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八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八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2.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学问结构无脊柱1动物的分类腔肠动物 : 珊瑚软体动物 : 河蚌环节动物 : 蚯蚓节肢动物 : 蜘蛛鱼类两栖类 : 大鲵无脊椎动物注: ( 1)对动物的分类 , 除比较外部外形结构仍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2 )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依据它们的外形结构特点进行有脊柱爬行类 : 龟鸟类 哺乳类藻类 如水绵脊椎动物无种子苔藓 如地钱 孢子植物2植物的分类蕨类 如肾蕨裸子有植种物子如油松、银杏被子植物 玉 M、向日葵种子植物病毒3、微生物细菌真菌动物(第五单元第一章至第三章)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 鱼1、运动器官:尾鳍掌握并保持前进方向)学问点归纳胸鳍和腹鳍保持平稳尾
2、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3、 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能通过尾部的摇摆和鳍的和谐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用鳃在水中呼吸;( 08 中考)4、鱼离不开水的缘由: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绽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绽开,就得不到充分的氧气而死亡;5、模拟试验 :科学讨论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讨论对象做试验时,就可以用仿照试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试验,或者仿照某些条件来进行试验,这样的试验就叫模拟试验;其次节陆地生活的动物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08 中考)(1) 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
3、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2) 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用于爬行、行走、跳动、奔跑、攀援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 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 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 (4) 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准时作出反应;2、环节动物(1) 身体由很多相像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2) 蚯蚓:生活环境: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潮湿土壤中,昼伏夜出;食性:枯枝落叶、垃圾运动:通过肌肉和刚毛的协作使身体蠕动,呼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潮湿的体壁呼吸. ,黏液溶解氧气进入体壁的毛细
4、血管到达蚯蚓全身;(07 、09 中考)3、哺乳动物:(1) 主要特点: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如兔、大熊猫(07、08 中考)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呼吸:用肺呼吸;循环: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1 / 6体腔:有膈分为胸腔和腹腔,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点;(2) 陆地中生活的动物所要的基本条件 是: 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藏地(3) 兔:体表:被毛(保温) 呼吸:用肺呼吸,循环: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消化:牙齿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神经:神经系统发达调剂体温,体温恒定;生殖: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运动:跳动(后退比前腿发达)4、变
5、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区分:(1) 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剂而维护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恒温意义:削减对外界环境依靠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畴(2) 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转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1、鸟 类适于空中翱翔生活的结构特点( 1)外型:流线型或梭型结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2)运动:有翅(翼):羽毛、翅膀绽开利于飞行胸肌发达,骨轻,长骨中空,有利减轻体重( 3)消化:角质喙,无牙齿,食量大、消化快、直肠短,排便快,没有膀 胱, 不贮 存 粪便 , 减 轻体重;( 4)呼吸:用肺呼吸,气囊帮助肺的呼吸,呼吸
6、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进行双重呼吸;(5)循环:心脏4 腔,输送氧的才能增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体温高恒定,42 度左右;2、昆 虫(1) 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 万种,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2) 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 对足, 2 对翅,都生在胸部;(3) 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4) 昆虫的外骨骼是掩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强的外壳,有爱护和支持内部松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5) 昆虫的外骨骼不会随身体生长,因此会发
7、生蜕皮;3、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帮助呼吸其次章 动物的运动与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1) 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或骨骼肌)组成(2) 骨胳肌结构: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肌腱,骨胳肌特性: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协作活动的;( 3)运动的产生 过程: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头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4) 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掌握和调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
8、统、循环系统的协作下共同完成运动;(5) 关节的结构图:如右图(09 中考)(6) 骨、关节、骨骼肌的协作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肱三头肌 收缩,肱二头肌 舒张;(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同时处于收缩状态)其次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动物的行为分类:2 / 6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备行为、繁衍行为、迁徙行为等; 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打算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母鸡孵蛋、小鸟喂鱼、幼袋鼠吃奶、鸟的迁徙;( 2)学习行为:是在
9、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体会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3、动物学习行为意义:动物越高等,学习才能越强,适应环境才能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第三节 动物的社会行为;( P37)1、 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如白蚁群体、狒狒群体2、 社会行为特点:群体内部往往形成肯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仍形成等级3、 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沟通信息,沟通方式有动作
10、、声音、和气味等;(09 中考)蜜蜂跳舞动作黑长尾猴声音蚂蚁气味蝶蛾类昆虫性外激素(气味)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08、09 中考)维护自然界中生态平稳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忙植物传粉、播种2、生态平稳: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护在相对稳固状态的现象;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靠、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4、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如用瓢虫杀灭、掌握棉蚜数量;主要方法有:以虫治
11、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其次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动物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看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亲密;2、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抱负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它可节约费用,简化程序和削减污染3、仿生:仿照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创造制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细菌和真菌(第四章和第五章)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衍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2、列表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大小外形颜色细菌菌落小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白或黄真菌菌落大绒毛状 , 絮状或蜘蛛
12、状红, 褐, 绿, 黑, 黄3、培育细菌真菌的方法:配制培育基(含养分物质的有机物)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育(07 中考)4、接种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放在培育基上的过程叫接种;5、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肯定的条件:水分、相宜的温度、有机物;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就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酵母菌可有氧呼吸,也能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养分(即养分方式为异养)第二节细菌1、细菌是由列文虎克发觉的2、法国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试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3、细菌特点: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
13、状等外形,无成形细胞核;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分裂繁衍(裂殖);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抗击力的休眠体,叫芽孢;4、 细菌快速繁衍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5、细菌的结构:如下图(从外到内)3 / 6(1) 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单细胞生物;(2) 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分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洁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5、细菌生殖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20-30分钟一次;有些
14、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抗击才能;6、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细胞的对比比较内容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细胞壁有无有有细胞膜有有有有细胞质有有有有细胞核有有无,只有未形成细胞核有叶绿体有无无无鞭毛无无有无荚膜无无有无7、养分方式(异养):腐生和寄生(靠现成的有机物来养活) 腐生细菌和真菌:分解动物植物遗体;寄生细菌和真菌:寄生在活的动植物体内;8、作用:作为分解者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第三节真菌4、 真菌的种类:(1) 大型真菌: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多细胞真菌)(2) 霉菌:青霉、曲霉(多细胞真菌)(3) 酵母菌(单细胞真菌)2、真菌
15、的结构:菌体由很多细胞连接形成的菌丝构成;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叶绿体)、细胞核;另外仍有单细胞的真菌,如酵母菌;均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3、真菌的生殖:用孢子繁衍后代4、酵母菌(单细胞真菌)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液泡、无叶绿体养分方式: 异养(腐生)有氧呼吸 :葡萄糖二氧化碳 +水+能量(多) 无氧呼吸 : 葡萄糖酒精(多) +二氧化碳 +能量(少 )生殖方式:出芽生殖,特别情形进行孢子生殖 5、霉菌(青霉、曲霉)(多细胞真菌)外形:(多细胞)结构:青霉:直立菌丝、养分菌丝顶端孢子囊:扫帚状,青绿色曲霉:直立菌丝、养分菌丝顶端孢子囊:放射状,黑褐色生殖:孢子生
16、殖养分方式:异养(腐生)6、蘑菇(多细胞真菌)结构:菌盖和菌柄又称子实体,菌褶,菌丝;制作孢子印时,放射状孢子印是由菌褶上散落下来的孢子组成的;养分方式:异养(腐生)从腐烂的植物体获得养分;生殖:孢子生殖生活环境:生活在温度相宜、水分充分且富含有机物的地方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1) 作为分解者参加物质循环;即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取利用,制造有机物;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2) 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这类微生物多营寄生生活,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取养分物质;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
17、炎,真菌引起癣、小麦叶锈病(留意: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 导致的(3) 与动植物共生;2、共生指一种生物与另一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靠、不能分开的现象,简言之,互利共生;(1) 如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2)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3) 与动物:兔、牛、羊内有些细菌帮忙分解纤维素与人:人的肠道中有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 和维生素 K 对身体有益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作用1、食品制作;即发酵原理的应用,发酵就是有机物在肯定温度下被酵母或其他菌类分解成某些产物的过程(08 中考) 酿酒、制作馒头和面包酵母菌7 / 6酸奶、泡菜乳酸菌制醋醋酸菌制酱霉菌5、 食品储存;腐败缘由
18、-细菌和真菌分解食品中的有机物并在其中生长繁衍所导致; 储存原理 -将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其生长繁衍;储存方法 -低温储存、高温灭菌储存(如巴氏消毒)、缺氧储存等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脱水法、腌制法、真空包装法、晒制烟熏法渗透法、冷藏冷冻法3、疾病防治;主要指抗生素治病与转基因技术生产药品;抗生素是真菌(另外仍有放线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胰岛素是对大肠杆菌转基因形成治糖尿病的药物;4、环境爱护;无氧时一些杆菌、甲烷菌可将引发污染的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甲烷等,而有氧时另外一些细菌(如黄杆菌)可将这些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样都使污水得到净化;第六单元第一章依据生物的特点进行分类第
19、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1、生物分类主要是依据生物的相像程度(包括外形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从大到小的七个等级,并对每一类群地势状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点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2、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外形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点;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3、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4、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花、果实、种子5、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低等到高等
20、、水生到陆生)5、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我国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杉、珙桐(中国鸽子树) 其次节从种到界1、科学家依据生物之间的 相像程度 ,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2、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目的是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依据是生物之间的相像程度,3、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4、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07 中考)5、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像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相像特点越多,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亲密的;6、生物命名法:瑞典人林奈提出的双名法,即属名种加词其次章熟悉生物的多样性1
21、、生物多样性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家乡”3、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基因多样性打算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2)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3)生态系统发生猛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丢失. 所以爱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爱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爱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第三章爱护生物的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逼的缘由:(1) 生态环境转变和破坏;(2) 掠夺式开发利用;(3) 环境污染;(4) 外来物种入侵
22、;(如来自国外的水葫芦) 2、建立 自然爱护区:含义: 是指含有爱护对象在内的肯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爱护和治理,这个区域就是自然爱护区;功能: 具有“自然基因库”、“自然试验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馆”的特点;目的:( 1)爱护生态系统(如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爱护区)(2)爱护珍稀动植物(如爱护斑头鸟、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的青海湖鸟岛爱护区3、建立自然爱护区是爱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4、生物多样性的爱护:( 1)就地爱护建立自然爱护区( 2)迁地爱护迁出原地,移入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种子、精子库)( 4)健全法制治理,全球合
23、作* 各种动物的特点:( 1)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2)软体动物:身体松软,靠贝壳爱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螺等)(3)甲壳动物:有坚硬外壳(水蚤、虾、蟹)(4)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5)昆虫:身体可分为头(触角),胸(足3 对,翅 2 对),腹(气管)( 6)节肢动物门:身体有很多体节,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7)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暴露,能分泌黏液,有帮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8)鸟纲: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骨中空,内充气体,心脏4 腔,用肺呼吸,气囊帮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9)哺乳动物门:体表被毛、牙齿有门、犬、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4 个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