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取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取向.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1、进出口下滑明显。1至 10月,出口增长 7.8%,进口增长 4.6%。其中,一般贸易以 10%速度平稳增长,但加工贸易增长乏力(出口增长 3%,进口增长 1.6%)。根据预测,今年外贸出口大概增长 7%、明年也是 7%,进口增长可能是 6.1%、明年可以到 6.5%,明年的进口会比今年好一点,顺差会比今年小一点,但总体上讲,大的格局不会发生变化。 2、外商投资连续多月呈现负增长。国际上唱空中国的多种论调甚嚣尘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资对中国经济的信心,1-10月,实际利用外资下降 3.6%。 3、基建投资低增长。基建投资同比累计增速 1季度下降 2.1%,经
2、过努力,前三个季度累积基建投资也只增长了 8%,即使四季度进一步发力,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只能增长 10%,远低于过去长期 26%的增长速度。预计,今年 4季度开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会明显加快。 4、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房地产投资出现“分化”,房价没有出现大幅反弹。去年前 10个月房地产投资增长了 31.1%,今年前 10月只增长了 15.4%,预测全年大概是 15.9%。目前库存房主要积压在三线城市,今后房地产不会出现全国齐涨齐落,要出现分化。由于使用公开市场、央票操作、逆回购等货币政策,在实现稳增长的同时房价没有出现大幅反弹。 5、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方面,2013年财政赤字规模可能比今
3、年更大,但赤字率不会超过 3%。货币政策方面,2013年主要任务不是扩总量而是调结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6、经济已经坐底起稳,未来呈现 L型走势。目前经济已经基本见底,不会再继续下滑,未来经济业不会很快回升,会在底部横着走,呈现 L型走势。预计今年 GDP增长 7.7%,2013年经济增长 8%左右。大家早上好,非常荣幸来到美丽的淮河之滨一个美丽的小城盱眙,与大家交流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的一点心得体会。最近经济形势变化的非常快,很多人因为前段经济的连续减速,对经济形势也非常担心。但是 10月份以后,经济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积极信号。今天我分两部分和大家交流,一是讲一讲当前的形势怎么判
4、断以及未来尤其是 2013年中国经济的走向;二是谈一谈宏观调控政策,未来还有哪些政策空间和可能采取的一些主要对策。关于经济形势,先把结论讲一下然后再讲相关的依据。对当前形势判断就是一句话:经济已经坐底起稳。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回落,应该说已经基本见底,不会再继续下滑。对于未来的走势无非就是三个方向,向上走、向下走、横着走。我们的预测是今年 4季度做底以后经济不会很快的回升,可能会在底部横着走一段,目前能够看到的还是一个 L型。很多人很喜欢 L型,因为将来肯定会发展成 U型,但什么时候能够有这样的证据、有这样的预测,准确的说什么时候经济明显的回升出现 U型了,那个时候才可以做出这样的预测,现在没有证
5、据,也无法判断什么时间经济能够明显回升,如果现在跟大家说是 U型,恐怕是忽悠大家。所以,未来的走势应该是横着走,会在底部有一段盘整的时间。下面讲一讲两个判断和预测的依据。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次 V型走势。刺激政策出台以后我们的经济确实出现了一轮强劲的反弹,但也带来了很多后遗症和负作用。随着刺激政策的部分退出,经济开始逐步减速,已经 10个季度在不断的减速。但是前 3个季度,因为当时经济速度很高,所以那样的减速是良性的。现在主要讲后 7个季度,就是当经济已经回落到潜在增长附近以后还在继续下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分析主要是三个原因:一是外贸出口下滑;二是以政府为主角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6、出现明显减速;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出现明显减速。外贸出口、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投资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台重要的发动机,也是机械行业高速增长的三台重要的发动机,但今年这三台发动机同时出现了问题,所以经济减速给企业带来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困难是比较大的。下面对这三个方面具体做些分析。一、外贸进出口 110月份出口增长了 7.8%,进口增长了 4.6%。其中,我国企业自己从事的一般贸易,外贸进出口速度都是 10%左右的增长,但外商企业、外资企业的独资企业或者是合资企业所从事的加工贸易表现很差,出口增长了 3%,进口增长了 1.6%。所以,今年的外贸出口下降和外资有很大的关系。去年 9月份以后,实际利
7、用外资一直是负增长,今年前 10个月实际利用外资增长是负的 3.6%。为什么外资不来了?对中国的投资减少了?外贸外资的压力到底来自于哪些方面?我们说,国际、国内唱空中国的声音很响,也有很多人拿出很多依据来证明中国经济不看好,在所有的这些声音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鲁比尼。鲁比尼教授在 2006年、2007年的时候担任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那段时间他每周都发表一篇经济评论预测文章,这个文章中心讲一种思想,就是美国房地产要破跌、美国要爆发次贷危机,不管美国政府怎么救势,最终会恶化成国际金融危机,当时很多人不相信他的话。鲁比尼在 2007年写了一篇文章,叫“国际金融危机的十三个步骤”,
8、把未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一步一步会怎么发展写的非常详细。没有想到 2008年以后,美国的形势、世界的形势几乎就像被这个鲁比尼事先设计好的一样一步一步的向前发展。鲁比尼在金融危机前,在他的文章中不断的提出投资操作建议,建议美国人把房子卖了、把股票卖了、把金融延伸产品卖了,把现金握在手里,不要将来房价一跌、股价一跌或者金融产品的价格一跌你就贸然去操机,他说这是一次超级大危机,不要随便去操机。当时真正听他话的人很少,当然,听他话的后来在金融危机中不仅避免了损失还赚了很多的钱。因为在金融市场上我赚的就是你赔的,我赔的就是你赚的,所以有人赔钱当然就有人赚钱。听了鲁比尼话的就赚了很多的钱,鲁比尼在金融危机以
9、后也一下出了名。大家觉得他的预测太神了、太准了,甚至连十三个步骤都预测出来了,所以他被封为人类历史上成功预测出一场大的国际金融危机第一人。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国际金融危机,每一次危机之后也有一些人会出来说我预测了,但是那些人的预测事后一看都是大概、可能、也许,没那么准确。像鲁比尼这样连十三个步骤都预测出来的,时间、地点、情节一点都不差的肯定他是第一人,所以鲁比尼名声大振,大家对他非常崇拜。但也有很多人说鲁比尼这次是不是偶尔蒙对了一次,他以前的预测到底有没有这么准?后来很多记者把鲁比尼过去写的文章里预测了什么东西?后来的结果怎么样?拿出来对照、归纳,结果发现很有规律,凡是鲁比尼预测好事情从来不
10、准,预测坏事情准确率高达 85%,所以大家封他为“天下第一大乌鸦嘴”、“末日博士”。问题是这个“乌鸦嘴”在 2010年底写了一篇“中国经济 2013年硬着陆”的文章,这个文章在国际上影响非常非常大,包括我们高层领导对这个文章也非常重视,把它当成一个善意提醒。今年 3月份我们召开中国发展论坛时还把鲁比尼请到了钓鱼台宾馆的会议上,请他讲一讲为什么觉得要唱空中国?为什么觉得 2013年中国要出大问题?鲁比尼文章的中心意思是说,本来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的损失不大,因为中国过去银行业还没来得及国际化,所以没有什么资产配置在美国的金融延伸产品里,或者去买美国的房地产、股票等等。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前,中国曾经
11、有 7年的平均增长速度高达 11.35%,这么高的增长速度中可能有 23个百分点不是中国潜在增长率应该得的,而是发达国家出现的金融泡沫产生了财富效应所带来的货币幻觉。当时房价一涨、股价一涨,很多美国人、欧洲人觉得自己很有钱、财富很多,所以就大胆的消费、刷卡,结果就带来了他们消费的寅吃卯粮,带动了中国产品出口比正常的出口高出好几个百分点,这应该说是个意外之财。如果金融危机以后中国认为这个本来就不该是我得的,那现在美国人不再寅吃卯粮了,他们的消费也开始慢慢的恢复正常了,中国的 GDP也不可能有那么高的速度了,如果我们觉得就是 8%最多 9%就够了,应该说,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不会遭受很大的损失。但
12、是,中国恰恰希望把出口带来的经济下滑用国内需求弥补,体外损失体内补,出台了刺激计划。刺激计划本身是好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刺激过头了。比如,当时中央提出 2009年新增贷款目标是 5万亿,但是 2009年实际上新增贷款 9.69万亿,贷款肯定是失控了。中央给人民银行的任务是增长 15%就够了,但是 2009年我们 M2货币供应量增长了 27.9%,显然也是失控了。这个钱主要贷给谁了呢?贷给了地方政府。这样就给中国经济留下了两大问题,或者是埋下了两个大炸药包。一个是刺激了房价,使中国出现了房地产泡沫,未来如果房地产出问题,银行就会出现大的呆坏账;一个是把钱都借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债务负担率在
13、短时间里突然提的很高,到 2013年需要还本付息的时候,肯定是还不起这笔钱。如果这两个坏账规模很大,甚至多年来提留的风险准备金都难以覆盖,银行就可能在 2013年变的非常保守,不敢让信贷高增长。中国高速增长其实一点奥秘都没有,就是靠信贷高增长支撑的,当银行不敢信贷高增长时,中国经济就要硬着陆。鲁比尼也有两个关于中国投资的操作建议,一个是如果手头有中国的银行股票赶紧把它卖掉,到 2013年底如果再买回来股价至少夭折一半。中国的这些大银行在股份制改造上市的时候都拿出了 20%的股份给外国投资者,当时是作为战略投资引进的。但是鲁比尼这么一说,这些战略投资者从 2011年开始,不管是 H股还是 A股大
14、量抛售,还没有到 2013年底,就在上周五收盘,中国每一家银行股票跟鲁比尼发表文章时相比早就夭折一半了。郭树清从建设银行调任证监会主席,上来以后就号召大家买银行股,如果听了郭树清的话就又赔了 18%,但要听了鲁比尼的话减少的损失不止 50%。中国的银行股现在市赢率才 5倍,这种蓝筹股国际上一般都认为 15、16倍是正常的,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现在股价几乎就在净资产附近,甚至有些银行股价比净资产还低.但是这么好的便宜货,外国人现在不敢买,中国人现在也不敢买,大家都等着 2013年,看看中国的银行到那个时候到底会怎么样。另外一个,鲁比尼说中国作为金砖国家之首,在本世纪的头十年,和其他所有金砖国家一
15、样是世界上最值得投资的地方,但是进入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国家的含金量都下降了。由于十年高速增长,这些国家内部积累了巨大的结构性矛盾,而金融危机使这些结构性矛盾又爆发、激化了。相比之下,这些金砖国家已经不是世界上最值得投资的地方了,不是最佳投资地了。所以他劝跨国公司不要再增加对中国的投资,甚至应该把在中国的投资撤出去一部分。所以,出现了我们所看到的外资负增长的局面。外贸出现这么大的压力以后,中央一直想把这台发动机修好,但面对今年严峻的外贸形势我们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过去外贸下降以后中国在政策上有两个重要手段:一个是提高出口退税率;一个是让人民币适当的贬值。只要用这两招外贸一般就能
16、救起来,但是这一次这两招都用不上了。一个是出口退税率在 2008年危机后,我们把它提高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甚至有很多产品增值税率 17%,退税率也是 17%。现在可能有一些出口退税率比较低的,但主要是一些不提倡、不鼓励出口的高能耗、高污染产品,所以,提高出口退税率这个工具用不上。另一个就是能不能让人民币贬值?有关部门和专家对人民币该不该贬值有过很大的争论。搞外贸的当然希望适当贬值一下,等将来人家逼我们升值时再慢慢的升上去,过去我们一直承受升值压力那是没办法,现在市场本身要贬值,跟着贬值不挺好吗?但绝大多数专家认为不可取:第一,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进出口总额差距很小,贸
17、易顺差占中国 GDP的比重已经从危机前的高达 8.9%,降到去年年底的 2%,人民币汇率已经非常接近均衡汇率,贸易顺差已经在正常的水平上了。国际上认为一个国家国际贸易顺差或逆差占 GDP的4%以内都是正常的,中国现在只有 2%。如果让人民币贬值,表面看出口好像占一点便宜,但是进口成本就提高了,所以从出口方面得到的一点好处又从进口那边还回去了。用汇率调节进出口过去我们干过,但现在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从利益上讲这么做无利可图。第二,如果让人民币汇率贬值就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上个世纪在发展中国家出现过的两次大的金融危机。一次是以巴西为导火索的拉美金融危机,一次是以泰国为导火索的亚洲金融危机。这两次金融危
18、机的初期都是热钱集中外逃,外资集体外逃,给这些国家带来很大的货币贬值压力。当时巴西也好,泰国也好,他们的外汇储备不多,所以顶了几个星期就顶不住了,只好让本国货币贬值。当时泰国就很明显,开始他们的总理、财政部长都出来说泰铢没问题,但是三个星期以后泰铢只好贬值,而且一贬就一发不可收拾,最多的时候贬了 72%。泰国有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一条街上住着两家富人,一家当外资开始往外跑的时候,他不相信政府的话,把股票卖了,把房子卖了,把企业卖了,把所有的钱都换成泰铢,然后拿这个泰铢换美元,由于当时泰铢还没贬值,所以他能换到很多美元,然后把美元又存到了国外。另外一户人家他相信政府的话,没有换,但是三个星期以
19、后,当泰铢一下子贬了 72%以后,他再想换也没用了。等危机过后,跑出去的,最后把美元兑换已经贬值 72%的泰铢,他的财产不仅没有损失,对他来讲还升值了 72%。但另外一个听政府话的人,过去是富人现在变成穷人了。当时报道说他还有孩子在哈佛读书,他赶紧叫孩子回来,说家里供不起了,交学费没钱了,你当不了公子哥了,回来还得去打工呢。这些例子使得大家联想起到底人民币会不会贬值。其实从去年开始国内就有一些富人,人在移民、钱在往外捣腾。这个时候要防止出现金融恐慌,保持宏观经济大局稳定,不能让大家吓的都去抛股票,股市暴跌资本市场就要崩溃。如果大家吓的把房子都卖掉了,那么房地产就要崩盘,有人说不是希望房地产调整
20、嘛,但房地产价格的理性回归和房价出现非理性的暴跌是两回事,这些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中国政府从鲁比尼这个报告发表以后,尽管人民币遇到了很大的贬值压力,但从来没有任何暗示告诉大家人民币可能会贬值,一直坚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当然,不仅有这样的意愿,关键还要有这个实力。中国现在有 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去年九月份突然外汇储备少了 680亿美元,从那以后大概平均每个月有 250亿美元外流。但我们不怕,不就每个月 250个亿嘛,一年不就 3000个亿,你如果真想跟我玩,我陪你玩十年,我玩得起。问题是你们这种对冲基金做空人民币,能十年不挣钱陪着中国政府慢慢玩吗?没这个耐心吧。这个节骨眼上别指望
21、世界银行会救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救你,谁也救不了你,中国人只能自己靠自己。我们有强大的外汇储备做后盾,再加上一般贸易仍然还保持着比较好的进出口,我们仍然是顺差为主,没有出现逆差。经过一段时间,那些对冲基金做空人民币的基金发现中国政府太坚决了,跟中国政府斗没用,现在也开始偃旗息鼓了。9、10月份连续两个月人民币贬值压力已经减轻,甚至开始又有升值的压力了。我们在人家非美元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的时候,人民币跟着小贬了一点,人家现在又对美元反弹我们也跟着小升了一下,但是我们始终控制在一个很窄的区间之内,人民币基本上保持在一个很稳定的区间,这么一点区间里无论做多做空都没有什么利益可得。所以,在人民币汇率
22、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我们稳住了宏观经济大局,但是外贸可能会有更大的压力。外贸要走出困境,更多的是靠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技术含量的提高、产品结构的升级,而且这是个慢工夫不会马上立竿见影。所以,外贸这台发动机今年修不好,明年也修不好。根据预测,今年外贸出口大概只能增长 7%,明年也是 7%。今年进口增长可能是 6.1%,明年可以到 6.5%,明年的进口会比今年好一点,顺差会比今年小一点,但总体上讲,大的格局不会发生变化。要想使经济走出困境,把希望寄托在外需好转是不切合实际的,只能把未来的希望更多的放在国内。是不是要扩大消费啊?扩大消费是对的,但是消费不是说扩大就能扩大的,扩大消费既要提高老百姓的
23、收入,还要有物质基础和基础设施支撑。就像老百姓要想改善住房条件,那首先要搞房地产,而房地产除了建房子以外房地产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很重要。老百姓想买汽车,如果交通基础设施不改善、停车环境不改善、智能停车水平上不去,整个马路都变成停车场了,这个消费还是扩大不起来。所以,中国过去为生产服务的基础设施建的不少,但是为消费服务的基础设施建的还不多,历史欠账很大,要扩大消费还得要先投资,投资那些为消费服务的基础设施。二、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东部地区为生产服务、为出口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已经比较高了,但是中西部地区仍然还要搞建设。为消费、为民生服务、为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连东
24、部地区都很欠缺,历史欠账很多。我们还没有为消费扩大做好准备,还需要进一步扩大对消费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像铁路,过去几个五年规划都是以建煤炭运输的货运专用线为重点,“十二五”开始已经更多的转向以客运专用线为主,包括高铁。但是恰恰在基础设施进入建设最高潮的时候,包括铁路的几纵几横、公路的几纵几横、核电基地、火电基地、智能电网等等,都必须在 2020年人口老龄化到来之前把现代化的布置框架建起来的时候,在最佳时间窗口期、最高潮的时候,政府融资出了问题。由于 2009年、2010年政府借钱太急,政府的债务负担率一下子提高了,现在很多地方还本付息都困难,加上鲁比尼报告出来以后,银行就怀疑还能还得了钱啊?就
25、不敢借钱,使得基建投资出现了筹资困难。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发动机,年平均增长速度 26%,但是今年一季度,基建投资居然出现了负增长 2.1%,这个局面非常严峻。国务院采取了很多政策措施,经过努力,到六月末虽然由负转正,但是正数只有 4.4%,截止九月末前三个季度累积基建投资也只增长了 8%。根据预测,虽然四季度会进一步发力,但是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能增长 10%,这个 10%和过去长期的 26%相比显然是太低了,与 1-10月份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0.7%相比显然也太低了。所以基建投资的低增长使得整个产业链,包括钢铁、建材,尤其是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的工程机械应该说
26、异常困难。现在社会上有两大疑问,第一个就是前段时间基础设施搞 4万亿,地方政府搞了这么多项目,基建是不是超前了?实际上基建不仅不超前,甚至还有很多历史欠帐,只是重点要发生变化。过去主要为出口、生产服务,今后要围绕国内消费、民生来建基础设施,所以没有建设过渡、没有超前的问题。第二个就是政府筹资搞基础设施建设,会不会出现财政危机?像欧洲国家一样老出现债务危机,我们认为也不会。一个国家的财政债务有没有危机、安全警戒线在哪?国际上有一套所谓的安全警戒线,现在都把欧盟国家的两个数量标准作为国际上的安全警戒线:一是政府每一年借钱不要超过 GDP的 3%,就是赤字率控制在 3%以内,才是安全的。二是多年积累
27、下来的债务余额不要超过 GDP的 60%,如果今年借、明年借,最后借的太多,超过 60%,将来可能就有危险。以 60%指标为例,现在世界上达标的国家很少,美国现在债务余额占 GDP的比重 100%以上,欧洲平均 132%,连最遵守财经纪律的德国的债务负担率也达到 82%,最高的是日本占 GDP比重达到 230%。中国到底是多少呢?鲁比尼在文章中讲了一个数,那个数也都是道听途说,他没到中国来调研,自己在那推算的。但是反过来讲,我们国务院知道不知道地方政府到底借了多少钱?鲁比尼这个文章之前国务院还真不知道,问财政部知不知道,财政部说如果发债券我知道,但地方政府债务中 82%来自银行贷款,而且还不是
28、一家银行,各家银行都借,谁也不知道到底借了多少钱。怎么办?最后国务院让国家审计署在去年的 36月份用 4个月的时间,动用 3万多审计干部对地方债务进行了一次突击审计,并且建立了一套每季度都要向中央报告地方债务的统计制度。国家审计署经过审计后对外公布的数据是 10.7万亿,中央还有大概不到 9万亿的债务,加起来就是 19万亿多一点。国外也有人说还有一些债务没算进去,即使把那些没有算进去的加进去也就是 20万亿左右。2010年中国 GDP总量是 40万亿多一点,所以中国政府的债务负担率充其量就是 50%左右,连 60%都不到。说中国政府有债务风险我们承认,但是说有债务危机那完全是危言耸听。这个债务
29、风险怎么办?地方政府借的钱确实在 2012年、2013年到了还本付息的高峰,现在很多地方又遇到了房地产调控,土地出让金出现负增长,还本付息确有一定困难。但是,中央认为中国经济还保持着快速增长,财政收入还保持着快速增长,房地产市场经过调控以后仍然会健康、较快发展,我们对经济有信心、对税收有信心、对房地产有信心,完全可以把风险用一个缓释方案向后“展期”,最长可以展四年。如果说 2009年、2010年犯了什么错误,就是没有遵守每年借钱不能超过 GDP的 3%嘛,借钱太集中,形成了一个借债的驼峰,还钱当然有一个还债的驼峰,现在就是要想办法把这个驼峰削平。比如说 2012年、2013年是还本付息高峰,如
30、果往后展四年,本来两年还,加上四年以后变成六年还,平均到每一年的债务压力就要小得多,这个风险完全可控的。经过前段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和银行积极合作,进行展期的谈判和重新签约,银行对再建续建项目的资金又开始放松了。银行也很清楚,项目贷了第一笔款,其实就是被套牢了,不贷马上就是坏帐,行长的乌纱帽就丢了。既然中央说可以展期就给展期,甚至有的行长说展十年都行,越长越好,十年以后我早就升上去到别的地方去了,这个我就不用管了。这就是下半年基建投资形势好转的原因。但是现在碰到一个新问题,就是今年国家发改委很卖力,审批了大量新的“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但面对这些新项目银行现在表现的非常冷静,不说不借,而是说要
31、研究研究。过去拿到一个国家发改委的批文,这个项目注明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银行会抢着贷款,但今年不行,有人形容今年拿到审批书很多,粮票满天飞,但买粮食的钱银行不借。很多新开工的投资项目,说开工没有也开工,挖几锹土就算开工了,工作量上不去,因为银行的资金没有完全到位,但是这个现象很快就会改善。银行有没有子弹呢?其实有子弹,大家留了个心眼,留着给新领导献礼呢。领导还没上来就把子弹都打光了将来怎么献礼啊,所以“十八大”开完以后就会把这个储备的政策资源都拿出来。根据测算,今年四季度开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会明显加快。铁路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8月份之前铁路投资都是负增长,8月份当月开始变成正
32、增长 19%,9月份就变成了增长 29%,10份现在增长 30%多,11、12月铁路投资增长会到 50%以上。类似这样的情况可能在后三年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表现,因为只有后三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 26%的增长,才能把前面两年的损失补回来,才能如期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建设任务。所以,如果企业的产品是在基础设施这个产业链上,苦日子就要到头了,后面的形势会比前面好得多。这是三台发动机中政府最卖力修的发动机。将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除了要打通政府融资渠道以外,更多的还要靠改革。过去政府自己规划、自己的融资平台公司融资,自己的建设公司建设,叫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政府包打天下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必须要改革了
33、。未来政府更多的是搞规划、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管,大量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种不同所有制企业,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模式逐步转变成千军万马办大事的新模式。这样不仅能保证“十二五”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如期完成,而且还能保持后续“十三五”的高增长,这是非常重要的。三、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是主动调控的结果。去年前 10个月房地产投资增长了 31.1%,今年前 10月只增长了 15.4%,经过新一轮房地产调控以后房地产的形势会怎样呢?两个字“分化”。全国采取一刀切的政策,其结果是代售商品房也就是库存房的面积很大。10月末跟去年同期比积压的商品房增长了 34%,
34、其中住宅增长了 42%。但积压房主要在三线城市。经过一轮调控和一段时间的消化,一线城市库存房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这些城市房地产形势已经逆转,开发商开始积极的拿地,北京、上海、广州开始出现新的地王,大家抢地抢的很积极,新开工面积增长很快,过去拿了地犹犹豫豫不敢开工的,现在一看老房子全卖出去了,没有什么库存了,也愿意开工了。这些城市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正常运行的轨道。二线城市库存还大一点,大概比正常水平高 20%,但再经过半年的消化问题也不大。现在库存房主要积压在三线城市,三线城市的库存房相当于正常库存的 4倍。所以,未来房地产市场会出现严重分化的局面,有的地方土地出让形势很好,只要肯拿地就能被抢
35、光。但三线城市不行,三线城市现在年底政府没钱,也拿了好多地出来没人要。现在出现一个什么情况呢?就是当房地产投资增幅降到 15.4%以后,已经连续 4个月既不往下降也不往上升,就在 15.4%这个水平站住了,预测全年大概是 15.9%,但对于未来房地产的形势不容乐观。现在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像任志强,说明年房价要爆涨,而且连时间都说清楚了,3月份开完两会就涨,他会不会说对了呢?有可能,但是是部分城市。也有的人说,那么多的积压房,明年房价要暴跌,会不会呢?也有可能,也是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今后再也不会像上次由于政府突然印炒太多,让全国所有的房价都普涨,只要货币供应量正常,房地产就不会是全国同样的
36、齐涨齐落,会出现分化。现在出现的分化,背后到底是什么?政府的调控从短期看对房地产的影响很小很小,真正影响房价的是货币政策的宽松和紧缩。以前出了很多政策房价照样暴涨,后来房价怎么就不涨了?就是因为货币政策的总闸门关住了。今年为了稳增长,国十条、国八条、限购政策一个没动,但两次降息、两次降准,货币政策稍微松动一下房价就不再跌了,现在又开始环比慢慢的上涨。9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还在继续下降的 24个,持平的 15个,上涨的 31个,70个城市中只有 24个还在继续下降,多数是不涨不跌或者已经开始上涨。为什么?主要是货币政策起了作用。两次降息、两次降准以后,房价开始涨了,为避免货币政策刺激房价,
37、国务院交给人民银行一个任务,就是要求稳增长和控房价相兼顾,稳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又要稳增长又要控房价,好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不可能也要把它变成可能。后来发现,降息、降准的信号作用太强了,在中国已经标签化了,只要一降息、一降准,老百姓就觉得货币政策放松了、房价要涨了。哪怎么办呢?两次降息、两次降准以后再也不降息了,再也不降准了,改用公开市场、央票操作、逆回购这些工具,一般老百姓根本弄不清楚。货币供应量在 9月份以后,连续两个月增长速度达到今年确定的货币供应量 M2增速目标 14%以上(9月份 14.8%、10月份 14.1%),虽然通过逆回购把钱放出去了,但房价没有出现大幅反弹。如果不
38、把房地产市场稳住,稳增长也是空谈。恰恰是因为房产市场稳住了,经济也就稳住了。好消息越来越多。首先最明显的是发电量,10月份已经明显变化了。二季度表现很差,4月份 0.7%、5月份 2.7%、6月份零增长,三季度也很低,3个月分别是 2.1%、2.7%、1.5%,都,但 10月份发电量增长了 6.4%,11月截止到 19号发电量又增长了 6.8%,其主要原因就是与房地产、基建相关的高能耗行业开始恢复生产了。如果要更进一步分析经济不再下滑的证据还有很多:第一,经济随着货币供应量不断释放在逐步的好转。中国这么多年来一直习惯用同比增速来对外公布 GDP增长,国际上早就不用这种方法了,认为这个办法反映的
39、经济信息有误导之嫌。美国、日本、欧洲等主要发达国家现在都采用 GDP环比折年率的办法公布 GDP增长。比如说今年的 3季度跟 2季度比增长了多少,然后乘上 4就等于环比折年率。如果用这个办法,中国经济同比增长,一季度 8.1%、二季度 7.6%、三季度 7.4%,一个比一个低,越看越没信心。但用环比,一季度同去年四季度相比环比增长了 1.5%,折年率只有 6%;二季度跟一季度比 GDP环比增长 2%,折年率 8%;三季度环比 2.2%,折年率 8.8%,用环比折年率的数据看,经济已经在逐步回升了。第二,过去热钱往外流,但 9月、10月连续两月热钱又回来了。大家觉得中国 2013年硬着陆好像不可
40、能了,别等了,等到 2013年再进来就晚了,好多热钱又开始流向中国。第三,外贸出口 9月、10月也明显好转。虽然外贸这台发动机政府好像不太容易修好,但事实上 8月出口增长 2.7%,9月增长 9.9%, 10月提高到了 11.6%,总的来讲外贸出口也是在回升,它对整个 GDP的回升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第四,就是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这个指数在 8、9两个月跌到所谓的临界点以下,但 10月份已经回升到 50.2%。不仅是官方的回升到 50%以上,汇丰银行有一个民间的沿海外贸型中小企业 PMI制造业指数,11月 20号也回到了 50%以上,汇丰银行的这个指数已经整整持续 11个月在 50
41、%以下,现在首次回到 50%以上,这说明外贸订单也有所好转,整个制造业在房地产和基建形势好转以后已经都回到了正常运行的临界点上。第五,就是工业增速 10月份开始不再继续下滑了,11月份增速会进一步回升,预计 11月份工业生产增速会达到 10%或略高一点,重新回到两位数的增长。还有就是价格。在经历了 35个月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回落和将近一年时间工业品出厂价格负增长之后,10月份工业企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环比双双由负转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过去一看原材料价格跌了,企业就不敢备料,备的越多,价格一跌就赔得越多,所以都是随用随买。出厂价跌的话,产成品也不敢库存,所以当工业品出厂价
42、格是负增长的时候往往工业利润就是负的。10月份双双由负转正以后,很快就对企业的利润产生了一个新的影响,就是 9月份开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不再下降了。18月份工业利润负增长 3.1%,但 9月份当月已经变成正增长 7.8%,10 月份估计应该增长 10%以上,企业效益最差的时刻已经过去了。真正对未来经济有很好刺激作用的并不是几万亿投资计划,而是我们国家的政治周期、换届效应。中国到底有没有政治周期,有没有换届效应,口说无凭,数据为证。我们把第六个五年规划到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第一年到第五年每一年的投资增速算了一个平均速,可以看到,五年规划的第一年平均投资增长 17.3%,第二年也就是召开党代
43、会的那一年,就会加速到 24.1%,到第三年,因为三月份政府要换届,中央政府换届之前,地方政府一般在 13月份都会换完,所以第三年还会进一步加速到 28.5%。因此,中国政治周期、换届效应对投资的刺激作用从历史数据来看是存在的。中国政治体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这个五年规划的规律也不会失效,仍然会在今年和明年有所反应。甚至有人形容现在各级政府公布的几万亿投资计划,相当于一个运动员穿着裤衩背心已经在起跑线上等着呢,就等着明年“两会”发令枪一响就抢跑,所以,这个换届效应在未来肯定会起作用。正是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因,我们说中国经济在现在这个水平上继续下跌的概率很小很小。经济稳定和回升是个大概率情,下一步就
44、是要看回升的力度有多大,能不能像上次一样强劲反弹,我们说不可能。经济回升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是政府的政策刺激力度,叫看得见的手;第二是市场本身的力量,就是看不见的手。从看不见的手来说,当经济不好,价格下跌时,无论是企业产成品的产后库存还是原材料的产前库存,都要把它降下来。在去库存的过程中有两个最最重要的节点:第一,首先做到工业库存的增长速度应该低于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这样就会出现一个相对减库存。如果库存增长快、工业生产增长慢,那就说明全是为库存而生产的,肯定不好,所以首先应该是库存生产低于工业生产。第二,工业库存最好出现负增长,就是绝对去库存。上次国际金融危机大家都很恐慌,去库存不仅出现了相对去库存,而且在 2009年 8月份出现了工业库存负增长 0.8%的绝对减库存局面。正是由于政府 4万亿强劲有力的刺激计划和非常彻底的减库存,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走出了一个微型反弹。但这一次怎么样呢?从看不见的手来说,首先看看库存是什么样, 2011年 10月份工业库存最高达到 24.2%,9月末已经降到只有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