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第二篇 临床篇 第二十四章 核医学在儿科疾病的应用.pptx

上传人:qq****8 文档编号:12725431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439.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医学》第二篇 临床篇 第二十四章 核医学在儿科疾病的应用.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核医学》第二篇 临床篇 第二十四章 核医学在儿科疾病的应用.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核医学》第二篇 临床篇 第二十四章 核医学在儿科疾病的应用.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医学》第二篇 临床篇 第二十四章 核医学在儿科疾病的应用.ppt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十四章 核医学在儿科疾病的应用第一节 儿科核医学检查特点第二节 常见儿科疾病的核医学诊断应用第三节 常见儿科疾病的核医学治疗应用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儿科核医学在骨骼、泌尿、消化的临床应用儿科核医学检查要点放射性核素治疗神经母细胞瘤儿科核医学检查特点第一节1. 患者与家属的密切配合2. 检查期间体位保持不动 检查期间保持体位不变,可以减少位移伪影。医务人员、患儿及家属的共同参与和密切配合。核医学(第9版)一、准备工作3. 检查镇静 少部分患儿检查,需要镇静才能顺利完成。儿科核医学检查用放射性药物剂量,应满足检查所需的最小化剂量。临床常根据患儿体重或者体表面积在成人用量基础上进行校正计算。核医

2、学(第9版)二、放射性药物用药常见儿科疾病的核医学诊断应用第二节(一) 良性骨病(1)急性骨髓炎:常规X摄片对早期诊断有困难,但三时相骨显像在骨髓炎发病24小时内发现异常。急性骨髓炎三时相骨显像典型征象是在病变部位血流灌注增加、血容量丰富,延迟相上出现放射性异常浓聚。(2)骨结核:骨结核病灶表现为骨显像剂异常浓聚。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骨显像利于全面评估病情、判断疗效。(3)儿童股骨头骨软骨病:骨显像的改变可早于X线检查数月。骨显像患侧股骨头显像剂部分或全部缺如。中晚期骨显像特征性表现:患侧股骨头骨骺部位显像剂摄取减低,髋臼部位因滑膜炎而呈现显像剂摄取增高。核医学(第9版)一、骨骼系统(一) 良

3、性骨病(4)骨折 :骨显像是诊断应力性骨折的金标准。可比X线早数周发现病变。应力性骨折骨显像的典型表现为皮质区灶性、梭形或横带状显像剂摄取增高。(5)腰椎峡部裂:腰椎峡部裂骨显像剂摄取异常增高。行SPECT/CT进一步明确诊断。(6)骨移植的监测 :骨动态显像对移植骨是否成活具有独特价值。比X线检查早36周准确判断移植骨存活与否。移植骨显像剂分布高于周围正常骨组织及对侧相应正常骨组织,骨床连接处显像剂分布增高,提示血运通畅,存活良好。核医学(第9版)一、骨骼系统(二)原发性骨肿瘤(1)成骨肉瘤:成骨肉瘤三时相骨显像典型表现是病变部位骨骼血流灌注增加,延迟显像见显像剂摄取增高,病灶内显像剂分布不

4、均。成骨肉瘤转移灶放射性摄取增高。(2)尤文肉瘤:骨显像典型征象表现为病灶显像剂摄取增高,分布较均匀。尤文肉瘤易发生转移,因此,定期随访骨显像很有必要。骨显像在确定尤文肉瘤的侵犯范围和早期诊断转移灶优于X线检查,同时还有助于确定手术范围和放疗定位。核医学(第9版)一、骨骼系统(三)恶性肿瘤骨转移骨显像是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常规诊断方法,较常规X射线早36个月发现骨骼转移病灶。是骨转移灶治疗后疗效观察的主要方法。(1)神经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转移发生很早,头颅骨转移多见,长骨转移多见于近端和干骺区。骨转移灶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2)横纹肌肉瘤:横纹肌肉瘤是小儿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骨为常见转移部位

5、。骨显像可早期发现骨骼转移灶,骨转移灶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3)肾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是婴幼儿较常见的恶性实体瘤,肾母细胞瘤偶见多发性骨转移病灶,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核医学(第9版)一、骨骼系统99mTc-二巯基丁二酸(99mTc-DMSA)肾皮质显像,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小儿由于泌尿道感染引起的肾皮质异常。(一)肾静态显像主要临床应用:1. 肾内占位性病变、缺血性病变和破坏性病变(包括瘢痕和外伤)的检测。2. 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 急性肾盂肾炎早期,由于肾实质内局灶性缺血,肾静态显像表现为肾内局限性显像剂分布稀疏或缺损,可单发也可多发。及时有效治疗,病变组织可恢复正常功能。肾皮质

6、显像对于肾盂肾炎疾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6%和98%。3. 先天性肾脏畸形 包括重复肾、孤立肾、肾发育不良、马蹄肾、多囊肾、异位肾等诊断。4. 鉴别诊断腹部肿块与肾脏的关系。核医学(第9版)二、泌尿系统(二)肾动态显像与GFR测定1. 评价小儿肾脏的功能状态。2. 新生儿未成熟肾诊断。3. 儿童肾积水及上尿路梗阻评价。4. 急性肾动脉栓塞的诊断和随访。5. 诊断肾性高血压。6. 肾静脉血栓诊断。7. 肾梗死。8. 评价肾移植术后及肾外伤、肾输尿管术后有无尿漏。9. 肾内占位性病变定位及定性诊断。10. 重复肾畸形诊断及功能判定。核医学(第9版)二、泌尿系统(一)肝胆动态显像1. 胆道

7、闭锁和新生儿肝炎的鉴别诊断 肝胆动态显像对于胆道闭锁与新生儿肝炎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肠道内出现放射性分布,即可诊断为新生儿肝炎。肠道内持续未见放射性分布,需要给患儿口服鲁米那每天5mg/kg,连续710天,再次做肝胆动态显像,一旦出现显像剂分布,则考虑为新生儿肝炎的诊断;如24h后肠道内无显像剂分布,则诊断为胆道闭锁。2. 急性胆囊炎诊断 肝胆显像胆囊持续不显影,可证实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相反,胆囊显影则可排除急性胆囊炎。3. 慢性胆囊炎诊断 肝胆显像肠道显像剂分布早于胆囊显像剂分布是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一个非敏感的但却是非常特异性的征象。4. Kasai术后观察胆道通畅情况。5. 诊

8、断胆总管囊肿等先天性胆道疾患等。核医学(第9版)三、消化系统核医学(第9版) 2个月患儿,皮肤黄染,99mTc-EHIDA肝胆动态显像,8h延迟显像见肠道影像8h(二)胃食管反流测定和显像胃食管反流的诊断和定量评估反流程度;评价有无因胃食管反流导致的吸入性肺炎。(三)胃排空显像胃排空功能的评价;胃排空障碍原因的探讨;药物及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和随访。(四)异位胃黏膜显像1. Meckel憩室 右下腹出现位置相对固定的灶状浓聚影,与胃同步显影,随着时间延长,影像渐浓。早期出现、位置和形态未见明显变化是诊断要点。2. 小肠重复畸形的诊断。3. 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筛查。 核医学(第9版)三、消化系统

9、(五)胃肠道出血显像各类急性、慢性消化道出血(尤其是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定位。典型影像表现为肠道异常显像剂分布,常沿着消化道移动,异常显像剂分布不固定。(六)放射性核素唾液显像 主要应用于吸入性肺炎的诊断及随访。唾液显像诊断吸入性肺炎的灵敏度高于胃食管反流显像。出生时头颈部有缺陷的患儿,唾液显像可以确定是否存在反复唾液、食物吸入。核医学(第9版)三、消化系统(一)甲状腺显像1. 异位甲状腺的定位诊断。2. 甲状腺结节功能的诊断。3. 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寻找。(二)甲状旁腺显像 诊断甲状旁腺腺瘤,还可诊断异位甲状旁腺瘤,特别是位于纵隔的甲状旁腺瘤。(三)肾上腺髓质显像1. 神经母细胞瘤及转移灶的

10、诊断。2. 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3. 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的诊断。4. 甲状腺髓样癌、类癌、绒癌和胰岛细胞癌等也具有摄取MIBG的功能,有助于诊断与治疗。核医学(第9版)四、内分泌系统(一)脑血流灌注显像1. 癫痫灶定位诊断。2. 精神疾病(小儿常用于自闭症、多动症-ADHD)。3. 脑死亡。(二)18F-FDG PET脑显像 1. 癫痫。2. 肿瘤良恶性鉴别、分级、疗效和预后判断以及复发或残存病灶的诊断。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 神经生理学研究价值。核医学(第9版)五、神经系统(一)心肌灌注显像1. 川崎病 川崎病患儿最常见是左室前壁,其余为下壁、心尖、侧壁及后壁心肌缺血。2. 心

11、肌病 扩张性心肌病心肌灌注显像表现为左室腔扩大、左室壁变薄,显像剂分布不均匀。3. 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心肌内显像剂分布正常与减淡相间的异常改变,即“花斑样”改变。4. 法洛四联症。5.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肺动脉。6.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7. 心脏移植。 (二)18F-FDG心肌葡萄糖代谢显像1. 判断心肌活性,鉴别缺血与坏死心肌。 2. 疗效及预后判断。 (三)平衡门控心血池显像 反映左室功能的最佳参数是LVEF。核医学(第9版)六、循环系统 儿科核医学在呼吸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肺通气与肺灌注显像,二者常联合应用用于肺栓塞的诊断。 肺通气灌注显像是诊断肺栓塞简便、安全、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的一

12、种方法。 通气与灌注的不匹配是发生肺栓塞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肺通气显像还可单独用于评价局部肺通气功能。 肺灌注显像还可单独用于肺血管和血流状况的评价,定量评价肺动脉狭窄手术效果。核医学(第9版)七、呼吸系统(一)骨髓显像1.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显像显示中央骨髓显像剂分布减少,严重病例全身骨髓显像剂分布减少,甚至可完全不显影。2. 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骨髓显像中央骨髓活性水平明显抑制显像剂分布减少和外周骨髓扩张显像剂分布增高。3. 选择最佳骨髓穿刺部位。 (二)淋巴显像 淋巴显像用于淋巴水肿的诊断,可明确淋巴阻塞的部位和程度,为临床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三)脾显像1. 左上腹肿

13、块的鉴别诊断。2. 脾脏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3. 副脾、功能性无脾的诊断。 4. 自体脾移植的监测。 核医学(第9版)八、造血与淋巴系统 18F-FDG PET、PET/CT或PET/MR用于儿科常见的淋巴瘤、脑肿瘤,以及较少见的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Wilms瘤)、肝母细胞瘤、骨与软组织肉瘤。18F-FDG属于肿瘤非特异性显像剂,能在感染、炎症病灶浓聚。核医学(第9版)九、肿瘤与炎症常见儿科疾病的核医学治疗应用第三节一、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核素治疗(一)Graves病甲亢(二)分化型甲状腺癌二、神经母细胞瘤131I-MIBG治疗核医学(第9版)(一)适应证与禁忌证1. 适应证(1)恶性神经母

14、细胞瘤。(2)不能手术切除的嗜铬细胞瘤。(3)手术后残余肿瘤病灶及术后预防性治疗。(4)转移性嗜铬细胞瘤。(5)能摄取131I-MIBG的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如甲状腺髓样癌、类癌、化学感受器等。2. 禁忌证(1)白细胞低于4.0109/L,红细胞低于25.01012/L,血小板低于9.01012/L者。(2)妊娠和哺乳者。核医学(第9版)神经母细胞瘤131I-MIBG治疗(二)方法静脉缓慢滴注131I-MIBG 3.77.4GBq(100mCi200mCi)。131I-MIBG溶液注入250ml生理盐水中,90120分钟完毕,滴注过程中严密监测脉率、血压和心电图,每5分钟1次,给药后24小时内每小时监测1次。治疗1周后作全身显像。(三)注意事项与随访患者应多饮水,及时排空小便。治疗后在放射性核素治疗病房观察57天。重复治疗视病情发展和患儿的身体状况而定。定期随访:治疗后13个月随访1次,评估治疗效果,确定后续的随访与治疗策略。核医学(第9版)神经母细胞瘤131I-MIBG治疗儿科核医学是儿科疾病诊治的重要方法。应用于儿科消化、泌尿、骨骼、循环、内分泌、神经等疾病的诊断。甲状腺疾病和神经母细胞瘤等疾病的治疗。儿科核医学的诊疗药物剂量、操作流程、适应证等方面与成人有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