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教授经济学思想简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五常教授经济学思想简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张五常教授经济学思想简介(06113091马俊)摘要:张五常教授以他敏锐的洞察力和非凡的学术思想,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试图从基础上对教授的经济学思想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概括.主要内容涉及教授对产权,交易费用等若干概念的解释,以及佃农理论和企业理论等.从而,为我们熟悉和掌握教授的经济学思想提供一些帮助.关键词:张五常;价格理论;产权;交易费用如今在国内,说起张五常(StevenN.S.Cheung)教授,即便不是学经济的人恐怕也是早有耳闻的.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在价格理论,交易费用和合约理论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他认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同时他也是将新制度经济学应
2、用于中国问题研究的第一人.教授传奇的学术经历和丰富的学术成果让人们对他本人及其理论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这也正是张五常热在国内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回首六十年代初期,当时全力专注于产权和交易费用研究的只有四个人,即阿尔钦(A.A.Alchian),德姆塞茨(H.Demsetz),科斯(RonaldH.Coase)和张五常.一九五九年张五常进入洛杉矶加州大学后,得到了导师阿尔钦,以及其他名师如德姆塞茨等人的言传身教.同时,他也深受科斯和戴维德(A.Director)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他完成了作为今天合约经济学开山之作的佃农理论,从而影响力大增.一九六七年由于佃农理论被戴维德等人看中,张五常因而获得
3、了芝加哥大学的奖学金并跟从科斯作博士后研究.由于他表现出色所以深受科斯的欣赏,后来他被转为了该校的助理教授.在这里,与他共事还有德姆塞茨,戴维德以及斯蒂格勒(G.J.Stigler)等许多名家.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优越的学习条件,加之他自身的刻苦钻研,芝大的研究生活对他影响很大.此间,他写成了关于合约选择与合约结构的两篇重要的文章.一九六九年他去了华盛顿大学,在那里他与巴泽尔(Y.Barzel),麦基(J.S.Mcgee),诺斯(D.C.North)等人共事多年,并以诸多原创性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巴泽尔和诺斯.显而易见,这种多年来身处潮头,屡遇名师的学术经历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的,应该说教授是幸运的,更
4、是成功的. 教授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始终坚持着两个原则.一,经济学的目的是解释真实世界,并推出可能被事实推翻的含义.二,强调价格理论的重要性并始终用价格理论的基础假设去解释现象.他常说自己的研究是继承了斯密,马歇尔,奈特,弗里德曼和科斯等价格理论大师的伟大传统,且坚持经济学是实证科学.同时,他在众多前辈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独特的创见,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经济解释(三卷本)是集其经济学思想的大成之作,当中形成了价格理论新的分析架构.在开始介绍教授的经济学思想之前,对实证经济学(关于价格理论)的发展历程作一个简单的回顾是非常有必要的. 1776年,斯密在国富论中最先确立了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5、.在这部巨著中,真是国民财富的增长是主要的研究对象,但他的分析中缺一直暗含着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存在需求定律.而且,他对价格有完全一般化的理解,他把所有约束人的行为的局限条件都处理为价格或成本.同时,斯密确立的体系属于实证经济学体系.因为他没有使用复杂的计量工具就抓住了复杂事实的简单逻辑,也没有使用数学公式却透析了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对世界各国经济制度的演进进行了分析,这一点意义非凡.教授常说自己是在复斯密的古,并称自己是古人,发展的理论是古文,看来不无道理.然而,斯密的理论也并非完美无缺,最主要的失误在于真实价格或价值与名义价格的区分以及将劳动作为衡量价值的绝对标准.正是
6、这些失误直接误导了后来的经济学者,使经济学走向了歧途. 这一点在斯密之后的古典经济学家中,以李嘉图最为典型.他对价值的错误理解,使得他从成本或供给的角度来分析价值,形成了劳动价值论或成本价值论.而且,其中缺乏明确的选择行为分析架构.由于对资本,财富等概念没有一般性的理解,他发展出了很多模糊不清的概念如资本积累,储蓄,投资和再生产等.同时,他的分析中缺乏明确的因果关系概念,常常使自己陷入循环论.他对经济体系运行的公理局限条件下的最大化没有明确的认识,对制度安排或制度选择在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分析中的应用也完全没有给予考虑.经济学到了李嘉图手里,已经开始以提供政策建议为目标了. 在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基
7、础上,19世纪70年代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发起了边际效用革命.他们反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从需求的角度或效用的角度来分析价格或价值的决定,未考虑成本或供给,最后提出了效用价值论.边际效用理念使得数学开始大量进入经济学,从而一发不可收拾.他们欣赏数学方程式的完备,抽象和优美,追求对经济系统最一般的镜像描述,而不关心是否可以解释真实世界.对边际效用的研究,还促使了福利经济学的产生.可见,边际效用革命使经济学在背离实证经济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然,也不能认为全无贡献和进步.至少边际理念为经济解释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方法,因而意义重大.还有就是,它促使马歇尔提出了价格理论的完整分析架构
8、.1890年马歇尔将需求价值论和成本价值论合而为一,建立了价格理论的第一个真正完整的理论架构.他认为经济学家的根本任务在于揭示复杂事物间的简单规律,并用简单规律解释复杂现象.他的经济学原理是继国富论之后对经济思想史的又一次整合.他明确强调经济学的唯一目的是解释真实世界,经济学是一门实证科学.他还认为需求定律是经济学统一的基础,是经济学的基石,需求和供给的一般关系决定所有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另外,边际理念和边际相等原理在他这里得到了绝妙的应用.遗憾的是,马歇尔对成本理念认识不清,对供应的本质认识不足,这使他在面临规模收益递增问题时几乎束手无策.为此他发明了长期,短期,均衡和非均衡等概念,来掩盖自己
9、的不足.而这些对于解释现象或行为没有任何作用的概念,不仅违背了他自己的许多理念和初衷而且还深深误导了后来的经济学家.他对需求定律的理解不完全,也使他在解释吉芬商品的存在时力不从心.正是基于此,教授常说自己一生没有发明什么新的理论,他所做的只是对马歇尔传统的补充和完善.在经济学原理出版后的半个多世纪里,马歇尔的传统没有得到主流经济学的追随.相反,瓦尔拉斯系统却占了上风,成为大多数经济学家信奉的经济学规范.此后,以政策为导向的经济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主要的发展表现在四个方向:一是英国剑桥大学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张伯伦教授的垄断竞争理论,提出了完全市场竞争的理念.他们将斯密看不
10、见的手简单的,教条式地理解为完全市场竞争.二是英国剑桥大学凯恩斯教授的通论所引发的革命.虽然凯恩斯是一个关注真实世界的人,但他的理论却不是为了解释现象或行为.其追随者对通论的片面理解以及对著作中一些理论失误的继承和发展,使得经济学成为了更加名副其实的经世致用之学.三是英国剑桥大学庇古教授创立了福利经济学.他的著作福利经济学不仅诸多概念模糊不清,而且全部理论都是服务于提供政策建议.四是法国经济学大师瓦尔拉斯发起的数理经济学和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与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创立的计量经济学.由于数学方法的大量运用,使得经济学具有了科学的外衣和精确的名声,所以追随者无数.物极必反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经济学也不例
11、外.20世纪60年代,经济解释的潮流开始不断高涨,经济学开始向斯密和马歇尔的传统回归.产权和交易费用经济学既新制度经济学很快兴起,并在奈特,弗里德曼,科斯,阿尔钦,德姆塞茨以及张五常等经济学家的推动下不断丰富和壮大.说实话,教授的经济学思想不仅深刻而且广博.本文受笔者自身局限条件的约束,也仅仅在几个方面对其做了简单的概述.回味教授的著作,让人感受最深的是他贯穿于所有文章中的分析方法,以及由此组织建立的经济学思想体系.在这方面,教授大量借鉴了卡纳等人的逻辑哲学成果.本文将从介绍教授的分析方法开始,逐渐涉及他的经济学思想.一,科学的方法:实证主义与经济解释教授始终认为,经济学是解释人类行为的科学.
12、但困难的是,经济学者也是人,于是就难免将自己的价值观牵涉在内,以致用主观的好恶来作为科学的结论.因此,主观感情与客观分析的清楚划分是尤为重要的.优秀经济学家之所以优秀,就在于能够冷却自己的感情,并将上述二者划分的泾渭分明.而所谓科学的方法,是抽象理论与客观世界转接中的实证方法.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实证经济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教授强调,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普遍缺乏科学精神,因而科学方法论对中国人尤为重要.(一)现象必有规律. 不管是大自然或人为的现象,都是有规律可寻的.事实上,现象有规律,自古以来就概莫能外.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也正是出于人们对未知现象及其规律孜孜不倦的研究和探索.科学的
13、形成是基于三个重要的信念:第一,凡是现象或行为,其存在是靠主观的判断,而大家决不能在这主观上有分歧.例如,我看见的是鹿,你看见的也是鹿;我说河水在流,你也同意河水在流,这是科学一般化的第一个条件.第二,所有被人们所认同的现象,都是有迹可寻,有规律的.第三,任何事情的发生,决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一句话,主观的现象要被人们所认同,得有固定的规律,而其发生或出现是必有原因的.这些就是科学的必需条件.(二)事实不能解释事实. 解释现象是需要非事实的抽象理论的.事实的规律不能不言自明,自我解释.天下雨,天上一定有云(这是现象的规律),但雨的出现不能解释云的存在.私有产权带来经济繁荣(这也是规律),但繁荣不
14、能解释私产的存在.倒过来说,也没有什么解释能力.事实的规律只可以使我们知其然,但却不能使我们知其所以然.(三)特殊理论和套套逻辑. 所谓特殊理论,是指只能特殊地解释一个现象,完全没有一般性的解释能力,因而内容太多.所谓套套逻辑,是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是错的,甚至不可能被想像为错,因而没有内容.例如:四足动物有四只脚.对此,我们通过增加约束条件或局限条件,可以使特殊理论增加更具一般性的解释能力(代价不至过大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套套逻辑增加可以被事实推翻的内容.通常,可以解释现象和行为的理论都必定是介于特殊理论与套套逻辑这两个极端之间的.科学的进步,往往是从一个极端或另一个极端开始,逐步地向中间
15、发展的.(四)可能被事实推翻的重要性. 在整个科学方法的结构中,最重要的是,理论的推测一定要可能被事实推翻.不可能被事实推翻的理论,是没有解释能力的.科学不是求对,也不是求错,科学所求的是可能被事实推翻.可能被事实推翻而没有被推翻,就算是被证实了.不管是对还是错,有解释力的理论就是有用的理论.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套套逻辑,还有四种情况会使一个理论免于可能被事实推翻.1,理论模糊不清.能解释现象的理论,必然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可是,概念或分析模糊不清,理论就不可能清楚地证明是错的,也不可能清楚地被事实推翻.因此,模糊不清的理论没有解释能力.例如,下雨天空就一定有云可能是错的(但从未错过),但是
16、如果我们不清楚地知道云为何物,我们又怎么来判断对与错呢 2,理论没有意义.没有意义并非空洞(不像套套逻辑),也并非模糊不清,而是因为言论互相矛盾,使人不知所指,因而变得没有意义了.例如,有人说一幅全白的墙壁有污点.这句话不空洞,也很清楚.但全白与污点互相矛盾,不能共存,这句话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可见,矛盾的言论可以有内容,也可以很清楚,但不可能有意义.3,用以验证的现象,并非现象(事实).天下雨,天上必有云.这句话中的雨和云是事实,是可以观察到的.但假如雨或云不是事实,无从观察,那么雨云之说就无法验证了.这反映了实证科学中的一个很深刻的哲理.一方面,凡是一个有解释能力的推断,其考证方法必须具备这
17、样的条件:假若A发生,B就会跟着发生,而A与B皆是可以观察到的事实.但问题在于,事实是不能解释事实的.所以,在另一方面,有解释力的理论一定得始于抽象的思想,以某些非事实的假设入手,然后经过逻辑的推理,引出可以被验证的含意.4,被推断会发生的现象没有限制.例如,经济学上所说的均衡或非均衡只是概念,在真实世界中不存在,不是现象或事实,是不可以被观察到的.教授认为,非均衡是指因为被推断的现象没有限制,理论就缺少了可能被事实推翻的含意,而均衡则是指因为有限制而达到可以验证的理论.也就是说,可验证的含意,要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但含意中的附加条件以及现象的推断不能是没有限制的.(五)理论的真实性. 事实
18、不能解释事实,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又必然是抽象的,那么理论有真实性吗 在教授看来,真实有多种意义,若不搞清楚是哪个方面的,争论就永无止境了.有解释力的理论最终是要被用于事实验证的,这就表明有实用性的理论是有其真实性的.对于有解释力的理论的非真实性,其意义在于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理论本身必定有抽象的成分.说它非真实,当然是对的.但说它非真实而没有解释力,却是错了.第二,所有事实或观察的描述都一定需要简化,而这简化使事实变得非真实了.第三,世界很复杂,简化的假设(与思想上的抽象假设不同)是必需的.但这个简化的目的,只是为了便于处理,若取消这个简化并不会影响效果.第四,当把验证条件作为一种假设时,它一
19、定要有迹可寻,无论怎样简化,也一定要大致吻合世界的真实情况.例如,做化学实验时需用一支清洁的试管(清洁是一个验证条件),我们不能用一支肮脏的试管而假设它是清洁的.在经济学上,局限条件(验证条件)的真实调查与简化,是忠于经济解释的最艰难的过程.二,价格理论的传承:需求定律、交易费用与制度效率教授认为经济学是一门注重概念的科学,只有对基本概念掌握的通透才能深入浅出,让价格理论发挥巨大的作用.而且,经济学真正有用的概念少之又少.所以,掌握基本概念就是领会教授经济学思想的基础.(一)对价格理论基础假设的解释 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要有一个起点,因为科学不可能在一个争论不休的起点上存在和进行下去.因而,在科
20、学的发展过程中以人们之间的共识作为基础假设或公理是一个不言自明的规则.只有当人们在共识之上以理性的思维推出一些可以用事实来验证的含意时,争论和反对才会有理有据. 那么,价格理论的基础假设是什么呢?教授认为用价格理论来解释世事的两个最关键的共识或基础假设是,局限条件下的最大化(教授称之为自私的假设)和需求定律(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价减量增).其实,这正是教授经常所称道的自己解释世事的两个制胜绝招,也是价格理论的精髓所在.若局限条件发生变化,则人的行为就一定发生变化.但是要解释或推测人的行为的变化,人的行为就不能随意变化,而必须要受到理论的约束.在这里,约束人的行为的规律即理论主要是指需求定律.
21、1,局限条件下的最大化 经济学的分析是以个人为起点的,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由个人来作出的,经济问题其实就是选择问题.而经济学要想通过推测人的选择(行为)来解释现象,那么人的选择就必须受到理论的约束.因为,不受约束的行为中是推不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内容的.但是,由于不同的个人具有不同的偏好函数和目标函数,他们的选择就取决于是否能实现各自的目标.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人们尽力实现其目标的过程,只是人们各自不同的目标使得利益最大化具有了不同的表现形式,随之人们的选择也变得多种多样.然而,如果我们轻易地认为任何选择都是自私自利的,那么就是犯了套套逻辑的错误.关键是我们必须指明在怎样的局限条件下,人会因为
22、自私而作出怎样的选择,而局限条件的变化又会导致选择发生怎样的变化.可见,局限条件的认识,审核和界定是至关重要的. 虽然,人们对于自私的本质历来持有不同的观点,如:斯密认为自私是被逼局限条件行为变动理论(需求定律)出来的,是适者生存;阿尔钦以自私作为基础假设,同时认为自私是人的本性;道更斯认为自私属于遗传;教授认为自私应该作为一个基础假设.自私作为基础假设,也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但是,只要能把局限条件处理得当,各种观点的解释能力都是一样的.可见,作为一个基础假设,人的本质是否真的自私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而最为关键的是,用局限条件下的最大化假设来解释人的行为时是否能推出可以被事实推翻的含意.2,需
23、求定律 需求定律主要是用来指出人们需求行为变化的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假设来约束人的行为,从而推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含意.效用分析常常被用来研究人们需求行为的变化规律,可是事实证明效用分析推不出需求定律.因为吉芬商品的存在,使得效用分析的三个定理(争取局限下的最高效用;替换定理;内凸定理)推出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需求曲线不能总是保证向右下方倾斜.所以,为了解释行为,我们必须假设一个需求定律并以此为基础假设.而这个需求定律就是指,当任何物品的价格下降时,对物品的需求量必定增加.可见,需求定律能成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假设,主要是因为它对行为具有更强的约束,不仅包括了效用分析中三个定理的所有行为约束,而且也把
24、吉芬商品排除在外了,因此很容易推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含意.其实在教授看来,效用分析是可以被挽救的.因为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竞争和吉芬商品是不能共存的.一样物品,如果价格越高人们越愿意多买,那么卖者就会越不愿意卖,因为价格还可以长得更高.这样的物品怎么可能在市场成交呢 但教授最终没有接受效用分析,因为效用是抽象的不存在之物,不仅很难推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含意,而且很容易陷入套套逻辑的陷阱.当然,需求定律不仅限于价格变动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很多物品没有市价, 一些制度中也不存在市场,但需求定律依然适用.因此,可以影响需求的因素是数不胜数的.需求量与需求的区别也就在于此,即前者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而后者
25、随价格之外的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在影响需求的这些因素中哪些变哪些不变呢 显然,需求定律选择变与不变的因素是需要准则的.教授所定的准则是:只要需求定律的验证含意不被事实推翻,其他的不变因素越少越好,其他可变因素越多越好,因为这会增加需求定律解释现象的广泛性.基于此,教授认为关于变与不变的界定有如下三项是安全的,是可以不被事实推翻的.1,凡是直接影响价格的其他因素皆可变.如,农业丰收,供给增加,价格下降.2,凡是直接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皆不可变.如,连天大雨影响雨伞需求量.3,价格转变会导致需求量的转变,但价格的转变还可能导致其他因素的转变,而这些其他因素可能再影响需求量.如,糖作为中间因素可
26、以影响咖啡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化.这些在中间的,间接地影响需求量的因素都可变.这里需要补充的是,为了需求定律能解释行为,我们要假设每个人的品位是不变的.因为以品位的变化来解释行为,不可能推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含意. 需求定律是价与有关的量的定律.关于什么是价,什么是量应该有明确的认识.斯密指出,价值有两种.一种是用值,一种是换值.所谓用值是指某物品给予其拥有者或享用者的最高所值,或这个人愿意付出的最高代价.换值是指获得该物品时需要付出的代价,在市场上换值就是该物品的市价.那么,价格就是一个消费者对某物品在边际上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代价.在选择均衡点上,市价就必定等于最高的边际用值.而需求量是指在不同的价
27、格(换值)下,消费者试图换取的最高的量.事实上,需求量是一个无从观察,不存在的量,是个意图之量. 教授认为量可以分为有质的和委托的两类,以及二者的合并.其中,凡是质量被直接度量而算价的,就是有质的量.如,钻石的定价.凡是通过无质的委托单位来算价的,就是委托的量.如,瓶装维他命的定价.重要的是,价与量是必定有直接联系的,有关的量是价直接表达着的量.(二)对交易费用的解释 局限条件的变化会导致人的行为的变化,那么认识和界定局限条件呢 其实,所谓局限条件是指那些约束人们争取更多利益的条件.根据不同的角度,局限条件可分为八种:财富,知识,价格,成本,边际产量下降,竞争,产权和交易费用.其中前五项的分析
28、是比较简单的,如:价格和财富(收入)约束着消费需求,成本,知识和边际产量下降定律约束着生产供应.而后三项的分析都不太容易处理,以马歇尔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家在竞争这个局限条件上下足了功夫,以科斯为首的新制度经济学家则引入了对于产权和交易费用这两个局限条件的分析.当然,最后这两种局限条件也是最难处理的.教授认为,相对于抽象的产权而言交易费用是可以考证的.同时,产权的存在也是因为有交易费用的存在.所以,以交易费用作为局限条件时就可以不考虑产权了. 交易费用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休谟和斯密,但直到科斯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后,交易费用才首次得到了开拓性的分析.最广义地说,交易费用包括了鲁宾逊(一人)经济中不可能
29、存在的所有那些费用.这样定义是因为不同类型的交易费用常常只有在边际上才可以分开.如果我们能够在边际上把不同类型的交易费用区分开来,并能够把这些费用按顺序排列好,便会得到可检验的命题. 严格地说,交易费用实际上应该称为制度费用,这也是科斯的观点.一个人以上的经济必然包含有制度,但由此而产生的费用却完全不需要有任何交易.尽管交易费用这个词严格说来并不正确,甚至会产生误导,但却是沿用至今.交易费用的产生可归因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我们的知识不足或信息缺乏,另一个是最大化行为的普遍存在.而交易费用这个重要的局限条件被新古典经济学长期忽视,存在两个原因.一是学者们通常将交易费用简单类比于运输费用而忽略不计,
30、二是调查交易费用常常得不偿失.更主要的原因是数学不能方便地用来刻画交易费用.但教授认为,从原则上说它们是可以度量的,至少可以根据可观察到的不同情况划分等级,而划分等级也是一种度量.(三)对帕累托最优的解释 局限条件下的最大化,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个分析传统.但是,由于新古典经济学通常只考虑价格和收入这两个维度的局限条件,其研究的最大化问题与真实世界相去甚远.福利经济学证明了竞争性均衡满足帕累托最优,从而为市场交易树立了一个参照点.经济学家只需要研究现实中的资源配置状况,并将它与帕累托最优状态相对比.只要实际中的资源配置状况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的条件,都属于非效率.因此,一个无所不能的政府通过干预市场
31、来实现帕累托最优就成为必然的政策选择.然而,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如果放松该定理的理想假定,该定理就不会成立. 阿罗认为由于不确定性,不可分性以及不可得性,知识的生产和消费如果任由市场引导会背离帕累托最优,而政府的介入可以解决这一无效局面,并最终实现帕累托最优.但德姆塞茨认为,正确的分析方法是比较现实中的不同替代制度安排即所谓的比较制度分析,而不应该将现实的制度安排与一个理想的标准进行对比,因为后者的分析逻辑是建立在政府无所不能的基础之上的.科斯也认为,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世界里,经济学分析需要在市场运行成本与政府介入市场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 教授更进一步认为,在现实世界,帕累托条件总是满足的.在自
32、私假设下,一个人的体制中的经济无效率是不可能存在的.鲁宾逊可能饿死,因为他受自身无能为力的局限,但这绝不是无效率.只有当一些约束条件被忽略或不予考虑时,才会发生这种性质的无效率.在价格管制理论这篇论文中,教授对传统的价格管制理论提出了批评,并认为过剩或短缺无效率的说法都是胡说,而且无法被证伪.经济无效率提出了一个术语上的矛盾.全部错误都可以追溯到某种约束条件上面.如果充分描述世界的模型详细说明了它这样运行的成本和收益,世界就是有效率的.在产权与发明一文中,教授认为思想很难出售是因为,妨碍得到创新报酬的主要因素是与保护思想产权有关的交易费用特别高,而这又源于定义和界定思想本身具有巨大的困难.所以
33、,当考虑到这些约束条件时,专利制度就是有效率的. 既然经济学上的最优都是一种局限条件下的最优,因此一旦分析中发现无效率,那势必意味着我们忽视了某些局限条件.自助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自助餐被随心所欲的消费,似乎违反了帕累托最优.然而,当我们问自助餐为什么这样提供时,情况就变了.答案是,它节约了接待顾客的费用和度量每人消费的食物的费用.如果这些节约下来的交易费用大于消费造成的浪费,那么不采用自助餐才是违反了帕累托最优条件.我们所观察到的无效率其实都是一种局部均衡分析,如果采取一般均衡分析,考虑到各种局限条件,特别是那些潜在的替代选择方式所涉及到的交易费用,效率必然是可以达到的.三、产权经济学上的
34、贡献:科斯定理、租金耗散与产权结构(一)对科斯定理的解释 科斯定理这个术语是斯蒂格勒1966年创立的,科斯本人并没有声称自己提出了定理.随后,面对众多关于科斯定理正误或同义反复的研究,教授认为所有对该定理做出的数学证明或证伪,都可能是在断章取义地检验科斯.如果科斯必须要有一个定理的话,那么教授认为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表述方式. 第一种表述可以在科斯1959年关于联邦通讯委员会的论文中看到.在这篇论文中,科斯得出了一个简单的结论:权利的界定是市场交易必不可少的前提.这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定理,尽管它并不是科斯提出来的,因为埃奇沃思等人早先就提出了交换定理.但是,埃奇沃思等人所描述的约束条件是不完全的.
35、而科斯的贡献便在于详尽说明了交换定理发挥作用所必须服从的局限条件. 第二种表述是从科斯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推导出来的,也被称作是不变性定理.该定理指出,如果产权被清楚的界定,而且所有的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不管谁拥有产权,资源的运作都是相同的.显然,精确的不变性并不是科斯所关注的.这里,科斯关心的主要是使用的资源总价值达到最大化时所服从的约束条件.然而,这样表述的科斯定理是错误的.因为市场本身是一种制度,私有产权本身也是一种制度,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二者就不会出现.像其他任何制度一样,它们被创造出来在其他约束条件下降低交易费用.实际上,对解释资源的运作来说,产权和交易费用通常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如上文所
36、讲选择了交易费用就不需要在提及产权了. 第三种表述为,如果产权被清晰的界定而且交易费用为零,就会满足帕累托最优.这是最不重要的一种表述,没有一点经验内容,表述上也是同义反复.因为,如果所有相关的局限条件都能被充分的说明,那就总是满足帕累托最优的.科斯的研究工作促使我们扩展了局限条件下的选择,并将其用于制度分析.他的贡献不在于提出了任何定理,而在于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视角,从而能以不同的眼光观察经济现象.(二)对租值消散的解释 租值消散作为一个理念,贯穿于教授大部分的重要论文中,如价格管制理论,私有产权与分成租佃,合约结构和非专有性资源,共产主义制度下为什么缺少自由等等. 租值消散是另一个角度看
37、社会成本,同时又是另一个角度看科斯定理.严格来说,租值消散的理论起于庇古发明的公路使用的例子.由于庇古本人关注的是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分离,所以他忽略了租值消散的问题.而奈特对该例进行了回应,认为原本有租值可收的公路,因为非私产而引起的竞争使用,使驾车增加的时间成本代替了租值,租值就消散了.真正提出租值消散一词的是哥顿(H.S.Gordon),他把奈特的理念搬到公海捕鱼的例子,提出了公产会因为竞争使用者过多,从而增加捕鱼劳力的总成本使租值下降为零.租值消散中的租值,是指无主的,没有界定清楚属于谁的收入,在竞争下会消散,在边际上会下降为零.简单来看,租值消散是指无主的收入是不可能存在的. 租值消
38、散与非私产有关.如果收入权利因价格管制而被政府压制,私产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会有非私产的效果,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租值消散.这个效果意味着会导致租值消散,而消散的程度取决于收入权被约束的程度.因为价格管制而引起的收入瓜分不够清楚,所以某种程度的租值消散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教授发现租值除了通过过度使用消散外还有其他的消散方式.即:(1)资产的使用或生产的行为发生改变.比如,适宜种植价值较高巴丹杏树的土地会因非私产而代之以租值收入较低的放牧活动,从而导致土地较高的租值在一定程度上消散了.(2)合约的安排或行为发生改变.这里主要是指不同的非价格竞争准则的选择,即不同的合约安排的选择会导致了不同程度的租值
39、消散.(3)上述二者共同发生.所谓竞争准则,是指决定胜负的准则.阿尔钦认为,价格决定什么比价格是怎样决定的更重要.在市场交易中,价格是决定胜负的准则.而现实中竞争无处不在,决定胜负的准则也千变万化.不同的制度下,有不同的决定胜负的准则.其中,只有市价这种准则不存在租值消散,而任何其他准则在某程度上都会引起租值消散.这是因为以市价为准则,出价的人拿出来的代表着曾经生产或服务的收入,钱的来源对社会有贡献,而收钱的人也获益.但如果排队轮购,排队花去的时间是租值消散;以武力取胜,付出的血汗是租值消散;搞人际关系,巧言令色的成本是租值消散.从科斯定理的角度来看,如果不考虑政府参与的交易,市场交易以市价为
40、准则定胜负,必定是基于私有产权的局限的.而如果非市价的准则被明确地采用,那私产的界定就必定是不完全的.可是在私有产权的结构下,讯息费用及调整价格费用的存在,也会导致某些非价格的准则被采用.但此时导致非价格准则的行为,不代表租值消散,因为这些行为作出有价值的贡献,在边际上非价格准则所增加的费用会等于其贡献的收益.价格管制的时候,根据局限条件下的最大化公理,每个参与者都有减少租值消散的意图.依照这个公理,在价格管制下的租值消散,必定是在局限条件下能争取到的最低消散.也就是说,当存在不明确的收入权利界定,进而存在租值消散的趋势时,所有相关的人都有意图在局限条件下把这种消散减至最低点.这主要是通过:(
41、1)寻求生产或使用物品的替代办法,以使资源价值的下降减至最低限度来实现.(2)形成另外的决定物品使用或生产的合约安排使交易成本增加最少来实现.(3)上述两种方法的最低成本组合来实现.一般而言,在局限约束下,价格管制的租值消散,是资源价值下降与交易费用上升的最低合并.同样,非价格竞争准则的采用,也是在局限下租值消散最少的选择.(三)对产权和产权结构的解释 当今经济学中的私有产权概念,是教授于一九六九年在佃农理论中提出来的.该定义与法律书籍的定义不尽相同.经济学倾向于以权利界定作为局限条件的约束,希望能以此来解释人的行为.局限有变,人的行为也就跟着变.法律则倾向于以权利的划分来协助法庭的裁决.教授
42、通过参考大量西方的法律书籍,考察西方的土地产权演进的历史,提出了自己关于经济学意义上的私有产权概念.他指出,私有产权由三种权利组成,即私人使用权;私人收入享受权;自由转让权.其中,使用权与收入权息息相关.资产如果没有任何私人的使用权,就没有从该资产界定的私人收入.另外,资产的收入权利如果受到压制,以至局部或全部变为是非专有的,其使用就会有非私产的性质.但是有私人的使用权与收入权的存在,却不一定有私人转让权.重点是,凡有私人转让权的资产,在某程度上必定有私人使用权及收入享受权,即具有私产的性质.而对于私人所有权,教授认为所有权只能用作鉴别,本身不能增加任何生产或收入,所以私产可以没有私人所有权.
43、 由于任何产权制度都是几种权利的组合,所以产权具有结构性,是一个集合.对于产权结构的分类教授在论新制度经济学一文中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在标准的经济分析中,把产权状况视为是既定的前提.但是,由于产权是由选择决定的,就存在这样一种危险,即与潜在的交易费用约束条件可能不相一致或相冲突.也就是说,导致特定的产权结构的交易费用,可能与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分析中暗含的交易费用不相一致.因此,之所以不同的产权结构会以现有的方式存在是有益的,是因为这样做时我们必须详细说明它所包括的局限条件.例如,公共产权节省了类似于私有产权界定和实施产权的费用,但是,与公共产权相联系的租值消散又意味着,其他类型的交易
44、费用较高.私有财产几乎不会出现租值消散,但是界定和实施产权的费用可能非常高.因此,根据不同的局限条件,教授认为人类只有三种类型的产权安排. 第一种,以界定私有财产为约束竞争行为的规则.以私产约束竞争行为的一个特点,就是权利大小是在资源或物质本身上界定或限制的.竞争者要获得私产的使用权,就要付使用费,并以付费高低为竞争胜负的准则.因此,界定私人产权是市场运作的必要前提.相对于私有产权,公共产权是产权集合的另一个极端.如果一种财产真的是公共的,那么,竞争将使这一公共财产的租值降为零.但是在现实世界中,这种公共财产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几乎是找不到的.适者生存意味着必须采用某些安排来使租值消散最小化.也
45、就是说,其余两种类型的产权安排就是用来减少租值消散的. 第二种,不按财产来界定权利,而是按等级地位来界定个人的权利.一种情况是,在一个由私有者持有的资源所构成的组织中建立起等级制,私有者有权退出组织,也有权不参加组织;另一种情况是,由于废除了私有产权而出现等级制.在该体制下,收人分配和资源配置都不是通过对公共产权的自由竞争来决定的.确切地说,经济活动是受各级官员的等级制决定的.由此带来大规模的租值消散以及相应的贫困现象,是不足为奇的.这种安排是一种超级企业,超级得人们没有选择是否参加的自由.此种安排虽然似乎是无效率的,是专制的,但此安排是在没有私有财产的情况下共同努力减少租值消散的结果. 第三
46、种,争夺资源使用权的竞争可以不用等级制来控制,而是由大规模的管制和颁发许可证来控制.与制度形成相关的一个含义是,管制和许可证制度与日常的腐败形影相随.腐败的权力甚至是可以清楚地界定和排他性地限定的.如果腐败的权力被界定,腐败就会成为一种制度.而腐败的权力一旦被制度化,改革这种制度的交易成本将极其巨大,如巴拿马和印度. 另外,教授认为习俗作为一个重要的约束条件被忽视,也是传统经济理论不能解释大量观察到的现象的原因之一.所谓习俗是指一组隐含的社会规则,这些规则可同时约束几个阶层的人,一般无需协商.在传统的中国,习俗发挥作用时,那些违反习俗的人就要受到某种方式的惩罚.当时,惩罚可以由法庭,威严的家长
47、或社会通过降低违反者的各种收益来实施.教授通过研究道德在习俗中的作用,以及习俗在中国的传统家庭中界定和执行产权的重要性,发现习惯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它们有助于降低界定和转移产权的费用.具体而言,习惯在传统中国社会所发挥的作用,是与当时中国社会复杂的家庭结构息息相关的.在这样的家庭结构中,每个家庭的总实际收入要根据每个人拥有的行为权利而在所有成员之间分享.这样,在所有家庭成员中间界定和执行权利的费用就非常的巨大.所以,年长原则和血亲原则等作为习俗便应用而生,并有效地降低了这种费用.虽然道德准则和习俗的应用并不必然是执行个人产权的最便宜的方式,但是只要在一个家庭中存在非货币和非奴隶因素,传统中国的做法
48、可能是很有效率的.四,创建契约理论:对佃农理论和企业理论的理解 (一)关于佃农理论 教授关于合约的观点非常有创见,今天大家熟悉的合约经济学就是由他而起.在其著作佃农理论中,教授首先发现传统理论认为分成租佃合约无效率的看法是错误的,并指出佃农努力程度的不易度量以及信息费用,使得分成租佃合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而所谓分成租佃制,是指两个或更多当事人为生产出某种相互同意的产出而把私有资源组合在一起,然后合约当事人根据他们所放弃的生产资源来约定一个共同所接受的报酬比例,据此来分享实际的产出.本文将遵循需求定律,并运用教授主张的科学分析方法对佃农理论进行简单的分析,希望以此能大致反映教授的分析框架.而该分析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图所示.图二,科学分析方法的步骤提出假说推出可能被事实推翻的含义验证第一步,尝试性地提出一个假说或理论,将现象或行为的因与果联结起来,这是想像力与逻辑思维的结合.第二步,从理论假说中推出可以被事实推翻的含义.第三步,验证.提出的假说中的变量或概念可以被直接观察或量度,或者从假说中推出的含义可以被直接观察或量度.局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