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测量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施工测量方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建济青铁路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 桥梁施工测量方案桥梁施工测量方案测量是桥梁工程非常关键的工作,必须密切配合业主和监理方作好本工程测量工作,根据设计文件,按照规定的精度,将图纸上设计的桥梁墩台位置标定于地面,据此指导施工,确保建成的桥梁在平面位置、高程位置和外形尺寸等均符合设计要求。一 工程概述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济南特大桥,此桥全长27532.19m,起止里程DK1+908。95DK29+441.14,中心里程为:DK15+675.1。全桥墩台身共846个,桥墩采用圆端型实体桥墩,墩身高度3。517。5m;顶帽托盘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支承垫石采用C40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支承垫石采
2、用C50钢筋混凝土;承台根据环境作用不同分别采用C35、C40、C45混凝土;钻孔桩共6954根(305215延米),桩径类型为1。0m,1。25m,1。5m,单根桩长30m55m,桩基根据环境作用不同采用C30、C35、C40混凝土摩擦桩。中铁十局济青高铁2标二分部承建济南特大桥DK13+500DK27+000(351#墩770#墩)的桥梁单位工程,施工内容包括基础及下部构造和区间连续梁部分,其中桩基础共3353根,承台419个,墩身419个。线路在DK11+354。76647DK14+675。774为左偏曲线,曲线半径7000m;在DK18+791。680DK22+588.693为左偏曲线
3、,曲线半径8000m;在DK22 +951.956DK29 +676。349为右偏曲线,曲线半径8500m。桥梁在DK21+124.28及DK24+554.08:分别上跨既有X303县道和潘王路,上部均采用(32+48+32)m连续梁。14+519.11:跨莱济高速公路上部采用(48.5+56+48。5)m连续梁。二 编制依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1991);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3、DK13+400DK27+000段新建铁路济南至青岛线(济青段)CPI(C级)GPS网坐标成果;4、DK13+400DK27+000段新建铁路济南至青岛线
4、(济青段)CPII(D级)GPS网坐标成果;5、DK13+400DK27+000段新建铁路济南至青岛线(济青段)CPI级GPS点之记;6、DK13+400DK27+000段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贺广段)CPII级GPS点之记.7、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8、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9、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程(GB/T18314-2001);10、时速350公里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铁建设函200776号);11、关于时速350公里以上铁路工程测量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铁建设200842号);12、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测量
5、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三 测量组织机构配置根据中国中铁十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济青铁路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的工程建设需要,项目部设测量队,负责本项目部管段的测量管理工作。各架子队设测量组和专职测量负责人负责相应管段内的测量管理工作。架子队测量组及测量负责人在项目部测量队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四 控制点加密为保证整个工程测量的准确无误在布设平面控制点之前。应根据工程对导线等级的需要,首先对设计提供的控制点进行复测,然后再进行加密工作。将加密控制点布设于设计线路两侧,桥梁两端控制点不得少于3个。控制点拟布设成平面和高程共用点,两控制点间距离控制在150200m之间,平面加密控制网按GPS
6、网D级要求施测,加密等级与复测等级相同。根据本标段线路特点,平面控制网在加密时遵照分级控制的原则:控制网的布设应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进行布设。为保证线路连接的整体性,把基础平面控制网在本标段的控制点,看作是整个标段的首级平面控制网;而路、桥、隧道等又是相对独立的,所以有针对性的建立相应的平面控制网.标段内地基基础并不十分稳定,随着施工的进行和季节的变化,控制点位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必须根据需要进行复测,以确定控制点的变化情况,全面复测每年不得不得少于两次.GPS测量的精度标准级别a(mm)b(mm/Km)D1010a为固定误差,b为比例误差系数高程控制采用闭合
7、水准加密测量,按与同设计同精度三等水准要求进行。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实测.逐点复核相邻水准点之间的高差,通过施测高差与设计高差进行比较确认加密高程控制点精度是否满足精度要求。三等水准采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仪器等级DS05)及其配套的3米铟瓦条码尺进行三等水准测量要求作业。按规范要求,三等水准采用DS1级水准仪进行测量,水准线路采用往返观测,每一段均采用偶数站落点.作业前要检查与校正i角,尽量减小i角误差对观测值的影响。为了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要求将尺垫放在坚实的地方,并踏实以防止尺垫下沉,用竹竿辅助安置水准尺,确保水准尺在观测时处于竖直稳定状态测量时采用测绳量距,保证前后视距
8、尽可能相等,减少仪器i角对高差观测的影响,前后视距差满足规范要求。观测精度严格按以下技术要求执行:水准测量的技术标准等 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等 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或闭合差(mm)附合或环线三 等6150DS1铟瓦往测12DS3双面往返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等 级水准尺类型水准仪等 级视距(m)前后视距差(m)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m)视线高度(m)三 等铟瓦DS1/ DS05803。06.0三丝能度数双面DS365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mm)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mm)限 差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mm)往返测不符值(
9、mm)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mm)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mm)三等水准3。06。02012128五、施工测量放样桥梁施工测量要制定严格的施工放样实施制度、放样成果检核制度、放样成果交底制度、测量成果报审制度和测量竣工资料收集整理制度。桥梁线下工程测量放线配备精度(2级)全站仪进行,高程与平面控制基准统一由指挥部测量队进行测设。各作业组根据区段里程划分进行施工测量放样作业和相关资料整理,严格按照制定的工作流程和步骤方法进行操作。桥梁测量放线按照以下工作流程和步骤进行:1、工作流程桥梁控制次级加密导线的建立、复测报钻孔桩孔位及测量报验单(合格)桩位放样桩位自检、复核、报验测量护筒顶高程、垂直度、检较
10、钢丝绳报承台测量报验单(合格)承台基坑、承台模板放样 可测设承台十字线或直接测放承台的四角控制点,便于模板拼装和检查 承台模板检查、承台顶面标高放样承台施工报墩身台测量报验单(合格)承台检查验收,设置沉降观测点,墩台身放样可测设墩台十字线或墩台身轮廓墩台身模板检查可按墩台身尺寸加宽2cm测放中心线在模板上,钢尺检查各部位尺寸墩台身模板检查报墩身台测量报验单(合格)墩台身检查验收,设置沉降观测点,支承垫石放样根据中心线钢尺检查墩台身尺寸支座中心线放样,检查垫石标高、预留孔位置根据中心线钢尺检查预留孔洞位置桥墩、梁面中心线放样、设置沉降观测点梁模板位置、高程测量 沉降观测检查梁面尺寸、高程验收2、
11、钻孔桩放样2.1、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各桩位中心点坐标(坐标成果必须经过监理工程师审批认可),采用极坐标法准确测量出桩位中心点,桩橛截面尺寸不小于3cm3cm,在桩面钉铁钉做为标志点。2。2、每个中心桩位纵、横轴线方向必须设置4个护桩,便于桩基施工过程中进行检校。2。3、每次桩位放样应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避开施工干扰每个墩位每次放样1个桩位或隔桩(跳桩)放样,不得连续放样,放样时应记录原始地面高程和护筒高程。桩位放样后及时检查各桩位间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桩位放样示意图2.4、桩位测量放样资料必须进行报验并经监理工程师校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3、承台3
12、.1、桩基施工完毕后,在原地面测出承台基坑四个角点及高程以指导基坑开挖的平面位置和深度.3.2、开挖基坑后,及时检查基坑标高及基坑尺寸。7。3。3、基坑检查无误后,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坐标法测放承台十字中心线或各承台角点控制点.3。4、测量完毕后用钢尺检查各点间的距离及对角线距离,确认准确无误后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3.5、承台模板立模后,对承台模板进行检查,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座标法测设各承台角点控制点,用红油漆做标志点在模板上,根据各点拉线检查模板各部位几何尺寸,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承台放样示意图4、墩台身墩台身放样也是采用极坐标方法放样,此方法先计算
13、出各墩台桥梁工作线的交点的坐标,用置镜点坐标,再进行坐标反算求得置镜点至各墩台工作线交点的距离和方位角。极坐标法放样样工作流程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首先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对比进行检核。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检查仪器的视线高。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计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3)、在各待定测点上架设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
14、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5)、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6)、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7)、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D,直到D小于放样限差。8)、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9)、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10)
15、、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11)、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12)、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13)、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六、桥梁沉降观测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桥梁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DS1或D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瓦合金水准尺。
16、在不具备铟瓦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1、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解决。2、观测时间的要求 桥梁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墩台基础施工完成后的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使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具体观频次满足表11要求.表11 墩台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
17、期限观测周期墩台基础施工完成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预制桥梁架梁前全程1次/周预制梁架设全程前后各1次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桥位施工桥梁制梁前全程1次/周上部结构施工中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或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1次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桥梁主体完工无碴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宜少于2月无碴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预应力砼梁体变形观测点设置在支点和跨中,每孔梁测点数量不少于
18、6个;白梁体预应力张拉开始至无碴轨道铺设之前,应系统观测梁体坚向变形,张拉前为变形起点,观测频次满足表12要求。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梁体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预应力张拉期间全程张拉前后各1次梁体弹性变形桥梁附属设施安装全程安装前后各1次梁体弹性变形预应力张拉完成-无碴轨道铺设前2个月1次/1、3、5d,后期1次/周无碴轨道铺设前全程1次/天无碴轨道铺设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残余徐变变形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表1-2 梁体坚向变形观测频次3、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1)、为了能够反映出建桥梁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设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19、.贵州到广州段桥梁隔墩设置承台墩身观测标。2)、承台观测标分为观测标-1观测标2,承台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承台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3)、桥墩观测标埋设,当墩全高大于14m时(指承台顶到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两个观测标;当墩全高小于等于14m时,埋设一个桥墩观测标.4)、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m左右;当墩身较矮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底不足4.0m时,桥墩观测标可设置在对应墩身埋设位置的顶帽上埋设。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方便观测、利于测点保护等原则进行确定。5)、岩石地基、嵌岩桩基础的桥涵可选择典型墩(台)、涵进行观测,测点宜连续3个墩布置
20、;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徐变变形观测可每30孔选择1孔进行;其余桥梁变形观测应逐跨、逐墩(台)布置测点,涵洞应逐个布置。6)、预应力砼梁体变形观测点设置在支点和跨中,每孔梁测点数量不少于6个。桥台的观测点原则上设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数量每个台顶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变形观测点的水准线路宜布设为闭合形式,也可在多个工作基点之间构成附和形式。宜按国家二等水准施测。七、测量管理专项制度1、测量仪器管理制度1)、测量仪器的保管和维护.测量仪器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维护,在潮湿和粉尘环境中作业过后,要把仪器擦拭干净,并置于通风干燥处将
21、水汽晾干。为保持测量仪器的精度指标和稳定性不下降,或损坏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仪器操作者不得远离仪器,使仪器设备的安全处于受控状态。2)、测量仪器的检校。用于测量生产的仪器设备必须按计量法规的要求进行定期强制送检,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未经检定合格的仪器不得用于测量生产,用于工程的测量设备应建立台帐,仪器的型号、精度指标、使用状态、检校情况应作好记录,确保测量仪器处于受控状态。3)、测量仪器要定期检定,了解使用仪器的精度状况,做好检校记录.2、测量过程控制管理制度1)、测前控制,每次测量作业前必须制订测量作业方案,明确测量方法,确保测量成果的质量达到预期的精度要求。2)、测量过程控制(中间过程控制)
22、。3)、桩点的复测,进行导线测量或放样时,必须对作为已知点导线点进行复核测量,平面控制点应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检测,水准点应检测相邻两点间的高差,当检测结果表明桩点正确可靠时,方可进行后续的测量工作.4)、仪器对中整平,以保证置镜站、后点和前点仪器的对中整平正确,防止对点错误的发生。5)、野外数据的记录。记录应采用双记录复测制。记录员应按照记录表格逐项计算,严格禁止采用只计算第一测回度分角值而其他测度分角值照抄第一测回角值的记录方法,以防止角度的度、分计算错误不能通过多测回测角进行复核.。记录员必须在记录簿中记录清楚测量人员和测量时间,以便对测量事故责任进行分析和认定。观测员与记录员之间应密切配合
23、,观测速度与记录速度协调一致,记录员必须对记录数据进行回报,以防止记录员忙中听错记错观测数据.。导线观测时由于控制点高程采用二等水准高程,可以不必进行三角高程测量,可以避免因丈量仪高错误而导致该次观测失败.3、测量内业管理(测后控制),加强内业整理和测量成果的交接制度1)、原始记录的复核。复核原始记录时,应对记录薄上的所有记录数据进行复核,包括点的名称,点之标记,观测数据、日期、人员等。采用双记录复核时,原始记录由两个记录员互相复核,确保记录成果正确无误。在因测量人数受限而采用单人记录时必须遵循单记录双复核,当发现记录错误时,复核人必须让记录员重新计算进行确认。2)、图纸复核测量成果计算前,必
24、须对与施工测量相关施工图纸进行全面复核,确认测量计算所采用的设计数据正确无误,当发现图纸数据与复核结果不符合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解决,以防止设计图纸中设计施工数据错误导致计算成果发生错误.严禁使用未经设计部门认可的非正式图纸中的数据作为测量成果计算的依据。3)、成果计算和复核计算人员必须认真抄录原始记录及起算数据.成果书编制完以后,首先符合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应重新编制,必要时连同外业一起返工,经审核符合施工测量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可用施工放样,测量成果必须归档保存。4)、成果审核与归档测量成果编制完成后须经总队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审核,对不符合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应重新编制,必要时过同外业一起返工,经审核符合施工测量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方可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成果必须归档保存。 济青铁路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部测量队二零一六年一月一日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