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文赋欣赏包括原文、译文、欣赏、书法、讲解.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2983133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机文赋欣赏包括原文、译文、欣赏、书法、讲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陆机文赋欣赏包括原文、译文、欣赏、书法、讲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陆机文赋欣赏包括原文、译文、欣赏、书法、讲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机文赋欣赏包括原文、译文、欣赏、书法、讲解.doc(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晋?陆机文赋陆柬之书?赏析陆机?文赋?原文和译文评论 陆柬书法真迹文赋晋陆机【原文】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那么不远,假设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尔。【译文】 我每当看到文士的作品,私下领会了他们艺术构思的意图。他们运用语言表意修辞,变化确实够多的了;文章的美丑好坏,还是可以用语言来评述的。我每当自己作文,更加体会到作文的甘苦。常常害怕思想与所表现的客观事物不相吻

2、合,文辞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不是“知的困难,而是写作实践上的困难。所以我作这篇?文赋?,借以介绍古代作家的美文,论述作文成败的缘由,将来或者可以穷尽文章写作的微妙。借鉴古代作家的写作经历,就象拿着斧子砍伐木头做斧柄一样,固然典范就在眼前,至于笔下的千变万化,确实很难用言辞表达出来。我所要说的,完全在这篇文章里面了。【原文】 佇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詠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译文】 (在创作前的准备阶段,)长久地佇立在天地间深刻观察,在古代典籍中任

3、性情潜化。随着季节的变迁,他慨叹时光的流逝;看到万物纷呈又思绪纷发。深秋季节,因树叶零落而感到悲凉;阳春三月看到枝条柔嫩又乐开了花。有时,心存敬畏,如冰霜在胸;有时,志趣高远,上及行云。詠唱先贤的丰功伟绩,歌颂古人德行的芳馨。在文艺的林海中遨游,赞美那优美诗篇的文质彬彬。有了感受,于是执笔进展写作,把感受在文章中加以敷。【原文】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鹜八极,心遊万仞。其致也,情瞳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辞怫悦,假设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假设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

4、;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译文】 (进人写作过程以后)开场的时候,不看不听,沉思默想,多方探讯;让思想向八方驰骋,想象在九霄飞腾。待到文思酝酿成熟,眼前的情景,象初出的愈见鲜明;描写的物象,也愈见清晰不断涌现。群书中的精华象醇厚甜美的酒滴信笔倾吐,?诗?,?书?象滋润的雨露任凭吮嗽。艺术的想象,一会儿浮上天渊平静地流动,一会儿沉到地泉尽情地洗浸。于是锤拣难熟的语辞,象衔钩的游鱼从深水中引出;辞藻联绵,象中箭的飞鸟迅速从云层坠殒。吸取历代古籍中脱失的文字,采辑千百年亡佚的诗篇;抛弃古人用过的旧辞句,启用前人还没用过的清新语言,片刻间洞察古今的历史,眨眼的工夫驾驭着天下的事变。【原文】 然后

5、选义按部,考辞就班;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或虎变而兽扰,或龙见而鸟瀾;或妥帖而易施,或龃龉而不安。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笼天地于形,挫万物于笔端。始踯躅于燥吻,终流离于濡翰。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信情貌之不差,故每变而在颜;思涉乐其必笑,方言哀而已叹。或操斛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所钦;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函緜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言恢之而弥广,思按之而逾深;播芳蕤之馥馥,发青条之森森;粲风飞而猋竖,郁云起乎翰林。【译文】 (作者进入具体写作阶段)然后按照容,构思布局,提炼语言,恰当安排;有形的

6、物象,用有光泽的语辞加以显现,发声的物体,用有音响语言,使余意尽弹。有时因枝添叶,繁衍成文;有时讲究辞义,探讨辞源。辞义隐晦的,使它明白晓畅;辞义简易的,做到从易到难。有的语辞象猛虎斑斓生色,使百兽丧胆;有的语辞象龙鳞显现,使群鸟飞散。有时语辞运用一下子便得当,有时语辞晦涩前后难以通畅。(作者要)竭尽心力,刻苦钻研,精心构思,然后下笔成篇。把广阔的天地都囊括在作者的胸中,把众多的万物都熔铸在作者的笔尖。开场时口吻枯涩,吐辞不当,到末了文辞就会酣畅华艳。(作文章)“理是一篇文章的主旨,主旨好比树干,文辞象枝条上的花果,斑斑斓斓。真正做到辞义一致,尽管变化多端,都在外表上有所显现。(作者的)文思触

7、及乐事,必然表现为欢快;嘴上正说着哀伤,一定先来一声长叹。有时候不在意就进人了写作,有时候拿起笔来又感到茫然。写作是一大乐事,历来的文士都很向往。抽象的赋予具体形态,无声的给它以声响。把长远的事物写在尺幅之上,充分的情思倾吐自心。扩大语言的围和容量,构思定能愈来愈深。(写作好比)传播草木的芳香,又好象繁密的枝条发育茁壮。文思汹涌象暴风浓云,升腾自文章的林海之滨。【原文】 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在有无而黾俛,当浅深而不让。虽离方而遯员,期穷形而尽相。故夫夸目者尚奢,惬意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緜而

8、悽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徹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虽区分之在兹,亦禁邪而制放;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译文】 文章的体裁多种多样,事物繁杂没有固定的尺度可以衡量;它们纷然杂呈,瞬息万状,很难描绘那具体的形象。驾驭语言的才能展示着作者的技巧,辞意吻合才是艺术的巧匠。无论是抽象的或是其体的语辞,都努力追求,是浅是深都不要抛掉。虽然脱离了一定规矩,为着能写尽事物的形貌。所以,喜欢炫耀词藻的人崇尚浮夸,重视文章容的人看重容表现是否得当;描写事物喜欢穷形尽相的人,不受表达形式的阻隘;追求文章通达的人,主文章思想容开朗。诗因情而生,要求文辞优美,赋描写物象,要求

9、语言清楚明畅;碑文记叙事迹要符合实际,诔萦回着对死者的哀伤;铭语言简洁淳厚,箴清新刚健,语音抑扬;颂闲适而又华美,论说理透辟,语言流畅;奏章稳重而又典雅,说语言明快,浩瀚汪洋。(文章的体裁)虽是各有区分,都必须制止邪曲虚妄。只要文辞能够表达文章的主旨,不一定要写得冗长。【原文】 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假设五色之相宣;虽逝止之无常,固崎锜而难便;苟达变而识次,犹开流以纳泉。如失机而后会,恒操末以续颠,谬玄黄之秩叙,故淟涊而不鲜。【译文】 事物的形体千姿百态,文章的体裁屡次变迁。表达思想离不开艺术技巧,修辞造句要用优美的语言。有音响有节奏的语辞交替使

10、用,好比五色交织,才能音韵和谐。语辞的取舍虽然变化无穷,有时候也难免晦涩而不相安;如能掌握文体变化的规律,就象开凿水渠,接纳流泉。如果始末颠倒,失去常态,就象彩绣着色,颠倒了玄黄的次序,色调污浊,不能鲜艳。【原文】 或仰逼于先条,或俯侵于后章;或辞害而理比,或言顺而义妨。离之那么双美,合之那么两伤。考殿最于锱铢,定去留于毫芒。苟铨衡之所裁,固应绳其必当。或文繁理富,而意不指适;极无两致,尽不可益。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或藻思绮合,清丽芊眠;炳假设缛繍,悽假设繁絃。必所拟之不殊,乃暗符合曩篇。虽杼轴于予怀,怵他人之我先。苟伤廉而愆义,

11、亦虽爱而必捐。或假设发颖竖,离众绝致;形不可逐,响难为系。块孤立而特峙,非常音之所纬;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彼榛苦之勿剪,亦蒙荣于集翠。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译文】(写作中),有时候干扰了前段,有时候,又侵犯了后面的篇章;有时候文辞芜杂,文章的主旨还得当;有时候语言流利,而容却走了样。(如果辞、义不能互相一致)彼此分开就两全其美,合在一起就两败俱伤。在细微的差异中品评辞、义的优劣,在毫芒之间决定辞、义的取舍。如果经过铨衡,须要裁定,就应以恰当与否作为准绳。有时候文章的文辞饱满、义理瞻丰,文意表达却和客观事物不尽相融。事理表达没有两个顶点,文章

12、好到了极点,就不能再添增。把几句话放在显要地方,这是全篇的警句。千言万语,虽然条理清晰,要等有了警句才显出成绩。(文章中有警句确实利多弊少,所以,(写作时)取够了,就不要再改易。(文章的写作)有时候文情并茂,光洁鲜明,象锦绣一般彩色缤纷,象琴絃那样悽切动人。要描写得不差分毫,才符合古典诗篇的艺术匠心。构思虽是出自我心,却恐怕别人先我成文。如果因剽窃而有违义理,我虽然喜欢,也要舍弃不问。文章的佳句有时候锋芒毕露、超群出众;佳句难得,就象人的形影不可追逐、音响难以留住。它们象孤峰突起,孑然屹立,和一般平庸的词句交织在一起,很不相宜。精心的构思虽然孤单没有匹配,作者却反复斟酌不能抛弃。(美的文辞象)

13、石中藏着美玉使得山峦生色,水中含着明珠使得江河秀丽。好比丛生恶木勿须剪去,由于群鸟集聚也会显出生气。又好象?阳春白雪?中杂缀一些?下里?俚曲,更显出它的高雅和神奇。【原文】 或託言于短韵,对穷迹而孤兴;俯寂寞而无友,仰寥廓而莫承。譬偏絃之独,含清唱而靡应。或寄辞于瘁音,言徒靡而弗华;混妍蚩而成体,累良质而为瑕。象下管之偏疾,故虽应而不和。或遗理以存异,徒寻虚而逐微;言寡情而鲜爱,辞浮漂而不归。犹絃么而徽急,故虽和而不悲。或奔放以谐合,务嘈囋而妖冶;徒悦目而偶俗,固声高而曲下。寤?防露?与?桑间,又虽悲而不雅。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絃之清汜。虽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译

14、文】 有时候写成短小的诗篇,由于容贫乏而兴味索然。看下文孤零零没有辞句相应,看上文空荡荡无佳句接承。好比孤絃独奏,音韵单调,没有和声。有时候寄美辞于庸音恶辞,语言浓艳却没有光泽。将美丑混为一体,美的言辞也受连累成了瑕疵。好比那堂下的下管乐曲,与堂上的舞蹈虽也相应,由于曲调急促却不协调。有时候抛弃文章的义理,保存文词的奇异,空自追求文字的虚浮和细致;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和爱憎,文辞漂浮而不逼真。好比絃小而弹奏急骤,虽然曲调和谐,却不能感人。有时候文章写得汪洋恣肆,象放纵的乐曲,只追求声响杂乱、曲调轻佻;仅只为了随俗好看,纵然声音高亢,曲调也是不高。那?防露?与?桑间?的乐曲,虽然感人,却不是雅调。有

15、时候文章写得清新而柔美,也摒弃了浮言碎语,却缺乏象不加五味的肉汁的余味。又象琴絃弹出单调的曲调,虽是一人歌唱,三人应和,典雅了,却不艳美。【原文】 假设夫丰约之裁,俯仰之形,因宜适变,曲有微情。或言拙而喻巧,或理朴而辞轻;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或览之而必察,或研之而后精。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絃而遣声。是盖轮扁所不得言,故亦非华说之所能精。普辞条与文律,良余膺之所服;练世情之常尤,识前修之所淑。虽溶发于巧心,或受吹于拙目。彼琼敷与玉藻,假设中原之有菽;同橐籥之罔穷,与天地乎并育。虽纷蔼于此世,嗟不盈于予掬。患挈缾之屡空,病昌言之难属。故踸踔于短韵,放庸音以足曲;恒遗恨以终篇,岂怀盈而

16、自足?俱蒙尘于叩缶,顾取笑乎鸣玉。【译文】 至于文章繁简的剪裁,上下文联系的局格,随时都应适应情况的变化,其中也有曲折微妙的差异。(语言的运用)有时语言粗糙而比喻巧妙,有时思想质朴而语辞轻佻。(辞的选择)有时因袭旧辞而显出新意,有时伴随浊音却更有清气。(义的表达)有的粗粗一看,便能明察底蕴,有的深入钻研才理解精细。(辞与义相一致)好比舞者合着节拍摆动衣袖,歌者和着琴弦放开歌喉。其中的微妙轮扁不能用语言形容,华美文辞更不能说得精透。(作者)博于修辞与文章的规律,我心中确很佩服。要熟悉一般人写作中经常出现的缺点,认识先哲们文章的长处。文章纵然发自心,十分精巧,或者要遭到钝眼的嘲笑。那琼玉般的文辞,

17、象豆粒撒满原野,不难采到。(丰富的文辞)同风箱鼓风一样没有穷尽、和天地同老。好的文辞在世上虽然纷纭繁多,可惜我所有的还缺乏一掬。我常怕才知小、才思钝,恨美言难于连缀成文。所以在小诗面前跛足跳不难采到。(丰富的文辞)同风箱鼓风一样没有穷尽、和天地同老。好的文辞在世上虽然纷纭繁多,可惜我所有的还缺乏一掬。我常伯才知小、才思钝,恨美言难于连缀成文。所以在小诗而前踱足跳跃,只好用平庸的声音来凑成曲调;写成文章常常带着遗恨,哪能怀着满足的心情而感到骄傲?我怕自己的作品象敲蒙上尘土的瓦钵,反被悦耳的鸣玉取笑。【原文】 假设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假设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

18、而不理。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纷葳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假设枯木,豁假设涸流。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而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轧轧其假设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勠。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译文】(现在又要回到艺术思维问题)至于文思的到来的时候,它那通塞的妙处,来的时候不可遏止,去的时候抑制不住。隐藏的时候象是光亮熄灭,活动的时候象有声音在倾诉。正当文思敏捷的时候,多么纷乱的头绪,也能理出思路。文思疾风般的从胸中升起,文辞清泉似的从嘴里湧出。它们纷然杂呈,应接不暇,任慿用纸笔把它描述。(

19、作者想象着)文彩的光芒充满了(他的)眼睛,悦耳的声韵洋溢在(他的)耳际。等到六情凝滞,神志停留,像一截枯树木然不动,像干涸的河床已经断流。把握住精神去探索文章的奥密,振奋文章的情思,再去追求。文章的主旨隐约地萌动,文思像抽丝一样,戛戛的往外抽。这就使得有的精心构思反多失误,有的随意写作倒少错谬。虽然文章由我写作,却不是我的力量所能强求。所以常扪心感到惋惜,我不知道思路通塞的缘由。【原文】 伊兹文之为用,固众理之所因。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俯贻那么于来叶,仰观象乎古人。济文武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涂无远而不弥,理无微而弗纶。配霑润于云雨,象变化乎鬼神。被金石而德广,流管絃而日新。【译文】

20、那文章的功用,在于万物之理由它而明。空间大到万里,可使没有阻隔;时间经过亿载,它是沟通古今的桥梁。向下,为后世留下法那么;向上,取法先哲、以示景仰。周代文、武之道将要沉沦,可以用文章挽救;好的教化加以宣扬,能使它不致消亡。道路无论多么遥远都能到达,理义无论怎样细微都可设想。文章像雨露般的润人心脾;似鬼神般的变幻无常。刻在金石上可以传播功德,谱之管弦可以与日俱新、百代流芳。陆机?文赋?译文我每次看到有才之士的创作,私自以为懂得了他们写作的甘苦用心。他们造句遣词,确实是变化多端的了。不过文章的美丑好坏,还是可以用言辞表述的;我自己每次作文,更是体会到其中甘苦的情形。总是害怕所要表达的意思与所表现的

21、事物不能相称,写出的文辞不能切合构思时的立意。这不是懂得道理的困难,而是付诸实践时能力上达不到的困难啊。所以我作这篇?文赋?,用以介绍古代作家的美丽的文章辞藻,因之论述作文成败的缘由。以后或者可以曲尽写作的微妙;至于借鉴古代作家的作文经历,就像拿着斧头砍伐木头做斧柄一样,虽然学习取鉴他们的写作经历就在跟前,但是下笔写作时的千变万化,真的很难用言语来表达。我所能够说出来的,就全在这篇文章里了。提示:以上是本文的序言,表达写作?文赋?缘由和目的。创作之前,作者长久地站立在天地之间幽深寂静地观览天地万物,以古代典籍冶滋养自己的情志。循着四季的变化而感慨时间的流逝,观看万物的变迁而思绪纷呈。深秋时节,

22、悲伤树叶的飘零;芳春时节,喜悦枝条树叶的柔嫩。有时候肃然敬畏,如霜雪在胸;有时候志意高远,如上临云霄。有的人咏唱先世德行的伟大显赫,歌颂先祖道德的芳香芬馨。作家应该在前人文章的林海中遨游,赞美那美文的文质彬彬。于是慨然放下前人的文章,自己执笔进展写作,姑且把心得感受在文章中表现出来。提示:在创作前,必须要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观察社会、自然的能力。写作开场的时候,把视觉和听觉收拢起来,深沉地思考,广泛地搜求。精神驰骋于远方,思想飞腾于九霄,文思酝酿到了极致的时候,朦胧的情思反倒更加鲜明,外界的物象也愈加清晰地不断奔涌显现。群书中的精华像涓涓醇酒随笔倾吐,?诗?、?书?等经典像芳菲的雨露滋润笔端

23、。想像的活动,有时上浮天渊,平静地流动,有时深入九泉洗濯,尽受浸润;晦涩的辞语像衔钩之鱼从深潭中困难而出;联翩的辞藻像中箭的飞鸟不断地从云端坠落。于是就会收获历代古籍中从来没有过的文字,采摘到千百年来作者从未写出过的诗篇;抛弃那些前人用过的词滥调,像抛弃已陨落的朝花,采用前人还没用过的清辞秀句,像拾取还未开放的花朵。灵感奔涌时能在片刻间观察古今的历史,能在眨眼间接触天下的时事。提示:进入创作活动之后,首先要进入虚静的状态,然后才能灵感活泼,文思奔涌,创作出清新独创的佳作。动笔写作时然后按照就班,依照立意容,构思布局,讲究语言词汇,安排布置。有影之物必运用恰切的语言寻其形象,有声之物必运用切当的

24、言辞绘其声响务使其状貌和声响穷形尽相。有时候描摹事物追寻形象就像因树枝摇动而振动了树叶,有时候就像沿着水波而探到了水源。有时候,状写隐晦的事物,却很容易就使之明白显豁,而本以为容易显现的,却反而置词困难。有时候文思飞动像猛虎变色而百兽受扰骚动,有时候文思突出像龙鳞显现而群鸟飞散。有时候造语妥帖顺利流畅,有时候置辞滞涩而达意困难。作者竭尽努力去澄清思想,静心思考,超越各种庞杂的思虑,造语成文。把天地囊括在作者的胸中,让万物都镕铸在作者的笔端。开场时往往文思滞涩,出语枯燥,到末了又常常会文思通达,笔墨顺畅。为文之理在于把思想容作为文章的主干,而文辞好比是主干枝条上纷繁的花果。真正做到心的情感与外在

25、的文辞一致,所以尽管文章中情感千变万化,外在的文辞上都能有所反映与心的情感保持一致。作者的文思涉及快乐之事,必然在文辞上表现为欢快,而文思正要说及哀伤之事,文辞上已经表现出哀叹。有时候文思敏捷很顺利就能执笔写作,有时候文思枯涩执笔就感到茫然无措。提示:说明构思有难易,置辞有顺涩。构思时要进入虚静状态,执笔时要立意正确,然后才能文思顺畅,义、辞 相符。写作是人生一大乐事,所以被古来的圣人贤士所钦慕。把虚无的抽象赋予它具体的形象,追寻无声的虚寂赋予它有音的声响,把藐远的事物涵写在尺幅的锦素之上,把丰沛的情思倾吐于寸心之间。语言越是恢弘扩大,构思就越是深沉隐微。写作好比春风传播草木的馥郁芬芳,又好似

26、春风催动青青的枝条发育壮大。文思奔涌粲然像风起飚立,落笔挥洒郁然如云起文林。提示:为文之乐,在于赋无形于有形,赋无声于有声。只要文思本涌,就会辞随意起,如沐春风 文体多种多样,各不一样,各种文章的体裁就像庞杂的万事万物没有同一的量度可以衡量,它们纷纭变幻,难以描绘成固定的形像。作者的语言的才能衡量着作者的写作技巧,辞意切合描写的对象才称得上是巧心独运。无论描写的是抽象或是具体的事物,都努力追求,尽力为之,无论是面对浅深难易的事物,都不要抛弃,当仁不让。虽然可能会偏离某些规矩尺度也浑然不顾,希望能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所以,喜欢炫耀眼目的人崇尚浮艳的辞藻,重视文章容惬合心意的人看重文辞表达得当。

27、主描写事物务使穷尽物象的人,不会受拘束阻隘;追求文章通达的人,思想必定开朗旷远。诗因感情而生而要求文辞优美精致,赋只描写物象而要求语言清楚明朗。碑文透过文辞的外表而可以看到叙事切合事实,诔文辞缠绵萦回而感情凄凉哀伤。铭文事博辞简而文辞温厚浸润,箴文语言顿挫有致而文风清新刚健。颂立意沉着远大而文辞华美盛大。论文说理精细深切而语言明朗流畅。奏章意平稳透辟而文气舒缓文雅,辩说文辞鲜明灿烂而立意虚假欺诈。文章体裁的区分虽都如上所说,也必须制止立意邪曲,抑制文辞过度放浪。重要的是文辞能够充分表达文意,说明的道理能够成立,文章本不一定要写得冗长。 提示:提出文体不同,故其容风格也不同。特别提出了诗缘情而绮

28、靡说和赋体物而浏亮说,正确地肯定了文学作品的抒发感情和形象塑造的重要,反映了文学的彻底觉醒。(世上的)事物千姿百态,文章的体裁往往要根据描写的事物的形态需要屡屡变化。文章苦心经营能穷究物情就要推崇技艺巧妙,置辞造句尽力推敲能曲达情思就要重视语言优美。及至有音律有声响的辞语交互使用,这样的文章就好似五色丝线错杂相间绣出的色泽相宜的锦绣。意辞的取舍、音律声响的安排虽然变化无穷,但难免有诘屈不顺之处。如果能懂得变化的道理,理解次序安排的规律,就能像开渠纳泉,顿然顺畅。如果时机丧失,音律声响安排的次序颠倒失常,就好似淆乱了五色丝线的次序绣出的绣品色彩自然不能光泽鲜明。 提示:主立意要巧,置辞须妍,声律

29、要美。意、辞和声律的安排要善于抓住时机,注意次序的顺畅。写作过程中有时候后面的文章与前段文章相矛盾,有时候前面的文章又阻碍了后面的章节,有时候文辞不当,文义倒还顺当;有时候语言流利,而文义却有害。如果文辞与文义不能相一致,就应该去除不当的文辞另撰新辞或去除有害的文义另立新义,使文辞与文义不能相一致的情况彼此分开就能两全其美,合在一起就会两败俱伤。在细微之处考较辞、义的优劣,在毫芒之间决定辞、义的取舍。如果经过铨衡,必须有所裁定,就应以至当作为准绳。 提示:考辞选义应有一定的标准,这就是,辞和义的相合。有时候文章的文辞繁华、义理丰富,文意却不能顺当表达。义理虽丰富,但文章不能有两个主意,文辞虽繁

30、华,但不能说尽到不能再增益丝毫的地步。把一句话放在显要地方,这就是全文的警句。虽然其他话语都条理清晰,但要等有了这警句才显现它们的成效。警句确实利多弊少,但选择恰当并不容易。 提示:论述选择警句的重要,在于纲举目,警醒全篇。有时候文藻情思集合,显得文采鲜明,像锦绣那样光荣缤纷,像琴絃那样凄婉动人。拟古时所描摹的一定要与古人不差毫厘,才能暗符合古人的诗篇。构思虽是出自我心,却害怕别人占先成文。如果丧失廉耻苟取他人之文而使文章义理发生谬误,那就是喜欢,也要割爱。 提示:说文章贵在独创,反对模拟抄袭。文章的精彩之处有时候锋芒出众,风神超绝,就好似形不能逐影, 音响难以留存;又像孤峰独立而突出,庸凡的

31、词句难以配合相宜。精彩的佳句孤立而没有其他字句的匹配,反使我心情孤独,反复斟酌却又不能抛弃。美词佳句在文章中像石中包孕美玉使得山峦生辉,又像水中蕴含着明珠使得江河增丽;就连那些凡庸之句也好比榛楛之类的恶木勿须剪去,因为有美丽的翠鸟栖集也会增色添光。又好比把?下里巴人?的俚调连缀在?阳春白雪?雅曲之中,反而更增加了它的奇伟。提示:再论美言佳句警醒带动的作用。有时候写成短小的诗文,面对薄弱的容却少有兴趣。俯看下文孤独而没有响应,仰观上文空荡而无所应承。好比孤絃独奏,虽蕴涵清韵,但单调没有和声。提示:言文章不能太短小,短小无以成文。有时候文辞憔悴,虽徒事浮靡,语言却缺少光泽。把美和丑混为一体,好似美

32、玉的质地也受连累而成了瑕疵,又好比那堂下管乐吹奏出偏急的调音,与堂上的雅乐虽欲相应,由于曲调急促却总不能协调。提示:论文不能调谐之病。有时候抛弃文章的容义理,以保存文辞的奇瑰,那只能是徒然追循文字的虚浮和细微。文章的言辞缺少感情和鲜明爱憎,文辞轻飘飘而不真实,就好比在单絃上急促弹奏,曲调虽和谐,却不能感动人。:提示:论文应重在以鲜明的爱憎感情感人,不应舍本追末,徒事语言的奇瑰。有时候文章写得奔放恣肆,务求声响轻佻鄙俗,仅只为了好看以迎合世俗,纵然声音高亢,曲调品位也是低下。这就使人明白了那?防露?与?桑间?的乐曲,由于是俚俗之音虽然感人,却不是高雅的乐调。提示:提倡文章雅正,反对俚俗。有时候文

33、章写得清新空灵而柔美简约,也每每摒弃了浮辞滥调,但由于过分简约平淡却像缺少五味的肉汁,没有余味;又像琴絃弹出质朴单调的曲调,虽是一人歌唱,三人和应,固然典雅却不艳美。提示:反对文章过分简约平淡,要求雅艳并美。至于文辞繁简的剪裁,文辞位置的布局,随时都应适应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其中也自有曲折微妙之处。有时候语言粗拙而喻义巧妙;有时思想质朴而文辞飘逸。有时候因袭旧辞而推出新意,有时候沿袭浊音而更新出清音。有时候稍一观览,便能明察文辞的内幕,有时候深入钻研,而后才能理解其中的精深。这种情形就好比是跳舞者合着节拍挥动衣袖,唱歌者和着琴絃唱出歌声,这里的微妙不是轮扁能说得出来的,也不是华美文辞能够说得精微

34、透彻的。 提示:说明选辞考义的精深细微之处难以言说,只有深入体会,才能运用自如。作者博通于为文的法式与规约,我很佩服并牢记于心。要知道世上一般人写作中常犯的过错,认识先贤们文章的长处。先贤们作文纵然发自心,构思精巧,有时还要遭到目光笨拙者的嘲笑。那琼花玉草一样美妙的文辞,只要勤于学习就像遍种于田野的大豆易于采摘。琼花玉草一样美妙的文辞像风箱鼓风一样没有穷尽,和天地同生同长。它们在世上虽然纷纭繁多,可感慨的是我所能采集到的不满一捧还是很少。我常怕自己才短智拙,学识空疏,难于学习先贤的美言,写成美文,所以在小诗短韵上蹒跚徘徊,聊以用平庸的音调杂凑成曲。写成文章后总是充满遗憾,哪能踌躇满志而自感骄傲

35、!我怕自己的文章被覆盖在瓦钵上落满尘土无人叩击,只是被音响清越的鸣玉取笑。 提示:论作文之难,非知之难,乃形之难耳。至于文思灵感到来的时机,顺通和阻塞的机遇难以言之,来时不可遏止,去时不可抑制;隐藏时像是影随光灭,出现时像响随声起。当灵感的时机到来的时候,什么样的纷丝乱絮理不出头绪?当文思像疾风在胸中涌起的时候,文辞就像清泉流淌似的从口中涌出。丰富的文思纷纷涌现,络绎不绝,只须尽情落笔成文,但见满目是华丽的辞藻,充耳是清越的音韵。及至感情凝滞,神志停塞,像枯槁的树木兀立不动,像干涸的河床流水断绝;只能聚拢精神,凝聚思绪,自己再次去探求文思灵感。那灵感 隐隐绰绰,愈加掩蔽,那文思涩假设抽丝,难以

36、抽理。所以有时候竭心尽力构思成文反而多有懊悔,有时候随意挥洒反倒少有错误。虽然文章出自我手,文思灵感的开阖去留却不是我的力量所能把握,所以常扪心思索而自我叹惜,我不知道文思灵感开阖通塞的缘由。提示:论述文思灵感的通塞情景,把握之难,应顺应它的到来,但不可强求。这文章的功用,本在于各种思想道理因它而被说明。文章可以使恢弘万里的空间没有阻隔,可以使相隔亿载的时间得以沟通;向后看,可以留规那么于后世,向前看,可以取方法于先贤;可以挽文武之道之将沉沦,可以宣美好教化使不泯灭;没有什么遥远的道路文章不能到达,没有什么精微的理义文章不能包容;文章就像雨露滋润人心,就像鬼神变幻般的出神入化。美好的文章就像刻

37、在金石上可以永久流传,就像演奏于管絃上的音乐可以日久弥新。(传达译)提示:总结全文,论文章的功用和微妙。陸機?文賦?理論及其藝術價值在早期,經史是不分家的,換而言之,晉南北朝之前是沒有所謂純文學的說法,就算是詩經,也要掛上言志來表示道德教化。有關於純文學之中的形式注重、審美觀念等等藝術特徵,在此之前,是不被受重視的,丕的?典論論文?開啟了文學在歷史上的獨立地位,但從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來看,丕的角度是停留在雜文學的範疇,之後,陸機?文賦?從審美的觀點、技巧上的要求,承襲了丕的文體分類,而有所改进,並且影響了劉勰的?文心雕龍?這本批評專書,建立起完整的文學批評系統。就這一點來看,陸機

38、的?文賦?實在是具有著承先啟後的地位。文賦的文學理論在王夢鷗?陸機文賦所代表的文學觀念?裡曾經提到:丕的論文是偏向文學欣賞者的立場說話不像文賦之以一個作家正在吐露其寫作經驗、如果說文賦寫的是作家的寫作經驗,則丕所陳述的只是讀者的印象批評。既然是寫一個作家寫作經驗,其文學要求,便很容易地可以在文章脈絡之中找到主旨,大致上,陸機的要求如下:第一點,注重形式要求。陸機在內容上強調以意位主,同時在創作上強調以形式來表現內容,內容的要求雖然是最主要的,但是創文寫作,也應該同時注意到修辭技巧、音韻結構,不可以等閒視之。他對文章形式上的要求,從辭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爲匠、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可以得知他

39、對修辭的看法是主張唯美精緻;再從暨音聲之叠代,假设五色之相宣來看,可以得知他主張寫作必須賦予作品節奏、音樂。這些主張分別影響到了後世元嘉文學以及齊梁宮體的發展。海德格爾認為:語言是人類存在的棲身之所。而語言在某個意義程度上就是內容的表現,在文賦裏,陸機就認為言辭並非單純地只是義的附庸,而是:情曈曨而彌鮮,物昭晣而互進。傾群言之瀝液,漱六藝之芳潤。這類互相影響的。陸機理論裏,形式是建構在內容這一個基礎上,除了美之外,內容也必須要真實,也就是情感的投入,其實不管是哪個時代,皆是注重言與情要相呼應,情溢於辭或者辭不達意都是有其弊病的。情感則是創作的根本要素,有了情感,才有更充實的內容,這也是陸機在一

40、開始所要表達的物意文三者之間的關係。第二點,深入觀察,博覽群書,培養高尚的情志。這是著重在創作過程中的預備階段,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於典墳能夠仔細觀察周遭的環境,有所領悟,從生活中的經驗擷取智慧;在許多書籍之中,吸取前人的經驗,留其精華,去其糟粕,方能防止每自屬文,尤見其情,恒患意不稱物,文不逮意。學者劉宗敏的?試論陸機的文賦?說:一切創作的泉源皆來自生活,作者的生活體驗愈深刻,愈豐富,文思愈是如泉湧。閱讀和生活都是寫作的重要因素,在文賦裏面也可以看得出,它其中包含的指導意義是從總結各家創作經驗以及自己的感想所形成的。第三點,注重原創性以及創造力,反對抄襲。這同時也涉及到了創作過程中的構思階段

41、。雖杼軸於予懷,怵佗人之我先。苟傷廉而愆義,亦雖愛而必捐,陸機強調創新,然而在創作上卻多模擬之作,學者張文生在?論陸機的文賦?裏面提出他自己的看法:作者的理論和創作上的不平衡並缺乏為怪、文學原理從理論上的認識到創作中的貫徹常有一段距離等理由來解釋,但用這一個角度去对待,總覺得說服力不夠。不管是那個地方、時代的文學或者藝術,都會有一個創作上共通的特徵,就是從模仿到創作。就如同一個學習西洋畫的學生,老師入門的課程,就是先叫學生模仿各個名畫家的代表作。創作與模仿看似茅盾,其實是相輔相成的現象,另一個學者富華在他?略論陸機文賦的文章章法論?裏,有個很準確的說法:模擬是合理的和必要的,是初學者的前提,成

42、熟者必備的技能,因此陸機認為,不繼承先賢哲人的思想文采就談不上創新。模仿雖然是一個入門的基礎,但假设是一味地模仿便了無新意,在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之餘,也要小心地、適當地裁剪體材,儘量防止落入俗套,或者形成辭不達意的情況,必須擷取自鑄,古意中求取新意。第四點,文體的選擇。從早期丕?典論論文?裏面的四體八類,這也是中國文體分類的開始,陸機基於這一個理論擴張,分文體為十類,並說明各類的性質。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質,誄纏綿而悽愴。銘博約而溫潤,箴頓挫而清壯。頌優遊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奏平徹以閒雅,說煒曄而譎誑。一種文體的名稱約定俗成後,則該體必然會有該體的特性所在,所以一個

43、作家對於一種文體的特徵是否能夠掌握住,便成了批評與寫作的原則。苟達變而識次,猶開流以納泉,在寫作的時候,如果能夠達變識次,靈感也就源源不絕。王夢鷗對於這十類的分法曾說:這種種關係文辭氣分的構造,其實都是一般對於詩的要求。這是從整體來說,假设嚴格地分析,所謂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才是屬於詩的審美領域,這種唯美主張,對南北朝的文學當然免不了會發生一定的影響。從?文賦?本文來看,它的主旨在於討論種種有關於文學創作的問題,首次把創作經驗、創作過程、寫作方法、修辭技巧等問題寫進文學批評的議題,特別的是以賦論文,因為這些文學問題,尤其是具體的創作,必須容許有一定的空白以及模糊,因此它將賦論兩個文體結

44、合使用,想必這是陸機有意將這一篇文章當成範本,以文釋文,這一個舉動,本身就代表著作者想要強調純粹的、審美的文學,以及追求文學獨立的思想。錢志熙?論文賦體制方法之創新及其歷史成因?說:作者以賦作論,將論的功用寄于賦的體制之內,只是增強了賦體的功能,所以多體最後仍然落實於一體。文賦的藝術地位晉南北朝是一個文學自覺的時代,也是中國的審美觀念發生轉折的關鍵,也就是說,在這個時代,讀書人在根本上能夠對文學的特質有所了解,有著明確的認識。文學的特徵,在早期大多是以形象性為主,比較屬於表象性的,到了晉,漸漸地往藝術性的法方向發展,也就是純粹的美感的產生,在和清的?論晉南北朝時期藝術形象的發展?:陸機的理論,

45、從根本上說仍然屬於漢代表象性形象的範疇,他要求作家塑造的形象被塑物形似,但他畢竟是處於漢末晉初轉折時期的理論家。也就因此,陸機一方面他有著深厚的舊觀念,另一方面又有急著想要跳脫舊傳統的新觀念。就藝術上的技巧來看,?文賦?:其會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貴妍,文章的構思必須巧、妍,也就是他所極力推崇的形式美的思想依據,提醒了為晉文學的發展趨勢及其特徵,?文賦?的缺乏,則在於陸機本身思想的局限,企圖在短短的一篇文章裏面,解決許多創作上的問題,顯然是有所缺乏的,而說到六形式主義的發展,有其歷史上的因素,個人的某篇文章也許能夠稍微影響整個趨勢,但並不是決定性的要素。晉時期的玄學思想奠定了整個文學理論思想基礎,

46、由於玄學輕文學的傾向,文學批評並沒有隨著時代的潮流而興盛,玄學思想讓文人思維能力大為提高,研究名實之辯的風氣也大有人在,但是,卻很少有人認真地去探討陸機?文賦?在理論上和創作上決定性的作用,雖然形式美在六朝備受矚目,其實它本身就是中國古典詩文的整體特色,陸機文賦所提出來的主張似乎也就不那麼重要了。到了後代,尤其是唐宋古文運動興起,它以漢為宗,注重內在的氣勢以及內容的充實,非常排斥漢六朝以來駢儷文章過度講究辭藻華美,認為這些是言之無物,取代了形式美的標準,並且被後世讀書人所承襲,於是漢六朝本來應該有的批評文學風氣,在這裏也就受到了挫折,儘管陸機在批評史上佔有一個很關鍵的地位,卻很少人去注意研究。?陆柬之书文赋?,唐陆柬之书,行书。?文赋?为纸本墨迹卷,是初唐时期少有的几部名家真迹之一。这是一幅陆柬之用心写的作品,因为?文赋?是陆机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而陆柬之又是陆机的后裔,所以陆柬之是以极其崇敬的心情来写?文赋?的。据说陆柬之年轻时读陆机?文赋?,极为倾心,想亲笔书写一篇,因怕自己书艺不精而“玷辱前贤名作,始终未敢贸然动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设计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