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经济学:什么公司最会赚钱.docx

上传人:修**** 文档编号:12994306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2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国经济学:什么公司最会赚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强国经济学:什么公司最会赚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国经济学:什么公司最会赚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国经济学:什么公司最会赚钱.docx(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强国经济学:什么公司最会赚钱金融危机倒逼了政策创新,针对内地不同产业的升级,作者给出了特别的解读角度和从中把握收益的关键提示。例如,对于粮食、石油、金融等事关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在构建中国经济的安全阀的同时,作者敏锐地发现了其中蕴藏的投资机会;对于发展前景广阔的新能源产业,面对政策扶植,作者就如何构建资源平台、安排技术创新、进行市场重构和企业战略管理都有着墨,分析了下一步产业升级的路径和新旧能源公司的机会;对于金融行业、装备制造业、电讯产业、消费类企业等,作者也逐一剖陈发展途经,提醒投资者在这些产业之中采取何种的投资策略。本书围绕一个中心(价值创造)、两大要素(生产率提高推动的业绩增长与政策调

2、整引发的价值转移)、“三边”关系(政府、机构和居民)、“四方”博弈(三方加上国际资本)、“五元素”分析(与产业革命升级相关的政策、资源、管理、技术、市场等)来构建“力量模型”和“五元素分析法”,以此提供观察产业升级的新视角,并提出了价值创新和公司筛选的新方法。作 者:李国旺 出 版:山西人民出版社从危机到机会所有危机的本质都是供大于求,即所谓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就是老百姓买不起东西。美国老百姓支付不起住房,搞出了金融大危机。提振需求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居民当期和预期收入上升;二是社会和医疗保障制度完善,没有消费的后顾之忧;三是适合消费的产品供应。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当期第一个条件还不具备;正在进行

3、的社会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在未来有望消除居民的后顾之忧;通过产业振兴和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管制,有可能为居民提供放心产品。第1节:发展“新经济”,化危机为机会(1)第二部分“新能源”产业:价值创新下蕴藏超额利润机会第一节 发展“新经济”,化“大危机”为“大机会”从危机到机会所有危机的本质都是供大于求,即所谓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就是老百姓买不起东西。美国老百姓支付不起住房,搞出了金融大危机。提振需求需要三个条件:一是居民当期和预期收入上升;二是社会和医疗保障制度完善,没有消费的后顾之忧;三是适合消费的产品供应。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当期第一个条件还不具备;正在进行的社会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在未来有望消除

4、居民的后顾之忧;通过产业振兴和对假冒伪劣产品的管制,有可能为居民提供放心产品。如果要走出“金融危机”形成的经济向下螺旋,就需要通过创新解决就业、保障和消费安全问题。笔者认为,克服危机、把握机遇,需要政策创新、技术创新、价值创新,即只有创新才能“医治”旧经济导致的危机综合症,才能为投资者(实体投资如厂商,证券投资如股民)提供大机会。因为,政策创新主要表现为各国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意图通过刺激内需来摆脱危机。中国的农村新政、城市地产新政和全国医改新政,就是意图唤起居民的消费热情,即通过政策创新,创造有效需求实现的充分条件。但是,最终消费的唤起是价值实现的主要出路,只有在解决后顾之忧下提供有效的供给,

5、终端消费才能唤起。这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即科技创新下的产业升级和收入提高,是消费唤起的必要条件。2008年以来,各国政府面对全新特征的金融危机,跨国政策联合行动;以G20召开为标志的围绕生产关系调整的政策创新已经全面展开。但是,这种政策创新主要是围绕保护垄断资本利益的国家的政策创新,毕竟冒着动员国家信用和动员纳税人为垄断资本失误埋单的嫌疑。国家政策创新或者国际政策联合创新,到目前看是有效的,主要表现为经济衰退的速度开始减缓,也即政策性推动的大机会正在增加。投资者重点要寻找并及时把握的机会在于新能源领域。第2节:发展“新经济”,化危机为机会(2)2009年7月奥巴马政府同时派出两位华裔部长来

6、华访问,其核心内容是中美进行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的黄金美元是美元的第一代;20世纪70年代后,以控制中东石油为标志的石油美元是美元的第二代;那我们可以预期的是,以减少碳排放为核心的低碳美元将是美元的第三代。低碳美元将是美国重新构造世界经济版图的核心力量。美国通过技术创新、材料创新主导了新能源的发展,并推动世界经济按照新的游戏规则运行。发展新能源之路当前中国能源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有两个:其一是对化石能源高度依赖,中国经济因此受国际垄断资本的强力剥削,或者说国际垄断资本通过能源政策来转移中国的剩余价值;其二是单位产出耗能过高,单位生产力不高,一方面无法降低国际

7、比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同时造成环境污染,提高了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面对美国通过发展新能源布局全世界的大战略,我国通过政策、管理、资源、技术和市场创新快速提升新能源生产力的水平, 已经时不我待。因为,社会发展进步程度的主要推动力量依然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只有在政策创新推动下实现科技创新,并将科技创新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只有技术进步才能实现更大的“价值蛋糕”,劳动者在价值分配过程(V)中的绝对量才能提高,资本品投资所得的剩余价值(M)的绝对量和相对量也才会提高。因此,美国主导下的新技术进步带动新能源发展并实现价值创新和价值创造,不仅可以弥补金融危机造成的价值毁灭的窟窿,从而为

8、走出危机实现复苏创造出新的“价值平衡”,即通过资产的升值对冲负债;还可以借助新能源为核心的科技进步为资本品投资带来更好的回报,推动围绕产业升级为标志的投资扩大和新产业形成。围绕新能源的产业链,将为投资者提供从太阳能原料到新能源汽车的广泛投资标的。第3节:发展“新经济”,化危机为机会(3)新能源开发与使用主要是生产发展的物理力量,即能源的采掘、利用、转化的问题。能源是物质生产的动力提供者,是社会经济发展最基本的保障。因此,新能源技术创新指向新能源高效率采掘和能源节约使用两个方向;前者即光伏、核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各种各样新能源的利用,而后者致力于生产和消费环节,如大型电机、智能电网和建筑物等及其

9、间能源的合理利用问题。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会为中国产业升级摆脱石化能源和煤炭能源依赖创造条件。摆脱对石化能源和煤炭能源的过度依赖,不仅是经济上的“效率”问题,更是国家发展战略能否安全实现的问题。新技术主要是指应用技术类的创新,例如新型电脑的开发、新型机械设备的发明创造等等。新技术实际上体现了社会创造新产品、创造新价值的能力,是科技进步推动价值创新产生影响的主要平台。新技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内燃机为标志,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半导体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标志。新技术是生产力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新产业形成进而实现价值创新的主导力量。信息技术、平面显示技术、关键零配件加工技

10、术和设备等新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将加快我国新技术集群的形成,并加速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最终形成价值创造的规模效应。如果说新能源、新技术主要着眼于对现有资源的创新利用,那新材料则着眼于改变现有物质和材料的部分特性,从而满足生产和消费需要。实际上,新材料可以促进新能源、新技术应用“工艺”和设备的提高。目前,国内对新材料应用的重点领域在于节能减排、电子和信息业、尖端高科技行业等等。明天的机遇我们预期,以新能源为核心的新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是在下一轮技术革命和生产大发展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事实证明,新能源将是新技术和新材料创新发展的落地平台,这个落地平台即新能源的快速发展,

11、需要引进生产关系的创新,即通过政策创新实现资源价值的再发现、管理机制的创造、产品的创新和市场的扩容。这五因素的创新与协调,都需要通过资本市场的创新,实现中国新经济的崛起,进而实现化危为机,实现中国产业升级的历史性突破。如果符合下列五因素的标准,我们认为这些新能源公司有可能实现业绩持续上升,并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具体内容请看下节介绍。第4节:“五因素”重构新能源产业(1)第二节“五因素”重构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是新经济的核心,是推动综合国力提高、厂商竞争力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催化力量,是走出金融危机,发现投资新机会的主要“阵地”。当然,新经济“东风”的形成需要各种条件的合力“东风”,只有

12、“东风”吹拂,新经济的发展才可能出现真正的“春天”。为分析方便,本文以是否合乎国家政策、是否具备资源禀赋、是否掌握先进技术、是否能够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五大标准来考核新能源产业,借此对新能源推动新经济形成进行剖析。政策扶持:“新能源”产业形成的发动机新经济的形成需要在形成成熟的研发体系之前,进行针对性的、长期的、持续性的大量投入。在国家、厂商和居民(或者投资者)力量博弈关系中,国家在研发阶段的主导性投入,成为新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与进步的关键力量。厂商在技术创新、工艺设备应用阶段及投资者技术成熟市场推广阶段即进入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投入,是后进的跟进力量。因为,在新能源高尖端新技术领域,研发投入是一项

13、战略行为,其投资回报周期通常相当漫长,经常出现短期大量投资却难见甚至不见成效的风险;但一旦成功,新科技便会对社会的进步形成巨大的外部效应。考虑到周期长及新能源科技发展对社会经济进步的外部性特点,研发等前期投资就成为一种公益性、风险性与效益性并存的事业性投资,因此需要来自厂商之外的力量加以支持;特别是国内厂商,自身资本积累不雄厚,国家财政力量的介入和扶持特别是通过政策创新可形成对新能源技术发展的支持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在研发的初期,大型制造厂商的大规模投入存在巨大的风险,这种风险和厂商自身的当期效益目标存在矛盾;单个厂商无法承担长期大量投资的风险,需要外部力量如政策的支持与风险分担。政策创新主要

14、通过财政、税收、订单等支持,通过技术创新进而推动新材料开发和新能源应用,新经济才能形成。政策的创新支持主要包括创新基金扶持、税收优惠、产品采购等方面。第5节:“五因素”重构新能源产业(2)综观全球,政府资助厂商研发、推动技术创新进而形成新兴产业的案例很多。例如,著名的欧洲校际半导体联合研发中心(IMEC,欧洲乃至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独立研发中心),就是1984年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家政府联合意法、飞利浦、西门子等欧洲领先厂商,并依托Leuwen等当地著名院校形成的科研力量。成立的前10年,IMEC营运连续亏损,主要依靠政府财政补贴维持正常的研发运作;但自1995年首度盈利之后,IMEC成

15、功地搭建了自身合理的盈利模式,与欧洲大厂商形成了研发输出收入回报加强研发的良性循环。政府对新经济的投资需要通过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来完成。国内目前新能源产业都处于技术积累和产业成长的爆发期,在生产特别是整机生产方面已经颇具规模,但关键技术掌握度不够。研发正成为厂商发展的分水岭。在研发的关键时期,政策支持成为新经济起飞的发动机。除了各种形式的科技创业基金的支持,新能源产业获得的主要财政支持来自政府。当研发成熟、科技产品进入量化生产阶段,税收优惠、产品采购可能是政府支持新产业形成不可或缺的政策机制。如果说,政府对研发的投入是新经济产生的助产婆,那政府围绕新能源对新技术和新材料厂商的税收优惠和政府对厂

16、商的产品采购,就是扶持新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如果合乎条件的新经济厂商能够上市,那政府就是在制度平台上帮助了新经济的形成。创业板可能成为政府助推新经济形成的制度平台。资源平台:幸福的“毛毛雨”及时下下来?新能源经济的出现虽然不是天上掉下的幸福毛毛雨,但在政策创新推动下,可以通过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重构和创造促进形成和发展。创造新经济的国家资源往往具有下列特点: 一是政策创新为能源技术创新提供支持,政策资源成为新能源科技创新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因素。由于我国政府集中了厂商、居民难以比拟的信息、技术、资本、资金、人才、土地等资源优势,所以政策创新对新能源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经济发展遇到瓶颈或

17、遭遇危机的情况下,单靠厂商和居民的力量很难走出困境,国家政策力量和国家资本力量就成为经济稳定、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如在风力发电、光伏电子、智能电网等方面,国家政策的支持是相关产业可能形成的基本力量。一方面,国家可以协调各方力量对重点科研进行集中攻关;另一方面,国家可以对市场与发展方向通过资金投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产品采购等进行引导。因为国家不仅是新经济的生产者和推动者,也是新经济的主要消费者之一。总之,国家政策创新资源优势是我们创造新能源经济奇迹的重要保障。第6节:“五因素”重构新能源产业(3)二是中国经济资源优势明显,有能力承担新经济前期的巨额投入。因为新经济形成前期的科学研究和各种实验

18、,需要在国家主导下进行大量资金投入。如果综合国力不够,将无法进行长期持续的投入,厂商也无法承担长期的巨额风险。新能源经济的发展只能是依附型的,如印度的软件业,基本定位是为国际资本的软件外包加工。综观世界经济发展史,世界级经济创新型国家的经济实力均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日本为例,战后日本虽然经济呈高速发展态势,但是由于自身经济实力的限制,很长一段时间都充当着一种模仿和跟从者的角色。直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规模直逼美国之后,其自动化和电子技术才成为新一轮的经济热潮,并引领了日本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当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完全有能力引领并完成新能源经济的实

19、现。当下中国综合国力已经有了较大发展,具备了从传统经济向新经济转型进而在剩余价值的国际分配中获得更大份额的实力。新能源产业是“保增长和促转型”政策成功的关键。三是自然资源仍然是新经济健康成长的天然平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土资源仍然是新能源经济形成的重要因素。由于西方国家事实上仍在对我国进行着形式多样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封锁(如有些国家不承认我国为市场经济国家,阻止我国对关键技术、原料的购买),因此在发展新能源经济的过程中,许多创新、实验和资源的获得仍需要在国土范围内进行。国土中自然资源能否提供多样的气候、资源、地貌环境,对新能源经济的迅速形成尤为重要。在新能源方面,我国青海、西藏、新疆等内陆省区

20、都蕴藏着大量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一旦新能源实现远距离、低成本开发、运输和应用,落后地区将迅速改变原有相对落后的发展局面,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和东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供新经济的支持;在新材料方面,我国广袤的国土为新材料的耐用性实验提供了天然的场所,同时也为新材料的制作提供了必需的原材料,从而为新能源原料开发提供了基础。第7节:“五因素”重构新能源产业(4)四是劳动力资源在丰富,为新经济发展提供了成本优势。我国对外开放、加入世界分工过程中最先被挖掘的资源是劳动力。我国当前仅仅发挥了简单劳动的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大量的高科技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的优势还需要进一步发掘。我国在基础科研领域、应用科研领域的

21、人才储备不逊于发达国家,因此完全有可能通过技术创新带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形成,从而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努力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多的产业收益。技术创新:“新能源”能级提升的孵化器技术创新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提高新能源生产率需要很长的转化链接过程。只要转化过程中出现一个扰动因素,技术创新可能就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即无法真正提高新能源公司的业绩。因此,虽然技术创新是新能源经济的孵化器,但技术创新转化为新能源厂商的生产率是风险巨大的工程。笔者认为,技术创新只是促进新能源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需要,才是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产业形成的

22、充分条件。这是因为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生产和需求决定的。“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比如当代的创业投资资金,有力地推动并引导了新科技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因素已经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的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只有生产上的强力需求,科技进步才能有真正的“有效需求”,科技进步推动的新能源厂商生产率提高才能出现效用最大化。在当代,科技创新与进步首先来自政府的需求。政府需求往往是国家战略意义上的大型科技创新需求,这种需求无论是基础研究

23、还是军事技术开发,都是具有前瞻性的技术创新,从而能孵化出对上下游产业的创新需要,形成新的生产经营方面的需求。第8节:“五因素”重构新能源产业(5)科技创新的需求还来自于厂商提高生产率的需求。只有单位产品的成本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厂商才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厂商作为资本的人格化,就得开动脑筋,对科技创新进行投资或者对新技术的应用在技术装备、人才引进、技术培训方面进行投资,从而获得比竞争对手更高的生产率;或者通过科技创新形成新的市场,从而创造出无人竞争的新空间。科技创新的需求还来自于居民不断提高的经济文化生活品质的需求。只有在新技术逐步被大众接受并转化为新生活消费习惯时, 新经济才能最终形成。从

24、国际经验来看亦是如此。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首先是出于军事上和基础研究上的需要;第一个投入运营的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基本上是为了厂商经营上创新的需要;网络经济在1995年以后才开始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进而引导世界新经济形成。如果新能源革命与生物技术革命能够进行链接,将彻底改变作业成绩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而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综观世界科技进步史,能够引导新经济潮流的技术,多对传统理论和技术进行了革命性的发展,如蒸汽机、内燃机、网络技术等。因此笔者预期,未来只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能源技术创新才能引导新经济的发展。150年前,马克思“把科学首先看成是历史的有

25、力的杠杆,看成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因为科技进步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深刻改变了剩余价值的分配方式。这个基本原理仍然适用于新经济形成时代。当前,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有着雄厚的积累:在核能、航空航天和固体物理研究等领域,我国科研群体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1964年,我国便自主制造了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西方和苏联的核垄断;20世纪60年代在半导体领域已经具有了相对领先的水平;同时我国也是最早发射航天器进入太空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技术与生产的脱节,我国的很多技术未能及时应用于生产。但是我国的研发脚步并没有停滞,依然努力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这些技术创新和积累涉及了新能源及

26、新科技、新材料等多个方面,同时有极强的转化潜能,已经具备了形成新能源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如果结合国家军事装备工业的发展和民用装备工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广大居民迫切分享科技进步对生活品质提高的需要,加上资本市场的融资平台,这些宝贵的技术创新就会集中转化为对厂商生产和技术提升的引导,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比如,新能源在电网、互联网、通讯网络如果能成功实现三合一,其叠加的效应将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能源经济效益。市场重构:“新能源”价值实现的落脚地如果没有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力提高,即使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单位成本的生产效率也会存在瓶颈的极限,厂商将无法通过内涵扩大再生产获取更多收益(剩余价

27、值)。因此,厂商为了自身收益增长,进行技术创新或者引进先进工艺和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挤垮特别是超越竞争对手、扩大市场份额进而实现剩余价值最大化,是厂商作为资本人格化平台的内在追求。因为,如果厂商在现有的市场(以红海比喻)中竞争,没有低于社会平均成本的生产率就无法通过低成本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社会平均利润也可能无法保障。第9节:“五因素”重构新能源产业(6)因此,技术进步在市场经济中成为扩大市场边界进而重构和创新市场即通过技术进步生产质优价廉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实现市场扩大和盈利模式重建的基本路径。在市场进行重构和创新的过程中,国家政策扮演着导向性的作用。当然,国家政策导向与产业发展方向特别是居民

28、最终需求是否一致,是政策导向能否起到正面推动作用的主要因素。国家政策创新实际上是对新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进步对能源市场外延进行了重构,进而创造出一个新的能源市场。由于新能源市场不同于以往传统能源市场,同时又符合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因此是一个利润相对较高、成本相对较低的“蓝海”市场。对国家而言,这个新市场将重构并优化现有经济结构进而提高综合国力;对厂商而言,这个新市场将为他们提供新的市场空间进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对个人而言,一方面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有可能满足并提高其消费层级,为消费升级提供了动力。无论是传统能源市场还是新能源经济市场,都需要消费水平的提高或者潜在消费

29、市场的塑造。在现有的分配体制下,居民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长,但税收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如果不进行大的保障制度改革,由于国内市场有限、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许多领域已经成为竞争十分惨烈的红海领域。比如在汽车消费领域,如何通过政策创新建立各种新能源汽车加能站和对购车者进行适当补贴,就是前期启动和开拓市场的关键。金融危机打破了依赖出口保持竞争力和低利润水平的幻觉,重新构造国内市场不仅是传统产业实现升级的主要路径,也是中国新经济产业成功崛起的关键。政策创新引导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根据2009年初国家颁布的产业振兴规划,目前国内技术创新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汽车

30、、装备制造等传统重化工业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升级,二是电子信息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无论是市场扩容还是市场创造,都离不开厂商对未来收益的信心预期和居民对未来收入的信心预期。收益和收入的预期虽然是主观意图,但它们可以用PPI与CPI的变动进行“客观”预测,因为前者代表了为生产而生产的第一部类的运行状态,后者代表了为消费而生产的第二部类的运行状态。只有当两者运行状态协调一致的时候,新能源经济推动的市场重构才有可能实现,即税收增长、利润增长和收入增长才能出现和谐的曲线。只有当国家利益、厂商收益和居民收入在生产关系调整过程中实现和谐时,新经济带动的价值创新才可能转化成价值实现。战略管理:“新能

31、源”价值重构创造奇迹在新能源经济的发展途径中战略管理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国家层面的战略管理,另一方面是厂商层面的战略管理。国家层面的战略管理对新能源经济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美国和苏联在半导体工业的“硅锗之争”,欧洲在20世纪8090年代电子业大发展时期的失落,都是很好的例子,都足以说明国家层面的战略管理正是新能源经济发展的胜负手。国家层面的战略管理主要以政策创新为标志,在此不再展开。第10节:“五因素”重构新能源产业(7)成功的厂商战略管理要做好下列三方面平衡。一是厂商发展目标的主题与国家的长远发展战略相一致。由于国家作为经济体中的重要力量参与到了经济活动中来,其在经济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

32、的作用,所以厂商技术创新战略目标必须与政府战略目标相一致,才能获得政策资源的支持(即无论是资金的投入、税收的优惠、财政的补贴还是产品的采购),才能得到政府的青睐。政府主导的新能源产业将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如果厂商的战略能够紧紧抓住科学发展的主线,那我们可认为其发展的主题将是清晰的,其发展的阻力也可能是最少的。在这样的战略管理下,起码它可以充分利用政策资源。二是厂商战略管理重点还需同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相一致。居民的需求是科技创新推动的新能源经济形成的重要动力。在发展新经济的过程中,无论是对厂商而言还是国家而言,投入都十分巨大。如果战略方向与居民需求不一致,风险将

33、是灾难性的。因为国家对新经济的需求基本保持在“为生产而生产”层次的需求,只有新能源经济生产出来的产品成功转型为“为消费而生产”时,只有新能源在居民的生活应用上实现便宜、简单、实用时,政策创新才能带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才能带动市场创新,市场创新才能实现价值创造。三是厂商战略管理是否与众不同,是关系到新经济能否创造出世界级产业的关键。新能源经济发展过程中,从客户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加减乘除”,即通过创新有些需要加强,有些需要创造,有些需要减少,有些干脆放弃,才能形成与众不同的客户群体和与众不同的组织架构、核心渠道和产品特色。由于新能源经济所涉足的产业很多为传统经

34、济所未见,在经营理念上出现了很大变化,所以管理者只有通过战略创新,才能发现富有价值创新意义的新市场,开辟出无人竞争的新利润空间。只有能够创造出新市场的厂商,才有可能在新资本创新条件下,实现市场价值几十倍的增长,这就是新经济在价值创新中的历史意义,即通过新经济的成倍的价值创造,弥补传统经济因为危机形成的价值毁灭缺口并创新出国家、厂商和居民都满意的新价值。第11节:国家、厂商、海外力量的利益博弈(1)第三节 新能源:国家、厂商、海外力量的利益博弈国家力量:星星火种可以燎原?本书“新能源”概念是指区别于煤炭、石油、水电等传统老能源的新能源的大规模生产、运输、使用方式,即新能源既包括新的能源生产方式又

35、包括老能源的全新运输和使用方式。因此,“新能源”既包括对光伏发电、风能等新型能源的开发,也包括如电能在混合动力汽车开发使用,减轻甚至有可能摆脱汽车对石化能源的依赖等。各国开发新能源的战略目标,是发展和应用全新的不受资源限制的能源生产方式,保证能源生产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综观大国崛起史,其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都是新能源经济的发展结果。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英国因此崛起为日不落帝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19世纪70 年代,电力的发明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汽油和柴油内燃机的大量应用,使社会生产力飞速提高。186

3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强力发电机,并用于机车上,电力真正进入人类社会生产。德国能够在20世纪初期崛起,与其广泛使用电力有关;美国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量引进德国科学家并在20世纪70年代占有了全球的石油主要开发权,因此能稳坐全球霸权第一把交椅;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原子能的应用为标志,它使人类的能源生产第一次摆脱了源于太阳的束缚,开启无穷无尽的能源宝库;美国继续在核物理研究上占据优势,至今仍然是大国崛起的成功典范。第四次工业革命,必然与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联系,哪些国家能够在新能源的开发上抢占先机,哪些国家就能够在国际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上花费最小而成功实现产业升级并推动消费升级,进

37、而获得大国崛起的最好时机。能源短缺是中国“大国崛起”的软肋。如果中国经济发展仍然依赖于被美国掌握的石化能源,那中国的发展就会受制于美国的国际“大棋局”战略。30年来,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能源瓶颈已经成为“国家之痛”。国家苦苦求索开源节流之法,力求通过政策创新(见图表4),实现能源开发使用上的思想创新。第12节:国家、厂商、海外力量的利益博弈(2)中国的国家能源战略不仅是应对金融危机下“保稳定、促增长、惠民生、促转型”的要求,更是因为只有在新能源开发使用上占据战略制高点,中国才有可能实现 “和平崛起”。新能源不仅是美国的核心力量,体现了美元的内在价值,也是中国能否崛起与美国平起平坐的战

38、略关键。只有以强大的新能源作为背景,人民币国际化才有可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需要,更是人类本身持续存在的需要。新能源适应了低碳经济的时代需要,因此将会在“节流”和“开源”两方面同时强力推进。减少单位GDP的能耗,已经成为低碳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寻找更多清洁能源,在不增加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引入石油、煤炭等传统老能源之外的能源供应方式,已经成为人类共识。目前,我国能源使用结构不甚合理,煤电比例显著偏高。截至2007年底,我国火电占装机总容量的77?73%,水电占比20?36%,核电占比1?24%,风电占比0?57%。30年来,中国经济对可持续开发的清洁能源利用率过低,经济发展是建

39、立在高能耗、高污染的基础之上的,资源消耗大、环境成本大。这与环境友好条件下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存在差距。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时代,无论是保护人民健康促进消费升级,还是通过新能源开发,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进而实现产业升级,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中国崛起于世界的不二选择。新能源虽然具备国家战略意义,但新能源的发展现况却不尽如人意。2008年我国总装机量中火电仍占75?87%,水电为21?64%,风电为1?13%,与核电相若。从新能源各分支发展情况看,较为可喜的是风电发展迅猛,但太阳能仍然受到技术和成本制约,发展缓慢;核电建设规模也受原料和环境的制约。图表4 中国历年节能相关政策资料来源:华宝证券研究所根

40、据国家2007年9月颁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中的计划,到2020年水电、风电、太阳能总装机量将分别达到30 000万千瓦、12 000万千瓦、180万千瓦,而同年10月颁布的核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则计划至2020年核能总装机量达到4 000万千瓦。第13节:国家、厂商、海外力量的利益博弈(3)2008年爆发了世界金融危机,因此全球范围内对新能源的期望大大提高。美国总统奥巴马力求通过新能源计划,摆脱危机的负面影响进而重塑以美国利益为核心的国际格局,避免美国利益因为危机而受损。因此,奥巴马政府加大新能源投入,提高新能源应用比例,减少对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依赖,以“低碳经济”重造美元有内在价值,保持美元在

41、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中的主导地位。新能源产业发展在奥巴马上台后迅速为资本市场所认可,成为2009年价值投机的重要亮点。根据大国崛起史和能源革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新能源开发如果成功,主导国家不仅可能迅速成为新的世界大国,新能源也会迅速成为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轴心,并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核心动力。历史上大国崛起的故事因此有可能在21世纪上半叶重新演绎。在世界新能源发展大潮流下,我国出台了全新的太阳能补贴政策,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对于光伏发电2009年补助标准原则上定为20元/Wp,具体标准将根据与建筑结合程度、光电产品技术先进程度等因素分类确定。2007年我国制定的可再生能源规划对光伏发电的规划从到

42、2020年的装机量180万千瓦调整至装机量1 000万千瓦。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施鹏飞表示,原来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对风电到2020年的总装机容量3 000万千瓦的目标有可能调整为1亿到1?5亿千瓦,而3 000万千瓦的目标可能在2011年就能实现;核电目标装机量预计也在7 000万千瓦以上(见图表5)。图表 5 国家新能源规划预期资料来源: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 国家核能中长期规划 2009年前,从国家队新能源的发展战略之中,国家为了推广新能源建设,对风能提供了不少优惠政策,由此国内的风能建设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市场前景广阔。过去,光伏发电市场主要在海外,受国外政策影响

43、巨大;2009年夏天,光伏发电补贴新政策出台之后,国内市场十分看好,虽然和风力发电相比,在性能上依然有待提高(见图表6)。2009年7月21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对总投资不低于1亿元的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原则上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光伏发电在中国还处于“幼儿”状态,国家政策的扶持将会对光伏发电产业的迅速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当然我们从通知中发现,这一补助政策是将推动产业升级(总投资不低于1亿元)和照顾边远贫困居民相结合实施的,因此可避免新产业发展初期有人借政策优

44、惠一哄而上的局面。第14节:国家、厂商、海外力量的利益博弈(4)在超远距离运输的技术特别是超高压和智能电网技术成熟后,风电季节不稳定性和电力生产、使用的地域差异有可能克服。我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富集区位于西南、西北和北部荒漠地区,与用电量集中的东南经济中心,物理距离十分遥远。如果未来超高压和智能电网技术创新继续提高,再与互联网、电网、高速公路(铁路)网等实现有机结合,风电在新能源中的比重将会迅速提高;太阳能的实际使用与运输将会形成合力。到那时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火车将建立起大量的交通网,这些传统的交通网络与新能源的结合,不仅是新资源的创新性使用,也是新能源的推广使用方向。图表6 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

45、的性能对比资料来源:欧洲光伏产业协会 中国风能协会目前,光伏发电发展的瓶颈是生产成本过高和转化效率不足。由于太阳能的资源的持续可再生性,应用前景最广泛,同时太阳能还具备优越的环保性,因此,中国新能源方向之一是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开发使用上实现战略突破。笔者认为,太阳能技术创新有三个方向:一是多晶硅的超薄化开发,实现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再降低。目前多晶硅在太阳能电池成本中占70%左右,技术创新空间巨大。二是寻找并发现成本更低而资源丰富的其他新材料,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新材料的发现和使用,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三是提高光伏转化效率,实现太阳能发电的经济性,方便地广泛推广使用。如果目前20%左右的光伏转化率提

46、高到4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就可接近经济性要求。从理论上讲,所有新技术、新能源的广泛使用的前提是其经济性,从而可提高生产率,促进经济社会进步。厂商力量:能否形成技术创新上的“独孤求败”?新能源各系统成熟度不一,在技术、装备、管理、政策上的重点差异很大。在较为成熟的系统,比如风电产业,国内厂商的主要精力应放在技术上赶超国际领先水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高零配件的国产化程度上来。在不成熟的系统,比如光伏发电产业,国内厂商的主要精力应寻找技术创新方向,通过提高技术含量降低生产成本。具体情况分析如下。第15节:国家、厂商、海外力量的利益博弈(5)一是风电厂商继续巩固国际业界龙头地位由于国家政策创新的

47、推动,风电设备制造商群雄突起,风电产业集群初现。截至2008 年底,国内风机整机制造商超过70家,累计市场容量在60M以上超过10家,其中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7 家,超过全球其他国家风电设备厂商总和(见图表7)。由于风力发电市场需求膨胀,进入门槛不高,因此新厂商蜂拥而入,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质量等方面还没有出现独具优势的风机整机制造商厂商。因此笔者认为,风电厂商需要经历行业大洗牌实现资源整合。只有具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优秀厂商,才能利用国家新能源政策创新的机遇,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抢得资源利用的全方位优势,形成国际领先的创新型企业,从而为新能源产业升级培养出中国企业领袖。图表7 200

48、7年国内新增风能装机分布资料来源:中国风能协会 2008年,在风电整机市场,国内厂商已经形成“三国鼎立”局面。东方电气新增风机容量为1 053MW,同比增长374%;当年新增容量市占率16?86%,接近金风科技的18?12%,与领先者华锐22?45%的差距缩短;同时,外商Vestas新增份额仅有9?6%,远远落后于国内厂商。因此,2008年对风电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厂商首次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见图表8),华锐、金风、东方电气三大国内风机厂商控制了国内市场,政策创新与国内厂商管理创新的有效结合,初步具备了与Vestas等全球风机大厂角逐于国际市场的能力。如果政策创新力度加大,中国在风电产业上就有可能形成“独孤求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财务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