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2966961 上传时间:2022-04-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材分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一年级(上)数学教材分析 第一部分 全册教材说明一、教学内容全册教材共7个单元,2个实践活动,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三个领域整理了一个表(见教参P1)数与代数有5个单元,包括:一、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二、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四、11-20各数的认识,五、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六、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从教学时间看占63课时中的52课。由此可见:1、数与代数在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作了较大改革。(1)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2)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忆要求,注视情境体验,过程方法;(3)注重自主活动,培养发现规律,探求模式(实际数

2、学实际解释)的能力;(4)注重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5)降低计算难度和速度的要求、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图形与几何有:三、分一分 认识图形,结合简单的初步的分类,感受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内容少只有5页,时间少,只用3课时。2、将以往的“几何”拓广为“空间与图形”(1)按照图形的认识、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图形与证明四条线索展开。(2)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动经验、结合物体的颜色、形状、用途进行分类,结合分类辨认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3)通过实践活动,增强直观体验,认识基本图形。并强调长度等量的实际意

3、义,强调测量过程。(4)加强对周围环境和实物的直接感知,发展空间观念。(5)注重内容的相互渗透、逐步深入、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综合与实践:在第一单元前安排了“上学了”,为学生进入小学数学学习做准备,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在第二单元安排了数学文化“0的故事”在第四单元安排了数学文化“阿拉伯数字的由来”4、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在知识与技能领域设置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发展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的机会。(1)有助于改变传统学习造成学生“强于基础、弱于应用;强于答卷、弱于动手;强于考试,弱于创造”的局面。(2)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成为必须的学习内容,直接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

4、切实感受调查分析、预测推理、检验论证等数学过程与方法。(4)从小接触数学内容的现实性、问题性、综合性和探索性。(5)体验实践活动的基本过程(四步)“生活情境,发现问题动手实践,观察研究得出结论,解释论证表达陈述,汇报交流”。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第一册主要是初步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正确并逐步达到熟练进行10以内,20以内加减法计算;直观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直观认识象形统计图、表。(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点;(2)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3)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生了变化不仅包括“客观性知识”,还包括属于学生自己的“主观性知识”(经验的、不那么

5、严格的、可错的);(4)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在知识的形成(应用)过程中学习知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课程目标)。2、数学思考它应该涉及以下内容:(1)结合数的认识,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民抽象思维;(2)结合形体认识,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3)结合统计初步,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理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5)数学的思考是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但它却不以掌握数学知识为标志。3、解决问题什么是解决问题?(

6、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始具有初步的问题意识;(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3)学会与人合作,学习用自己的语言几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第一册是最初步、最简单的)(5)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解决问题并不等于同于传统的解题活动。它可以是纯粹的数学题,也可以是解数学题形式呈现的各种问题。核心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猜测、交流、推理”等富有思维成份的活动才能解决的;4、情感与态度首先在认识上,情感态度目标的要求是素质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要求,体现合格公民的许多素质是可以通过数学课堂活动来培养

7、,使数学课堂成为素质教育的课堂。怎样体现呢?(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2)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3)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数学结果的确定性;(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认识和处理四个方面的目标呢?或者说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有什么关系呢?(1)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2)四个方面的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

8、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不能孤立进行;(3)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比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为重要;(4)注意处理好“目标的达成、目标渐进、目标渗透”,不能一刀切,有的不是立竿见影;三、教材编写的基本特点具体体现了以下五个特点:1、教学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1)教学内容的现实性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有直接经验的;(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用具体情境引入数学问题,用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思路,用具体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总之,教学内容要做到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2、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

9、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1)数学知识不宜以定论的形式出现,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2)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自主探索搭建认知平台;(3)体现开放性和多样化,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4)把合作交流作为学习行为与学习要求。3、内容呈现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1)让学生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乐于学习数学;教材基本上以卡通、漫画、图片、表格为主,文字很少且以对话出现;由于教材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直观,从实验区反馈意见,学生喜欢数学、喜欢数学书。(2)有利于学生“(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3)课堂活动(本教材的独创);作用: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的机会;

10、主要形式:操作、游戏等,不同于做一做、练一练。课堂活动与教学活动、练习活动的联系与区别;4、实践活动,特色鲜明实践与综合应用在三个学段分别为实践活动、综合应用和课题学习,它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渠道。(1)联系实践,综合应用,探索为主,形式多样;(2)分散安排与集中安排结合,个体活动与集体活动相结合;分散个体进行的小活动至少有三次;集中全班性活动也是三次;(3)题材多样,贴进学生生活,注意适用性与开放性;(4)展现过程,有一定的操作性。5、体现学法,利学利导(1)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学生数学的重要方式;(2)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

11、的过程;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展示儿童的思维过程;允许儿童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3)认真听讲、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仍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6、注重数学文化、培养数学兴趣四、教具、学具准备(教参P7P8)五、课时安排建议(教参P89)第二部分 单元教材分析准备课:上学了(P2P6)应把握以下几点:(1)在看、数、说的活动中,使初入学儿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老师、同学之间的亲切、克服陌生、产生愉悦;(2)不要求儿童是否会数数,是否会认数字。注意让学生在感受110各数具体的情境中说一句含有数字的话;(3)在数与说同要尊重儿童的自主选择,教师要注意根随学生的兴趣与思维组织教学活动。(4

12、)室内外结合,看校园与看主题图结合。一、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二)单元教材说明(1)10以内数的认识分为15、0、610三段,突出5、0、10;(2)10以内数的加减法有分有合,5以内的加减法是分开安排,610加减法是混合安排;(3)数的组成不作为知识点加以学习;(数的组成与加减计算是同一知识平台;数的组成不是加减计算的唯一基础)。单元教学建议(1)重视建立初步的数感:什么是数感数感是人们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数感是具体的结合生活情境、在数学活动中、学习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为解决问题而选择数与运算,并对结果作出解释。(2)联系生活实际,切实感受计算的必要性;(3)提供算法多样化:让学

13、生有自主选择算法的空间,增大探索不同方法;怎样体现?加法:顺数、合起来数、合并等;减法:倒数、分开数、以加助减等;尊重、宽松、交流、选择。(4)操作与表达的有机结合;(5)关注解释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第一个课题:15的认识(P7P9)(1)五个例题的层次例1 情境化、数与说;例2学具化,数与认;例3 概括性(抽象化);例4综合性(比、涂、读、写);例5:通过摆分5根小棒,认识5的分解和组成。(2)数、读、写数是基础;读(认)是重点,写是难点(3)操作(数、说、圈、摆)中加深数的认识,并体验合与分。(注意圈法的多样化)P1416练习一16题,特别是P15第2题的圈法第二个课题:0的认识(P

14、10P11)(1)三个例题的作用:例1 没有用0表示:例2 0是起点;例3 0的读写;有条件的可结合温度计认识“0 ”。(2)经历体验,从有与无的对比中认识0;(3)注意P11第3题,P15练习一第5题,抓住“你发现什么?”注重学生的合情推理。第三个课题:比较(P12P16)(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重视直观操作活动,充分调动生活经济;(2)符号是数学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作;(3)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比较的过程和结果,这对发展学生符号感十分重要;(4)如果学生数与比的过程与教材呈现的顺序不一致,要尊重学生,尽可能按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5)在数的比大

15、小之后,调动学生的经验,比较物的大小、高矮等。第四个课题:5以内的加减法(P17P22)1、5以内的加法(1)三个例题的作用例1感悟加法;例2探索算法及算法多样化;书写算式;例3一图二式(2)体会加法的意义结合生活情境。生产计算需要,确定计算方法,录求计算结果。(3)算法多样化接着数、合起来、加1再加1(4)对计算的速度暂不宜提出统一的具体的要求。(5)注意课堂活动与练习中的开放题处理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结合教学,结合看图,由教师给学生介绍;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由学自己来讲故事;让学生围绕“阿拉伯数字”收集资料,举办图片展览等等;2、5以内数的减法(1)四个例题的作用例4用两幅连续性画面,

16、从动态中让学生感悟减法;例5探索算法及算法多样化;例6 一图二试(两减);例7结合小猫钓鱼图学习“0和任何数相加就得原数”(2)减法的意义理解上比加法难的多,要结合实物、动作、图形充分感知;(3)加法中强调的几点在减法中同样要注意。(4)关于一图二式(P22第6题,结合画面说明两减与一加一减)第五个课题:610的认识(P25P30)(1)五个例题的层次例1情境化,数与说;例2学具化,摆与认;例3综合性;例4表示顺序;例5完整认识10以内的数。(2)会用数表示物体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3)突出10的认识,并感悟10与19各数的关系第六个课题:6、7的加减法(P31P34)(1)加与减有分有合

17、,结合具体情境(P32例6)调动需要、加深加与减的感悟;(2)围绕数与运算(数感)加大开放题的空间及题数。(P34第3题,4题,5题)第七个课题:8、9的加减法(P35P36)(1)呈现一图四式;(2)呈现形式的简化与内容的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例1的灵活,例2的开放与综合);(3)尊重学生的个体选择,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有困难的学生加强帮助,增强自信心;(4)注意图画形式的数学问题。(P35例3)第八个课题:10的加减法(P37P39)(1)充分认识重要性、综合性和教学难度;10以内的巩固、20以内的基础,既是一个数,又是一个计数单位(2)10的认识、10的组成、10的加减有机结合;P

18、36的例1、例2,课堂活动的14题(3) 关注P37例2、P39第6题;(4)P39第7题既是解决问题,又是数学思考,指导儿童用数学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初步学会用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第九个课题:连加、连减、加减混合(P40P43)(1)结合情境感悟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是加与减的巩固与深化,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难度)(2)注重图形、语言表达与算式的有机结合;(三者要一致)(3)呈现计算的过程与方法,强化第一步计算的结果;(4)注意解决问题的个性化与多样化,按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整理与复习(P46P49)这一单元是一个大单元,安排有:(1

19、)整理与复习的功能;一是回忆:主要知识;二是整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三是质疑;查漏补缺;四是练习;进一步熟练。(2)让儿童产生整理的需求,经历整理的过程,尝试整理的方法、体验整理的优越(3)注重观察与发展。(体现合情推理主观性、个体性、片面性)二、分一分 认识图形 这是一个小单元,单元教材的认识要注意以下几点:(1)儿童对物体的认识是从生活体验入手,首先感悟的是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用途等。这种体验在学习活动中就是分类。(2)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认识是通过分类来进行的,即形状相同为一类。可以这样认识,分类是为认识物体作准备,认识物体是结合分类来进行。第一个课题:分一分(P

20、51P52)(1)创设具体情境,产生分类的需求,经历分类的过程,尝试分类的方法、体验分类的优越。(P51主题图)(2)尊重学生在分类上的多样化与个性化,按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这样分的理由”。(3)结合具体的整理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整理书包、整理桌面、整理房间等)第二个课题:认识图形(P53P55)(1)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分类认识物体,重在感知和辨认,不要拔高要求。(注意教材P53提示语“正方体形状的有“不“不是特征是指实物)(2)注意体现“实物模型图形实物”这样一个认知过程。(3)教材安排了摆、玩、猜、拼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与玩耍中进行

21、猜想、探索、发现。(注意P54第二题,摸一摸与说一说不是看一看与说一说)三、1120各数的认识本单元两个课题认识1120各数(包括数、读、写),认识个位、十位,10加几及相应减法。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第一个课题:认识1120各数(P57P61)(1)主题图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让学生真实感受10以内的数不够用,需要更大的数),结合看、数自然呈现1120各数(2)例题的安排意图例1利用小棒图,突出10个一是一十,数、捆、写结合,突出捆。例2利用计数器,突出个位、十位,拨、读、算结合,强化10和几组成十几;例3抓住11这个特殊数,结合个位、十位感受位置值。(3)通过捆(小棒)、拨(算

22、珠),读、写、算(10加几)结合,在10的基础上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注重认数与计算的结合。(4)结合数序及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大一点与大得多,小一点与小得多)。(P59例5,P61第9题)第二个课题: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P6265)(1)四个例题例1是十几加几(不进位)及加法各部分名称的介绍;例2是十几减几(不退位)及减法各部分名称的介绍;例3一图两式(一加一减),体会加减关系。例4:巩固已学过的加减混合运算知识,同时将数的运算X围扩大。(2)结合摆小棒及旧知(10以内加减),展示算法多样化的探索过程。整理与复习(P6667)(1)数数是认数的基础,数的方法要多(P66第3题),

23、数得要快(P6第1题);(2)结合1120各数的认识,通过多种活动(P66-67第16题)帮助学生建立数感;(3)沟通认数与计算的结合;(4)经历整理过程,体验整理方法。五六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单元教学说明(1)本单元知识是课标明确要求的重点知识,要求达到“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2)加法按9加几与几加9、8加几与几加8安排,减法按11减几,12减几18减几安排;单元教学建议(1)始终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产生计算需要,感悟加减意义;(2)加强学具拼摆,引导合作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并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通过必要的练习题达到“熟练口算”的要求。(注意把握课标提出:“

24、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与必要的、多种形式的、学生又有兴趣的练习形式和练习要求,以达到熟练完成课标要求:810题/分)(3)沟通加与减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的认知结构。第一个课题:9加几(P70P73)(1)主题图(P69)要突出计算要求,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提出问题;(2)四个例题的安排意图;例1、9加几,可数,可凑;例2、9加几,可数不便凑;例3、几加9可数;例4、几加几只能算。(3)体验加法含义,突出算法多样化;(4)逐步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算法,并进行必要的练习P88第7题首次提出“又对又快”。第二个课题:8加几(P74P77)(1)脱离学具,加大计算过程的思维内化;(2)及时沟通8加

25、几与9加几,9加几与几加8的联系,强调计算方法的迁移;(3)练习形式多样,大量加大,又对又快。第三个课题:7、6加几(P78P80)(1)计算对象抽象(不能直观数出结果),计算过程简化,加大思维难度,有利于发展数感;(2)加大计算的应用性(P78例3)、选择性(P79第3题)、灵活性(P80第4题);第四个课题:11减几(P83P87)(1)例题的编排意图一图两式,减法成对出现,减速少思维记忆难度;逐步减少形象直观对计算的支撑,逐步增加计算过程的思维内化;(2)练习中出现一图三式及填空题,加强加与减的联系;(3)增强纯计算的题量,逐步达到“又对又快”的要求。第五个课题:12、13减几(P889

26、1)(1)例题的编排四个例题两个内容,例1、例2为12减几;例2、例4为13减几;(2)一图两式,减法成对出现;(3)开始以加助减,简化计算过程。(4)讨论交流为探讨计算方法的主要形式;第六个课题:14、15减几(P92P94)(1)对减法的含义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讨论,结合学生的自主探索留出了更大的空间;(2)减法的计算和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加大了逆向思维的内容(P110第13题)第七个课题:16、17、18减几(P95P97)(1)既注意计算方法的迁移,注意计算方法的归纳:P95例2(2)看图提数学问题(P115第7题),要体现学生个体的不同的发展。对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可记入“数学银行”。(这一点对整册教材都适用)整理与复习(P98P99)对全部计算卡片的规律排列,整理出加法表与减法表,并说出排列的理由;沟通加与加,减与减,加与减的联系,(P99第3题,6题)六、总复习(略). .wor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设计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