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12926367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论名词解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代文论名词解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论名词解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论名词解释.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中 国 古代文论名词解释一、先局部1 ?论语?的“兴、观、群、怨说?论语阳货?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提出了“兴、观、群、怨说。用现代的话说,兴,就是说诗歌有感发人精神的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观,就是说诗歌可以起到观察社会现实的作用,能看到世风的盛衰得失;群,就是说诗歌可以使人们交流感情,到达和谐,起到团结人的作用;怨,就是说诗歌可以干预现实,批判黑暗的社会和不良的政治。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后世文学批评的一个标准,影响了我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2 ?论语?的“思无邪说?论

2、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提出了“思无邪说。“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诗?三百中的作品起初不仅关涉容歌词,而且与音乐有严密的关系。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文学作品上讲,那么要求作品从思想容到语言,都不要过分剧烈,应当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3 ?论语?“诗可以怨说孔子在?论语阳货?提出了“诗可以怨。 “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进展挖苦和批判。?诗经?中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展挖

3、苦和批判揭露,如著名的民歌?风?中的?硕鼠?、?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桑柔?、?民劳?等,都是“怨刺上政的作品。“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古代乃至现代的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有批评和揭露黑暗现实的容,例如屈原、杜甫、白居易、郭沫假设、闻一多、艾青等的批判黑暗政治的诗歌都可以说是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响。4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孟子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都是比拟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孟子在?孟子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提出了“以意逆志说。所谓“以

4、意逆志,就是说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扣字眼,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孟子以这种方法讲解?诗?中的一些作品,比拟接近于还了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拟客观实在的批评原那么。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那么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5 孟子的“知人论世说“知人论世说是孟子在?孟子万章下?中提出来的:“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其意思是说,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应该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场上,与作者为友,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

5、图和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涵。“知人论世说“以意逆志说都是比拟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论。孟子以这种方法讲解?诗经?中的一些作品,比拟接近于它们作为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为中国文学提供了比拟客观实在的批评原那么。后世大量的诗话词话大抵是在此原那么下展开文学批评和记录读后感想的。6 孟子的“养气说孟子在?孟子 公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我浩然之气。提出了“养气说。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才能写出美而正的言辞。这里的“养气当是指培养自己的高尚思想情操和道德品格。“养气了,才能“知言。这种思想影响到文学创作,就特别强调一个作家要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崇高的道德品格。“

6、知言养气的“气抓住了人的在最本质的蕴涵,因而被后人广泛地引入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并引导作家从“养气入手去指导创作,其影响是积极的。7 ?庄子?的“虚静说“虚静,最早是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致虚极,守静笃的说法,庄子继承开展了老子 “虚静的学说,认为它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庄子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坐忘就是 “虚静,是要使人忘掉一切存在,也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一切知识,到达与道合一的境界。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绝学弃智的根底上方可到达,然而也只有到达虚静,才能对客观世界有最全面最深刻的认

7、识,才能自由地进展审美观照,艺术创造力才最为旺盛,才能创作出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作品。庄子的“虚静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的文学家和文学理论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庄子的“虚静说的影响。8 ?庄子?的“物化说庄子的“物化说是与他的“虚静说联系的。庄子认为 “虚静 是认识“道的途径和方法,是进入道的境界时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状态。从创作主体来说,必须具备“虚静的精神状态,这是能否创作符合天然的艺术之关键。而从创作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来说。必须要到达“物化的状态。什么是“物化呢?在庄子看来,进入虚静状态之后,人抛弃了一切干扰和心理负担,就会忘掉一切,甚至忘了自己,不再受自己感觉器官的束缚和局限,而到达认识上的

8、“大明。作为创作者来说,主体的人也似乎不存在了,主体的“自然天和客体的“自然天合而为一,这就是进入了“物化的境界,这就叫做“以天合天。处在这样状态下的创作自然是和造化天工完全一致的了。9 ?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得意忘言是庄子对言义即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看法。?庄子外物?篇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提出了所谓“得意忘言说。在庄子看来,言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即言不狻 忧康饔镅晕淖值木窒扌裕 赋鏊 豢赡馨讶烁丛拥乃嘉 谌莩浞值乇泶锍隼矗 庵秩鲜对谝欢潭壬戏 先说娜鲜妒导 氖导是榭觯 灿忻餍堑木窒扌浴还 拥囊匝圆痪馕 莸?ldquo;得意忘言说

9、对文艺创作却影响深远。文学作品要求含蓄,有回味,往往要求以少总多,追求“味外之旨、“言外之意,而庄子的“得意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这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它在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开展奠定了理论根底。二、两汉局部10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历述非、屈原等人的事迹后,总结说:“?诗?三百,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作也。提出了“发愤著书说。司马迁通过分析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的事迹和作品提醒了一个真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自己的进步理想或正确的政治主,在遭到反动

10、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发愤著书的产物。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对汉武帝彻并没有发泄私愤,而是既写了他残忍、好大喜功和追求长生不老等可笑事迹,也写了他的雄才大概和文治武功的伟大之处,有着公正的“实录精神。 “发愤著书说对后来愈的“不平那么鸣说、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都有很大的影响。11 ?毛诗大序?的“情志统一说“情志统一说是?毛诗大序?提出来的一个诗论观点,文章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从这里可以看出?毛诗大序?是成认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情与志是统一的。情,是感情,志,是志意怀抱,但具体所指,根据文中的论述,当多指对人伦教化、政教礼义得失

11、的观点和看法。感情受到激发,就会发言成诗,而诗歌抒发这种感情,表达心中的志意。?毛诗大序?强调诗歌“吟咏情性,但在情志关系上,它更重在志。这根本上是继承先“诗言志的观点,但它正确地说明了诗抒情言志的特点,说明对文学本质的认识已较先时代进一步深化了。情志说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影响很大,后世对诗歌思想容的评价多集中在情和志上。12 ?毛诗大序?的诗“六义说?毛诗大序?提到“诗有六义的说法:“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指风教臣民百姓,并且可以表达臣民心声,讥刺上政。赋,用作动词,指铺叙直说。比,比喻。兴,起的意思。兼有发端和比喻的双重作用。雅是正的意思。颂,周王朝和

12、鲁、宋二国祭祀时用以赞神的歌舞。?毛诗大序?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的概括性与典型性的特征,所谓“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者,是说诗歌创作以具体的个别来表现一般的特点。也就是说,?毛诗大序?对风、雅的解释符合现代文艺理论中以个别表现一般的观点。13 ?毛诗大序?的 “讽谏说“讽谏就是挖苦的意思,但仔细体会词义,讽谏是讽而谏,就是在挖苦之中包含着“谏劝说的意思,因此在挖苦的程度上较“挖苦要稍微弱一点。?毛诗大序?提出了“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就充分肯定了文艺批判现实的意义和作用。老百姓可以用用文艺的形式对上层统治者进

13、展批判,而且“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这就包含着一定的因素。它为后来进步的文学家用文学创作干预现实,批判社会黑暗政治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对文艺与现实的关系作了比拟明确的论述。但是它又主不要过于剧烈显露,要“主文而谲谏,要温和委婉,仍然是儒家诗教温柔敦厚的一套。14 ?毛诗大序?的 “变风、“变雅说“变风、“变雅说是?毛诗大序?里提出来的说法,文中说:“至于王道衰,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毛诗大序?将?风?、?小雅?、?大雅?各分为正、变。认为“正风、“正雅是西周王朝兴盛时期的作品,“变风、“变雅是西周王朝衰落时期的作品。“正变说应该说没有什么事实根据,但是反映了汉代儒

14、家学者将?诗经?作品与社会政治、历史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阐释的批评方法。仅就这一点来说,有其在文论史上的意义。另外,“变风、“变雅的说法,也看到了文学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有其积极意义。15 王充?论衡?的“疾虚妄说王充作?论衡?的根本目的,就是“疾虚妄,倡“真美,也就是说,反对虚伪、虚假的文章作风,提倡文章的真实性。他说:“是故?论衡?之造也,起众书并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也。王充这种疾虚妄,务实诚,倡真美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是对当时谶纬蜂起,怪说布彰的社会风气的勇敢挑战。但是王充却强调得过了头,由此导致了他对文学夸、想象、虚构手法的反对,这就犯了矫枉过正的错误,暴露了王充思想的局限性。16 王

15、充?论衡?的“文为世用说王充认为文章应当有为而作,应当有益于世,他说:文章“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自纪?。王充所主的为世用,主要有两层意思,其一是劝善惩恶,教化人民。其二,“为世用就是要为统治者歌功颂德,他说,“周之际,诸子并作,皆论他事,不颂主上,无益于国,无补于化?佚文?。王充主文章应当“为世用,对当时皓首穷经之辈,信伪迷真之徒,有着积极的针砭意义。但其中也包含着迂腐片面的看法。三、晋南北朝17 (丕的)文体说(“四科八体说)丕提出四科八体说的文体论: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他提出文体共有四科八种体裁的文章。并且认为文体各有不同,风格也随之各异。这当是最早

16、提出的比拟细致的文体论,也是最早的文体不同而风格亦异的文体风格论。标志着文体分类及特征的研究开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特别是诗赋欲丽,说明他已看到文学作为艺术的美学特征,对抒情文学的开展,有着特别深远的影响。丕的?典论论文?说明,晋时代文学已经逐步走向自觉的时代。18 (丕的)“文气说?典论 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他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可以看出,这里的气,是由作家的不同个性所形成的,指的是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表达。文以气为主就是强调作品应当表达作家的特殊个性。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个性,而这种个

17、性只能为作家个人所独有,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就说明了文章风格的多样性的原因。后世许多文论家、诗论家常以气论诗、论文,当或多或少是受到了丕文以气为主说的影响。19 (?文赋?的)文章“十体说陆机在?文赋?里把文章体裁分成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狂。他在此提出文章的十体说,比起丕的四科八体又细致了一些,同时指出了这十体文章各有不同的风格。特别是他提出的“诗缘情而绮靡说,只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实际上起到了使诗歌不受“止乎礼义束缚的巨大作用。这与“赋体物

18、而浏亮一道就强调了这文学作品的两个重要特性:感情和形象。反映了他对文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已大深入了一步。20.(?文赋?的)“诗缘情而绮靡说所谓诗缘情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这比先和汉代的情志说又前进了一步,更加强调了情的成分。这是晋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陆机讲诗缘情而不讲言志,使诗从止乎礼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又讲赋体物而浏亮,体物就是要描绘事物的形象。体物就是要描绘事物的形象。“缘情、“体物就是要诗赋的文学作品注重感情与形象,说明陆机对文学的艺术特征的了解又在前人根底上大大深入了步。21?文心雕龙?的“神思 说?神思?篇列?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重点论述的是艺术思维中

19、的想象问题。他指出想象活动的特点“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并对它做了非常精彩形象的描绘和相当深刻的概括;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观。更进一步,他阐述“志气和“辞令在想象活动中的作用,即分别是“统其关键和“管其机枢,这实际上是想象活动的始与终,或曰动因和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勰还充分意识到了艺术创作活动中思维和语言的并非完全相偕的非对应关系,即所谓“方其搦管,气倍于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那么?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这不仅是作家的才能所决定的,更是由语言的本性所决定的。“意翻空和“言征实总是文学创作中一对永恒的矛盾。?文心雕龙?的许多篇章都对这一问题作了探讨,因此可以

20、说,?神思?篇提出的“言和“意的关系是勰创作论的纲。参见?中国历代文论精选?“勰?文心雕龙?选录另一种说法?神思?是?文心雕龙?的创作论的总论。?神思?中的“神思是什么意思呢?“神思就是心思。心思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所以称之为“神。“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就是说它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神思?讲到了构思的整个过程,从构思前的准备工作,讲到构思时的想象,由想象构成意象,由意象到语言,由语言到声律,再到作品写成后的修改等等。在文思酝酿中,首先必须是使创作者处于虚静的精神状态,然后展开想象活动。想象不受时空的限制,“固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样的想象就可以做到“神与物游。怎样构思

21、呢??神思?篇的答复是“ 神与物游。所谓“神与物游,就是要对外界的事物作虚静的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与自己的知识、理论和经历结合起来,构成意象,形成文思;但意象必须在文思涌动中用巧言切状的语言,优美感人的文辞表达出来,写成文章。当然在运用语言时,还应改注意声律,写成文章后还要进展必要的修改。最后才能真正创作成功的情文并茂的好文章。22.?文心雕龙?的“才、气、学、习说勰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指的就是作家个性形成的四个方面:才、气、学、习。才,指作家才能;气,指作家的气质个性。学和习那么指作家的学识和修养。这四个因素又可以分为先天禀赋和后天培养两类。才和气是先天的,各人因禀赋

22、不同而各异;学和习那么是后天的,是和作家的努力与他所生活的环境影响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作家的才气虽然有先天好坏的差异,但是又受到后天学和习状况的影响而有所开展并逐渐定型。勰对作家才性分析之重视后天作用的思想,是和他重视社会生活实践对作家作品影响分不开的。勰比丕之只强调先天作用大大前进了一步。23.?文心雕龙?的“风骨说勰在?风骨?篇中提出他著名的风骨论。“风骨的涵,说法纷纭,现代著名学者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风骨?篇中说:“风即文意,骨即文辞。教材认为: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而骨那么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但仔细体会勰所论,并联系到以前所学的知识对于“风的解释,“风应该是抒发情

23、志的作品所具有的能化感人的艺术感染力,而 “骨那么应该是指能确切表达情志的精要劲健、刚正有力的文辞。“风和“骨是相辅相成的,无“风那么无“骨,“风和“骨不可能单独存在。从某种意义上看,风骨可以看作是文学作品的某种艺术风格,但不同于表达作家个性的一般意义上的艺术风格,如典雅、远奥等,它具有普遍性,是文学创作中作家普遍追求的审美特征,也是文学作品在容与形式上应具有的风貌。24.(钟嵘的)“性情说钟嵘在?诗品序?中强调指出诗歌是人的感情的表现,而人的感情的冲动,乃是受现实生活的感触而产生的。钟嵘所理解的“物的容,不仅有自然事物,而且更重要的是许许多多动人心弦的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容。客观的现实生活容,

24、激发了诗人炽烈感情,于是才发而为诗歌。钟嵘在这里表现了对文学和现实关系的正确认识,这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陆机?文赋?中主要是讲自然事物,没有涉及到社会生活容。勰在?文心雕龙?中论述文学和时代的关系时,就着重指出了文学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容的特点,指出“文变染乎世情,而兴废系于时序。钟嵘所说正是在这个根底上的进一步开展,其感情论主要是指社会生活所激发的人的感情,具有积极进步的社会容。25.(钟嵘的)“自然英旨说(“直寻说)钟嵘主诗歌创作以自然为最高美学原那么,提出“自然英旨说。“自然英旨说主要包括下面的涵:1强调感情真挚。诗歌既然主要是以抒情为主的,就应该感情真挚,不能有虚假的感情表现。2诗歌是抒发

25、感情的,为了抒发真挚的感情,就应该反对掉书袋用典故派和声律派,直以抒情为主,他说:“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直寻就是不假借用典用事,而是直接写景抒情。“直寻说是钟嵘文学思想的核心。“直寻与“自然英旨在钟嵘的理论畴里根本是一个意思。26.(钟嵘的)“滋味论钟嵘?诗品?认为诗歌必须有使人产生美感的滋味,只有“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作品,才是“诗之至也。钟嵘是中国古代文论家中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文艺理论批评家。要做到作品有深厚的“滋味,钟嵘提出“诗有三义说,认为要使诗有“滋味,关键在于综合运用好“赋、比、兴的写作方法。怎样综合运用“三义呢?“三义中,他又将“兴放在第一位,并使“三义综

26、合运用,这就突出了诗歌的艺术思维特征。并且说:“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滋味的作品。27.(钟嵘的)“风骨(“风力)论钟嵘强调诗歌创作必须以“风力为主干,又要“润之以丹彩。“风力与“丹彩兼备,才是最好的作品。他在?诗品序?里论及建安文学时,怀着无限崇敬的笔触写道:“降及建安,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至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钟嵘强调“建安风力,从他对“建安风力的论述及所举的例子看,他为“风骨“风力树立这样一个标准:它具有大方悲壮的怨愤之情、直寻自然

27、、重神而不重形以及语言风格明朗简洁、精要强健的特征。28(钟嵘的)“诗有三义说。“诗有三义是钟嵘在?诗品序?里提出来的:“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三义具体所指是什么呢?文中接着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用现在的话说,钟嵘的“兴,就是诗的语言要有言外之意,韵外之旨;“比,就是写景叙事要寄托作者自己的情志;“赋,就是对事物进展直接的述描写,但写物中也要用有寓意的语言。并且要综合运用这“三义,即如他所说的,要“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才是“诗之至也,才是最有“滋味的作品。四、隋唐五代局部29 皎

28、然的“取境说皎然论诗歌创作主“取境之说。“取境就是指诗人在受到外境的触发时,应该注意外在境象的选取。他说:“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那么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那么一首举体便逸。在诗人取境时,有易、难两种情况:有时灵感开通,就会“佳句纵横、“宛如神助,创作顺畅,这是“取境之易的情况;有时灵感滞涩,“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这是“取境之难的情况。他还认为“取境时“至难至险的作品,写成之后,如果又能不露凿斧痕迹,“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这才是文章“高手。取境之易的情性前人如陆机等已有论述,取境之难的情况前人那么很少触及。28 愈提出的“气盛言宜说愈在?答翊书?中,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他说

29、:“气盛那么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低者皆宜也。“气盛,是指作家的仁义道德修养造诣很高而表达出来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配义与道而修养成的“浩然之气含义一样。“气盛了,就能创造出“言宜的文章,这就把“养气与作文统一起来了。特别要说明的是,愈强调“气盛言宜并不无视文章的写作技巧,而是力主在语言上要创新,对古人要“师其意,不师其辞,要“惟言之务去。29 愈的“不平那么鸣说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还提出了“不平那么鸣说。他说:“大凡物不得其平那么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所谓“不平那么鸣从文学理论批评上看,就是认为作家、诗人在不得志时,就会用创作的方法抒写自己

30、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的心抑郁的情志。这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一脉相承的。但他更指出,只有那些胸有块垒的不得志的文人爱“鸣,也善“鸣,他说:“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这可以说其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开展了。30 白居易的 “为时、“为事而作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提出了“为时、“为事而作的观点。所谓“为时“为事就是主用同情的笔触来抒写反映下层劳动者生活的苦难,提醒时政的弊端。白居易诗歌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创作要有为而作,不为艺术而艺术。他说过:“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像白居易这样大声疾

31、呼主诗文要有所为而作的诗人是十分少见的。31 司空图的 “思与境偕说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提出:“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提出了“思与境偕说。这是讲意境的根本性质,“思与境偕中的“思,可以理解为创作中的神思,即艺术思维活动,但侧重在创作主体的情志意趣活动;“境那么是激发诗情意趣活动并且表现之的创作客体境象。“境与“思偕往,相互融汇,因而产生了作品的意境世界。简言之,就是创作主体的情志与创作客体境象实际就是触发创作主体产生创作欲望的客观的外在境象产生了共鸣,相互融汇,这样才能创出具有意境美的作品。32 司空图的“韵味说对于诗歌意境的特殊性质,司空图从鉴赏角度,把“味作为诗歌审美的第一要

32、义提了出来,他在?与生论诗书?中说:“文之难,而诗之犹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提出了“韵味说。他在文章中强调诗歌要有“咸酸之外的“醇美之味,也就是“韵味。“韵味的具体所指,就是他在?与生论诗书?和其他文章中所强调的诗歌应具有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笼而言之,就是指好的诗歌所具有丰富的醇美韵味。他的“韵味说源于钟嵘“滋味说,但有开展变化,并且对后代意境理论的形成有重要影响。33 司空图的 “四外 说“四外说:“四外说,实际上是“韵味说的具体所指,包含司空图在?与生论诗书?和?与极浦书?中“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笼统的说,

33、都是指丰富的醇美韵味,细分析那么可分三组,涵略有不同: 1 “韵外之旨,应该是指有意境的作品有表层文字、声韵覆盖下的无尽情致; 2 “味外之旨,那么应是侧重有意境的作品所具有的启人深思的理趣; 3 “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那么是指有意境的作品在表层描写的形象之外,还能让鉴赏者联想到,但又朦胧模糊的多重境象。这种情致、理趣、境象,在作品中都是潜伏着的假存在,要依靠鉴赏者以自己的审美经历去体会、召换、再现出来。五、宋金元局部34 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诗穷而后工说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诗人少达而多穷,“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愈穷那么愈工。“诗穷而后工,是说诗

34、人在受到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巧的诗歌作品。欧阳修那么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一是诗人因穷而“自放,能与外界建立较纯粹的审美关系,于是能探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怪;二是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出曲折入微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情。这是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钟嵘“托诗以怨说、愈“不平那么鸣说的深入开展。35 清照的词“别是一家说清照在?论词?一文里力主严格区分词和诗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清照批评晏殊、欧阳修、轼等人的词不能算是词,只是“句读不葺之诗耳。她认为词和诗的本质区别在于:诗只有较为简单粗疏的声律要求,而词

35、那么特别讲究声律、乐律之规那么,她反对以诗的粗疏的格律来破坏词之音乐美。她的这一观点可能比拟偏激保守,但也确实道出了诗与词的一些不同之处,给词的创作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36 严羽的“妙悟说严羽的诗论观点最重要的是“以禅喻诗,提出“妙悟说。他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妙悟是严羽以禅喻诗的核心。“妙悟本是佛教禅宗词汇,本指主体对世间本体“空的一种把握,?涅盘无名论?说:“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就诗而言,“妙悟即真当是指诗人对于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的一种真觉,一种感悟。他说:“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由于“悟有浅深,各个诗人悟的深浅不同,因而形成各人各派诗歌的审美价值的

36、不同,亦即形成诸家体制的高低之别。37 严羽的 “兴趣说“妙悟是就诗歌创作主体而言,“兴趣那么是“妙悟的对象和结果,即指诗人直觉到的那种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兴趣是“兴在古典诗论里的一种开展,它与钟嵘所说的“滋味、司空图所说的“韵味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都概括出了诗歌艺术的感兴直观的特点及其所引起的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38 严羽的诗有“别材、别趣说宋诗缺少唐诗那种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往往“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 严羽以“妙悟和“兴趣为其理论根底,对此进展了批评,他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提出了诗有“别材、别趣之说。所谓“别材,就是诗人有表达在“妙悟

37、上的特别才能,他以愈、孟浩然相比拟,说明妙悟这样“别材不同于学力。愈学问高出孟浩然,但严羽却认为其诗远逊于孟,这就是“诗有别材,非关书也的注释。所谓“别趣,是就诗的审美特征讲的,这里的“趣便是“兴趣,便是“尚意兴而理在其中,便是“兴致,是一种理趣,而不是宋诗里充满着的议论、道理、性理。39 炎的“清空说炎?词源?“清空一节开篇即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那么古雅峭拔,质实那么凝涩晦昧。提出了“清空的审美要求。什么是“清空呢?从他对一些词人词作的评论看,主要指:在构思上,想象要丰富,神奇幻妙;所撷取或自造的词之意象要空灵透脱,而忌凡俗;由这些意象所构成的意象构造整体,构架要疏散空灵,不能筑造

38、得太密太实。这样的词作表现出来的风貌就会自然清新、玲珑透别,使人读之,神观飞越,产生丰富的审美联想。?词源?推崇夔词,如?疏影?、?暗香?、?慢?、?一萼红?等,都被推为清空,骚雅之作。总而言之,炎的“清空主要是指词的自然清新、玲珑透剔的风格。40 炎的“意趣说?词源?设“意趣一节,文中引录了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洞仙歌?冰肌玉骨、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夔?暗香?、?疏影?等词,认为“皆清空中有意趣,又批评周邦彦词“惜乎意趣却不高远。提出了 “意趣的审美要求。从他的论述看,“意趣当是指词中应该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趣。但意趣有各种各样,炎所指那么是偏重于蕴含在作品中的超脱高远的情趣,其实

39、它与诗论中的意境很有一样之处。总而言之,炎的的“意趣主要是指词中 蕴含着的超逸高远情趣 的意境美。 六、明代局部41 榛的 “情景适会说情景是榛诗论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他认为“诗乃模写情景之具,“作诗本乎情景;又说情与景要“孤不自成,两不相背。他主诗歌在的情感深长,外在的景物要远大。情景应相遇融合,做到“情景适会?四溟诗话?卷二。所谓“情景适会,应该就是诗人的“情恰好要某种“景来抒发,而那种“景也恰能表现诗人的“情,彼此互为依靠,互为表里,非此无彼,无可替代。这种“适会是在客体触发主体的过程中产生的,在这种状态里,主体“思入杳冥、“无我无物,进入“虚静和“物化的精神状态,主客体之间到达了完全的

40、融合统一。42 榛的“体、志、气、韵说榛认为诗有体、志、气、韵四要素。他说:“文不可无者有四:曰体,曰志,曰气,曰韵。作诗亦然。并说:“体贵正大,志贵高远,气贵雄浑,韵贵隽永。四者之本,非养无以发其真,非悟无以入其妙。所谓体指体格,属于形式体制方面;志指情志,属于容方面;而雄浑之气,隽永之韵那么属于审美风格方面。43 榛的“兴、趣、意、理说榛指出诗歌有兴、趣、意、理四格,说:“诗有四格:曰兴,曰趣,曰意,曰理。?诗家直说?卷二从他所举的例子看,兴,就其为审美表现方式言,就是借他物以兴起主体的情感;趣,是就审美效果而言,指诗歌有生趣;意和理,那么是就诗歌所表现的主体的意趣、道理而言。理属于理性的

41、,是议论、说理;意那么既有感性色彩,又有理性成分,介于情理之间。“四格其实就是诗歌的四种审美类型,其对韵、兴、趣的重视,是与神韵、性灵说相通的。44 贽的“童心说“童心说是贽在他的?童心说?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那么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什么是“童心呢?根据他“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假设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的论述 , 所谓童心,即童子之心,即不含一丝一毫虚假的真心,是不受“道理、“闻见指儒家的正统思想教条熏染的心。他认为童心是一切作品创作的源泉,

42、最是评价一切作品价值的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从这种观点出发,他给矛?西厢记?、?水浒传?等戏曲、小说以很高评价,认为是“古今至文。45 袁宏道的“性灵说明代后期,前后七子的复古之风盛行,公安人袁宏道等人那么倡言“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叙小修诗?的口号,以批评七子派模拟汉古文之风,提出了“性灵说。公安派的“性灵与贽所说的“童心是一致的。性灵的惟一规定是“真,“真是最高的价值标准。物真那么贵,文亦如此,只有表达真性灵的作品才能流传下去。由于各个时代有不同的面貌,因而反映时代真面貌的诗歌必然,而且应该有变化,所以袁宏道又主诗歌要“变,变是真的必然结果。这就批判了复古派的泥古不变的观点,肯定了诗歌的开展

43、变化。袁宏道的“性灵说对清代袁枚的“性灵说有一定影响。七、清代局部46.金圣叹的“以文运事、“因文生事说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进展了比拟,他指出:?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传?是“因文生事。提出了他的“以文运事、“因文生事之论。“以文运事,“事是实际存在的,不能虚构,只能对事进展剪裁、组织就是“运,以此构成文字。“因文生事,“事本不存在,要靠作家的自由虚构去创作就是“生,以此产生文字。他认为这种虚构可以更自由地发挥作家的艺术创作才能。从这种比拟中,金圣叹肯定了小说作品可以,而且应该虚构。从这种角度出发,他指出:?水浒传?“却有许多胜似?史记?处。47 渔的“立主脑说渔认为戏曲创作要确立

44、“主脑,就是所谓“立主脑。他在?闲情偶寄?的?立主脑?一节里说:“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而“传奇明清戏曲中的一种名称的“主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部“传奇的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即他所说的“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的主脑也。例如传奇?琵琶记?的中心人物是蔡伯喈,中心事件是重婚相府,这就是?琵琶记?之“主脑。其他众多人物和事件都要围绕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来展开,并为之效劳。48 王夫之的情景论王夫之是一位哲学家,他从气为世界本原的哲学观出发,认为情、景之间有必须的感应关系。他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又说:“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意谓情与景

45、自能互相感应相互融合。结合有三种方式:最高境界是“妙合无限,结合得水乳交融,天衣无缝;其次是“景中情,即写景中蕴涵有情;其三是“情中景,即在抒情中可以见出形象。情景结合构成诗歌的境界美。49 王夫之的“现量说在诗歌的创作上,王夫之强调主体创作过程的当下性与自发性,他借用佛学的畴提出了“现量说。“现量说有现在义、现成义、显现真实义。简言之,现量说的现在义,就是写“当时现量情景 ,主体置身于当下的情境当中,景是眼前的当下的景,情是当下之景触发的情。这就是传统诗论中说的“即兴。其现成义,指的是创作过程中的自发性,是说创作过程有其自身的运动规律,是超思维的,自发地完成的,创作者不应该人为地从外在强制这

46、一自发过程。现量说的显现真实义乃是现在义和现成义的两方面的必然结果。当下的情景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自发地运动而构成意象,那么情和景必然是真实不妄。现量说强调情景的当下独特性和创作过程的自发性,这就保证了诗歌的独特性和创造性。50 叶燮的“理、事、情说叶燮诗论把创作客体“在物者分为理、事、情三方面,把创作主体“在我者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从创作客体言,理、事、情有自然之物与社会事物之分别。对自然之物而言,理是物的本质,事是物的存在,情是物的情态。对社会事物而言,理是道理,事指发生的事件,情指人的感情。诗歌虽是抒情的,但不排斥理和事。叶燮认为,“以在我者四衡在物者三,和而为作者之文章。51 叶燮的“才、胆、识、力说叶燮诗论把创作客体“在物者分为理、事、情三方面,把创作主体“在我者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在“在我者即创作主体的才、胆、识、力四要素中,识是判断力,包括知性的判断力和审美的判断力两个方面。知性的判断力对客体的理、事、情作出判断。而审美判断力那么对“体裁、格力、声调、兴会等审美表现问题作出判断和选择。具备了两方面的判断力,主体才具有独立性,不会跟随世人或是古人的脚步亦步亦趋。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设计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