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城市地理学复习总结.docx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12900782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8.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城市地理学复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2年城市地理学复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城市地理学复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城市地理学复习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1. 城市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是争论城市(镇)的形成、进展、空间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2. 争论的任务 :揭示合猜测世界各国、各地区城市现象进展变化的规律性;3. 城市地理学争论的内容: ( 1)城市形成进展条件争论; (2)区域的创新空间组织争论:城市化、区域城市体系、城市分类;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争论; (4)城市的可连续进展争论 ;(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争论;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争论的特点: (1),注意城市空间结构的争论; (2) ,注意区域城镇体系的争论;(3),注意城市化争论本文来源; (4),注意城市地理新领域与新方法的拓展和应用;5. 中

2、国城市地理学的争论趋势: ( 1),对理论的争论将进一步加强; (2),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的争论将加强;( 3),对城市社会空间的争论将加强; (4),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争论将加强;( 5) ,城市规划等应用争论将进一步加强; ( 6) ,对转型时期城市地理学进展的争论将加强;其次章 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1、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点:城镇是以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为主的居民点,产业构成上不同于乡村;城镇一般集合较多的人口,规模上区分于乡村;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城镇具有上下水点灯 电话 广场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的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城镇一

3、般是工业商业交通 文教的集中地,是肯定地域的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在职能上区分于乡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养等的不同 ;2、城市地域:行政地域、实体地域、功能地域城市功能地域: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都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3、MSA 即都市统计区,是一个定量表示都市区的方法,一个MSA 由中心县和外围县两部分组成;4、大都市带: 很多都市区连成一体,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相互作用亲密,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5、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点 :多核心,交通走廊,密集的交互作用,规模特殊巨大;国家的核心区域6. 戈特曼认为世界上有 6 个都市带 ,(1)从波士顿经纽约 费城 巴尔的摩

4、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美国简称波士华( 2 )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 克利夫兰 到匹兹堡的大湖沿岸都市带,简称芝匹兹 ( 3) 从东京 横滨经名古屋 大阪到神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 4 )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 利物浦的英格兰大都市带, ( 5)从阿姆特丹到鲁尔和法国北部工业集合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 6) 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地区;美国东北部都市带、五大湖沿岸都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都市带、英格兰都市带、西北欧都市带、沪宁杭都市带 7、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据肯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的城市作为地域经济的核

5、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进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集合体”;8、中国设镇标准:(1)乡政府所在地,2 万人以下的乡,非农业人口大于2 千,2 万人以上,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10%以上;(2)县政府所在地,均可设镇;(3)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有地区、山区、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行区、边疆口岸,非农人口不足2000,有必要也可建镇;第三章 城市的产生和进展1、我国城市 10 种类型2、城市地理位置 :是城市极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大事在空间上的组合;及其对城市的生产和进展的影响;3、城市地理位置的类

6、型 :大、中、小位置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4、5、如何懂得城市是社会生产力进展到肯定阶段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城市里布满着阶级剥削与压迫的现象,存在着城乡对立,但是城市最初产生并不是由于阶级剥削和压迫的需要;城市,并不意味着就是剥削和压迫,并不会随着私有制的废止而消亡;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废止了私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并没有导致城市的毁灭,而是使其得到了进一步进展,在国家社会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至于“城市的产生是防卫安全的需要”一说,归根究竟,防卫安全的需要,也是进展社会生产力的结果;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1. 城市化 :是指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想以工业为

7、主和服务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步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空间地域的变化;(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即为城市化)2. 乡村-城市的四种转型: 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地域空间结构、生活方式的转型3. 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 1)正统的城市化( 2)假城市化、过度城市化( 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乡村城市化4、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分为城市化I 和城市化 II 城市化; 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 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动过程; 城市化 I 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城市化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

8、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城市化就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5. 城市化机制: p571)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第一前提剩余粮食的生产才能 其次前提剩余的农业劳动力 2)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三产业与城市化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3)乡村城市人口迁移动力分析 (推拉理论) 4)城市化的政治经济学说明6、城市化类型:( 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 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 4)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性城市化( 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7.逆城市化 :是指人口从城市区域向较小城市和城镇的移动8、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测量城市化

9、水平存在局限性: 城市的定义不同将直接影响城镇人口数量的统计,进而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运算和比较;城市人口的定义不同也将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运算;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只是侧度了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数量过程, 不能反映城市化的其他性质;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比重表示,反映了城市化进展的相对水平,不能反映城市化进展的总体规模;为克服据局限性,国外学者在分析城市化问题的时候仍辅以其他指标已反映城市化进程如城市人口的增长动态等;9、 城市化近域推动的主要动力: ( 1) 对外交通设施的舒展与城市化( 2) 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 3) 工业扩散与城市化10、城市化近域推动演化模型: (彼得霍尔德城市演化模

10、型) (1)流失中的集中( 2)肯定集中( 3)相对集中( 4)相对分散( 5)肯定分散( 6)流失中的分散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1当代世界城市化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 2)大都是化趋势明显, (3)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区域;2、简述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点;( 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进展水平基本上相适应; (2)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 3)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4)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 (5)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第六章 城市职能分类1. 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的比例关系叫做基本/非基本比率(简称 B/N 比)2. 划分城市

11、基本和非基本活动的方法: (1)普查法;(2)残差法 -霍伊特;( 3)区位商法(宏观法) -马蒂拉和汤普森;(4)正常城市法 -阿力克山德森;( 5)最小需要量法 -厄尔曼和达西 基本经济活动: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制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进展的经济基础, 是导致城市展的主要动力;(离心型和向心型基本活动) 2.非基本的活动: 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3. 影响基本 /非基本比率的因素 :城市人口规模、 专业化程度、 离大城市的远近、 城市进展历史、随时间进展历史、城市人口在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收入水公平方面的差别对城市经济的基本 / 非基本结构也都有影响;4. 城市

12、职能: 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5. 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的联系与区分及城市性质的确定方法:联系: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位置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进展方向;都是反映城市外部服务的作用,都是反映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的分工,城市职能分析是确定城市性质的基础;确定城市性质肯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区分: 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 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里期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 职能强度和影响的范畴各不相同,而城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

13、最本质的职能;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而城市性质在熟悉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揉进了人的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确定方法: 突出特色,防止 “雷同”表述应语言精炼、定位精确,防止排列从区域角度分析城市实事求是地客观分析,切忌主观想象城市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6中国城市职能分类不同于国外的特色:理论基础、方法论、资料矩阵、分类表达形式;第七章 城市规模分布1.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城市首位律:马克 杰斐逊,一个国家的 “首位城市 ”总要比这个国家的其次位城市大得异乎平常;这个城市仍表达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智能和情感,在国家中发挥着反常突出的影响;城市金字塔:把一个国家或区域

14、中很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 等级,就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现象,即城市规模越大的等级,城市的数量越少,而规模越 小的城市等级,城市数量越多;把这种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形 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位序 规模法就:奥尔巴克,对于一个城市的规模和该城市在国家全部城市按人口规模排序中的位序的关系所存在的规律,叫做位序-规模法就; 2城市规模进展战略争论: 、小城市重点论;、城乡一体化论或城乡融合论(与小城市重点论类似);、大城市重点论;、中等城市重点论(中间派);、大、中、小合理结构论(中间派)3.城市规模分布理论: 城市首位律、城市金字塔、位序规模法就4、你对我国城

15、市规模进展方针有什么看法?既不支持小城镇论,也不笼统地支持大城市论,不主见用规模政策作为指导全局的城市进展方 针,规模政策有很明显的片面性: (1)人口规模尽管是城市的重要特点之一,但不能概括城市本质特点的全部;( 2)城市的职能又主要取决于城市进展的各种内外条件; ( 3)不管有多少学者热衷于探讨城市的正确规模,至今仍旧没有找到这样的正确规模; ( 4)从经济效益上讲,随着城市规模级的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有逐级提高的总趋势;因此,现阶段笼统地提 “掌握大城市规模 ”不妥;(5)中国地域宽阔,城镇的规模等级体系存在着巨大的地域差异; (6)规模政策在实践中难以执行;城市规划在执行这一方针时面冲

16、突;第八章 城市空间分布体系1. 空间相互作用 :地表上的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行能孤立地存在;为了保证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城市之间、城市和区域之间总是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人员和信息的交换,我们把这些交换称之为空间相互作用;2. 相互作用的分类 海格特: 对流:以物质和人的移动为特点;传导 :是指各种各样的交易过程, 其特点不是通过具体的物质流淌来实现,而只是通过簿记程序来完成,表现为货币流;辐射:第三类,指信息的流淌和创新 新思维、新技术 的扩散等;3. 城市间的联系可表现为以下三种主要方式:货物和人口的移动、财政金融上的往来联系、信息的流淌;4. 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有三个 :互补性、中介机

17、会和可运输性;5. 结节区域 : 结节点连同其吸引区组成结节区域;均质区域:是指在均质性能作用下,城市地域中表现的那些与四周毗邻地域存在着明显职能差别的连续地段;6. 赖利零售引力规律;康弗斯 “断裂点 ”概念;哈格斯特朗 空间扩散7. 空间扩散三种基本类型: 传染扩散、等级扩散和重新区位扩散; (图 P199-201 )8.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背景 :德国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在1930 年完成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于 1933 年出版了一本名叫德国南部的中心地的书,从而开创了城市地理学进展的一个新时代;克里斯塔勒在韦伯工业区位论和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启示下,把地理学的空间观点和经济学的价值观

18、点结合起来,探究城市的数量、规模和分布的规律性;假设条件: 、区域自然条件的均质性;、区域交通条件的均质性;、区域人口分布的均质性;、人类经济行为的合理性;中心地: 可以表述为向居住在它四周地域(尤指农村地域)的居民供应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中心地等级结构的普遍性特点有 :中心地等级越高,它供应的中心职能越多,人口也越多; 反之中心地的等级越低,供应的中心职能越少,人口也越少;高级的中心地不仅有低级中心地所具有的职能,而且具有低级中心地所没有的较高级的职能,这些新增加的职能有较高的门槛值和较大的服务范畴;中心地的级别越高,数量越少,彼此间距就越远,它的服务范畴也就趣大;反之,越是低级的中心地,

19、数量越多,相互间隔越近,服务的地域也越小;中心性或“中心度: 一个地点的中心性可以懂得为一个地点对环绕它四周地区的相对意义的总和;克氏对抱负形状提出如下假设条件:1. 均质平原:人口匀称分布、平原上的环境几乎一样、统一的交通系统, 对同一规模全部城市的便利性相同;2. 经济人: 消费者: 遵循距离最小化原就; 经营者: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就“克氏”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意义 1、是现代地理学进展的基础,标志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形成; 2、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3、是区域经济学争论的理论基础之一,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存在问题: 1、对供应下限缺乏具体分析,对各种商品得到怎样程度的超

20、额利润论述也不明确;2、现实中很难概括 K 值; 3、经济人的假设忽视了人的行为偏好;4、忽视了集聚利益(只适用于单纯农业区,而不适用于城市密集区) ;5、忽视了制造业进展对城市进展的作用;6、忽视了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横向联系;廖什的补充和完善:( 1)需求圆柱体( 2)正六边形的提出;廖什景观为中心地理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9. 增(生)长极理论 普劳克斯: 经济进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进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集合意义的生长极;10. 发动型工业: 能带动城市和区域经济进展的工业部门;11.

21、核心 边缘理论四个基本空间作用过程: 经济活动 投资;社会文化结构 扩散;权力组织 决策;聚落类型 移民12.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阶段: 离散阶段、极化阶段、扩散阶段、成熟阶段;13. 城市经济区 :以大城市为核心,与其紧密相连的广大地区共同组成的经济上紧密联系、生产上相互协作、在社会地域分工过程中形成的城市地域综合体;第九章 城市体系规划1. 城镇体系: 是指在肯定地域范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亲密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特点:整体性、等级性或层次性、动态性2.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 ( 1)综合评判区域与城市 镇进展和开发建设条件;(2)明确产业

22、进展的空间布局;( 3)猜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镇化目标; ( 4)确定区域城镇进展战略,划分城镇经济区;(5)提出城镇体系的等级结构、规模结构和职能分工;(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7)统筹支配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 ( 8)确定爱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等的原就和措施; (9)确定重点进展城镇,提出近期重点进展城镇的规划建议;(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3. 我国国土开发四个类型: 优化建设区、重点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4. 城镇体系规划(流程) :(1)规划工作预备阶段:主要是组织规划工作的队伍( 2)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和拜访座谈阶段( 3)调

23、查内容的分析争论阶段:主要分析城镇进展的各项条件,分析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并进行城镇进展条件综合评判( 4)规划方案的构思阶段( 5)与当地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和谐规划方案、编写规划报告和编制规划图件阶段(两次汇报) (6)组织专家评审和上报审批阶段5. 工作方法: 注意调查争论上下结合;宏观、中观、微观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文字表达和地图表达相结合;第十章 城市土地利用1 城市土地的概念: 城市土地是城市区域内的陆地、水面以及它们上下肯定空间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2. 依据开发程度划分三个层次: 一是城市建成区;二是城市规划区;三是城市行政区3. 城市土地利用利用的类型: 1商业

24、用地; 2工业用地; 3政府机关用地; 4住宅用地; 5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 6交通用地和其它公用事业用地;7农业用地和水面4 城市土地利用的特点: 自然特点 :位置固定性面积有限性质量差异性功能永久性经济特点 :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区位的效益性边际效益递减性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的困难性市场交易的低效性法律特点 :一块土地可以通过立法衍生出其它的权力.5. 我国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居住用地:居住小区、居住邻居、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业用地、文化消遣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训练科研设计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

25、、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 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及其他6. 自然环境与城市土地利用: (1)城市土位置置的挑选( 2)城市地势( 3)城市气候( 4)城市植被( 5)地基承载力( 6)城市地下空间7.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年平均气温一般比郊区高 0.51,冬季平均气温高 12的现象;第十一章城市内部地域结构1. 城市地域 :就是指城市落在地表上的实际范畴;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它表示一种静态关系;在较长的时间内,它表示一种动态演化过程;2. 均质性 :就是城市地域职能分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保持等质而排斥异质的特性;3. 在均质性能的作用下,城市地域中显现的那些与四周毗邻地区存在着明显

26、职能差异的连续地段就是均质地域 ;4. 城市土地利用三模式:( 1)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 :优点:通过分析不同职业人口居住区域特点,揭示美国城市圆形地域结构差异,并为城市地域结构争论供应了新方法;缺点:没有考虑交通因素,与现实不符之 处较多 (2)霍伊特的扇形模式 :优:有更大的现实性,考虑交通、工业等因素对城市地域结构的影响;缺:只依据房租作为分区指标,忽视了同城市其它因素的关系;( 3)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模式:优:揭示城市地域分化的复杂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符合现代城市地域结构的特点和进展趋势;缺:对各小区之间的职能联系及其核心形成的规律就阐述不多,特殊是对核心在城市整体进展中的作用缺少

27、分析;5. 城市中心商务区 CBD :CBD 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是城市中商务活动和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利、建筑密度最大、吸引力和服务范畴最大的地区,同时也是地价最高的地区;是城市、区域乃至全国经济进展的中枢;特点:(1)具有区域中最高的中心性; (2)具有最高的易达性和拥挤程度 -高密度;( 3)具有最高的人际和信息沟通量 高可达性;(4)具有最高的土地价格 高地价;(5)具有最集中和最高档的零售业 经济性;(6)具有最高的服务集中性;CBD 的内部结构:墨菲、万斯和爱泼斯坦的四个圈层结构:第一圈:是零售业集中区,以大型百货商场和高档购物商店为主,它们环围着PLVI 分布;其次圈:是零售服务

28、业,其底层为金融业、高层为办公机构的多层建筑集中区;第三圈:以办公机构为主,旅社也多见;第四圈:以商业性较弱的活动为主,如家具店、汽车修理厂、超级商场等需要大面积低价土地的商务活动;6. 开发区: 开发区是为实现地方产业进展目标,由政府或企业通过完整而周全的规划来建设适于产业实体进驻的有肯定规模的区位环境;城市开发区是指以城市为依靠的开发区7. 开发区具有如下特点:(1)是为实现地方产业进展目标而建的区域, 是区域进展政策工具;(2) 是按规划进行建设的区域; ( 3)具有内部统一性的区域,表达为产业间具有联系,拥有生产、居住、游憩等多样化功能,统一由一个行政主管单位或公司对进入园区的企业供应

29、必要的基础设施、服务、治理等;(4)具有肯定规模的区域; (5)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进的区域;8.城中村 :定义: 很多郊区农村被纳入城区范畴,在产业结构、建设景观、生活方式等方面具备城市特质并不同于一般农村,但因土地、户籍、人口、行政治理等多方面的城乡二元体质,没有真正纳入城市规划、建设与治理,从而又与城区差别明显,形成一种特殊的地域现象;城中村的类型:( 1)基础设施优越型; ( 2)集体经济实力型; (3)土地资源充分型( 1)全包围型;(2)半包围型;(3)外切型;(4)飞地相邻型;(5)相邻型;(6)内且型( 1)成熟型;( 2)成长型;(3)初生型( 1)处于繁华市区,完全无农用地

30、; ( 2)处于市区周边,仍有少量农用地; ( 3)处于远郊,仍有较多农用地城中村的地域特点:( 1)景观特点 :城乡并存,环境较为杂乱,用地较为纷乱(2)社会特点 :以农业人口为主, 但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很少,流淌人口多,职业构成复杂,居民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现代化意识, 治安纷乱,社会问题严峻 (3)经济特点 :集体经济实力强大,第三产业发达,房屋租赁为重要收入来源;正规经济与非正规经济并存,低层次产业多,生活成本较低(4)设施特点: 市政道路、上下水、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欠缺,防灾抢救才能差城中村的形成缘由:( 1)改革开放供应了农村城市化的大背景,为城中村的形成铺垫了“温床”

31、;2城市进展供应了外部动力,土地使用制度是核心; 3规划的失误和治理不善是直接缘由; 4传统的城乡二元体制是根本缘由; 5在二元格局下城市、乡村各自进展方式的缺陷是城中村形成的具体背景,而社会调剂系统的局限就是城中村形成的社会因素;第十二章 城市市场空间、社会空间和感应空间1、城市内部三种商业布局:多层次商业中心、带状商业网点(购物街和干道商业带)、特地化商业区;2、行为地理学: 争论人类不同类群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行为类型和决策行为及其形成因素的科学;3、邻里: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相同社会特点的人群的聚集;4、社区:指占据肯定地域,彼此相互作用,不同社会特点的人类生活共同体;5、社会区:指占

32、据肯定地域,具有大致相同生活标准,相同生活方式,以及相同社会位置的同质人口聚集;6、社会空间: 最小单位为家庭,较大的为邻里、社区,最大的为城市区域或国家;7、林奇的居民构想图 :勾画的城市简图省略很多重要细节,将复杂的几何图形简略为更简单懂得的直线或直角,简化了所感应环境的空间结构;构成要素: 路径、界线和边沿、区或区域、枢纽或节点、标志;第十三章 城市问题1. 城市问题:( 1)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 ( 2)交通问题: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公共交通问题、停车问题、交通污染问题; ( 3)住宅问题、(4)社会问题: 就业问题、贫困问题、老年人问题、种族与社会争端、内城问题; (5)城市安全问题2. 灰区: 岁月较老比较破旧的住宅集中区特点:老年人集中区、空房率较高、多为贫民区3. 可连续进展 :定义:能满意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意其需要的才能构成危害的进展;内涵: 突出进展的主题、进展的可连续性、人与人关系的公正性、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内容: 经济可连续进展、生态可连续进展、社会可连续进展4. 可连续交通 :正视家庭汽车的进展、大力进展公共交通系统、重视步行和自行车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