上述表格可以

29、知道,江苏在华东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六要素(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网络、信息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发展环境)分别排名2,1,2,3,1,2。从总体来看,当年的江苏的信息化发展情况十分良好。从各个要素来看,在信息资源中,与第一的上海的差距依然明显,不过同时也与浙江拉开了差距;在信息技术应用中,能够力压上海成为华东第一,实属不易,不过对上海的优势并不明显,应该保持这种良好发展势头;在信息网络中,以则是以较小的劣势,屈居第二,与第三的福建也并无太多优势;在信息产业中,上海优势较为明显,浙江和江苏差距不多,分列二三位,说明在这个项目上江苏提高的空间还是很大;在信息化人才中,江苏的各项分指标都是第一,

30、说明江苏的教育优势很大;信息化发展环境上,上海依然具有压倒性优势,江苏应当巩固其第二的地位,慢慢赶超上海。(三)江苏与其他省市的比较分析为方便看清江苏与其他各个省市的比较情况,分别做了以下雷达图,用以直观反映江苏与各地区的比较优势项目和比较劣势的项目。图1江苏与上海信息化比较雷达图由上图可以看出,江苏在信息化人才与信息网络上优势较为明显,在信息产业上则落后较多,而上海在信息资源与信息发展上,领先江苏,但优势并不明显。 图2江苏与浙江信息化比较雷达图从上图可以看出,浙江除在信息产业上处于微弱优势外,其他各项均落后于江苏。江苏在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网络和信息人才具有相对较大的优势。图-3江

31、苏与安徽信息化比较雷达图由上图可以看出,安徽除了在信息网络上稍微领先江苏,而在其他的项目上均有较为明显的劣势。图4江苏与福建信息化比较雷达图由上图可以看出,福建在所有项目上弱于江苏,但与安徽不同的是,在信息技术应用,信息网络,信息产业上,江苏体现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图5江苏与江西信息化比较雷达图由上图可以看出,江苏在各个方面优势明显,江西要赶上江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图6江苏与山东信息化比较雷达图由上图可以看出,江苏在各个项目上均领先山东,只是在信息化人才和信息产业上优势并不明显。(四)华东地区信息化要素的主成分分析首先对其六大要素的得分进行检验,来判断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检验结果见表9。 表9

32、 KMO and Bartletts 球度检验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305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Approx. Chi-Square51.579Df15Sig.000由上表可知,KMO值为0.305小于0.5, 但是通过了巴特利特球度检验,sig值小于0.05,拒绝原假设。综上所述,在结合实际情况的条件下,本人认为在宽口径下,可以对信息化六要素进行总的因子分析,最后同样用因子得分来代表各个省市的信息化总指数。然后对华东地区各个省市进行主成分分析,由下表10可知道,江苏的信息化水平最高,其

33、次是上海和山东,浙江位居第四,从中可以发现这些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优越条件,其发展速度和竞争力远远优于其他省市,同时江西,安徽由于经济实力和地理条件等问题,信息化水平在华东地区排名靠后。表10信息化指数地区F1F2综合得分排序上海1.71026-1.30651.8401472江苏.734701.65416.9028031浙江.03604-.22979-.0317654安徽-.91890.11369-.5952946福建-.41852-.40675-.3832875江西-1.22774-.72180-1.009087山东.08416.89700.2764733(五)检验结果最后利用信息化六要素

34、的得分对各个地区进行聚类分析,以检验通过主成分法计算信息化总指数所代表的地区排名是否合理。在检验中,本文运用快速聚类,以简洁方便为原则指定分为四类,结果见表11。表11 聚类情况表序号地区所属类别距离1上海1.0002江苏2.0003浙江3.6794安徽4.6565福建31.3146江西4.6567山东31.199从上表可知,上海,江苏各为一类,而浙江与山东为一类,而江西、安徽最后为一类,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聚类的结果基本与各个地区信息化总指数反映的情况一致,因此,本文最后所得出的结果是有意义的。六、结束语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还处于不发达阶段,地区经济差异还是很大,进而造成信息化水平的差距。以信息

35、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新工业道路的发展战略,在此,各地区政府应当重视信息化建设工程,以此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否则,只能陷入经济水平低使得信息化水平低,进而信息化水平低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平的恶性循环。另外,本文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指标的选取上还缺乏信服力,另外数据资料的可靠性上的不足也会给最终结果产生偏差。参考文献1 马崇明.国内外信息化测度理论评述J.统计与决策,2002,(5):9.2 杨少军,韩俐.信息化水平的测评研究J.山东电子,2003,(1):1-6.3 国家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测算与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01年,(2):3-11.4 苏君华,孙建军.全国及各省市信息化

36、水平测度J.情报科学,2005,23(6):817-822.5 曹小艳.安徽省信息化水平的因子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2,(6):25.6 吕淑丽、曾旗、张乾林.国家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神经网络实现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6(2):121-124.7 苏君华,孙建军. 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J. 情报科学,2005,(8):90-92.8 乔晓华.内蒙古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与分析J.内蒙古统计,2003,(4):111-113.9 国际统计信息中心.1999-2001年中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测评与比较研究J. 统计研究,2004,(3):3-11.10 邓小昭、邬晓鸥、韩毅、

37、樊志伟. 论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兼评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J.情报科学,2003,22(1):96-101.11 赵培云,郑淑荣.借鉴国外经验建立中国信息化测度体系J. 上海信息化,2005,(11):25-27.12 秦玫芬.信息化水平测算方法的改进及实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23(5):325-327.13 修文群.区域信息化的测度与评价J.情报学报2002,(2):197-208.14 黄润龙.数据统计与分析技术SPSS软件使用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85-303.15 Korea Computerization Agency.2004.Broadband IT Korea Informatization White PaperZ.Korea ,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财务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