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一稿多投成因与改进对策 ——基于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兼及学术期刊-汤二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一稿多投成因与改进对策 ——基于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兼及学术期刊-汤二子.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本文二维码单篇扫描下载研究生“一稿多投”成因与改进对策 基于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兼及学术期刊汤二子(南京审计大学审计科学研究院,南京)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汤二子(-),男,安徽巢湖人,南京审计大学审计科学研究院讲师.摘 要 教育主管部门致力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单位制定严格毕业要求,并将培养压力转移到导师负责制下研究生导师身上。部分导师为规避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质量风险,会对学生制定更加严格的毕业要求。在这种培养模式传导下,一些研究生因科研行为扭曲而发生学术不端行为,如“一稿多投”。以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及与研究生具有行为互动的学术期刊最优化决策为切入点,分析造成研究生选择“一稿多投”的机制,探
2、讨更具现实可行性的政策手段。关键词 研究生;一稿多投;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 文章编号 - () -文献标识码 . / . . . 一、引 言根据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在年招收的研究生人数达到. 万人,在学研究生人数更是达到了. 万人。如此庞大的研究生规模,让研究生培养单位承担了巨大压力。如果研究生培养质量达不到社会预期,就会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刘延东副总理指出,要全面提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实现对经济社会的有力支撑。在国家政策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宏观调控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文件,如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从把关毕业的角度掌控研究生培养质量。国家
3、宏观层面致力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促使研究生培养单位着手纠正一些落后的培养模式,并探索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培养手段,譬如武汉大学实践的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等。此外,中国一些著名高校业已严控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规模,如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以及社会科学学院等院系,明确规定只招收全脱产博士研究生,其主要目的同样可归结为提高与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万方数据要想考察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否得到改善,必须有显性并可以衡量的具体标准。为此,培养机构严格研究生毕业标准是实现这种要求的政策手段,这其中逻辑为:如果研究生完成更高要求而毕业,自然意味着其培养质量得到提高。在中国如此大规模的研究生培养中,这
4、一思维逻辑体现出的政策手段即使不是最优的,至少也是次优的且具有可行性。不过,这种“一刀切”的毕业要求有可能阻碍研究生的个性发展,同时过高的毕业要求可能会让研究生压力过大出现抑郁症状。提高研究生毕业要求,首当其冲是严抓学位论文的写作与答辩,比如严格实行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匿名评审制度。在学位论文之外,很多培养单位对研究生有学术论文发表要求。要求研究生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规定,让研究生与学术期刊、培养机构及导师之间的行为互动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某一环节出现偏差,就有可能导致研究生选择学术不端行为, “一稿多投”就是其中一大形式。因此,从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出发,基本可以厘清研究生“一稿多投”行为的成因。从
5、分析研究生“一稿多投”行为返回到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上,可以看出既定培养模式具有的改进空间。二、研究生“一稿多投”的成因对于研究生“一稿多投”行为的表现形式、成因以及对策,一直以来就受到研究者的关注。高等学校的学术不端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制度以及文化等因素共同造成的。依据中国实际科研环境所构建的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科研人员“一稿多投”行为的制度根源。如果把研究生只当作一般的研究人员,那么这些理论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可以直接推广到研究生身上。但研究生是一个需要满足培养单位各种修学要求,甚至需要接受导师各种任务的特殊群体,所以关于“一稿多投”的一般化理论研究所得命题应用于研究生群体时,需要谨慎处理。
6、古代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一般是为了求真探索或者追求乐趣。此种学术研究不会追求外部激励,也没有任何外在约束,这些人一般不会偏离常态性的公认学术准则。在现代学术共同体中,声誉对于长期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如果研究者特别重视未来的学术发展,那么他们也很少有激励选择被学界痛斥的“一稿多投”行为。然而部分研究生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如果其仅为完成学业以求增加就业机会而不看重长远学术规划及学界声誉,那么他们对“一稿多投”在学术界的消极影响可能会持漠视态度。古人在著书立说时,学术期刊这种论文发表载体尚不存在,从而谈不上是否选择“一稿多投”行为。据了解,世界上第一本杂志出现于年的德国,第一本中文杂志出
7、现在年。发展至当代,仅学术期刊就种类繁多,在年已多达种。大量学术期刊的存在也为研究生选择“一稿多投”提供了可能和机会。.研究生与学术期刊学术期刊在收到作者提交的稿件后,有义务对论文进行评审,并将最终评审结果告知作者。如果作者“一稿多投”并同时被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学术期刊录用或刊发,势必造成知识成果无意义的重复积累,并浪费有限的期刊版面以及评审的人力、物力,因此,学术期刊对作者“一稿多投”行为持厌恶态度,一般会在投稿须知中明文规定禁止“一稿多投”。中国著作权法规定稿件投至学术期刊,作者理应在日内得到评阅结果,否则可以重新投稿到其他期刊。同时,著作权法中又提出“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因此,学术期刊根
8、据后一条款制定出专有的投稿规则,要求作者在规定时间(中文期刊一般要求-个月)内不得改投其他期刊。为了确保所发论文的学术质量,各学术期刊审稿过程越来越严格。在引入同行北京社会科学 年第期万方数据评议机制以后,稿件评审越益细致,所花费的时间也必然随之增加。而从研究生角度来看,由于需在规定学制时限内完成相应数量的论文发表任务,他们自然希望学术期刊审稿时间越短越好。然而大部分研究生因学术研究刚刚起步,论文写作通常进展缓慢,以致有效时间内的成品数量少之又少。加之这些少量的已完成论文必须在规定学制内发表才能毕业,所以学术期刊相对较长的审稿时间往往导致二者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矛盾。学术期刊以保证所刊论文学术质量
9、为第一要务,没有理由纯粹为满足研究生需求而去缩短论文评审时间。特别是,部分学术期刊会从知识积累以及学术地位等身份视角去反观作者所投稿件:对于在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的作者,可能会以稍微“放松”的态度来处理他们的稿件;对于刚刚接触学术研究的研究生稿件,可能会采取更加谨慎的评审态度,也就更为延长了评阅时间。在规定学制内,研究生渴望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稀少的论文写作数量促使研究生期待学术期刊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论文评阅。然而,期刊为了确保学术质量,不存在任何激励对研究生稿件采取人为缩短评审时间的措施,甚至一些“干扰”因素还延长了研究生稿件的评审时间。这种研究生与学术期刊之间的互动矛盾,成为研究生选择“一稿
10、多投”的直接原因。.研究生与培养单位在国家宏观政策提高研究生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培养单位最优化决策是制定严格的毕业要求以体现其培养的研究生达到质量标准。培养单位培养研究生还需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估与监督。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全国有余所高校个学位点被撤销。由此可见基层培养单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很大压力。培养单位为应对学位点评估以及学科评估,所采取的可行措施同样是提高研究生毕业要求。在提高研究生毕业要求中,除严格把控学位论文的写作与答辩外,另一重要内容就是提高学术论文发表的要求。研究生为顺利完成学业,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甚或所发表的学术期刊
11、亦需满足相应的级别要求。由于期刊审稿程序会耗费大量时间成本,而研究生又要在培养单位所规定的学制内实现论文发表,所以,研究生与培养单位之间的互动关系决定了研究生与学术期刊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对于学术期刊评审论文流程所需花费大量时间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培养单位一般不会纳入考虑,因而不会主动降低对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的要求。因为如果培养单位放松对研究生毕业的相关要求,就有可能面临严重的研究生培养质量风险。最终,为完成培养单位发表论文的硬性任务顺利获取毕业资格,部分本就产出量不高的研究生逐渐丧失学术诚信,开始投机取巧,对同一篇论文采取“漫天撒网”的投稿方式。由此不难看出,研究生与培养单位之间的互动矛盾是造
12、成研究生“一稿多投”的根本原因。.研究生与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导师负责制确保并逐步提升了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导师拥有更多权力也意味着需承担更多责任。国家层面对培养单位进行研究生培养的考核与评估,而培养单位则会将这种考核压力释放到导师身上,比如对导师资格进行类似的动态调整,保证导师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不会懈怠。在这种自上而下的考核压力传导中,导师选择余地是很小的。部分导师就会在培养单位制定的毕业要求上再次加码,以化解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可能要承担的考核风险。对于研究生来说,导师是其学术研究的领路人,导师的指导与帮助对其汲取学术知识至关重要。研究生在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导
13、师所制定的相关学业要求。一些导师可能因其他日常事务不能将所有精力放在研究生指研究生“一稿多投”成因与改进对策 基于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兼及学术期刊万方数据导上。如果导师所带研究生较多,精力稀释导致个体研究生所获得的导师“精力”会更少。以年为例,如表所示,平均一个博导同时要带个在读博士生,一个硕导同时要带个在读硕士生。中国研究生培养主要由普通高校来完成, 以上的研究生与以上的导师分布在这些高校中。不只研究生教学,通常研究生导师在普通高校中还需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因此能直接用在研究生指导上的时间更为紧张。由于导师精力分散,对研究生所写论文的指导与完善需用很长时间,使得一些研究生用于投稿的时间更加紧迫,
14、从而会间接导致其选择“一稿多投”。表 年中国在校研究生数与导师数比较单位:人类别在读博士生数与导师数在读硕士生数与导师数博士生博导生师比例硕士生硕导生师比例总计 . 普通高校 . . 占比. . . .注: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对于导师数,年鉴中分别按照“博士导师”“硕士导师”与“博士、硕士导师”三个类别划分。在本表中,“博导”是原数据“博士导师”与“博士、硕士导师”之和,“硕导”是原数据“硕士导师”与“博士、硕士导师”之和。其中占比是指普通高校相关数据在总数中所占的比率。研究生学习阶段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导师要求的科研工作上。由于日常事务繁忙或者指导的研究生数量众多,部分导师对所带研究
15、生投入的精力明显不足。尤其是导师的精细把关有时会减少研究生可能用于投稿的时间,这也间接促使一些研究生选择“一稿多投”。这种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互动矛盾无疑是研究生采取“一稿多投”行为的重要催化剂。三、研究生“一稿多投”的改进对策研究生“一稿多投”行为践踏了学术尊严,浪费了科研资源,同时这种行为习惯也不利于研究生未来的科研与工作。以下笔者尝试从现状出发,探讨在减少研究生“一稿多投”行为中学术期刊能够做些什么,并通过反思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来分析培养单位与导师应如何降低研究生选择“一稿多投”的动机。.学术期刊评审改进空间对于学术期刊来说,缩短论文评审时间是降低“一稿多投”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却也是最为空
16、泛的建议。学术期刊最优化目标应该是追求所发表论文学术质量的最佳化。如何保证论文的学术质量,更多需依赖于国际通行的同行专家评审制度。学术期刊的专家大多来自外单位,所以编辑部对这一阶段的审稿时间控制力一般较小。也有一些学术期刊将评审专家的审稿时间当作审稿“绩效”来考核,比如中文经济学顶级期刊经济研究在“致本刊匿名审稿人”中规定:审稿人若个工作日不返回审稿意见,那么这一审稿人自己投给该杂志的稿件将暂时不被处理。从这一规定来看,绝大多数期刊本身也希望缩短审稿时间,但其措施绝非是简化审稿流程,更不能放弃同行评议制度,草率地以牺牲质量为代价。不过,对于稿件的格式审查、主题审查乃至于内容初步审查等相对容易的
17、环节,仍可适当缩短时间。如果学术期刊既没有严格的同行评审,在稿件初评阶段又非常拖沓,那么这些少数期刊的不良行径会加剧投稿人选择“一稿多投”。投稿人对少数学术期刊在稿件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作为”,没有任何部门可供其申诉。因此,学术期刊理应在不影响所发论文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有效节约投稿人的时间。对于研究生群体来说,围绕学刊最优化决策目标,学刊北京社会科学 年第期万方数据不可能因研究生学制年限而对其开通审稿“绿色通道”,但部分学术期刊仅仅由于论文作者是研究生就对论文质量产生不必要的顾虑而进一步延长稿件审阅时间,这是应该尽力避免的情况。因此,消除部分学刊对作者学术身份的歧视是降低研究生群体“一稿多
18、投”发生比例的可行措施。.反思研究生培养模式随着经济逐渐发展以及知识不断积累,社会对国民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最顶层,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具有非常庞大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应该坚持以更高质量的人才输出为目标,为社会积累更多尖端顶级人才。教育主管部门加大了对研究生培养的考核与管理力度,目的是使得本土培养的研究生能够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事实上,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群体直接感受到的影响并非来自国家层面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培养目标,而是培养单位以及导师对其所制定的具体要求。在研究生与培养单位以及导师之间的互动过程中,一旦存在激励扭曲就会导致研究生选
19、择诸如“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反思当前研究生培养模式并找出预防激励扭曲的改进空间,是杜绝研究生“一稿多投”行为的有效措施。()培养单位方面。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培养单位的激励基本上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在培养研究生上不要“犯错误”,确保在教育主管部门的考核与评估中不会失去培养研究生的资格;第二,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能够取得更多的学术成果。培养单位为了“不犯错”,即毕业的研究生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检查下,不至于被列入质量不合格这一层次,只能对显性可见的研究生论文成果进行严格控制与管理。全国几乎所有培养单位都会针对研究生毕业制定细致要求,研究生只有满足相关条件后才具备资格毕业。对于第二点,培养单位
20、为了鼓励研究生能够多出学术成果,倾向于制定以奖学金为载体的激励措施。中国高校对研究生的奖励额度,最高达到了万元/年。对于如何评定奖励,一般会将最直接指标锁定在研究生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上。培养单位制定的基本毕业要求以及对研究生的外部激励,产生的后果就是驱动研究生更加努力从事科研工作,争取发表更多的高水平论文。这种基本要求以及外部激励的出发点并没有任何错误,有利于研究生当前科研积累和未来发展,符合绝大多数研究生的根本利益,更符合教育主管部门对培养更高质量研究生的诉求。然而,部分研究生却因此出现了行为扭曲。对于基本毕业要求来说,培养单位尽管有“向上提”的动机,但也需权衡研究生能否普遍达到要求。大多数培
21、养单位所制定的研究生毕业要求,对于绝大多数研究生来说,应该能在规定学制内完成。对于能在规定学制内完成毕业要求的研究生,没有动机去选择“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对于少数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要求的研究生,会存在较大激励去追求在有限时间内快捷发表论文。这类研究生可能因学术素养不足让论文写作进展过于缓慢,导致用于投稿的时间紧缺,学术期刊较长的审稿周期对其产生的影响也就越明显, “一稿多投”的动机也就变得愈加强烈。如何规避这类学术不端?培养单位所能做的是在招生环节真正把好关,择优录取,招收更多适合做学术研究的学生。当前,部分培养单位招收博士研究生时,开始尝试申请考核制这种录取方式,目的就是从中选录
22、更加适合培养单位具体要求的报考者,以期避免研究生入学后因不适应本单位对毕业所制定的基本要求而出现诸如“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不仅如此,培养单位要时刻警惕不能冒进地制定过高的毕业资格要求。目前中国研究生培养单位几乎都要求博士生至少要公开发表篇以上核心期刊的学术论文才能获得毕业答辩资格。在中国特研究生“一稿多投”成因与改进对策 基于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兼及学术期刊万方数据殊的教育环境下,这一政策手段具有一定可行性与必要性。不过,从长远来看,研究生研修学位期间应该厚积薄发,学位论文才是衡量其能否获得学位的最重要标准,至于修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可作为衡量其学术水平的指标之一,却不应成为毕业的必要条件
23、。举个例子,现为哈佛大学教授的梅利兹( )年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然而,根据他的最新简历看出,他到年才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而这篇论文就是开创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当前国际贸易领域最前沿的理论,因为该理论,他被认为将来极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那篇论文。设想一下,倘若梅利兹本人是在中国研修博士学位的话,根据相关要求,这样的人才却很可能面临无法毕业的窘境。总之,培养单位要对学校发展阶段以及所招收研究生的学术研究状况做充分调研,制定更为合理的基本毕业要求。对于奖学金等激励措施来说,研究生所发表的学术论文是最主要的考核与评定标准。因为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以及对应期刊的等级是容易衡量的
24、,便于掌握,从而使奖学金评定能够在研究生群体中体现出公平。不同于基本毕业要求,绝大多数研究生都会受到这种外部激励的驱动。这种情况下,研究生的正常行为(更努力地进行学术研究)与扭曲行为可能并存,如某些研究生会选择“一稿多投”形式争取更快速地发表论文以赢取奖励。培养单位不会因少数研究生的行为扭曲就轻易改变对研究生的奖励规则,为尽可能避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可选择将压力传输给更接近研究生的导师群体,让导师对研究生实行更加直接的行为把关。此外,培养单位对研究生学术研究的外在奖励机制需要将惩戒“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纳入其中,一旦发现研究生违反规定就要查处,取消其所有奖励评定资格以示惩戒。由于
25、培养单位与研究生就“一稿多投”行为存在信息不对称,所以鼓励研究生之间的相互监督有利于提高甄别“一稿多投”行为的概率。培养单位要对研究生以事实为依据举报监督其他科研人员的“一稿多投”行为给予充分保护,同时要认真对待学术期刊反馈的研究生“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信息,联合各种监督力量共同维护研究生学术与科研的良好氛围。只要培养单位对研究生“一稿多投”的惩戒成本超过“一稿多投”所带来的额外预期奖励,就会使研究生“一稿多投”行为有所收敛。()导师方面。在“培养单位导师研究生”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导师起到枢纽性作用。前已有述,培养单位一般不会直接对个体研究生进行培养方面的实时掌控,而是将对研究生培养的管理
26、权限下放给导师,同时要求导师承担起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性或偶然性的学术风险。如果研究生出现任何学术不端行为,导师需要承担连带责任,因为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导师承担更多责任是建立在拓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权力边界基础上的,否则权力与责任的不对等将使导师处于不利地位。在导师负责制下,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学术研究甚至日常生活都具有管理权。在修学期间,研究生受到导师的直接管理一般会大大超过培养单位的间接管理。面对培养单位对研究生制定的严格毕业要求,在培养过程的传导中,部分导师会再次“加码”。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各种检查下,如果某位研究生没有通过审查,导师很可能会被培养单位撤销导师资格。部分导师
27、为避免这样的后果,会先行对研究生加大论文要求。额外增加毕业要求无疑会给更多研究生造成学业上的压力,而培养单位又不能因此就要求导师放松管理,这样做只会使培养单位陷入管理上的被动,也会对导师的积极性造成消极影响。此外,更深层的原因在于部分导师对研究生毕业要求的“加码”行为非常符合培养单位的利北京社会科学 年第期万方数据益,比如增加了学术成果数量。然而,也正是这些额外“加码”进一步推动那些本来就难以完成培养单位基本毕业要求的研究生选择“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同时,一些原本不具有学术不端行为动机的研究生,也可能会在“加码”毕业要求的刺激下选择“一稿多投”。为消除这种状况,导师应该针对不同资质的研究
28、生制定出合乎其实际情况且与培养单位规定不相冲突的毕业要求。另外,导师还应树立为人师表的意识,既要能够在学术方面指导研究生,更应该约束自身的科研行为。作为科研人员,导师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也要接受所在单位的学术考核。如果导师本身的学术行为就已扭曲,比如部分导师自己就存在“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他们非但不会对研究生此类行为采取任何预防措施,甚至还会出现师生共谋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培养单位除加强师德教育外,还应谨慎遴选研究生导师,让更多真正致力于学术、有学术操守的教师拥有导师资格,因为这样的学者一般不会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研究生“一稿多投”行为,归根到底还是主观选择的学术不端行为。
29、如果研究生尊崇学术的纯洁至上,甘愿“坐冷板凳”潜心研究且不受外在约束与影响的话, “一稿多投”等不端行为自然不会出现。然而,问题在于并非所有研修硕士或者博士学位者对学术都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一部分研究生功利化倾向非常严重,比如获取更高学位只是为包装自己而“镀金”,或者过于追求培养单位对学术成果的奖励。这些功利化倾向甚至可能影响原本打算潜心科研的研究生,使之产生浮躁心理而跟风。因此,简单地呼吁研究生要对学术充满敬畏以彻底消除“一稿多投”行为,难以发挥根本性效果。基于此,规避研究生“一稿多投”行为应将某些客观因素如学术期刊、培养单位以及导师等纳入政策范畴,多管齐下,这才是减少研究生“一稿多投”行为的
30、可行途径。注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 / . . / / / . ,-. 刘延东.全面提升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 . : / / . . / /-/ . , -. 周叶中,夏义堃,宋朝阳.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 武汉大学的改革实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 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清华大学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 . : / / . . / / / . , -. 张艳红,邢立新,曾昭发,王丽华.中美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教育对比与启示.高教研究与实践, (). 余督督.博士研究生抑郁状况和毕业要求之间关系的调查.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31、(). 成龙.社会科学类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制度的研究.改革与开放, (). 王璐.研究生论文撰写中“学术不端”问题探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叶继红.试论高校研究生“一稿多投”现象的成因和对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阎光才.高校学术失范现象的动因与防范机制分析.高等教育研究, ().汤二子.中国学术界一稿多投行为的制度原因研究研究生“一稿多投”成因与改进对策 基于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兼及学术期刊万方数据.南大商学评论, ().段艳文.第一本中文期刊的诞生.出版人, ().翁贞林,陈浩元.学术期刊办刊体制商业化改革的若干思考.编辑学报, ().中央政府门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2、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主席令第二十六号) / . : / / .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 . : / / . . . / / / / / . , -.雷世富.正确认识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的导师负责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汪发元.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分析.高教学刊,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万家资讯.中科大研究生每年最高可获万元奖学金堪比高薪工作/ . : / /. / - - / . ,-.南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倪瑛.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及防范探析.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北京社会科学 年第期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