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刑法分论期末考试重点精华总结.docx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12836350 上传时间:2022-04-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刑法分论期末考试重点精华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年刑法分论期末考试重点精华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刑法分论期末考试重点精华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刑法分论期末考试重点精华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刑法分论第一章 刑法分就概论一、罪状和法定刑(一)罪状1、含义:罪状是指刑法分就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点的描述2、类型:( 1)简洁罪状 :即仅仅写出犯罪名称,没有具体描述犯罪特点;( 2)叙明罪状 :叙明罪状的特点是在罪刑规范中对具体犯罪的构成特点作了具体的描述;( 3)引证罪状 :引证罪状表现为引用刑法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的构成特点;( 4)空白罪状 :空白罪状没有具体说明某一犯罪的构成要件,但其指出了必需要参照的法律、法规;(二)罪名1、含义:罪名就是犯罪名称,是对具体犯罪本质或主要特点的高度概括;2、类型:( 1)类罪名和具体罪名1、类罪名:是

2、指某一类犯罪的总名称;2、具体罪名:是指各种具体犯罪的名称;只能依据具体罪名定罪;( 2)单一罪名、挑选罪名、概括罪名1、单一罪名,指所包含的犯罪构成的具体内容单一,只能反映一个犯罪行为,不能分解拆开使用的罪名;2、挑选罪名,指所包含的犯罪构成的具体内容复杂,反映出多种行为类型,既可概括使用,也可分解使用的罪名;3、概括罪名, 指其包含的犯罪构成的具体内容复杂,反映多种具体行为类型,但只能概括使用,不能分解使用的罪名;( 3)罪名的功能: 1.概括功能; .2.区分功能 .; 3 评判功能; 4 威慑功能;(三)法定刑1、含义:指包含罪刑关系的条文所规定的适用于具体犯罪的刑罚种类和刑罚幅度2、

3、种类:( 1)肯定确定的法定刑 ,是指在条文中仅规定单一的刑种与固定的刑度;( 2)肯定不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只规定对某种犯罪予以刑罚惩罚,却没有规定对该种犯罪应当适用的刑种和刑度;( 3)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是指在条文中规定肯定的刑种与刑度,并明确规定最高刑与最低刑;( 4)浮动法定刑 ,是指法定刑的具体期限或者具体数量并非确定,而是依据肯定的标准升降;浮动法定刑只适用于罚金;二、留意规定与法律拟制1、留意规定 :指在刑法已作基本规定的前提下,提示司法人员留意、以免司法人员忽视的规定;( 1)留意规定的设置,并不转变相关规定的内容,只是对相关规定内容的重申;即使不设置留意规定,也存在相应的法律

4、适用依据;( 2)留意规定只具有提示性,其表述的内容与相关规定的内容完全相同,因而不会导致将原本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行为也按相关规定论处;2、法律拟制 :法律拟制的特点是将原本不符合某种规定的行为依据该规定处理;三、法条竞合1 含义:是指由于法律对犯罪的错综规定,一个犯罪行为同时符合了数个法条规定的犯罪构成,但数个条文之间存在着整体或者部分的包涵关系,只能适用其中一个条文而排斥其他条文适用的情形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2、适用原就( 1)特殊优于一般原就(2)重法优于轻法原就;一、背叛国家罪其次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1、含义: 指勾结外国或与境外机构、组织、 个人相勾结, 危害中华人民共和

5、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二、分裂国家罪1、含义:是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国家的统一; 2 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3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4 主观方面是有意且只能是直接有意;三、武装叛乱、暴乱罪1、含义:是指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2 客观反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暴乱的行为; 3 主体是一般主体; 4 主观方面是有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是武装叛乱,暴乱而有意实施;四、叛逃罪1、含义:是指国家机关人员和把握国家隐秘的国家机关

6、人员以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 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2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3 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把握国家隐秘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国家工作人员;4 主观方面是有意且只能是直接有意;五、间谍罪1、含义:是指参与间谍组织,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本罪的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2 客观方面表现为参与间谍组织、接受

7、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只是轰击目标的行为;3 主体是一般主体; 4 主观方面是有意;六、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供应国家隐秘情报罪1、含义:是指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供应国家隐秘情报的行为;七、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1、含义:是指境内外的机构、组织、个人资助境内外的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行为;一、放火罪第三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1、含义:是指有意放火焚烧公共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公共安全;2 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的行为;3 主体

8、是一般主体(已满14 周岁); 4 主观方面是有意、即可是直接有意、也可是间接有意;3、对放火罪的认定: (独立燃烧说)只要目的物处在相对稳固的独立燃烧状态并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便构成既遂;二、投放危急物质罪1、含义:是指有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公共安全; 2 客观方面表现为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 主体是一般主体;4 主观方面是有意、即可是直接有意、也可是间接有意;三、以危急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1、含义:是指使用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急物质等危急性相当的其他

9、危急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2、构成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其他危急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四、破坏交通工具罪1、含义:是指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其发生颠覆、毁坏危急,尚未造成严峻后果或者已经造成严峻后果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2 客观方面表现为破坏交通工具足以使其发生颠覆、毁坏危急的行为;3 主体是一般主体;4 主观方面是有意、即可是直接有意、也可是间接有意;五、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1、含义: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或者其单位,违反枪支治理规定,非法出租出借枪支,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或者单位,违反枪支治理规定,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峻后果的行为;

10、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社会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治理制度;2 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枪支治理规定,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行为;3 主体是特殊主体;4 主观方面是直接有意;六、交通肇事罪1、含义:是指违反交通运输治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缺失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2 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治理法规,因而产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缺失的行为;3 主体为一般主体; 4 主观方面是过失,可以是疏忽大意,也可以是过于自信;3、刑事责任:情节一般的,处3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殊恶劣情节的,

11、处3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 年以上有期徒刑;七、危急驾驶罪1、含义: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赶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2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赶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3 主体为一般主体;4 主观方面为有意;一、有意杀人罪第四章 侵害公民人身权益、民主权益1、含义:是指有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他人的生命权益;2 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3 主体:一般主体, 年满 14 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才能的自然人;4

12、主观方面:行为人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有意,直接有意或间接有意;间接有意须有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3、有意杀人罪的认定:( 1)致人自杀行为的定性:1 行为人的合法正值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2 是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引起的,不构成本罪,但是构成相应的罪;3 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有意,应当以有意杀人罪论处;( 2)帮忙自杀行为的定性: 1精神上的勉励,不追究;2 赐予物质帮忙,原就上构成,从轻或减轻惩罚;3 如直接动手,应认定为有意杀人,但从轻;( 3)教唆自杀行为的定性:1以有意杀人罪论处,但是从轻、减轻或免除惩罚;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2 但是教唆无责任才能人的,以有意杀人罪论处;(

13、4)相约自杀行为的定性:1 双方相约共同自杀,一方没有实施教唆、帮忙、诱使,不追究;2 双方相约共同自杀,一方要求对方杀死自己,未死亡一方构成有意杀人罪,但从轻;3 双方相约共同自杀,一方供应条件,对方利用条件自杀的,比照帮忙自杀;4 一方诱骗对方相约共同自杀的,诱骗者以有意杀人罪论处;( 5)受嘱托杀人行为及“安乐死”问题;受嘱托杀人构成有意杀人罪;“安乐死”合法条件: 1 病人身患绝症,死亡不行防止;2 病人无法忍耐精神、肉体的痛楚;3 有患者的真实嘱托和承诺;4 医生安法定程序,以解除其痛楚为目的,实行适当方法;二、过失致人死亡罪1、含义:是指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2、构成要件: 1 客体

14、是他人的生命权益;2 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必需发生死亡结果,行为与结果具有因果关系;3 主观方面是出于过失,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4 主体是一般主体;三、 有意损害罪1、含义:是指有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2 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3 主体为一般主体;(重伤、死亡 14 周岁以上,轻伤 16 周岁以上)主观方面是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有意;3、有意损害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的界限:相同之处在于客观上行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主观上没有造成他人死亡的有意;区分在于:有意损害致人死亡主观上具有损害的有意,但对结果死

15、亡是过失;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主观上只对死亡结果有过失,主观上并无损害的有意;(一)有意损害与有意杀人未遂的界限1、相同之处在于客观上造成损害的结果;2、区分在于行为人有意内容不同:有意损害的有意内容是非法损害他人健康,并无剥夺他人生命的有意内容; 有意损害未遂的有意内容是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客观上造成损耗结果,但这是由于意志意外的缘由;四、强奸罪1、含义:是指以暴力、威逼或者其他手段,违反妇女意志,强行与妇女性交,或者有意与不满14 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女性的性自由权和幼女的身心健康权;2 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威逼或者其他手段, 违反妇女意志,强行与之性交,

16、或者与不满14 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3 主体为年满14 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才能的男性;4 主观方面是直接有意,并且具有违反妇女意志强行与之性交的有意内容;五、非法拘禁罪1、含义:是指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益;2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以拘禁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3 主体为一般主体;4 主观方面是出于有意,并且具有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目的;(一)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的区分非法拘禁罪是指 :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实行暴力,胁迫或者

17、其他方法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或者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儿的行 为;这两种犯罪在形式上都是剥夺了被害人的人身自由;区分在于:( 1)侵害的客体不同;前者是单一客体,即侵害客体为他人的人身自由;后者的犯罪客体一般是单一客体,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即公民的人身权益,但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也同时侵害了财产权益和人身权益;( 2)行为方式不同;前者既可以以作为方式,也可以以不作为方式实施;而后者只能以作为方式实施;( 3)行为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使被害人遭受拘禁之苦,并不提出财物或者其他不法利益的要求,后者是为了威逼被绑架人以达到自己猎取财物或者其他非法利益的目的;六、拐卖

18、妇女、儿童罪1、含义: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人身权益中的人身不受买卖的权益;2 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拐卖、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3 主体为一般主体; 4 主观方面是直接有意并且具有出卖的目的;3、本罪的数罪问题:1 过程中因殴打、捆绑行为过失致人损害、死亡结果发生的,以本罪论处;2 因被害人抵抗等缘由有意将被害人杀死或实施损害的,以有意杀人罪或有意损害罪实行数罪并罚;3 奸淫被拐卖妇女或诱骗、强迫其卖淫的,以本罪论处;七、绑架罪1、含义: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2、

19、构成要件: 1 绑架罪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益;2 绑架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劫持他人的行为;3 绑架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已满16 周岁,具有刑事责任才能的自然人;4 绑架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有意,且具有勒索财物的目的;八、诬告陷害罪1、含义:是指捏造犯罪事实诬陷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峻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益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2 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进行告发, 情节严峻的行为; 3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4 主观方面为直接有意,并且具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九、羞辱罪1、含义: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他人人格,

20、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峻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公民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2 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或者其他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 3 主体是一般主体; 4 主观方面为直接有意,并具有贬低他人人格, 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十、诽谤罪1、含义:是指有意捏造并散播某种事实,损坏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峻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公民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2 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并散播某种事实,损坏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 3 主体为一般主体; 4 主观方面为直接有意并且具有贬低、损坏他人人格、 名誉的目的;十一、虐待罪1、 含义: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常常以打

21、骂、冻饿、禁闭、强迫过度劳动、有病不给治疗或者其法方法进行摧残、磨练,情节恶劣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主要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公平权益,本罪侵害的对象只能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2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常常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3 主体为特殊主体,必需是共同生活的同一家庭的成员,相互之间存在肯定的亲属关系或者扶养关系;4 主观方面表现为有意;十二、破坏选举罪1、 含义:是指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以暴力、威逼、欺诈、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峻的行为;学习资料学

22、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十三、重婚罪1、含义:是指有配偶而重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侵害的客体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2、客观上必需具有重婚行为;表现形式:其一是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其二是没有配偶的人,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3 主体是已婚男女的任何一方,或虽未结婚但明知对方有配偶的人;4 主观上只能是有意,过失不构成本罪;第五章 侵害财产罪一、抢劫罪:1、含义: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威逼或者其他令被害人不能抗拒的方法,当场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为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全部权和人身权;以公私财物为对象;2 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

23、、威逼或者其他令被害人不能抗拒的方法,当场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3 主体是一般主体; (年满 14周岁) 4 主观方面是直接有意,且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一)抢劫罪与绑架罪的区分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或者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儿的行为;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两者的区分在于:( 1)犯罪客体不同;抢劫罪的犯罪客体是公私财物的全部权和公民的人身权益,绑架罪的犯罪客体一般是单一客体,即公民的人身权益,但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也同时侵害了财产权益和人身权益;( 2)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抢劫罪是当场使

24、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当场劫取财物,绑架罪是将被害人掳走限制其自由后,以杀害,重伤或长期禁闭被害人,威逼被害人家属或有关人员,迫使其在肯定期限内交出所勒索的财物;( 3)犯罪主体年龄要求不同;抢劫罪的主体是满14 周岁的有刑事责任才能的人;而绑架罪的主体是满16 周岁有刑事责任才能的人;二、盗窃罪1、含义: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隐秘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公司财务全部权;2 客观方面表现为已隐秘窃取的方法,将公私财物转移到自己的掌握之下,并非法占有的行为;3 主体是一般主体; 4 主观方面是直接有意,即明知是他人或者单位全部或者持有的财物

25、,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窃取财物的行为;三、诈骗罪1、含义: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公私财物的全部权;本罪的对象可以是各种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2 客观方面表现为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诈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3 主体是一般主体;4 主观方面是直接有意,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四、抢夺罪1、含义: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使用暴力、胁迫等强制方法,公然夺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公私财物全部权;犯罪对象只能是动产;2 客观方面表现为公然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3 主体为一般主

26、体;4 主观方面限于直接有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五、侵占罪1、含义: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的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仍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2、构成要件: 1 犯罪客体为公私财产全部权,犯罪对象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以及遗忘物、埋藏物;2 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代为保管的他人数额较大的财物非法占有,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据为己有,拒不退仍的行为; 3 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4 主观方面是有意,并且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六、职务侵占罪1、含义: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

27、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务全部权;犯罪对象是单位全部的各种财物;2 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自己职务上主管、经手或者治理的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3 主体是特殊主体,即限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4 主观方面是直接有意,即明知是本单位全部的财物,而期望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为己有的心理态度;(一)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的界限1 二者都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内部人员,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害本单位财产的行为;2. 二者的区分主要在:( 1)犯罪客体不同:挪用资金罪的客体只是侵害了本单位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而没有

28、侵害本单位财产的处分权,而职务侵占罪是侵害单位财产的整体全部权;( 2)犯罪对象不同:挪用资金罪的犯罪对象是资金,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除了资金之外,仍包括其他具有经济价值的有形和无形的财产;( 3)客观方面不同:挪用资金罪的构成,法律条文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不同的挪用有不同的定罪标准;而职务侵占罪只是对侵占行为作出了概括性的规定,定罪是以数额较大为标准;( 4)主观方面不同:挪用资金罪的目的是临时使用本单位的财物,不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而职务侵占罪就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二)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的界限1. 都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都侵害公私财产权益;2. 二者的区分在

29、于:( 1)犯罪对象不同:职务侵占罪侵害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而侵占罪侵害的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以及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 2)客观方面不同: 职务侵占罪只能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行为方式包括窃取、骗取、 侵吞等多种方式;而侵占罪的事实与职务无关,行为方式只能是将自己合法占有的财产,据为己有、拒不交出;( 3)犯罪主体不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而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七、敲诈勒索罪1、含义: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逼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害公私财产的全部权,又侵害被害人的人身权益或者其

30、他权益;2 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被害人使用威逼或者要挟的方法,对其强行索取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3 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4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有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一)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全部人、治理人实施威逼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两者的主要区分在于:( 1)行为的内容不同:抢劫罪以当场实施暴力、暴力相威逼为其行为内容;敲诈勒索罪仅限于威逼,不当场实施暴力,而且威逼的内容不只是暴力,仍包括非暴力威逼

31、( 2)犯罪行为方式不同:抢劫罪当着被害人的面实施,一般用语言或动作来表示;敲诈勒索罪的威逼可以是当着被害人的面,也可以是通过第三者来实现,可以用口头的方式来表示,也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来表示;( 3)非法劫取财物的时间不同:抢劫罪是当场取得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可以是当场,也可以是在实施威逼、要挟之后取得他人财物;行为人以暴力相威逼使被害人限期交出财物的行为,不应定为抢劫罪,而应以敲诈罪论处;( 4)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不同;抢劫行为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法律不要求其劫取财物的数额必需达到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敲诈勒索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刑法规定以数额较大作为敲诈勒索罪的必要要件;八、有意毁坏财物罪

32、1、含义:是指有意非法的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峻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公私财物的全部权;犯罪对象可以是任何有形的公私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2 客观方面表现为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峻的行为;3 主体为一般主体;4 主观方面是直接有意,包括直接有意和间接有意;九、挪用资金罪1、含义: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 个月未仍,或者虽未超过3 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挪用资金罪侵害的直接客体为公私财产全部权;本罪侵害的对象是

33、行为人所在单位的资金2客观方面表现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仍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3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4 本罪行为人主观方面是有意;一、妨害公务罪第六章 妨害社会治理秩序罪1、含义:是指以暴力、威逼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履行职责的行为,以及有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威逼方法,但造成严峻后果的行为;二、招摇撞骗罪1、含义

34、:指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治理活动及其威信,2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3 主体为一般主体;4 主观方面是有意;3、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三种情形:一是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二是职务低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职务高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三是此部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彼一部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三、伪证罪1、含义: 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 鉴定人、 记录人、 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有意作虚假证明、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

35、或隐匿罪证的行为;(一)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分( 1) .犯罪方式不同:本罪之在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个别情节上作伪证;后者是捏造整个犯罪事实;( 2)犯罪主体不同:本罪是特殊主体,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而后者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3)犯罪发生的时间不同:本罪只发生在刑事诉讼中,后者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开头之前;( 4)行为所针对的对象不同:本罪是进入诉讼程序的犯罪嫌疑人;而后者就是未必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人( 5)犯罪意图不同:本罪既可能是陷害无罪之人也可能是包庇有罪之人;后者只是陷害他人;四、窝藏包庇罪1、含义:是指为其供应隐匿处所、财物,帮忙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一)窝藏

36、包庇罪与伪证罪的区分( 1)主体不同: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包庇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2)实施犯罪的时间不同:伪证罪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包庇罪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开头之前;( 3)行为人有意内容不同:伪证罪既可以是隐匿罪证从而使犯罪分子躲避法律制裁的意图,也可是为了陷害他人使无罪者受到刑事追究的意图;包庇罪的有意内容只是意图使犯罪分子躲避法律制裁;第七章 贪污贿赂罪一、贪污贿赂罪 :1、含义:国家工作人员或国有单位实施的贪污、受贿等侵害国家廉政制度建设制度,以及其他人员或单位实施的与受贿具有对向性或撮合性的情节严峻的行为;2、构成要件: 1.贪污贿赂罪

37、的侵害客体是国家廉政建设制度 2.贪污贿赂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侵害国家廉政建设制度情节严峻的行为 3.贪污贿赂罪的主体,绝大多数是特殊主体 4.贪污贿赂罪的主观方面均为有意,过失不能构成本类犯罪;3、分类:从犯罪主体角度贪污贿赂罪分为以下三类: 1.作为自然人的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的犯罪 2.作为自然人的一般主体实施的犯罪 3.单位主体实施的犯罪;二、贪污罪 :1、含义: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托付治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2、构成要件: 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害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

38、,也侵害公共财产的全部权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有意,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3、犯罪主体:一类是国家工作人员:1.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2.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3.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4.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另一类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托付治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一) 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

39、 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在主观上都是有意,并且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客观上都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必备内容;二者的区分:1. 犯罪客体不同:本罪是复杂客体,即侵害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也侵害公共财产全部权;而职务侵占罪的客体是简洁客体,只侵害单位财物全部权2. 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管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托付经营 治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工作人员;二、挪用公款罪1、含义: 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

40、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仍的行为;2、构成要件 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 即既侵害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也侵害公共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权;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公款即公共财产中呈货币或者有价证券形状的部分;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仍的行为;3.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由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托付治理、 经营国有财产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假如利用职务之便,挪用本单位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的, 可以构成挪用资金罪而不构成本罪;(一) 挪

41、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界限两罪的客体都是复杂客体,既侵害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的廉洁性,也侵害公共财产全部权;客观方面的要件都包含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内容;主观方面都是直接有意;二者的区分:1、 次要客体存在肯定区分:挪用公款罪次要客体仅限于公共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权;贪污罪的次要客体是公共财产全部权;2、 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不同:挪用公款罪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以上未仍的行为;贪污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实施本罪的行为人不存在作假帐、虚报账目等行为,而实施贪污罪的行为人往往有作假帐虚报账

42、目等行为;3、 主体范畴不同:挪用公款罪主体仅限于国家工作人员,贪污罪的主体除了国家工作人员外,仍包括受国有单位托付治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4、 主观目的不同:本罪以非法取得公款使用权为目的;而贪污罪的就以占有公共财物为目的;三、受贿罪:1、含义: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2 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3 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由国家工作人员构成;4 主观方面是直接有意,即行为人明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

43、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会损害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仍期望并追求该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3. 受贿罪客观方面的一种特殊形式:斡旋受贿( 1)含义: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位置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 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值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行为;( 2)具备条件: 1 利用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2 利用本人职权或者位置形成的便利条件;3 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值利益;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界限二者都是特殊主体,主观方面都是有意;二者的区分在于:1 犯罪客体和对象不同:受贿罪是单一客体,即国家

44、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贪污罪的客体就是复杂客体, 即即侵害国家公职人员的职务廉洁性,也侵害公共财产全部权;2 客观行为表现不同:受贿罪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后者就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使用侵吞、窃取或者替他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3 主体的范畴不同:受贿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总做人员,而贪污罪的主体除了国家工作人员之外,仍可以由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托付治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构成;4 犯罪目的不同: 受贿罪的目的是非法猎取他人财物,贪污罪的目的就是非法占有自己合法主管、经营的公共财物;第八章 渎职罪一、渎职罪1、含义

45、: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妨害国家治理活动,致使公共财产或者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受重大缺失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治理活动;2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并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缺失的行为;3 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代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4 客观方面有的是有意、有的是过失;二、玩忽职守罪1、含义: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峻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仔细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缺失的行为;2、构成要件: 1 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治理活动(国家机关对社会的治理职能)2 客

46、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玩忽职守的行为,并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了重大缺失;3 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代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4 客观方面只能是过失,即行为人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理应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在履行工职中时刻保持必要留意,但行为人却持一种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心态,对自己玩忽职守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大缺失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防止;三、徇私枉法罪1、含义: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有意包庇不使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有意违反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2、构成要件:1 客体为国家私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国家的司法公平;2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实施了徇私枉法、徇情枉法的行为3 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4 主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