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变压器检修工艺规程变压器大修项目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变压器检修工艺规程变压器大修项目要求.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变压器检修工艺规程变压器的大修工程及要求13.1.1变压器的大修周期1) 变 压 器 一 般 在 投 入 运 行 后 5年 内 和 以 后 每 间 隔10年 大 修 再 一 次 ;2) 箱沿焊接的全密封变压器或制造厂另有规定者,如经过试验与检查并结合运行情况 , 判 定 有 内 部 故 障 或 本 体 严 重 渗 漏 时 , 才 进 行 大 修 ;3) 在电力系统中运行的主变压器当承担出口短路后,经综合诊断分析,可考虑提前大修;4) 运行中的变压器,当发觉反常状况或经试验判明有内部故障时,应提前进行大修; 运行正常的变压器经综合诊断分析良好,经总工程师批准,可适当延长大修周期;3.1.2 变压
2、器的大修工程3.1.2.1变压器的大修工程有:1) 吊开钟罩或吊出器身检修;2) 线圈、 引线 及磁 ( 电 )屏 蔽 装 置的 检 修;3) 铁芯、铁芯紧固件(穿心螺杆、夹件、拉带、绑带等)、压钉、连接片及接地片的检修;4) 油 箱 及 附 件 的 检 修 , 包 括 套 管 、 吸 湿 器 等 ;5) 冷 却 器 、 油 泵 、 水 泵 、 风 扇 、 阀 门 及 管 道 等 附 属 设 备 的 检 修 ;6) 安全保护装置的检修;7) 油保护装置的检修;8) 测温装置的校验,瓦斯继电器的校验;9) 操作控制箱的检修和实验;10) 无 励 磁 分接 开 关 和 有载 分接 开 关 的 检
3、修;11) 全部密封胶垫的更换和组件试漏;12) 必要时对器身绝缘进行干燥处理;13) 变压器油处理或换油;14) 清扫油箱并进行喷涂油漆;15) 大修后的实验和试运行;16) 可结合变压器大修一起进行的技术改造工程,如油箱机械强度的加强,器身内部接地装置改为外引接地,安全气道改为压力释放阀,高速油泵改为低速油泵,油位计的改进 , 储 油 柜 加 装 密 封 装 置 , 气 体 继 电 器 加 装 波 纹 管 接 头 ;3.1.3 变压器大修前的准备工作1) 查阅历年大小修报告及绝缘预防性试验报告(包括油的化验和色谱分析报告),了解绝缘状况;2) 查阅运行档案明白缺陷、反常情形,明白事故和出口
4、短路次数,变压器的负荷;3) 依据变压器状态,编制大修技术、组织措施,并确定检修工程和检修方案;4) 变压器大修应支配在检修间内进行;当施工现场无检修间时,需做好防雨、防潮、防尘和 消防措施,清理现场及其他准备工作;5) 大 修 前 进 行 电 气 实 验 , 测 量 直 流 电 阻 、 介 质 损 耗 、 绝 缘 电 阻 及 油 实 验 ;6) 准备好备品备件及更换用密封胶垫;7) 准备好滤油设备及储油灌;3.1.4 大修现场条件及工艺要求1) 吊钟罩(或器身)一般宜在室内进行,以保持器身的清洁;如在露天进行时,应选在晴天进行;器身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作如下规定: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65%时不超
5、过16h;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75%时不超过 12h;器身暴露时间从变压器放油时起运算直至开始抽真空为止;2) 为防止器身凝露,器身温度应不低于四周环境温度,否就应用真空滤油机循环加热油 , 将 变 压 器 加 热 , 使 器 身 温 度 高 于 环 境 温 度5 以 上 ;3) 检查器身时应由专人进行,着装符合规定;照明应采纳安全电压;不许将梯子靠在线 圈 或 引 线 上, 作 业 人 员 不 得 踩 踏 线 圈 和 引 线 ;4) 器身检查使用工具应由专人保管并编号登记,防止遗留在油箱内或器身上;在箱内作业需考虑通风;5) 拆 卸 的 零 部 件 应 清 洗 干 净 , 分 类 妥 善 保
6、管 , 如 有 损 坏 应 检 修 或 更 换 ;6) 拆 卸 顺 序 : 首 先 拆 小 型 仪 表 和 套 管 , 后 拆 大 型 组 件 ; 组 装 时 顺 序 相 反 ;7) 冷却器、压力释放阀(或安全气道)、净油器及储油柜等部件拆下后,应用盖板密封,对带有电流互感器的上升座应注入合格的变压器油(或实行其他防潮密封措施);8) 套管、油位计、温度计等易损部件拆后应妥当保管,防止损坏和受潮;电容式套管应垂直放置;9) 组 装 后 要 检 查 冷 却 器 、 净油 器 和 气 体 继电 器 阀 门 , 按 照 规 定开 启 或 关 闭 ;10) 对套管上升座,上部管道孔盖、冷却器和净油器等
7、上部的放气孔应进行多次排气,直至排尽,并重新密封好并擦油迹;11) 拆卸无励磁分接开关操作杆时,应记录分接开关的位置,并做好标记;拆卸有载分接 开 关 时 , 分 接 头 位 置 中 间 位 置 ( 或 按 制 造 厂 的 规 定 执 行 ) ;12) 组装后的变压器各零部件应完整无损;3.1.5 现场起重注意事项1) 起重工作应分工明确,专人指挥,并有统一信号,起吊设备要依据变压器钟罩(或器身)的重量选择,并设专人监护;2) 起 重 前 先 拆 除 影 响 起 重 工 作 的 各 种 连 接 件 ;3) 起吊铁芯或钟罩(器身)时,钢丝绳应挂在专用吊点上,钢丝绳的夹角不应大于 60,否就应采纳
8、吊具或调整钢丝绳套;吊起离地100mm 左右时应暂停,检查起吊情形, 确认可靠后再继续进行;4) 起吊或降落速度应匀称,把握好重心,并在四角系缆绳,由专人扶持,使其平稳起降;高、低压侧引线,分接开关支架与箱壁间应保持肯定的间隙,以免碰伤器身;当钟罩(器身)因受条件限制,起吊后不能移动而需在空中停留时,应实行支撑等防止坠落措施;5) 吊装套管时,其倾斜角度应与套管上升座的倾斜角度基本一样,并用缆绳绑扎好,防止倾倒损坏瓷件;3.2 变压器的大修3.2.1 大修工艺流程修前预备 办理工作票,拆除引线 电气、油备试验、绝缘判定 部分排油拆卸附件并检修 排尽油并处理,拆除分接开关连接件 吊钟罩(器身)器
9、身检查,检修并测试绝缘 受潮就干燥处理 按规定注油方式注油 安装套管、冷却器等附件 密封试验 油位调整电气、油务度验结束3.2.1.1 变 压 器 大 修 时 按 工 艺 流 程 对 各 部 件 进 行 检 修 , 部 件 检 修 工 艺 如 下 :1) 绕组检修a) 检查相间隔板和围屏(宜解体一相),围屏应清洁无破旧,绑扎紧固完整,分接引线出口处封闭良好,围屏无变形、发热和树枝状放电;如发觉反常应打开其他两相围屏进行检查,相间隔板应完整并固定牢固;b) 检查绕组表面应无油垢和变形,整个绕组无倾斜和位移,导线辐向无明显凸显现象,匝绝缘无破损;c) 检查绕组各部垫块有无松动,垫块应排列整齐,辐向
10、间距相等,支撑坚固有适当压紧力;d) 检查绕组绝缘有无破旧,油道有无被绝缘纸、油垢或杂物堵塞现象,必要时可用软毛刷(或用绸布、泡沫塑料)轻轻擦拭;绕组线匝表面、导线如有破旧暴露就应进行包裹处理;e) 用 手 指 按 压 绕 组 表 面 检 查 其 绝 缘 状 态 , 给 予 定 级 判 断 , 是 否 可 用 ;2) 引线及绝缘支架检修a) 检查引线及应力锥的绝缘包扎有无变形、变脆、破旧,引线有无断股、扭曲,引线与 引线 接头处 焊接 情况是 否良 好, 有无过 热现 象等 ;b) 检查绕组至分接开关的引线长度、绝缘包扎的厚度、引线接头的焊接(或连接)、引 线 对 各 部 位的 绝 缘 距 离
11、、 引 线 的 固 定 情 况 等;c) 检查绝缘支架有无松动和损坏、位移,检查引线在绝缘支架内的固定情形,固定螺栓 应 有 防 松 措 施 , 固 定 引 线 的 夹 件 内 侧 应 垫 以 附 加 绝 缘 , 以 防 卡 伤 引 线 绝 缘 ;d) 检查引线与各部位之间的绝缘距离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大电流引线(铜排或铝排) 与箱壁间距一般不应小于100mm,以防漏磁发热,铜(铝)排表面应包扎绝缘,以防异物形成短路或接地;3) 铁芯检修a) 检查铁芯外表是否平整,有无片间短路、变色、放电烧伤痕迹,绝缘漆膜有无脱落 ,上 铁 轭 的 顶 部 和 下 铁 轭 的 底 部 有 无 油 垢 杂 物 ;
12、b) 检查铁芯上下夹件、方铁、绕组连接片的紧固程度和绝缘状况,绝缘连接片有无爬电烧伤和放电痕迹;为便于监测运行中铁芯的绝缘状况,可在大修时在变压器箱盖上加装一小套管,将铁芯接地线(片)引出接地;c) 检查压钉、绝缘垫圈的接触情形,用专用扳手逐个紧固上下夹件、方铁、压钉等各部位紧固螺栓;d) 用 专 用 扳 手 紧 固 上 下 铁 芯 的 穿 心 螺 栓 , 检 查 与 测 量 绝 缘 情 况 ;e) 检查铁芯间和铁芯与夹件间的油路;f) 检查铁芯接地片的连接及绝缘状况,铁芯只答应于一点接地,接地片外露部分应包扎绝缘;g) 检 查 铁 芯 的 拉 板 和 钢 带 应紧 固 , 并 有 足够 的
13、机 械 强 度 , 仍 应 与 铁 芯 绝缘 ;4) 油箱检修a) 对 焊缝 中 存 在的 砂 眼 等渗 漏 点 进行补 焊;b) 清扫油箱内部,清除油污杂质;c) 清扫强油循环管路,检查固定于下夹件上的导向绝缘管连接是否坚固,表面有无放电痕迹;d) 检 查 钟 罩 ( 或 油 箱 ) 法 兰 结 合 面 是 否 平 整 , 发 现 沟 痕 , 应 补 焊 磨 平 ;e) 检 查 器 身 定 位 钉 , 防 止 定 位 钉 造 成 铁 芯 多 点 接 地 ;f) 检 查 磁 ( 电 ) 屏 蔽 装 置 应 无 松 动 放 电 现 象 , 固 定 牢 固 ;g) 检查钟罩(或油箱)的密封胶垫,接
14、头良好,并处于油箱法兰的直线部位;h) 对内部 局部 脱漆 和 锈 蚀部 位 应 补漆 处 理;5) 整体组装a) 整体组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完全清理冷却器(散热器)、储油柜、压力释放阀(安全气道)、油管、上升座、套 管 及 所 有 附 件 , 用 合 格 的 变 压 器 油 冲 洗 与 油 直 接 接 触 的 部 件 ; 各 油 箱 内 部 和 器 身 、 箱 底 进 行 清 理 , 确 认 箱 内 和 器 身 上 无 异 物 ;各处接地片已全部恢复接地; 箱 底 排 油 塞 及 油 样 阀 门 的 密 封 状 况 已 检 查 处 理 完 毕 ;工器具、材料准备已就绪;b) 整体组装注
15、意事项: 在组装套管、储油柜、安全气道(压力释放阀)前,应分别进行密封试验和外观检查,并清洗涂漆; 有安装标记的零部件,如气体继电器、分接开关、高压、中压、套管上升座及压力释 放 阀 ( 安 全 气 道 ) 等 与 油 箱 的 相 对 位 置 和 角 度 需 按 照 安 装 标 记 组 装 ;变 压 器 引 线 的 根 部 不 得 受 拉 、 扭 及 弯 曲; 对于高压引线,所包绕的绝缘锥部分必需进入套管的均压球内,不得扭曲; 在装套管前必需检查无励磁分接开关连杆是否已插入分接开关的拨叉内,调整至所需的分接位置上;各温度计座内应注以变压器油;c) 器身检查、试验终止后,即可按次序进行钟罩、散热
16、器、套管上升座、储油柜、套管、安全阀、气体继电器等整体组装;6) 真空注油110KV 及以上变压器必需进行真空注油,其他变压器有条件时也应采纳真空注油;真空注油应按下述方法(或按制造厂规定)进行,其原理示看法图3-1;操作步骤如下:a) 油箱内真空度达到规定值保持2h 后,开头向变压器油箱内注油,注油温度宜略高于器身温度;b) 以 3 5t/h 速度将油注入变压器 ,距箱顶约 220mm 时停止 ,并连续抽真空保持4h 以上;7) 补油及油位调整变压器真空注油顶部残存空间的补油应经储油柜注入,严禁从变压器下部阀门注入;对 于 不 同 型 式 的 储 油 柜 , 补 油 方 式 有 所 不 同
17、, 现 分 述 如 下 ;a) 胶囊式储油柜的补抽方法: 进行胶囊排气,打开储油柜上部排气孔,对储油柜注油,直至排气孔出油;止;油方法: 从变压器下部油阀排油,此时空气经吸湿器自然进入储油柜胶囊内部,使油位计指示正常油位为b) 隔膜式储油柜的补 注油前应第一将磁力油位计调整至零位,然后打开隔膜上的放气塞,将隔膜内的气体排除,再关闭放气塞; 对储油柜进行注油并达到高于指定油位置,再次打开放气塞充分排除隔膜内的气体 ,直 到向外 溢油 为止, 并反 复调整 达到 指定 位 置 ; 如 储 油 柜 下 部 集 气 盒 油 标 指 示 有 空 气 时 , 应 经 排 气 阀 进 行 排 气 ;c) 油
18、 位计 带 有 小胶 囊 的 储油 柜 的 补油方 法: 储油柜未加油前,先对油位计加油,此时需将油表呼吸塞及小胶囊室的塞子打开,用 漏 斗 从 油 表 呼 吸 塞 座 处 加 油 , 同 时 用 手 按 动小 胶 囊 , 以 使囊 中 空 气 全 部排 出 ; 打开油表放油螺栓,放出油表内余外油量(看到油表内油位即可),然后关上小胶囊室的塞子;3.2.2 变压器干燥3.2.2.1 变压器是否需要干燥的判断变压器大修时一般不需要干燥,只有经试验证明受潮,或检修中超过答应暴露时间导致 器 身 绝 缘 下 降 时 , 才 考 虑 进 行 干 燥 , 其 判 断 标 准 如 下 :1) tg在同一温
19、度下比上次测得的数值增高30%以上,且超过部颁预防性试验规程规定时;2) 绝缘电阻在同一温度下比上次测得数值降低30%以上, 35KV及以上的变压器在10 30 的 温 度 范 围 内 吸 收 比 低 于1.3和 极 化 指 数 低 于1.5 ;3.2.2.2 干燥的一般规定1) 设备进行干燥时,必需对各部温度进行监控;当不带油利用油箱发热进行干燥时,箱壁温度不宜超过110,箱底温度不得超过110,绕组温度不得超过95;带油干燥时 , 上 层 油 温 不 得 超 过 85 , 热 风 干 燥 时 , 进 风 温 度 不 得 超 过 100 ;2) 采纳真空加温干燥时,应先进行预热,抽真空时,先
20、将油箱内抽成,负0.02MPa , 然后按每小时匀称地增高-0.0067MPa 至真空度为99.7% 以上为止,泄漏率不得不大于27Pa/h;抽真空时应监视箱壁的弹性变形,其最大值不得超过壁厚的两倍;预热时,应使各部分温度上升均匀,温差应控制在10以下;3) 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形下,绕组绝缘电阻值的变化应符合绝缘干燥曲线,并连续12h 保持稳固,且无凝聚水产生时,可以认为干燥完毕,也可采纳测量绝缘件表面的含水量来判断干燥程度,其含水量应不大于1%;4) 干燥后的变压器应进行器身检查,全部螺栓压紧部分应无松动,绝缘表面应无过热等反常情形,如不能准时检查时,应先注以合格油,油温可预热至50 60,
21、绕组温度应高于油温;3.2.3 滤油3.2.3.1 压力式滤油1) 采 用 压 力 式 滤 油 机 可 过 滤 油中 的 水 分 和 杂 质 , 为 提 高 滤 油 速 度 和 质 量 , 可将油加温至5060;2) 滤 油 机 使 用 前 应 先 检 查 电源 情 况 、 滤 油机 及 滤 网 是 否 清洁 , 滤 油 纸 必需 经干燥,滤油机转动方向必须正确;3) 启动滤油机应先开出油阀门,后开进油阀门,停止时操作次序相反;当装有加热器时,应先启动滤油机,当油流通过后,再投入加热器,停止时操作次序相反;滤油机压力一般为0.250.4MPa,最大不超过0.5MPa;3.2.3.2 真空滤油1
22、) 真空滤油机将油罐中的油抽出,经加热器加温,并喷成油雾进入真空罐;油中水分蒸发后被真空泵抽出排除,真空罐下部的油抽入储油罐再进行处理,直至合格为止;操作步骤如下:a) 开启储油罐进、出油阀门,投入电源;b) 启 动 真 空 泵 开 启 真 空 泵 处 真 空 阀 , 保 持 真 空 罐 的 高 真 空 度 ;c) 打开进油阀,启动进油泵,真空罐油位观看窗可见油位时,打开出油泵阀门启动出油泵使油循环,并达到自动控制油位;d) 根据油温情况可投入加热器;e) 停机时,先停加热器5min ,待加热器冷却后停止真空泵,然后关闭进油阀,停止进油泵,关闭真空泵,开启真空罐空气阀,破坏其真空,待油排净后,
23、停油泵并关出油阀;3.3 变压器的小修变压器小修至少每年一次;3.3.1 变压器小修工程1) 处理已发现的缺陷;2) 放出储油柜积污器中的污油;3) 检修油位计,调整油位;4) 检 修 冷 却 装 置 : 包 括 油 泵、 风 扇 、 油 流继 电 器 , 必 要 时吹 扫 冷 却 器 管束 ;5) 检修安全爱护装置:包括储油柜、压力释放阀(安全气道)、气体继电器等;6) 检修油保护装置;7) 检修测温装置:包括压力式温度计、电阻温度计(绕组温度计)、棒形温度计等;进行 调试;统;8) 检 修 调 压 装 置 、 测 量 装 置 及 控 制 箱 , 并9) 检查接地系10) 检 修 全 部 阀
24、 门 和 塞 子 , 全 面 检 查 密 封 状 态 , 处 理 渗 漏 油 ;11) 清扫油箱和附件,必要时进行补漆;12) 清 扫 外 绝 缘 和 检 查 导 电 接 头 ( 包 括 套 管 将 军 帽 ) ;13) 按有关规程规定进行测量和实验;3.3.2 变压器附件和检修3.3.2.1 纯瓷套管检修1) 检查瓷套有无损坏;2) 套管解 体时 ,应 依 次 对角 松 动 法兰 螺 栓;3) 拆 卸 瓷 套 前 应 先 轻 轻 晃 动, 使 法 兰 与 密封 胶 垫 间 产 生 缝隙 后 再 拆 下 瓷套 ;4) 拆导电杆和法兰螺栓前,应防止导电杆摇动损坏瓷套,拆下的螺栓应进行清洗,丝扣损
25、坏的应进行更换或修整;5) 取出绝缘筒(包括带掩盖层的导电杆)擦除油垢,绝缘筒及在导电杆表面的掩盖层应妥善保管(必要时应干燥);6) 检 查 瓷 套 内 部 , 并 用 白 布擦 试 , 在 套 管外 侧 根 部 根 据 情形 喷 涂 半 导 体漆 ;7) 有条件时,应将拆下的瓷套和绝缘件送入干燥室进行轻度干燥,然后再组装;8) 更换新胶垫,位置要放正;9) 将套管垂直放置于套管架上,安装时与拆卸次序相反,留意绝缘筒与导电杆相互之间 的 位 置 , 中 间 应 有 固 定 圈 防 止 窜 动 , 导 电 杆 处 于 瓷 套 的 中 心 位 置 ;3.3.2.2 充油套管检修1) 更换套管油,步
26、骤如下:a) 放出套管中的油;b) 用 热 油 ( 温 度 60 70 ) 循 环 冲 洗 后 放 出 , 至 少 循 环 三 遍 ;c) 抽真空后注入合格的变压器油;2) 套管解体,其步骤如下:a) 放出内部的油;b) 拆卸上部接线端子;c) 拆 卸油 位 计 上部 压 盖 螺栓 , 取 下油位 计;d) 拆 卸 上 瓷 套 与 法 兰 连 接 螺 栓 , 轻 轻 晃 动 后 , 取 下 上 瓷 套 ;e) 取出内部绝缘筒;f) 拆卸下瓷套与导电杆连接螺栓,取下导电杆和下瓷套,要防止导电杆晃动损坏瓷套;3) 油纸电容型套管检修电容芯轻度受潮时,可用热油循环,将送油管接到套管顶部的油塞孔上,回
27、油管接到套管尾端的放油孔,通过不高于80的热油循环,使套管的tg 值达到正常数值为止;变压器在大修过程中,油纸电容型套管一般不作解体检修,只有在套管tg 不合格,需要进行干燥或套管本身存在严峻缺陷,不解体无法排除时才分解检修,其检修工艺如下:a) 准备工作 检 修 前 先 进 行 套 管 本 体 及 油 的 绝 缘 实 验 , 以 判 断 绝 缘 状 态 ; 套管垂直置于专用的作业架上,中部法兰与作业架用螺栓固定 4 点,使之成为整体; 放出套管内的油,按图 2-4-3 所示将下瓷套用双头螺栓或紧线钩固定在工作台上,以 防 解 体 时 下 瓷 套 脱 落 ; 拆下尾端均压罩,用千斤顶将套管顶紧
28、,使之成为一体,将套管从上至下各结合处做上标记;b) 解体检修 拆 下 中 部 法 兰 处 的 接 地 和 末 屏 小 套 管 , 并 将 引 线 头 推 入 套 管 孔 内 ; 测 量 套 管 下 部 导 管 的 端 部 至 防 松 螺 母 间 的 尺 寸 , 作 为 组 装 时 参 考 ; 用 专 用工 具 卸 掉 上 部将 军 帽 ,拆 下储 油柜 ; 测量压缩弹簧的距离,作为组装依据,将上部四根压紧弹簧螺母拧紧后,再松导管弹簧上面的大螺母,拆下弹簧架; 吊出上瓷套; 吊住导管后,拆下底部千斤顶,拆下下部套管底座、橡胶封环及大螺母,吊住套管时 不 准 转 动 , 并 使 电 容 芯 处
29、于 法 兰 套 内 的 中 心 位 置 , 勿 碰 伤 电 容 芯 ; 拆下下瓷套,然后吊出电容芯;c) 清扫和检查 用洁净毛刷刷洗电容芯表面的油垢和杂质,再用合格的变压器油冲洗洁净后,用皱纹纸或塑料布包好; 擦拭上、下瓷套的内外表面; 拆下油位计的玻璃油标,更换内外胶垫,油位计除垢后进行加热干燥,然后在内部刷 绝缘 漆 , 外 部 刷 红 漆 , 同 时 应 更 换 放 气 塞 胶 垫 ; 清扫中部法兰套筒内部和外部,并涂刷油漆,更换放油塞,更换接地小套管的胶垫;测量各 法兰处的胶垫尺寸,以便配制;d) 套管的干燥,当套管的tg 值超标时需进行干燥处理,其步骤及留意事项如下: 将干燥罐内部清
30、扫洁净,放入电容芯,使芯子与罐壁距离不小于200mm ,并设置测温装置;测量 绝 缘电 阻的 引 线, 应 防止 触碰 金 属 部 件 ; 干 燥 罐密 封 后 先 试 抽真 空 , 检查 有无 渗 漏 ; 当 电 容 芯 装 入 干 燥 罐 后 , 进 行 密 封 加 温 , 使 电 容 芯 保 持 在 75 80 ; 当 电 容 芯 温 度 达 到 要 求 后 保 持 6h , 再 关 闭 各 部 阀 门 , 进 行 抽 真 空 ; 每 6h 解 除 真 空 一 次 , 并 通 入 干 燥 热 风 10 15min后 重 新 建 立 真 空 度 ; 每6h放 一 次 冷 凝 水 , 干 燥
31、 后 期 可 改 为12h放 再 一 次 ; 每 2h 作再一次测量记录(绝缘电阻、温度、电压、电流、真空度、凝聚水等);干 燥 终 结 后 降温 至40 50 时 进 行 真 空 注 油 ;e) 组装 组装前应先将上、下瓷套及中部法兰预热至80 90,并保持 3 4h 以排除潮气;按解体相反顺序组装; 按图3-1、3-2所示进行真空注油; 注 油 时 真 空 度 残 压 应 保 持 在133.3Pa以 下 , 时 间 按 照 下 表 执 行 ;抽真空时间66100220抽真空24浸油2378保持8124) 散热器检修a) 风冷散热器的检修步骤如下: 采 用 气 焊 或 电 焊 对 渗 漏 点
32、 进 行 补 焊 处 理; 带法兰盖板的上、下油室应打开其法兰盖板,清除油室内的焊渣、油垢,然后更换胶垫; 清扫散热器表面,油垢严峻时可用金属洗净剂(去污剂)清洗,然后用清水冲净凉试漏 , 标 准为:0.1MPa,10h;头 法兰密封热器干,清洗时管接头应可靠密封防止进水;用 盖 板 将 接片状散, 加 油 压 进 行为0.05管状散热器为0.10.15MPa,10h;用 合 格 的 变 压 器 油 对 内 部 进 行 循 环 冲 洗; 重新安装散热器;5) 更换密封胶垫,进行复装6) 储油柜检修a) 开放式储油柜的检修步骤如下: 打 开 储 油 柜 的 侧 盖 , 检 查 气 体 继 电 器
33、 联 管 是 否 伸 入 储 油 柜 ;清扫内外表面锈蚀及油垢并重新刷漆;清扫积污器、油位计、塞子等零部件;更换各部密封垫;b胶重划油囊式储油位柜计温度指示线的检修步骤如下;:放出 储油 柜 内 的 存 油 ,取 出胶 囊 , 倒 出 积 水 , 清 扫 储 油 柜; 检查胶囊的密封性能并进行气压试验,压力应为0.02 0.03MPa ,时间为 12h(或浸泡在水池中检查有无冒气泡)应无渗漏; 用白布擦净胶囊,从端部将胶囊放入储油柜,防止胶囊堵塞气体继电器联管,联管更换c隔膜式口应加焊挡罩; 将胶囊挂在挂钩上,连接好引出口; 密封胶垫,装复端盖;储油柜的检修步骤如下: 解体检修前可先充油进行密
34、封试验,压力应为0.02 0.03MPa,时间为 12h 无渗漏;拆下各部连管(吸湿管、注油管、排气管、气体继电器连管等)清扫洁净,妥当保管,管口密封; 拆下 指 针式 油位 计 连杆 , 卸下 指针 式 油 位 计 ; 分 解 中 节 法 兰 螺 栓 , 卸 下 储 油 柜 上 节 油 箱 , 取 出 隔 膜 清 扫 ; 清扫上下节油箱;更换密封胶垫;检修后按解体相反顺序进行组装;7安全保护装置的检修a安全气道的检修步骤如下: 放油后将安全气道拆下进行清扫,去掉内部的锈蚀和油垢,并更换密封胶垫;内 壁 装有 隔 板 , 其 下部 装 有 小型 放水 阀 门 ; 上部防爆膜片等安装良好,匀称地
35、拧紧法兰螺栓,防止膜片破旧,防爆膜片应采纳玻 璃 片 , 禁 止 使 用 薄 金 属 片 ; 不 同 安 全 气 道 管 径 下 的 玻 璃 片 厚 度 参 照 下 表 ;安全气道管径与玻璃厚度管径(mm)150200250玻璃片厚度(mm)2.534b) 压力释放阀的检修步骤如下: 从变压器油箱上拆下压力释放阀; 清扫护 罩 和 导 流 罩 ; 检 查 各 部 连 接 螺 栓 及 压 力 弹 簧 ; 进 行 动 作 实 验 , 检 查 微 动 开 关 动 作 是 否 正 确 ; 更 换 密 封 胶 垫 ;8) 净油器的检修a) 关闭净油器出口的阀门;b) 打开净油器底部的放油阀,放尽内部的变
36、压器油(打开上部的放气塞,掌握排油速度);c) 拆下净油器的上盖板和下底板,倒出原有的吸附剂,用合格的变压器油将净油器内部和联管清洗干净;d) 检查各部件应完整无损并进行清扫,检查下部滤网有无堵塞,洗净后更换胶垫,装复下盖板和滤网,密封良好;e) 吸附剂的重量占变压器总油量的1% 左右,经干燥并筛去粉末后,装至距离顶面50mm左右,装回上盖板并加以密封;f) 打开净油器下部阀门,使油渐渐进入净油器,同时打开上部放气塞排气,直至冒油为止;g) 打 开 净 油 器 上 部 阀 门 , 使 净 油 器 投 入 运 行 ;9) 磁力油位计的检修a) 打开储油柜手孔盖板,卸下开口销,拆除连杆与密封隔膜相
37、连接的绞链,从储油柜上整体拆下磁力油位计;b) 检 查 传 动 机 构 是 否 灵 活 , 有 无 卡 轮 、 滑 齿 现 象 ;c) 检查主动磁铁、从动磁铁是否耦合和同步转动,指针指示是否与表盘刻度相符,否就 应 调 节 限 位 块 , 调 整 后 将 紧 固 螺 栓 锁 紧 , 以 防 松 脱 ;d) 检 查 限 位 报 警 装 置 动 作 是 否 正 确 , 否 就 应 调 节 凸 轮 或 开 关 位 置 ;e) 更换密封胶垫进行复装;3.4 干式变压器检修3.4.1 定期检查树脂浇注干式变压器是需要爱护的,并不是完全免爱护;应当定期清理变压器表面污秽;表面污秽物大量积累,会构成电流通路
38、,造成表面过热损坏变压器;在一般污秽状态下,半年清理一次,严峻污秽状态下,应缩短清理时间,同时在清理污秽物时,紧固各个部位的螺栓,特别是导电连接部位;投 运 后 的2 3个 月 期 间 进 行 第 一 次 检 查 , 以 后 每 年 进 行 一 次 检 查 ;3.4.2 检查的内容检查的内容包括:1) 检查浇注型绕组和相间连接线有无积尘,有无龟裂,变色,放电等现象,绝缘电阻是否正常;2) 检 查 铁 芯 风 道 有 无 灰 尘 , 异 物 堵 塞 , 有 无 生 锈 或 腐 蚀 等 现 象 ;3) 检查绕组压紧装置是否松动;4) 检 查 指 针 式 温 度 计 等 仪 表 和 保 护 装 置
39、动 作 是 否 正 常 ;5) 检 查 冷 却 装 置 包 括 电 动 机 , 风 扇 是 否 良 好 ;6) 检查有无由于局部过热,有害气体腐蚀等使绝缘表面显现爬电痕迹和炭化现象等造成的变色;7) 检查变压器所在房屋或柜内的温度是否特殊高,其通风,换气状态是否正常,变压器的风冷装置运转是否正常;8) 检查调压板位置,当电网电压高于额定电压时,将调压板连接1 档 2 档,反之连接在 4 档 5 档,等于额定电压时,连接在3 档处,最终应把封闭盒安装关闭好,以免污染造成端子间放电;9) 变压器的接地,必须可靠;10) 变压器假如停止运行超过72 小时(如湿度 95%时答应时间仍要缩短)在投运前要 做绝缘,用2500V 摇表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