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基于半参数可加模型的实证研究-逯进.pdf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29719 上传时间:2018-05-1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基于半参数可加模型的实证研究-逯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基于半参数可加模型的实证研究-逯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基于半参数可加模型的实证研究-逯进.pdf(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总第221期20171v0139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基于半参数可加模型的实证研究逯进,苏妍(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山东青岛266071)【摘 要】文章基于全国31个省区1982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应用半参数可加模型,从人力资本综合指数、脑力素质、身体素质三方面实证分析我国三大区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线性与非线性关系。线性结果表明,各区域脑力素质与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但身体素质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下降;非线性结果显示,除东部外,其他地区脑力素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u型非线性影响,而身体素质则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我国各区域身体素

2、质对经济增长呈倒U型影响特征,经济增长对身体素质的依赖性逐步下降,脑力素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高于身体素质的影响,从而导致人力资本综合指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显著并呈正相关的线性影响。因此,今后各区域既要注重人力资本脑力素质的积累,亦要关注身体素质的提升,从而形成二者的协同发展,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关键词】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半参数可加模型【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51jcnki1004129X201701009【文章编号】1004129X(2017)叭一008913【收稿日期】20160802【基金项目】山东省统计科研重点课题:基于半参数可加模型的我国人

3、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特征解析(KTl6060)【作者简介】逯进(1974一),男,甘肃天水人,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苏 妍(1990一),女,山东菏泽人,青岛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心_回顾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快速的繁荣主要归因于改革开放所致的“三大红利”:体制红利、贸易红利、人口红利。而从本质上看,近乎无限供给的适龄劳动力是中国奇迹的根本保障。正是因为“人口红利”形成了高劳动力供给系数与低抚养负担系数的黄金发展期,从而使得高储蓄、高投资进而高增长的总体环境激发了其他红利的释放。与此同时,人口素质亦得以大幅提升。然而时至今日,增长开始显现出明显的乏力迹象。一方面有效需求持续不足,

4、消费层次与强度无法对高速的经济增长产生有效激励;另一方面供给扩张与需求产生了偏差,不但导致海量投资难以为继,而且衍生出明显的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由此,供求两个方面无法对长期的高速互IO邮URNAnL洲一89言e l万方数据l缓久学列JP。OuPRULATI。N卜增长产生有效支撑,从而导致宏观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衰减。而相伴于宏观经济的起伏波动,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亦出现了巨大差异。因此,将“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目标尽快、全面落实于“新常态”所倡导的政策创新实践,是有中国特色的“摸石头过河”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得以继续前行的迫切需要。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已进人改革的深水区,随着

5、人口拐点的出现,人口红利已几近消失,人口低增长、老龄化已显现不同于以往的人口结构形态的重大蜕变。如果仅从人口数量看,这种蜕变带有明显的负向与消极作用,并可能因形成“人口负债”而加深经济发展瓶颈的约束。因此,今后以“顶层设计”为总领性引导,如何实现经济平稳健康的持续发展,对我国人口发展转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要应对这一难题,以人口质量(人力资本)替代人口数量进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就成为必然的选择。一、文献综述自20世纪60年代Schuhz正式提出人力资本概念后,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得以极大繁荣。早期的经典文献对人力资本的作用做出了基本的界定。Denison采用因素分析法论证得出19291957年问的

6、美国经济增长中有35的份额要归因于教育的快速发展。Arrow最早将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变量进行分析,提出了“干中学”模型,认为积累的经验可以形成人力资本并由此带来递增收益。陉1Becker从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及接受其他形式的人力资本投资等方面展开分析,强调教育与培训对形成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31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Romer和Lucas的研究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形成,把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本内生化,对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机制做出了突破性的理论分析。Romer在经济增长分析中将知识作为独立变量直接引入,建立知识外溢模型,n 3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知识驱动模型。其把人力资本作为投入要素,认为只有人力资

7、本才能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1随后其进一步扩展上述模型,构造了知识积累模型,指出一国人均收人的增长率与该国研究与开发中投入的人力资本比重及其边际生产率成正比,与时间的贴现率成反比。1Lucas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积累是影响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内生因素,而且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表现出较强的外溢性,对其他生产要素的形成和相关要素使用效率的提升等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n1Mankiw等的研究则从实证方面论证了人力资本的作用。他们同时将物质资本、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三者内生化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利用跨国数据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可以解释40以上的经济增速。随1Barro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原始劳动力通过科技创

8、新、技术扩散和经验学习等途径成长为技能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发挥显著催化作用。91此后,Kalaitzidakis等运用Mankiw的研究框架,使用1960。1990年的多国数据,将不同定义的人力资本变量引入增长方程中,用半参数的方法进行估计,发现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n 0Moretti使用美国年轻人口的面板数据(NLSY),应用非随机选择模型和工具变量法估计大学教育的外溢效应,发现大学毕业生供给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该地区高中辍学生、高中毕业生和其他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分别提高19、16和04。1Mamuneas运用半参数方法分析了51个国家的要素产出弹性和社会回报率,研究发现,

9、当人力资本积累存量较低时,其对经济发展几乎没有促进作用,而当人力资本积累存量较高时,其投资回报均衡稳定,能够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即高人力资本投资回报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1“Alberto、Davide通过构建两部门内生增长模型,表明人力资本变化可能会对page I POPULATION90 l JOURNAL万方数据_1群221期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消极或中立的三类影响,而这取决于在形成新的人力资本的过程中,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是互补还是替代关系。3;Amitrajeet、Hamid通过研究半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人力资本和知识溢出交互影响的关系,讨论了人力资本引致经济增长出现规模效应的基础性条件。

10、【14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但研究进展非常迅速,结论亦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意义。叶茂林等通过构造教育生产函数,运用19812000年的全国数据,计算得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117,其中,高等教育程度的劳动力的产出弹性最高。【151边雅静等分析了东西部两区域在人力资本方面的差异,核算了两区域人力资本积累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东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分别为55和384oh6郭志仪等认为我国人力资本水平不断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影响,且不同地区的人力资本产出弹性存在差距,表现为东部最大、西部最小,而且这种差距会随着投资效率及人力资

11、本的积累而逐渐缩小。171姚先国等应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考察了教育对地区收入差异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教育程度的提高对地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积极的影响ozsj而赵尔奎等的研究亦具有相同的结论o19王弟海的研究表明,如果经济中存在外生的技术进步,则健康人力资本可以扩大外生技术进步对经济的作用,从而加快经济增长率oL 20 J李德煌等的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逐渐减弱oi21逯进等使用教育年限和教育成本法,利用卢卡斯人力资本溢出模型和有效劳动模型对我国省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进行实证分析,指出我国目前仍处于粗放式经济增长阶段

12、,人力资本积累及其利用率都不高。22,景跃军等的研究亦表明,我国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同时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而这恰是我国以扩大实物资本投入来促成经济规模扩张为特点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显著弱点。23综上所述,有关人力资本内生化经济增长问题的讨论尚有三个方面需要完善:第一,大多数研究将人力资本狭隘地界定为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而忽略了健康这一重要因素,究其原因很可能是早期的统计数据中衡量健康人力资本的变量难以准确识别和测度。第二,多数研究忽略了人力资本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这主要是指人力资本本身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现有研究并未很好地组织起一个有效的

13、架构,形成一个以人力资本为中介变量,将人力资本的诸多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加以明确解析的研究范式。第三,既有研究大都将二者关系的分析置于线性分析范畴,从而忽略了二者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虽然所得结论具有较强的现实解释意义,但无法对经济波动过程中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的关系做出明确的解答。具体而言,我国宏观经济的波动所表现出的经济发展进程具有长期线性变动趋势下的诸多非线性变动特征。而既有大量文献关注于长期线性变动特征时,忽略了宏观经济增长与增长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变动特征。为此,本文欲对上述三个问题做出拓展分析。二、数据与方法说明(一)指标与数据根据前期研究,241本文将人力资本设定为由脑力素质与身体

14、素质两大类指标构成的综合指数。其中脑力素质包括三类分指标:创新能力、教育规模和文化环境;身体素质包括两类分指标:生活质量和医疗保健。此外,经济增长从产业结构、增长水平、开放程度及市场化水平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衡盖IO。UpRuNLAATLI。N I p;芋el Q1万方数据缓心学判筒黼1。N卜弋量。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表1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指标体系约束层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脑力素质人力资本 (BQ)(H)身体素质(PQ)经济增长(Y)创新能力 专利申请受理量、技术市场成交额、R&D经费支出教育规模 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占比、普通中等学校在校生数占比、小学在校生数占比文化环境 公共图书馆

15、与博物馆总数、报纸出版总印数、电视人口覆盖率生活质量人口自然增长率(一)、人El预期寿命医疗保健 每万人卫生机构技术人员数、每万人拥有床位数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一)、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增长水平 人均GDP、GDP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居民消费水平开放程度 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市场化水平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占比、个体从业人员占比注:“一”表示该指标为负指标,该指标数值越小对经济发展越有利;其余指标为正指标,数值越大对经济发展越有利。指标权重采用李新运等提出的三标度层次分析法获得o25为消除各指标数据的量纲,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尔后对经标准化处理的数据

16、及相应指标权重进行逐级加权求和,即可得全国31个省市区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综合水平。本文将研究时序定为19822012年,据此构建了31个省市区30年的面板数据。原始数据来源于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等,部分缺失数据依据多项式拟合外推得到。(二)研究方法自1990年以来,一种全新的实证方法一一可加模型(Additive Model)开始在国外被逐步应用于环境领域(Schwartz,1994)、政治科学领域(Beck&Jackman,1998)以及经济领域(Linton&Hardle,1996)。相对于一般的参数线性回归模型,可加模型可以依据

17、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分别设定为参数、半参数以及非参数三类模型。这一模型除可以得出各变量间的线性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描绘各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具体而言其所描述的是长时序动态变迁中的变量的相对波动关系。其中,非线性关系是对长期变动过程中的短期波动特征做出显性化拟合,而线性关系则描述了长期中总体上可能存在的线性关系特征。由于这一方法可以分离出长期中可能存在的线性与非线性变动特征,因此其描述的函数关系显然要优于既有的线性分析。然而在国内的学术研究中,这一方法目前仅有限地应用于医学领域,其他领域、特别是经济学方面的应用非常少见,而应用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领域的研究至今尚未见到。叶阿忠应用非参数

18、可加模型研究了进出口总额与通货膨胀的关系。261巴曙松等则应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外汇储备量的因素027潘越等通过构建非参数可加模型分析了我国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工业化进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81方丽婷等运用非参数可加模型分析了社会保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共13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共6个省份;西部地区包括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共12个省市区。page I POPULATION92 I JOURNAL万方数据厂一觯22悯21蕊障

19、支出水平与城镇居民人均储蓄的关系。陋9阅读这些文献可以发现,无论是实证方法的适用性、还是研究结论的新颖性,都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研究特征。为此,结合本文的研究目标,尝试性引入这一方法符合本文的基本要求。可加模型最早由Stone(1985)提出,3们在其设定的模型中,因变量Yi(待1,2,刀)是由m个自变量五(K,),五(),厶(如)相加而构成的,数学表达式为:K=口+乃(玛)+e, (1)J一1其中,口为截距项,厂(蜀)为非参数函数,误差项不仅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口2的独立同分布,且与因变量独立。为了估计的可行性,一般要求E(Z)=o(歹=1,2,删。因此,标准可加模型也可表示为:d+乃(曷)=

20、E(乃)=E(_l x,xi:,如) (2)J=0为了有效解析自变量和因变量间的内在关系,并且与传统线性模型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在保留非线性信息的基础上,加入线性部分,构成半参数可加模型:z(r,lK,xz,如)=a+岛玛+乃(玛) (3)121 i21其中,7为模型中因变量可由自变量表示的线性部分的回归参数。其余部分的含义与公式(1)相同。而在可加模型估计方法的研究方面,最主流的方法是Buja、Hastie和Tibshirani提出的向后拟合法(Backfitting Algorithm)。D此时,将公式(3)的线性部分看成是一个特殊的非参数函数,记g(zi)=d+z口B,则参数的估计问题变

21、为对E(YilXi。,Xiz,)=g(z:)+乃()中的函数,21 j21g()和各个乃()的估计。在估计其中的一个五时,假定除尼之外的其他p1个石()和g()都已知,则定义偏残差为rik=yig(xi)一(z雎),通过最小化该偏残差得到五(z礁)=E(ki)。不断J七地循环该过程得到户个分量五,五,五的估计值,分别记为Z,五,五。同理,在估计g(zi)时,假定其他所有的石都固定,并得到最优估计值。在具体实现时,首先初始化函数:o(zf),芹(zn),拶(z,z),劈(z印),并假定拶(zi。),拶(z炉)和g(Tj)固定,则通过上述方法,得到估计五1(如),从I循环到户+1,得到雪1(z 2

22、)五1(zn),矗(zi。),方(z咖),不断进行上述迭代过程,。r, p 、2直到RSS= yrg(zi)乃(z口)l达到事先设定的收敛标准,从而得到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一-、 ,21 参数的估计值。进一步看,假设只存在一个自变量z,将公式(3)左边设为F(z),将右边的线性部分设为线性函数形式g(z),非线性部分仍表示为八z),则公式(3)变化为F(z)=烈z)+厂(z)。即可加模型可通过线性与非线性两部分的叠加得出。对这一过程的解析见图1和图2。如图1所示,如果非线性部分J姜OURNAnL洲心善e l 93万方数据_殇心学判粼。N卜巾;nw j、m川、, 的影响力较强,则函数整体上表,

23、现为非线性趋势。反之,如果线,7 性部分的影响力较强,则整体上 7会呈现出线性趋势。但不可否认一一7 一一!”l ,7一 !w 的是,如图2所示,即使叠加之后,一一一一 一的函数仍为线性趋势,似乎得出 , 的结果与线性拟合结果较为相图1 综合影响为非线性趋势 图2综合影响为线性趋势 似,但其与线性回归有着本质的差异:其分离出了变量间的非线性关系,这种关系在单一的线性模型中无法捕获。综上,采用半参数可加模型对变量关系进行综合拟合,将非线性变动考虑在内,会从细节上得出更为全面而可靠的结论。(三)实证模型设定依据前文思路,本文首先构建了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区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单变量半参数可加

24、模型:y=a+plH卜(H)+ (4)其中,a是常数项,口,是自变量的回归系数,H和y分别为人力资本和总产出,是残差项。其次设立了全国及三大区域人力资本两个一级指标:脑力素质、身体素质同经济增长关系的双变量半参数可加模型:y=a+p1BQ+卢2PQ彤(BQ)托(PQ)+i (5)其中,a、口j、,的含义同上,3Q和PQ分别为脑力素质和身体素质。三、实证分析(一)正态检验在展开回归分析之前,需要确认因变量是否为正态分布,从而确定其是否适用于本文的非线性可加模型要求。为此首先对全国及三大区域的经济增长综合指数分别施以正态性检验,结果如图3及表2斤斤示鼍?,。图3经济增长综合指数QQ图从检验结果看,

25、全国及三大区域经济增长综合指数都不属于正态分布,而是正偏态分布,故适宜page I POPULATION94 l JOURNAL万方数据厂一麟22堋2器蚤1心于可加模型对因变量非正态分布的要求。(二)共曲线性检验在运用非参数可加模型展开回归之前,还需要对自变量之间的共曲线性进行检验。因为共曲线是非线性模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它类似于线性回归袁2全国及三大区域QQ图检验结果模型中存在的共线性,可认为是模型中非参数形式共线性的体现。当模型出现明显的共曲线性时,不仅会降低模型参数的标准误,缩小置信区间,影响模型的拟合效果,而且会导致模型的解不唯一,使非参数可加模型的backfitting拟合过程收敛的

26、解受到起始函数的影响。b21常用的检验方法是把模型中所关心的某项与怀疑和它有共曲线关系的非参数项的拟合值的相关系数R(即决定系数R2)来进行检验,根据经验,当尺的绝对值大于05,即判定系数磁大于025时,模型的共曲线性就需引起关注,反之,如果尺的绝对值小于05,则可近似忽略它们可能存在的共曲线性。对本文所涉及的人力资本综合水平的五个二级指标创新能力、教育规模、文化环境、生活质量、医疗保健之间的共曲线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各指标两两之间的拟合相关系数都小于05,因此可知公式(5)中由以上五指标加权求和而来的两个一级指标之间不存在共曲线性问题,因此,模型的构建较为合理。限于篇幅,这里未列出检验结果。

27、(三)全国与分区域模型的拟合具体拟合时,笔者运用SAS92平台估计线性趋势项和非线性调整项。限于篇幅,相关程序代码未列出。1线性分析表3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线性影响注:+p。 为了证实本文运用的、”二 。 、一、 , 半参数可加模型所得结论少 r一 少 的完备性,即不仅得出经”m 济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也”“”“、I”。”一1”“)” ” ” : 。I2”+ ”、 ”“ 精确捕妞,IAL到变量间存在的cl _ l同哪Jm X望lHJ J l上H J,、 。 非线性关系,如下对全国“:。: 。 i,?i、测兰 及东中西部“tLg区的人力资r一、1、川(-: r: _ _f“一D(币r匕日p I口J

28、贝一 :。7 一 。+ 本综合指数与经济增长关1、:一 系实施散点拟合,以对前-t” 述分析做出辅助t-I说明,结【1r、7丌骨Jllmf I-莉I州H_Hn”“ _m 1i :i i “, ;、 cl”-n wl】:”、“ 果见图12。结果表明,利图12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综合指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线-眭拟合图 用线性拟合得到的结仑与page l POPULATION98 l JOURNAL万方数据厂一斟22倘半参数可加模型得到的线性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即人力资本综合指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与可加模型中线性趋势部分的长期趋势完全相同。不过由于散点拟合只能估算出两者之间的线性关系,无法捕捉在

29、此过程中其他因素冲击可能造成的波动影响,而可加模型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使得分析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变动情况。而对脑力素质与身体素质的线性拟合结论与前述分析亦是一致的。四、结论本文尝试性地应用半参数可加模型分别估算了人力资本综合指数、脑力素质与身体素质对经济增长的线性、非线性及其综合影响,全面解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全国及三大区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大体相同的趋势。首先,从全国来看,其线性与非线性影响的趋势较一致,二者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其次,从东部地区看,其作为高素质劳动力集聚的核心区域,以知识带产能的水平高,脑力素质作用显著,但后续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劳动力身体素质

30、的提升。再次,从中部地区看,单变量线性作用显著,但非线性影响不显著,其双变量的线性及非线性影响皆显著,但身体素质的系数为负,这表明中部既需要发挥人口众多、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稳步发展经济,也需要关注民生问题。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综合指数的非线性图在轻微波动中持续上升,说明中部区域经济发展较为稳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此外,从西部地区看,所有的线性影响较为明显,但单变量的非线性部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这表明相对于其他两个地区而言,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较低,因此急需引进高素质劳动力带动该区经济发展。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全国还是东中西三大区域,身体素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即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医疗保健

31、体系的建设还有待提高。总的来说,脑力素质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作用显著,相对而言身体素质对各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在下降。基于以上分析结果,伴随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口红利几进消失以及资源生态环境的恶化,需要东部在已有发展基础上持续引进高素质人才拉动经济快速发展,早日由资本拉动型经济增长演变为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带动的集约化经济增长模式;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同时不仅要注重对专业化、高精尖人才的引入而且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人才的流出;对西部地区而言,在普遍提高人口素质的基础上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总而言之,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核心,未来我国应继续贯彻落实科

32、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积极做好高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从政策层面讲,首先,我国应突出做好人才数量、人口素质和人才结构等方面的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区域人才需求均衡发展,使得人才数量和人才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相一致。其次,充分发挥我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优势,创新人才使用、引进和激励机制,对各领域优秀人才实施相关激励政策,在提高我国人力资本存量的同时将人力资本切实转化为生产力。最后,要加强全民的身体素质水平,合理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和学历教育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倡导加大从业人口“干中练”的幅度,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措施,使得身体素质的提升可以为脑力素质的发挥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首次在人力资本

33、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引入半参数可加模型,对全国及三大区域的影响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所得结论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现实意义。但考虑有关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非线性变动的影响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且这类影响本身具有复杂的作用机制,故今后在该领域还需实施进一步的深人分析。互IO。UpRuNLAATLI。N I p兰喜eI 99万方数据缓心学列 PoPULATIoNJOURNAL 卜【参考文献】1Denison E FWhy Growth Rates DifferMWashington D C:Brookings Institution,19672ArrowK JTheEconomicImplications

34、 ofLearningbyDoingJReview ofEconomic Studies,1962,29(3):1553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中文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 4 j Romer,Paul M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J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my,1986,94:100210371 5 j Romer,Paul MGrowth Based on Increasing Returns Due to SpecializationlJ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7,7

35、7:56626Romer,Paul M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my,1990,98:711027Lucas JrREOntheMechanics ofEconomicDevelopmentJJournal ofMonetaryEconomics,1988,22(1):3428Mankiw,Gregory,David Romer,and David Weil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 l J jQuarterlyJournal of E

36、conomics,1992,107:4074389Bao REconomic Growth in a Crosssection ofCountriesJQuarterly Journal ofEconomics,1991,(2):403443110j Kalaitzidakis P,Mamuneas T P,Savvides A,et a1Measures ofHuman Capital and Nonlinearities in Economic GrowthJ j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2001,6(3):2292541 1 1 J Moretti EEsti

37、mating the Social Return to Higher Education:Evidence from Longitudinal and Repeated Cross-sectionalDataJJournal ofEconometrics,2004,121(12):1752121 12 J Mamuneas T,Savvides A,Stengos T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eturn to Human Capital:A Smooth CoefficientSemiparametricApproachJJournal ofAppliedEc

38、onometrics,2006,21(1):111-132113 J AlbertoBucci,Davide LaTorrePopulation andEconomicGrowthwithHuman andPhysicalCapitalInvestmentsJInternationalReview ofEconomics,2009,56(1):17271 14j Amitrajeet A Batabyal,Hamid BeladiHuman Capital,Knowledge Spillovers,and One Kind of Semiendogenous Regional Economic

39、 GrowthJLetters in Spatial and Resource Sciences,2013,6(3):12113515叶茂林,郑晓齐,王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899216边雅静,沈利生人力资本对我国东西部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12):192417郭志仪,曹建云人力资本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岭估计法在多重共线性数据模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7,(4):424918姚先国,张海峰教育、人力资本与地区经济差异J经济研究,2008,(5):475719赵尔奎,李康诺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

40、贡献的测度与分析J商业时代,2013,(4):13413620王弟海健康人力资本、经济增长和贫困陷阱J经济研究,2012,(6):14315521李德煌,夏恩君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扩展Solow模型的研究J中国人1:7资源与环境,201323(8):10010622逯进,翟倩倩,周惠民我国省域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西北人1:7,2013,34(5):586223景跃军,刘晓红基于卢卡斯溢出模型的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J东南学术,2013,(1):10511224逯进,周惠民中国省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9):3

41、-19,3625李新运,孙瑛,常勇,李望,张林泉山东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及协调对策J人文地理,1998,(4):697326叶阿忠非参数可加回归模型和非线性协整检验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2,(2):485127巴曙松,朱元倩基于可加模型的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7,(11):112page l POPULATION100 l JOURNAL万方数据总第221期20171v0139 蕊-28潘越,杜小敏劳动力流动,工业化进程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非参数可加模型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5):344829方丽婷,钱争鸣社会保障支出与中国居民储蓄基于非参数可加模

42、型的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10):303730Stone C JAdditiveRegression andOtherNonparametricModelsJAnnals ofStatistics,1985,13(2):68970531Buja,A,Hastie,T and Tibshirani,RLinear Smoothers and Additive ModelsJAnnals of Statistics,1989,17(2):54355532柯慧广义加性模型在医疗费用控制的应用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1责任编辑韩淞宇Empirical Study on Human Ca

43、pital,Economic Growth and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Based on Semi-parametric Additive ModelLU Jin,SU Yah(Economic School,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Shandong,26607 1,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panel data from 1 982 to 20 1 2 in 3 1 provinces of China,takes advantages of semipara

44、metric additive model,and makes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linear,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human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of 3 1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three aspects:composite index in humancapital,mental condition and physical conditionThe linear part of the estimation results show that

45、there exist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ental 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and the pull effect ofphysical quality on economic growth is decliningThe results of the nonlinear analysis indicate that:besides Eastern regionthe mental quality follows a positive Ushape pattern with economi

46、c growth,but a remarkable inverted Ushape pattern between physical 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The results of the COBprehensive analysis have shown that physical conditions in different regions have posed the“reversedUshape”in terms of its influence on the economic growth,with economic growthS gradua

47、l declining reliance on its physical strengthsHowever,the mental conditions have been acting as the greater driving forcetoward economic growth than that of physical conditions,which results in that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inhuman capital has more prominent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presenting a tendency of positive linear correlationTherefore,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accumulation of human capital as well as the physicalquality of the labor force in the future economic construction,SO as to form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topromote economic growth in a bett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