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章末综合检测(六)(时间:45分钟总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2022开封一模)以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完成12题。1以下描述对应正确的选项是()A导致了珠江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2表示塑造右图地貌的箭头是()ABCD解析:第1题,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水文特征不同,故A正确。喀斯特地貌是多种因素对地貌的影响,而是地貌对土壤的影响,故B错。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表达的是流水对地貌的影响,而是水文对土壤的影响,
2、故C错。东北黑土退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对土壤的影响,而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故D错。第2题,右图是风积沙丘地貌,分布在干旱区域,是气候对地貌的影响。答案:1.A2.D(2022郴州质检)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种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图,答复35题。3地理要素分别可能是()A地势上下水能资源植物量年太阳辐射总量B年太阳辐射总量地势上下水能资源植物量C植物量水能资源地势上下年太阳辐射总量D植物量水能资源年太阳辐射总量地势上下4造成M地度量值与周边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盆地地形,热量充足C距海远,降水少D云量少,光照强5造成M地度量值与周边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落差小B太阳高
3、度角小C地处内陆D地质灾害多解析:第3题,图示为沿我国30N分布的四种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可以得出为植物量,为水能资源,为地势上下,为年太阳辐射总量。第4题,据M地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为四川盆地。由图中可以看出,M地的植物量略高于周边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地区,热量充足;盆地地形,热量散失较慢;地形闭塞,有秦岭、大巴山阻挡寒潮侵袭,因此该地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为该地植被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热量。第5题,度量值为水能资源,四川盆地度量值比周边地区小,主要原因是该地落差小。答案:3.C4.B5.A(2022安庆模拟)古湖泊是历史上存在,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
4、形成于距今6 000年左右,最初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开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湖泊,此后随着气候的变迁和海平面的变化,湖泊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并因注入河流水体的不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以下图示意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据此完成67题。6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向北推进B向南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7在莱州湾南部海岸线的变化过程中()A古湖泊面积增大B古湖泊距海渐近C河流流程加长D河流流速减缓解析:第6题,古湖泊位于现在的莱州湾南部海岸线以南,而古湖泊本就是原来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开展扩大的条件下
5、演变而成的,说明原来的海岸线在古湖泊附近,因此可判断海岸线总体向北推进。第7题,莱州湾南部海岸线向北推进的过程中,湖泊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使得古湖泊距海渐远,B错误;不断有河流挟带泥沙注入古湖泊,泥沙淤积使得古湖泊面积逐步变小直至消失,A错误;因为海岸线向北推进,河流由南部的源头北流入海,其流程加长,C正确;河流的流速不受海岸线变化的影响,D错误。答案:6.A7.C8(2022高考江苏卷)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以下图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牧民转场主要受()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D聚落分布的影响解析:选A。由图可以看出,牧民转场主要受草
6、场垂直分布的影响,夏季到地势高的森林带以上的草场放牧,称为夏牧场;冬季到地势较低的森林带以下的草场放牧,称为冬牧场,应选A。(2022岳阳模拟)读新疆某山地沿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年均降水量资料,答复911题。9假设此山地有森林带分布,最可能分布在()AaBbCcDd10此处有森林带分布的原因主要是()A蒸发量小,湿度大B光照条件好,热量丰富C降水量多,湿度大D海拔高,人类活动影响小11关于图示山地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南坡雪线高于北坡B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南坡自然带较北坡复杂D没有发源于该山的河流解析:第9题,图示为新疆某山地,由图可知其北坡降水多于南坡,北坡水分条件好,有森林存在
7、,所以森林带应分布在北坡降水最多处即b处。第10题,b处有森林带分布主要是因为水分条件好,即降水多、湿度大,利于山地针叶林带生存。第11题,该山地北坡降水多,是迎风坡,所以雪线低于南坡。天山山麓是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基带以温带荒漠为主。南坡降水少,气候干旱,自然带谱少。该山海拔高,有终年积雪,高山的冰雪融水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答案:9.B10.C11.A二、综合题(共46分)12(2022东莞模拟)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以下各题。(24分)(1)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论,分析A区域地表景观的成因。(8分)(2)说出B处自然带在全球的分布规律。(4分)(3)D、E两处自然带相同,试分析其成因
8、的差异。(8分)(4)在图中用斜线标出与C处植被类型相同的区域。(不少于两处)(4分)解析:(1)从气候、植被、水文等方面分析。(2)B处为地中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3)两处都为热带雨林带,一处是在赤道低压控制下形成,一处是在信风的迎风坡和暖流的影响下形成。(4)C处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是在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答案:(1)A区域受副热带高气压及信风的影响,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稀少,因而地表河流稀少,地表水缺乏,植被覆盖率低;气候枯燥,降水少,植被缺乏,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显著,形成大面积的沙漠,在风力作用下,沙漠、戈壁面积不断扩大。因为植被稀少,土壤发
9、育差,肥力缺乏。(2)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3)D处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了热带雨林带,表达了地理环境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E处主要受信风的迎风坡与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了热带雨林带,表达了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4)画图略。(提示:标记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内。)13(2022高考上海卷)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树草原的自然景观,这一现象引起地理工作者的思考。读图文材料,答复以下问题。(22分)材料一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旱、雨两季。专家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旱季比岛内其他地区更干旱,是那里形成热带稀树草原
10、景观的关键因素。材料二海南岛旱季以偏东风为主。材料三海南岛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海南岛东部(海口、琼海)和西部(东方)旱季降水量、平均风速、日照时数(19712000年)月份降水量(mm)平均风速(m/s)日照时数(h)东方海口琼海东方海口琼海东方海口琼海1126.581.3159.64.62.62.7202.2144.8121.11213.934.968.24.52.42.5187.0131.3112.217.619.531.44.22.52.4179.2109.1116.3214.235.043.54.12.62.6147.698.7101.6317.450.647.
11、53.92.82.9185.3137.3150.3430.0100.2125.44.12.72.9213.9167.9181.4(1)海南岛西部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现象?说明判断理由。(10分)(2)海南岛西部“旱季更显干旱的一个主要因素是降水量低。从风向、地形角度分析降水量低的原因,并概括造成这里“旱季更显干旱的其他因素及其作用。(12分)解析:(1)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图示海南岛西部某些地方呈现热带稀树草原的自然景观,是因地处背风坡地带,水分条件较差,呈现的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2)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旱季时是冬半年,此时以北偏东风为
12、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其他因素包括风速、蒸发量、岩石的透水性等;旱季风速大,晴天多,纬度低,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水分消耗大;西部一些地方沉积岩透水性强,地表水易于渗漏,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因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雨林的生长。答案:(1)现象: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理由:海南岛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应该出现的是热带季雨林景观,而海南岛西部却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因此其反映的是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2)原因:海南岛旱季以北偏东风为主,由于水汽受到中部山脉阻挡与拦截,西部为雨影区,降水明显减少。因素及作用:风速大,日照长,导致蒸发量大;岩石和土壤持水性差,旱季土壤含水量更小。因此,这里旱季更旱,不利于热带季雨林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