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docx(5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 文本1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文本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市域城乡发展定位与目标2第三章 区域协同规划4第四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6第五章 城市性质和规模21第六章 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21第七章 城区用地布局26第八章 城区综合交通规划30第九章 城区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32第十章 历史城区保护与旧城更新规划34第十一章 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37第十二章 城区综合防灾减灾规划40第十三章 城区环境与资源保护规划41第十四章 城区建设用地控制43第十五章 城区近期建设及远景规划44第十六章 规划实施措施45第十七章 附则46附表47I第一
2、章 总则第一条 规划目的为指导介休市城市建设和发展,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介休市城乡总体规划(2014-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第二条 规划编制背景1、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第146号令)、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2012)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强调了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让更多的民众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2、上位规划的变化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太原都市圈规
3、划(2011-2030)、孝汾平介灵城市组群规划2014-2030、晋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等上位规划的变化,确定了介休的区域次中心地位,需要介休进行经济产业转型,增强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区域交通与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3、重大项目的建设大西高铁介休站、青云超轻直升机产业园区、机械装备制造园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建设,需要介休统筹考虑其对城市用地、交通系统等的影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协调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居民生活质量。4、重大事件的影响山西经济综改试验区试点、荣获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体现了介休的发展优势,预示介休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
4、点上。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区域全面协调发展。(2)充分利用介休市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介休经济可持续发展。(3)尊重历史,充分认识到介休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及其现实意义,严格保护文物,保持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与古城的协调。(4)尊重介休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历史文化格局,延续和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景观风貌,同时打造有特色的城市形象。(5)立足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树立超前规划意识,强调近期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认真研究城市建设的时序,着重近期、远期结合,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
5、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为城市的远景发展留有余地。第三条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第146号令)(3)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4)山西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5)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6)山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7)山西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2008-2012)(8)太原都市圈规划(2011-2030)(9)晋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10)介休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11)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四
6、条 规划重点(1)加强区域协调研究 (2)注重城乡统筹,体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3)优化城市布局,协调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的关系(4)保护城市历史环境,激活历史场景 (5)建设城市特色景观,改善环境第五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4-2030年,其中:近期:20142020年; 远期:2020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第六条 城市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按地域范围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城区三个层次。 (1)市域市域指介休市行政辖区面积743.7 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本次规划城市规划区范围北起平遥与介休行政边界,南至连接京昆高速至孝义的新建高速,东到京昆高速,西至介休与孝义行政
7、边界。主要包括城区、义安、三佳和张兰的城镇产业发展带,总面积240平方公里。(3)城区范围东至龙凤河,南至大运高速及孝汾介高速环线(规划),西面和北面至汾河。总面积为 42 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为 面积35.7 平方公里。 第七条 强制性内容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乡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乡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 市域城乡发展定位与目标第一节 市域城乡发展定位第八条 区域定位大太原都市区南部区域中心城市,孝汾平介灵城市群中的交通枢纽。第九条 功能定位(1)晋中南部地区核心经济
8、增长极;(2)生产性服务中心和区域物流中心;(3)区域高新技术人才教育中心。第十条 城市形象特色定位新旧共济、和谐宜居、面向未来的生态型历史文化城市。在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的发展背景之下,逐渐发展旅游、生产性服务等第三产业;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构建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同时介休市内拥有山西晋商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资源,用历史文化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在未来形成产业凝聚力。第十一条 产业定位以煤炭产业为支柱产业、以高效农业为基础产业、以文化旅游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精密机械制造业为未来发展战略产业的多层次产业定位。第二节 市域城乡发展战略第十二条 总体战略目标结合自身实际推进
9、新型城镇化发展,通过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交通带动作用,注重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促进现代化进程和历史文脉的融合,将介休建设成为一个高效繁荣、新旧共济、和谐宜居的历史文化城市。 第十三条 经济发展目标预测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0亿元,人均6万元左右,年均增长10%。2020年后保持8%以上的增长。预测到203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70亿元,人均11万元左右,年均增长8%到2020年,三次产业的构成由目前的27325转变为26038,煤焦钢产业在二产中的比重由目前的95%下降为72%。2020年后构建内需型与外需型经济增长支点
10、;通过发挥产业转型优势,建立经济资本化体系。第十四条 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积极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同期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全市90%的村基本达到园林化标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污水处理率达到9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90%,农业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节水灌溉比重达到90%。第十五条 城镇化发展战略目标 近期2020年,市域人口为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1.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 远期2030年,市域人口为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42万人,城镇化
11、水平为84%。第十六条 城市建设战略目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条件。建成比较完备的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和防灾减灾等现代化城镇基础设施体系,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第十七条 目标体系见附表第十八条 战略措施 1、推进工业新型化(1)整合有效资源提升传统产业;(2)延伸传统工业形成优势集群;(3)培育新兴产业实行差异竞争;(4)优化园区布局推进产业集聚;(5)发展循环经济构筑新型工业。2、建设现代服务业(1)打造商贸交易中心;(2)发展生产性服务,服务周边城市。3、促进交通带动作用(1)完善交通网络体系;(2)构筑区域物流港;(3)拓展电子商务产业;(4)建设青云飞机场项
12、目。4、古城复兴、展“大文化”挖掘历史文化促进文化发展(1)挖掘历史文化,夯实文化基础,重塑古城文明。(2)构建“一体两翼三区多节点”的旅游空间格局。以城区作为旅游主题,以南部的绵山、张壁古堡和东北部的洪山、张兰作为两翼,以介休城区、绵山、张壁古堡三大旅游区作为重点开发建设对象。5、观“名山”赏“秀水”践行生态保护推进城市生态化(1)走绿色之路观名山赏秀水(2)倡导绿色生活建设低碳城市(3)强化集约发展提高节约水平(4)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第三章 区域协同规划第十九条 区域协同发展战略 (1)北承南接,西向辐射,形成太原城市群南北衔接、中西部互动的助推器; (2)三城一体,轴带聚合,形成高
13、效、集约、可持续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3)分区引导,连片提升,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绿色转型,产城互动,建设各具特色的百强县经济群落; (5)统筹布局,共建共享,建设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 (6)联防共保,重点修复,建设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家园; (7)文化整合,传承文脉,建设乡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第二十条 城市协同发展与空间布局协调1、总体要求充分利用太原都市圈城镇密集区城镇分布的“环形”格局,以环太原盆地交通基础设施走廊为纽带,以区域生态绿心为内核,以外围山体为生态屏障,加强介休、孝义、汾阳、平遥、灵石在空间上的对接,逐步形成“Y”形城镇组群。2、与孝义同城化发展加强与
14、孝义在空间、交通、生态等方面的对接,强化产业协作、交通互动、生态共保、资源共享和空间整合。3、与汾阳、平遥、灵石协调错位发展积极融入太原和晋中经济区,在全球产业链中找准定位,高起点谋划未来发展;不断拓展与太原和晋中的信息交流通道,为自身发展创造条件。与太原的政治、经济中心及相关功能对接,使介休成为临近太原和晋中的文化休闲产业基地、现代服务功能的外延区的互动发展区,带动城市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着力建设晋中地区独具特色的山水宜居城市名片,吸引休闲者与投资创业者,积极承接太原和晋中资本、信息与技术转移。介休在北部汾河沿线应控制工业发展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时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15、注重水源涵养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为介休、孝义一体化发展预留发展空间。东部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应充分发挥与平遥之间的交通优势,利用平遥旅游方面的优势,形成一体化的旅游线路,促进介休旅游业的发展。4、区域物流园区布局利用介休的交通优势,建立区域性物流中心,更好地为孝汾平介灵城市群服务。第二十一条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1)与孝义、汾阳、平遥共同保护汾河生态绿心,同时连接孝河与龙凤河,打通沿河生态走廊,作为孝汾介一体化的战略储备空间。(2)协调煤炭发电、煤化工、水泥建材等产业的布局,预防区域性污染。特别是严格控制汾河两岸工业污染,严格保护上位规划确定的生态涵养区。(3)城镇组群区域内形成一套环境监测、治理、
16、应急处置的管理体系,对于检测数据、技术进行共享,对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应相互通报、形成联动机制。结合城镇组群空间型式布局环境保护设施,积极探索区域共用的可能性。重大建设项目应进行区域环境影响评估。第二十二条 市政公用设施布局协调统筹区域资源配置,建设相互协调的供应系统和网络。推动介休电网、燃气网以及供水系统融入区域城镇组群,形成各城镇组团之前的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供应格局。对于部分点状设施如垃圾处理设施,可联合布置,充分利用规模效应的优势。结合城镇空间发展,进行重大市政公用设施选址和重要市政公用走廊的布局,确保合理高效。第二十三条 区域综合交通协调1、太原都市圈层面建设内通外联、功能完备、高效低
17、耗、多式联动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多式联运、多层次的区域骨干交通网。2、孝汾介区域交通层面重点强化三市之间和城镇衔接地带的道路网络对接。其中,介休市位于的“孝汾介交通枢纽区”,是太原都市圈内两大交通枢纽区之一(另一个是太原枢纽区)。它依托介休和孝义,加强“公路-公路”、“公路-铁路”联运能力,致力于成为太原都市圈南部的区域性交通服务中心。3、铁路方面(1)普通铁路货运铁路对现有的同蒲线(运城-石家庄)和介柳线进行扩能改造,增强介休和孝义的货运联系。新建介休-武乡-左权货运铁路,经过介休市南部的物流园区和介休市原有的货运站,提升介休的货运枢纽职能。客运铁路规划将在原有北广场的基础上修建南广
18、场,以联系介休各乡镇以及周边县市的公共交通辅助,便于旅客中转,使介休火车站成为服务周边地区的客运枢纽。(2)高速铁路大西客运专线介休站已经于2014年7月建成,在介休市三佳乡,位于中心城市东面。大西客运专线也是太原-新机场-平遥-介休-灵石-霍州城际铁路,结合另一条太原-清徐-文水-汾阳-吕梁城际铁路,形成太原盆地城际铁路环线,加强孝汾介城市群的一体化进程。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位于南北向城镇体系发展主轴带,自北向南贯穿山西省主要经济据点。高铁线在介休设站,应同步加强高铁与公路、高速路、铁路的联系,吸引大量人流,增加发车频次,将介休站建设成太原都市圈的客运枢纽。该专线的建设对完善介休市的客、货运运
19、输能力及经济发展旅游产业将产生重大影响。(3)城际铁路太原都市圈内规划建设太原-清徐-文水-汾阳-吕梁城际铁路、太原-新机场-平遥-介休-灵石-霍州城际铁路,和孝汾介城际铁路联络线,形成太原盆地城际铁路环线。4、公路方面太原都市圈内规划孝汾介南外环,沿汾阳三泉-孝义高阳-孝义市区-介休义棠-介休市区新建高速,是太离高速和大运高速的连接线。孝汾介南外环有利于介休市西部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孝汾介城市群的联系,也将太原都市圈两条重要的交通经济发展轴联系,使得介休市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汾邢高速连接汾阳、介休和平遥,与汾介高速(介休-孝义-汾阳),大运高速公路(介休-平遥),G108国道(灵石-介休-平遥
20、),省道S243、S223、S221结合,形成孝汾平介灵的公路交通网络。5、航空运输方面青云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可顺利连接108国道、和汾高速、京昆高速及南通莆铁路介休站和大西高铁介休站,对外交通联系十分便利,可以满足该基地大量的货运和客运要求。6、区域公交规划大西客运专线和南同蒲铁路构成连接平遥、介休和灵石的区域性一级公共交通走廊。连接介休、孝义、汾阳、平遥的城际铁路形成区域性二级公共交通走廊。介休高铁站至孝义、介休至灵石、介休至平遥以及多条介休城区至孝义城区的快速公交走廊形成区域性三级公共交通走廊。7、区域性绿道结合区域性生态网络建设,沿汾河、孝河和龙凤河建设区域性绿道。建设介休至灵石、介休至
21、平遥的区域性绿道干线,形成沿河沿路的双放射形区域绿道系统。8、区域物流基地以介休铁路枢纽站、孝义经济开发区、义安循环经济工业区等为依托,打造太原都市圈的现代物流产业聚集区,发展大宗工业物资、农副产品、生活消费品等区域性综合物流。第二十四条 推进工业新型化(1)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传统产业(2)优化园区布局,形成优势集群(3)培育新兴产业实行差异竞争第二十五条 建设现代服务业(1)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2)发展会议会展业第二十六条 促进交通带动作用(1)完善区域性交通网络体系(2)构筑区域物流港(3)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第二十七条 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促进文化发展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打造“慈孝之源
22、”,推动介休特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把慈孝文化发扬光大。构建“一体两翼三区多节点”的旅游空间格局。以介休城区作为旅游主题,以南部的绵山、张壁古堡和东北部的洪山、张兰作为两翼,以介休城区、绵山、张壁古堡三大旅游区作为重点开发建设对象;积极开发秦柏、张兰古玩市场、洪山古窑、汾河湿地森林公园、文风塔、天峻山等旅游节点。以中国清明寒食文化节为载体,打造绵山、张壁古堡、明清历史街区、张兰古镇、天峻山旅游景区五张“文化旅游名片”。第二十八条 践行生态保护,推进城市生态化(1)走绿色之路,观名山赏秀水(2)倡导绿色生活,建设低碳城市(3)强化集约发展,提高节约水平(4)加强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第四章 市域城
23、镇体系规划第一节 市域空间结构布局第二十九条 市域空间结构规划新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为“一区、两轴、四片、T形带”格局。一区:规划区,包括介休城区、义安镇、义棠镇、张兰镇及三佳镇在内的五个城镇,区内功能互相补充。其中,重点发展介休城区和义安镇,促进联系,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实施区域基础设施的共享,增强城市内聚力和对外辐射力,真正成为交通枢纽城市、新型工业城市,充分发挥介休在孝汾介经济圈的优势作用。 两轴:一条是以大运高速、南同蒲铁路及108国道以及高铁线路为依托的南北向城镇体系发展主轴带,这条发展带同时也成为介休市的重要的经济走廊带,贯穿三个经济发展片区;另一条是以介休长治及介休孝义一级
24、公路为依托的东西向城镇体系发展次轴带。两者表现为城镇体系对外联系的通道型轴带,是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要依托。四片:指城镇体系未来发展的四大片区,即生态涵养片区、规划区、农业发展片区、旅游发展片区。T形带:指汾河、龙凤河两侧的滨河生态保护带。第二节 市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第三十条 人口与城镇化水平近期2020年,市域人口为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1.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远期2030年,市域人口为5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4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84%。第三十一条 人口引导与分布(1)积极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通过协调布局中心区的产业和人口,引导人口向城区聚集。2030年,规划区内总人口为41万人。
25、城区人口规划约32万人,其余总人口约9万人。(2)引导城镇人口向城区集中,协调发展各乡镇尤其是重点镇城镇化水平,协调城区和各乡镇的产业布局及其对就业、居住的影响。充分运用经济和行政等多种手段对城镇人口的增长与分布实行有效的引导和调控。第三十二条 人口结构与素质(1)适应介休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趋势,在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条件下满足不同年龄人口尤其是老年人的生活需求。重点关注进入老龄化社会带来的城市问题和服务需求,在公共服务设施保障和交通方式引导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2)积极引导就业产业构成,在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协调处理职工转型或专业过程。提高全市人口素质,吸引外来
26、人才迁入,从而加快第三产业的兴起。第三节 市域城镇体系布局与村庄迁并第三十三条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城镇等级结构采取四级规划,分别是中心城区为介休城区,中心镇为义安镇,重点镇为义棠镇、张兰镇,一般镇为绵山镇、洪山镇、连福镇、龙凤镇和三佳镇。第三十四条 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将市域一城八镇分为四种职能:综合型、工矿型、商贸型、旅游型。介休主城区定为综合型城镇,义安镇、义棠镇、连福镇定为工矿型城镇,张兰镇、三佳镇定为商贸型城镇,绵山镇、洪山镇、龙凤镇定为旅游型城镇。第三十五条 城镇空间结构新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为带状发展的“一区、两轴、四片、T形带”格局。一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包括介休城区、义安镇、义
27、棠镇、张兰镇及三佳镇在内的五个城镇,区内功能互相补充。其中,重点发展介休城区和义安镇,促进联系,统一规划,协调管理,实施区域基础设施的共享,增强城市内聚力和对外辐射力,真正成为交通枢纽城市、新型工业城市,充分发挥介休在介孝汾经济圈的优势作用。两轴:一条是以大运高速、南同蒲铁路及108国道以及高铁线路为依托的南北向城镇体系发展主轴带,这条发展带同时也成为介休市的重要的经济走廊带,贯穿三个经济发展片区;另一条是以介休长治及介休孝义一级公路为依托的东西向城镇体系发展次轴带。两者表现为城镇体系对外联系的通道型轴带,是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要依托。四片:指城镇体系未来发展的四大片区,即生态涵养片区,、产城融合
28、示范区、农业发展片区、旅游发展片区。T形带:指汾河、龙凤河两侧的滨河生态保护带第三十六条 城乡建设用地控制2020年,介休市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8km2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4m2以内。2030年,介休市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6km2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2m2以内。2020年,市域内各镇区总建设用地规模9.17km2,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2m2以内;远期2030年建设用地10.68km2,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9m2以内。第三十七条 重要城镇控制规划对义安镇、张兰镇、绵山镇、义棠镇、三佳镇的发展定位进行明确控制。义安镇:山西省新型能源工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介休市域副中
29、心、介休市重要的产业功能区和城区高度一体化空间扩张区域;张兰镇:国内知名的古玩交易中心,省内的商贸重镇和特色文化旅游名镇;绵山镇:全国知名的文化、生态旅游区,介休市以装备制造业、商贸物流业为主的重要产业功能区;义棠镇:太原城镇密集区的南部门户,介休市煤炭、建材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三佳镇:介休市域内联系主城区与义安镇的纽带,依托大西高铁发展的商贸城镇。第三十八条 中心村规划介休市域村庄等级体系规划分为中心村、基层村两级。根据市域城乡统筹和集约发展的要求,基于村庄发展潜力评价,规划设置中心村22个,基层村43个。第三十九条 新农村建设引导(1)贯彻新农村建设标准,提高村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
30、套水平,改善农村生活条件。(2)完善各镇中心村-基层村体系,按等级合理配套基础设施,确保城区与各镇镇区、镇区与中心村之间的交通联系。(3)对于一些生存环境恶劣的村庄或规模小、交通条件差、布局分散的村庄进行撤并。(4)充分发挥工业、城市发展吸纳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的功能,让更多的农民在第二、第三产业稳定就业。(5)协调整合现有产业,合并相同性质的产业,建设循环种植基地,形成产业组群,充分发挥生产、生态等多方面功能。在汾河以北地区发展高效农业,在山坡地区发展特色农牧业。第四节 市域产业选择与布局第四十条 产业发展定位及目标介休将保持发达的民营经济与工业基础优势,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利用文化历史资源,
31、形成以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与生产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门类结构。第四十一条 产业布局 形成“四片两区一带”的市域产业空间布局。1、四片汾河以北区域,形成介休市北部高效农业片区。以义安镇为主,义棠镇为辅,结合义棠、三佳及张兰、连福和绵山镇的西北部,形成特色农牧片区。以龙凤镇、洪山镇、连福镇为核心形成介休市中部经济片区,重点发展以种植业、养殖业与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以绵山风景旅游区为主形成介休市南部旅游经济片区,这一片区应注重生态保护与环境建设。2、两区介休市城区依托古城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业,利用北部新区建设构建现代服务业格局,利用铁路优势在城区西南部建设市域物流仓储基地,在城区
32、范围内置换出污染工业、布局无污染工业,形成市域商贸、旅游、物流仓储中心,建设太原经济圈南部区域服务中心。将义安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成为介休市工业中心,利用传统优势发展焦炭业、煤化工工业、钢铁业、发电业及碳素业,同时进一步延伸煤炭加工链条,发展循环经济。3、一带以城区作为旅游中心,以南部的绵山、张壁古堡和东北部的洪山、张兰作为两翼形成市域旅游发展带,重点建设介休城区、绵山、张壁古堡三大旅游区,开发秦柏、张兰古玩市场、洪山古窑、汾河湿地森林公园、文风塔、天峻山等旅游节点。第四十二条 产业空间布局引导1、城区内大力发展机械装备园区和物流仓储园区,作为介休市的经济新增长点。2、城区外结合三个重点发展镇,合
33、理规划各乡镇产业用地。(1)义安镇应充分利用发达的交通资源,重点发展循环型产业体系,发展焦化工业、冶金工业、能源工业、新型材料工业。并利用第二产业的发达带动发展现代农业、社会服务体系。(2)张兰镇应利用良好的交通优势重点发展张兰古玩市场,为介休市提供第三产业增长点。 (3)绵山镇结合城区规划的“南优”,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森林公园,在靠近机械装备园区附近形成新南城,作为介休市商贸物流、机械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三大功能的主要承载区。 (4) 三佳镇利用高铁优势,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并结合循环经济园区的规划,作为义安镇的服务基地来建设。 (5)连福镇依托义安镇主要发展连福镇的北部, 融入循环工业园区,
34、发展加工业。 (6)义棠镇依托良好的交通资源和产业基础扩大煤炭、建材产业方面的优势,发展现代农业。成为介休市的西部交通节点。(7) 龙凤镇依托张壁古堡发展文化旅游产业。(8) 洪山镇利用良好的历史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第五节 市域旅游发展规划第四十三条 旅游发展定位1、 总体目标 近期将介休初步建成山西县级旅游大市,旅游业成为介休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接续产业;中远期在山西率先完成从县级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的跨越,旅游业成为介休国民经济的动力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介休市旅游业的发展目标要在总体上实现三大跨越:近期:将旅游业作为介休市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接续产业加以培育,将
35、旅游业培育成介休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扶持重点,打造品牌,提升介休的旅游影响力和旅游效益,并实现“十二五”旅游倍增计划。中期:将旅游业培育成介休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使介休成为大太原都市圈南部的旅游中心城市和山西文化观光与山水休闲胜地,并实现又一轮旅游倍增计划。远期:将旅游业培育成介休国民经济的重要的支柱产业,基本实现旅游业的现代化,使介休成为华北一流的旅游目的地。2、 区域定位 打造晋中旅游支撑性核心区域之一,大太原都市圈南部的旅游中心城市,山西大运旅游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和名山古堡旅游的经典旅游地,华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观光体验与山水休闲度假胜地。3、 性质定位 以观光和休闲为主导,兼具商
36、务会议、康体疗养、生态与文化体验、购物娱乐等旅游功能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和山西县级旅游强市(远期成为中国县级旅游强市)。第四十四条 战略重点(1)突出“一城三区”:重点开发建设介休城区及绵山、张壁古堡和后土庙祆神楼三大景区;(2)开发“四大精品”:依托绵山山水风光,开发山水观光旅游精品;依托张壁古堡、后土庙、祆神楼等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体验旅游精品;依托山水生态环境和城乡休闲设施,开发休闲度假旅游精品;依托寒食清明文化和介休民俗资源,开发节庆民俗旅游精品。(3)实施“六大工程”:实施资源整合与产品开发、形象塑造与市场推广、招商引资与主体培育、要素配套与产业拓展、环境优化与品质提升、旅游创新与体
37、系完善等六大旅游工程,全面提升介休旅游产业素质。(4)营造“七大亮点”:介休旅游将打造七大亮点,分别为:山水胜境,休闲绵山;魅力张壁,神奇古堡;问道后土,一品琉璃;三贤文化,休闲古街;洪山古窑,拜水源神;古村度假,古玩世界;寒食清明,品牌节庆。第四十五条 旅游空间格局1、以“一体两翼三区多节点”,奠定介休市域旅游空间格局即:以城区作为旅游主体,以南部的绵山、张壁古堡和北部的汾河、北辛武、张兰作为南北两翼,重点开发建设介休城区(重点是后土庙祆神楼)、绵山、汾河度假区三大旅游区;积极开发秦柏、张兰古玩市场、洪山古窑、文风塔、天峻山等旅游节点。2、在区域范围内,形成北、南、西三个方向联动发展的空间格
38、局即:向北呼应晋中晋商大院、平遥古城文化旅游带,向南连接灵石王家大院及黄河根祖文化旅游区,向西与孝义联合打造忠孝文化与生态休闲并重的旅游体系。第四十六条 旅游景区介休市域主要旅游景区包括: 1、介休古城区介休古城区是文化旅游资源的富集区、旅游客源的集散地和旅游产业的集聚区,是介休旅游发展的主体和重点区域;包括后土庙、祆神楼、城隍庙、五岳庙、顺城关街等,形成独具古城风貌特色的历史街区。2、绵山景区绵山是全国六大低山风景区之一,绵山的精灵之气吸引了众多的仙家、圣人,有彭祖、华佗、汉钟离、吕洞宾、陈抟等历代前贤的修行洞十余处,是中国最古老的养生地。3、张壁古堡景区该堡依塬傍沟,地势偏僻险要。堡内现存
39、有可罕庙、空王佛行祠等宋、元、明、清陆续建筑的十数处庙堂建筑和数十座具有晋中山地民居特色的明清宅院。堡中地下满布立体三层,攻防退守藏功能设施齐全的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军事地道。4、汾河生态旅游景区依托汾河湿地公园打造的生态旅游景区,以休闲度假型旅游为主,服务对象面向全省,结合中国琉璃艺术在明清鼎盛时期的典型性代表作北辛武太和岩牌楼,打造集道教文化、仪礼形制、琉璃建筑艺术为一体的乡村度假区。5、天峻山景区天峻山位于介休市城东南20km处的,是绵山六大主峰之北峰,海拔高2009米,方圆四十平方公里,天然植被茂密,林区空气清新、环境宜人,是一处难得的天然氧吧和休闲旅游去处。第四十七条 旅游设施1、旅游交
40、通设施:依托城市对外交通网络,发展公路、铁路等对外交通设施,适应旅游业的发展需求,重点应考虑近期即将建设的高铁站点带来的旅游路线变化。(1) 旅游集散中心依托高铁站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利用介休的交通优势,打造完善的区域性旅游服务来吸引游客,推动介休的旅游产业发展。(2) 旅游公路市内旅游公路以原有绵山路、绵山-张壁旅游公路为基础,打通文风塔、洪山源神庙至新景区天峻山的旅游公路,促进多景点联动发展;市际旅游公路以108国道、南环路等为基础,新修绵上大道,连通平遥、孝义、灵石,打造便捷的区域旅游交通服务圈。(3) 旅游停车场绵山作为5A级景区,已有完善的停车场设施及服务系统,规划依托高铁站点至城区历
41、史街区增加充足的旅游停车场,满足介休成为区域性旅游服务城市的需求。(4) 旅游公交站点在原有电视台、火车站、南槐志、秦树、义棠、大靳、洪山等站点的基础上,新增天峻山、汾河等站点,通过便捷的公共交通打通城区、交通枢纽与各景区的联系,推动新景区发展。(5) 航空旅游依托青云机场发展航空旅游,分析新的潜在客源,为旅客提供更为多样化的交通方式,打通机场至汾河度假区旅游线路,推动介休区域性旅游集散城市的建设。2、旅游接待设施首选交通便捷地段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另可选择在商业、文化设施密集地段设置旅游集散分点,在旅游项目集中的地带设置小型旅游接待设施。第六节 市域生态规划第四十八条 市域生态保护规划空间发展
42、战略针对不同的生态保护规划区实行不同的空间发展战略,分为重要生态保护区,保护性利用区,引导性开发区。南部的山地生态区为重要生态保护区;北部湿地生态区主要为保护性利用区,重点保护汾河湿地生态功能区。第四十九条 生态敏感区规划区内中心城区的饮水保护区为汾河。一级保护区:饮用水重点保护区水域防洪工程外延500米的区域。二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以外汇水进入的流域。三级保护区:一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其他水域。第五十条 用地适应性评价I类用地为适宜建设用地,指地质灾害影响小,地质条件良好,承载力高,自然坡度不大于10%,自然地面标高在50年一遇洪水位等值线以上,一般不需要采取工程措施就可修建的用地。II类用地为
43、基本适宜用地,指地质条件基本良好,平均承载力较高,地面自然坡度不大于20%,自然地面标高在20年一遇洪水位等值线以上,需经一定的工程准备措施方可使用的用地。III类用地为不适宜建设用地,指地质灾害影响大,地面自然坡度20%以上,或者处于河道行洪断面内的用地。主要包括河流附近滩涂、受洪水影响严重的用地。第七节 市域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第五十一条 保护原则(1)正确处理好城镇、村庄建设、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关系, (2)完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体制,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永续利用。(3)强化整体保护,全面保护传统风貌与其周围的环境,从对单 体、分散的文物古迹保护转向对历史环境的整体保护。 (4)注重新老
44、协调发展,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方向、用地布局,注 重新区与古城的协调发展,保护古城外部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 良好的城市形态,使古城不被新区发展包围。 (5)促进合理利用发展,保护和利用结合,既充分展示其固有价 值,又达到更好保护的目的,保证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的可持 续发展。 (6)传承历史与弘扬先进相结合,尽可能有效地利用地域文化在既定生态环境中积累的文化条件和民间知识,使之在原有传统的基础 上融合外来科技与文化,将优秀的历史文化发展为区域优性文化,成 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第五十二条 保护要求(1)历史建筑不得拆除。(2)严格控制建筑高度。(3)保护和控制建筑屋顶形式。 (4)构
45、成历史风貌的环境要素的保护方式应为修缮、维修:拆除建筑的再建设,应符合历史风貌的要求。 (5)建设控制地带的控制要求:严格控制该范围内建筑性质、高度、体量、形式和色彩,避免对保护范围的环境及视觉景观产生不利影响。严格控制该范围内的容积率、绿地率,确保保护范围外围空间环境质量。控制 该区道路尺度和街巷肌理,保证与保护区内道路有良好对接。第五十三条 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保护1、保护内容介休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街顺城街。2、保护措施强化政府的保护责任,实施对名城、名镇、历史街区的保护和管理,保持聚落遗产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遗产保护与原住户利益关系,强
46、调风貌保护、利用与社 区文化传承相结合。第五十四条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1、保护内容洪山镇洪山村、龙凤镇张壁村、张兰镇北贾村。2、保护措施保护村域范围内各类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加强古街巷、牌楼、照壁等历史要素的保护;保护历史文化名村内传统街巷的尺度、格局与空间关系,保护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内的传统风貌格局;保护各历史文化名村的古村落形态、边界形态以及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关系;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要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要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第五十五条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1、保护内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土庙、五岳庙、东岳庙、回銮寺、城隍庙、琉璃牌坊、祆神楼、洪山古窑遗址、张壁古堡(含空王佛行祠)、云峰寺石佛殿、洪山源神庙、中阳楼、三皇庙、天齐庙、慈胜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源神庙、绵山云峰寺(含大唐汾州抱腹寺碑)、郭泰墓、临黄塔;晋中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文庙、南垣山战国古墓群、小靳屯岳庙、曹玠墓、居义古墓群、宋家庄东岳庙、兑九峪战斗遗址、下马宽清凉寺、西关古墓群、东董屯龙天庙、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