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电子课件.pptx

上传人:春哥&#****71; 文档编号:12722237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PPTX 页数:91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1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电子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01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电子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电子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电子课件.pptx(9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3u第一节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中国社会和伦理思想概述先秦时期的中国社会和伦理思想概述 一、先秦时期的中国社会一、先秦时期的中国社会 二、先秦时期伦理思想概述二、先秦时期伦理思想概述u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伦理思想的发端中国伦理思想的发端 一、以禁忌和崇拜为核心的原始道德观念的产生一、以禁忌和崇拜为核心的原始道德观念的产生 二、西周以前及西周时期的伦理思想二、西周以前及西周时期的伦理思想 三、

2、春秋前期的伦理思想三、春秋前期的伦理思想u第三节第三节 孔子的伦理思想孔子的伦理思想 一、重德的价值观一、重德的价值观 二、仁礼统一的道德规范体系二、仁礼统一的道德规范体系 三、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三、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 四、道德修养与道德教育论四、道德修养与道德教育论u第四节第四节 老子的伦理思想老子的伦理思想 一、一、“道法自然道法自然”的价值观的价值观 二、慈、俭、不争的道德准则论二、慈、俭、不争的道德准则论 三、致虚守静的修养方法论三、致虚守静的修养方法论 四、返朴归真的理想人格四、返朴归真的理想人格3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4u第五节第五节

3、 墨子的伦理思想墨子的伦理思想 一、一、“兼以易别兼以易别”的兼爱说的兼爱说 二、义利、志功合一的功利主义二、义利、志功合一的功利主义 三、三、“力生力生”“”“俭节俭节”的道德观的道德观u第六节第六节 孟子的伦理思想孟子的伦理思想 一、一、“人性本善人性本善”的人性论的人性论 二、以二、以“四德四德”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 三、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三、重义轻利的义利观 四、四、“思诚思诚”、“集义集义”的道德修养方法的道德修养方法u第七节第七节 庄子的伦理思想庄子的伦理思想 一、齐是非的道德相对主义一、齐是非的道德相对主义 二、顺世安命的处世方法二、顺世安命的处世方法 三、坐忘

4、、撄宁的修养论三、坐忘、撄宁的修养论 四、逍遥适性的人生理想论四、逍遥适性的人生理想论4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5u第八节第八节 管子管子的伦理思想的伦理思想 一、德法兼施的政治伦理思想一、德法兼施的政治伦理思想 二、以二、以“四维四维”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 三、义利并重的义利观三、义利并重的义利观u第九节第九节 荀子的伦理思想荀子的伦理思想 一、一、“性伪之分性伪之分”的人性论的人性论 二、以礼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二、以礼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 三、义利两有的义利观三、义利两有的义利观 四、重四、重“义荣义荣”、“义辱义辱”的荣

5、辱观的荣辱观 五、五、“隆礼重法隆礼重法”的治国理念的治国理念u第十节第十节 韩非的伦理思想韩非的伦理思想 一、自为、自利的人性论一、自为、自利的人性论 二、唯法为治的德法关系论二、唯法为治的德法关系论 三、去私行公的公私观三、去私行公的公私观5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61 1. .西西周的土地制度以周的土地制度以井田制井田制为主,为主,主要依靠集体力量组织生产。主要依靠集体力量组织生产。宗法宗法制制严格嫡庶、长幼之别,强调嫡长严格嫡庶、长幼之别,强调嫡长子在财产、地位等方面的优先继承子在财产、地位等方面的优先继承权。权。2 2. .春春秋战国时期

6、秋战国时期“初初税亩税亩” ” 肯肯定了定了私田的合法化,新型的农业地主开私田的合法化,新型的农业地主开始出现。始出现。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允许土地买卖,允许土地买卖,使得土地私有逐渐占据主导,使得土地私有逐渐占据主导地地 位位。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7v西周初年,周贵族为了论证以周代商的合法性,利用人们对天、帝的崇拜心理,西周初年,周贵族为了论证以周代商的合法性,利用人们对天、帝的崇拜心理,提出了提出了“天命靡常天命靡常”、“以德配天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敬德保民”等思想,开启了中国古代伦等思想,开启了中国古代伦理和政治生活中的德治主义与民本主义

7、的传统。西周周公提出了理和政治生活中的德治主义与民本主义的传统。西周周公提出了“敬德保民敬德保民” ” 思思想想, ,这种思想的实质是这种思想的实质是“厥邦厥民厥邦厥民”,”,是一种朴素的民本思想是一种朴素的民本思想, ,它包含了周人对道德它包含了周人对道德政治作用的肯定。政治作用的肯定。 周公辅政周公辅政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81 1. .“孝孝”“”“友友”观念乃是调节宗族观念乃是调节宗族内部关系和政治关系的主要道德规内部关系和政治关系的主要道德规范。范。 “ “孝孝”观念在内容上实现了从观念在内容上实现了从尊祖到孝父的转换。尊祖到孝父的转换

8、。2 2. .信、仁、礼、义、忠等道德规信、仁、礼、义、忠等道德规范也逐渐成为社会道德观念的主范也逐渐成为社会道德观念的主要内容,道德规范体系初步确立要内容,道德规范体系初步确立起来,为之后伦理思想的发展提起来,为之后伦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生活基础和思想资供了宝贵的生活基础和思想资 源。源。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9u孔子在孔子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正名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的正名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以以“仁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强调内在的道德情感(仁)和外在强调内在的道德情感(仁)

9、和外在的道德规范(礼)的统一,体现了的道德规范(礼)的统一,体现了道德理想主义的特点。在政治伦理道德理想主义的特点。在政治伦理方面,孔子强调方面,孔子强调“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论语(论语为政),进一步发扬为政),进一步发扬了西周时期确立的德治主义传统。了西周时期确立的德治主义传统。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0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11 1. .墨子强调墨子强调“兼以易别兼以易别”,主张,主张“兼相爱,交兼相爱,交相利相利”。2 2. .孟子建构了以仁义礼智孟子建构了以仁义礼智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和为

10、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和“思诚思诚”、“集义集义”的道的道德修养方法。德修养方法。3 3. .荀子提出了荀子提出了“隆礼重隆礼重法法” “” “礼礼” “” “化性起化性起伪伪”等思想,强调了道等思想,强调了道德教化的必要性德教化的必要性。4 4. .韩非强调韩非强调“人皆挟人皆挟自为心自为心”,主张,主张“去去私心,行公义私心,行公义”。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21 1. .“秩序秩序”观念观念2 2. .禁忌和崇拜禁忌和崇拜3 3. .祭祀和占卜祭祀和占卜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4 4. .正正名。

11、所谓正名。所谓正名就是要纠正周名就是要纠正周礼被严重破坏的礼被严重破坏的状况状况 2 2. . “礼礼”及其观念的及其观念的出现出现1 1. .“德德”观念的产观念的产生与德治主义的形生与德治主义的形成成3 3. . “孝孝”、“友友”等道德观念的提出等道德观念的提出5 5. .对对礼的损益礼的损益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德德”观念的产生观念的产生与德治主义的形与德治主义的形 成。成。“天命靡常天命靡常” ” “明德慎罚明德慎罚” ” “以德配天以德配天” ” “敬德保民敬德保民”2“礼礼”及其观念的及其观念的出现。出现。“尊礼尊礼”“周礼周礼

12、”3“孝孝”“”“友友”等道等道德观念的提出。德观念的提出。“享孝先祖享孝先祖”“孝养父母孝养父母”“孝友时格孝友时格” ” “孝友二虢孝友二虢” 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德治思想的发展。第一,德治思想的发展。第二,对伦理关系的认知日益深化。第二,对伦理关系的认知日益深化。第三,初步建立了以第三,初步建立了以“礼礼”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第四,提出了义为利本的义利观。第四,提出了义为利本的义利观。第五,提出了和而不同的和同之辨。第五,提出了和而不同的和同之辨。第六,德目大大增加,某些德目的内容出现了新变化。第六,德目大大

13、增加,某些德目的内容出现了新变化。15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孝。孝经历了从孝祖向孝父的转孝。孝经历了从孝祖向孝父的转换。换。“孝孝”作为道德要求,在内作为道德要求,在内涵上有所扩展,涵上有所扩展,“顺顺”开开始成为孝德的内容。始成为孝德的内容。仁。左传仁。左传隐公六年隐公六年就有就有“亲仁善邻,国之宝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也”的观念。的观念。 国语国语周语下即指出周语下即指出“爱人能爱人能仁仁”。忠。忠。 “ “杀身赎国,忠也杀身赎国,忠也”(国(国语语晋语四);对于宗族成员晋语四);对于宗族成员而言,忠往往又与私相对,而言,忠往往又与私相对,“无无

14、私,忠也私,忠也”(左传(左传成公九成公九年)。年)。信。信是作为一种信。信是作为一种普遍的道德要求而普遍的道德要求而存在的。存在的。 “ “臣能承臣能承命为信命为信”左左传传宣公十五)。宣公十五)。16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u孔子孔子: :(前(前551551前前479479)名)名 丘,字仲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视为世界十大思想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视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家之一。17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8u

15、孔子把道德当作解决当时社会孔子把道德当作解决当时社会“礼崩乐坏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手段和途、天下大乱的手段和途u径。认为道德高于生产经济、政治、法律、教育、知识才能、艺术、宗教等径。认为道德高于生产经济、政治、法律、教育、知识才能、艺术、宗教等一切活动,主张用道德统帅其他活动,这是一种道德至上论论。道德理想主义一切活动,主张用道德统帅其他活动,这是一种道德至上论论。道德理想主义是儒家学说的主要特征。是儒家学说的主要特征。u在价值观上,孔子坚持先义后利。在价值观上,孔子坚持先义后利。“义义”就是合宜,是社会道德准就是合宜,是社会道德准u则。而则。而“利利”在古代不同的思想家那里其含义往往多歧,

16、孔子所言利是指个在古代不同的思想家那里其含义往往多歧,孔子所言利是指个人私利。人私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论语里仁)里仁) u当个人利益与仁义发生矛盾时,应无条件地服从仁义,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当个人利益与仁义发生矛盾时,应无条件地服从仁义,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生命: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u孔子并没有否认孔子并没有否认“利利”的重要性。他的重义,精神实质就在于在人们最易沉的重要性。他的重义,精神实质就在于在人们最易沉溺于其中的对个人物质生活的感性要求中,注入道德精神的理性调节因

17、素,即溺于其中的对个人物质生活的感性要求中,注入道德精神的理性调节因素,即“义然后取义然后取”。他的义利观乃是一种以精神生活为灵魂,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的。他的义利观乃是一种以精神生活为灵魂,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的重义轻利论。重义轻利论。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孔子关于礼的新见解主要有:孔子关于礼的新见解主要有:其二,致和说。其二,致和说。其一,正名说。其一,正名说。“和和”是是“礼礼”的目的目标和境界。标和境界。实现实现“礼之用,和为礼之用,和为贵贵”(学而)。(学而)。其实质是以别异的精其实质是以别异的精神来强调人们要固守神来强调人们要固守自己的伦分

18、,即所谓自己的伦分,即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子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雍也)。(雍也)。 其三,其三,“绘事后素绘事后素”说。说。19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u仁学的创立,是人文意识完全觉醒,伦理文化由自发走向自觉的标志。仁学的创立,是人文意识完全觉醒,伦理文化由自发走向自觉的标志。它把外在的礼内化为内在的德性。第一,仁乃全德之名。第二,仁指爱人它把外在的礼内化为内在的德性。第一,仁乃全德之名。第二,仁指爱人的思想意识和感情。最典型的表述是:的思想意

19、识和感情。最典型的表述是:“第三,为仁之方法:忠恕之道。第三,为仁之方法:忠恕之道。“推己及人推己及人”,这是儒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被称为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这是儒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被称为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樊迟问仁。子曰:樊迟问仁。子曰:“爱人爱人”。(。(颜渊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雍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颜渊)。)。 u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是核心,礼从属于仁。仁是内容,礼是形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是核心,礼从属于仁。仁是内容,礼是形式,仁内礼外。礼要以仁为基础,即:式,仁内礼外。礼要以仁为基础,即:人而不仁,如

20、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八佾)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仪节周全)也,宁戚。(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仪节周全)也,宁戚。(八八佾佾)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1u受到孔子重视、加以提倡的德目尚有孝、忠、义、智、勇、信等,受到孔子重视、加以提倡的德目尚有孝、忠、义、智、勇、信等,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学而) )子游问孝。子曰: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 敬,何以别乎?敬,何以

21、别乎?”(为政)(为政) u忠在孔子那里有三种意义:忠在孔子那里有三种意义:u第一,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尽己之力以利人,对其他人所承担的义务,第一,在人和人的关系中,尽己之力以利人,对其他人所承担的义务, 论语云: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曾子曰:论语云: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子路)曾子曰:“为人谋为人谋而不忠乎?而不忠乎?”(学而)(学而)第二,第二,“忠忠”就是对于自己的言行高度负责,说到做到,不打折扣,要就是对于自己的言行高度负责,说到做到,不打折扣,要“言忠信,行笃敬言忠信,行笃敬”(卫灵公)。(卫灵公)。第三,臣子对君王所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便是第三,臣子对君王所应尽的责任和

22、义务。这便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忠”(八佾)、(八佾)、“事君能致其身事君能致其身”(学而)。(学而)。 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2u义是遇事能自觉地按仁的精神和礼的原则作出合理裁断并加以实行的品德。简言义是遇事能自觉地按仁的精神和礼的原则作出合理裁断并加以实行的品德。简言之,义也就是行所宜(应该)行。如:之,义也就是行所宜(应该)行。如:见得思义。(季氏)见得思义。(季氏)其使民也义。(公冶长)其使民也义。(公冶长)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子路)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子路) u信是诚实不欺的品德。孔子不仅认为在政治层面,信

23、是诚实不欺的品德。孔子不仅认为在政治层面,“民无信不立民无信不立”,做人也是无,做人也是无信不立,这便所谓信不立,这便所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后来,信成为(为政)。后来,信成为“五五常常”之一。之一。 此外,孔子还提出了廉、耻、此外,孔子还提出了廉、耻、“公、宽、信、敏、惠公、宽、信、敏、惠”、“温、良、恭、俭、温、良、恭、俭、让让”,逊、笃、敬、恒、贞、宏、毅、简、约、刚等等德目。经由孔子之手,中国,逊、笃、敬、恒、贞、宏、毅、简、约、刚等等德目。经由孔子之手,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更加丰富、充实。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更加丰富、充实。孔子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德

24、目,又提出了实行道德的最好方法以及道德实践的最孔子不仅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德目,又提出了实行道德的最好方法以及道德实践的最高境界,这就是中庸之道。孔子说:高境界,这就是中庸之道。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 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3u孔子坚持道德是政治的基础,提出了孔子坚持道德是政治的基础,提出了“为政以德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的德治思想。u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为政)u孔子

25、还坚信,只要统治者实行德治,那么老百姓就会像众星围着北斗星转一样悦孔子还坚信,只要统治者实行德治,那么老百姓就会像众星围着北斗星转一样悦服这种德治。服这种德治。u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为政)u德不孤,必有邻。(里仁)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德治的社会理想,首先在经济上要惠民、利民、富民。这便是:德治的社会理想,首先在经济上要惠民、利民、富民。这便是:“养民也惠。养民也惠。”(公冶长)(公冶长)“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尧曰)。(尧曰)。“既庶(人口众多)矣,又既庶(人口众多)矣,又何加焉?曰:富之何加焉?

26、曰:富之”(子路)。(子路)。u其措施是:其措施是:“施取其厚,敛从其薄施取其厚,敛从其薄”(左传(左传 哀公十一年);哀公十一年);“节用而爱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使民以时”(学而)。(学而)。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4u德治表现在政治上,要求在富民的基础上,着重实行道德和礼乐教化,反对专靠德治表现在政治上,要求在富民的基础上,着重实行道德和礼乐教化,反对专靠行政命令和刑罚杀戮。孔子一再说:行政命令和刑罚杀戮。孔子一再说:“子(季康子)为政焉用杀?子(季康子)为政焉用杀?”(颜渊)(颜渊)“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教而杀谓之虐”(尧曰)。(尧曰)。u

27、对于臣民,要富之、教之。要正名制礼,用礼治来实现德治。对于臣民,要富之、教之。要正名制礼,用礼治来实现德治。u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子路)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子路)u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颜渊)(颜渊)u德政要求统治者带头讲道德,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孔子一再强调:德政要求统治者带头讲道德,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孔子一再强调:u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政者,正也,子帅以

28、正,孰敢不正?(颜渊)u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u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颜渊)渊)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5u孔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守孔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守道,二是修德。正如他在述而中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二是修德。正如他在述而中说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u他自述自

29、己人生的修养过程和境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他自述自己人生的修养过程和境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u孔子提出了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的人性论思想,为人的道德修(阳货)的人性论思想,为人的道德修养提供了理论前提,因此,他强调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人由己,而由人养提供了理论前提,因此,他强调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乎哉。(颜渊)君子求诸己,

30、小人求诸人。(卫灵公)u孔子的道德修养方法简单地说即是强调学、思、行和克己复礼。孔子的道德修养方法简单地说即是强调学、思、行和克己复礼。u首先要好学,学习礼的知识,首先要好学,学习礼的知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如不及,犹恐失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之”(泰伯),故应(泰伯),故应“学而不厌学而不厌”(述而),甚至(述而),甚至“发奋忘食发奋忘食”(同(同上)。上)。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6u其次要思考、反省,运用思考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子夏说:其次要思考、反省,运用思考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子夏说:“

31、博学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张)“学而不思则罔(迷茫),思而学而不思则罔(迷茫),思而不学则殆(困危)不学则殆(困危)”(为政),要善于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温故知新,举(为政),要善于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温故知新,举一反三。一反三。u再次,行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来说更为重要。学而能行才是道德君子。衡量一个人再次,行对于人的道德修养来说更为重要。学而能行才是道德君子。衡量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不能凭其言论,要看他的实际行动。孔子说:的道德品质是否高尚,不能凭其言论,要看他的实际行动。孔子说:u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

32、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学而)u最后,克己复礼不仅是行仁之方,也是修养方法,克己就是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思最后,克己复礼不仅是行仁之方,也是修养方法,克己就是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思想和行为,复礼就是以当时的政治制度、礼节仪式和道德规范为标准去做。讲到克想和行为,复礼就是以当时的政治制度、礼节仪式和道德规范为标准去做。讲到克己,论语中常常用己,论语中常常用“内省内省”、“自讼自讼”等字眼来加以阐等字眼来加以阐 释。孔子提倡:释。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而孔子弟

33、子曾子则能自觉做到而孔子弟子曾子则能自觉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学而)。(学而)。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u老子是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创立者,姓李老子是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创立者,姓李名耳,楚国苦县人,生活于春秋末期,做名耳,楚国苦县人,生活于春秋末期,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官,老子概括出过周朝的守藏室史官,老子概括出“道道”这一最高哲学范畴。这一最高哲学范畴。老子老子27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u老子认为,老子认为,“道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基础,是统领支配天地万是天地万物的根源和基础,是统领支配天

34、地万物和人类社会的总规律、总法则,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物和人类社会的总规律、总法则,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老子第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老子第二十五章,下引老子,不注书名)二十五章,下引老子,不注书名)u道的本质特性是自然,道的本质特性是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同上)。(同上)。28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u在老子看来,仁义礼制并非至善,更不是理想的道德境界,而是道德蜕在老子看来,仁义礼制并非至善,更不是理想的道

35、德境界,而是道德蜕变的产物,是大道衰败的结果。他揭示这一历史发展过程说:变的产物,是大道衰败的结果。他揭示这一历史发展过程说:u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 礼。夫礼者,忠信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第三十八章)之薄而乱之首。(第三十八章)u老子这些话语并非主张摒弃德善,而是包含了老子关于伦理道德的诸多老子这些话语并非主张摒弃德善,而是包含了老子关于伦理道德的诸多独到见解。独到见解。u其一,这是对道德规范产生过程的某种客观描述。其二,这段话亦体现其一,这是对道德规范产生过程的某种客观描述。其二,这段话亦体现出老子对于道德本体问题

36、的思考。出老子对于道德本体问题的思考。29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老子提出了为人处世的三大道德准则,他称之为老子提出了为人处世的三大道德准则,他称之为“三宝三宝”二曰俭二曰俭一曰慈一曰慈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三曰不敢为天下先30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u老子所倡导的老子所倡导的“慈慈”与儒家所提倡的与儒家所提倡的“仁仁”是两个相近却又有所不同的概念。仁是两个相近却又有所不同的概念。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一种有差等的爱,而老子所倡导的慈则是一视同仁、无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一种有差等的爱,而老子所倡导的

37、慈则是一视同仁、无所偏私的普遍大爱,老子第五章说:所偏私的普遍大爱,老子第五章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以百姓为刍狗。”u老子的老子的“俭俭”是指俭约不奢,爱惜财物,爱惜精力,减损物欲。老子指出,有的是指俭约不奢,爱惜财物,爱惜精力,减损物欲。老子指出,有的人为了追求无限的物质欲望,往往利令智昏:人为了追求无限的物质欲望,往往利令智昏:“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第十二章)。(第十二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第四十六章)(第四十六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38、。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第九章)(第九章)31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u“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是老子奉为是老子奉为“三宝三宝”之一的又一道德准则。在他看之一的又一道德准则。在他看 来,来,“不不敢为天下先敢为天下先”是成就事业之长(是成就事业之长(“器长器长”)的条件。其目的是告诫执政者不要自以)的条件。其目的是告诫执政者不要自以为高明,事事争先,而要尊重下属,广采众长。他还在多处阐发这一道理说:不自为高明,事事争先,而要尊重下属,广采众长。他还在多处阐发这一道理说: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

39、长。(第二十二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第二十二 章)章)u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u“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又包含了守柔不争的意思。又包含了守柔不争的意思。“柔弱胜刚强柔弱胜刚强”(第三十六章),(第三十六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第四十三章)(第四十三章)u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第二十(第二十二章)。二章)。”

40、。u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第七十三章)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第七十三章)32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u老子认识到,过分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老子认识到,过分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波动和过多的物质欲望会对身体造成伤情绪波动和过多的物质欲望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为了避免这种伤害,他提出了致虚守静害,为了避免这种伤害,他提出了致虚守静等主张。第十六章等主张。第十六章 说:致虚极,守静笃。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

41、,知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 容,容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没身不殆。33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u老子指出过分地追逐感官享乐对身心健康的危害:老子指出过分地追逐感官享乐对身心健康的危害:u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畋猎,令人心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畋猎,令人心发 狂,难得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第十二章)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

42、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第十二章)u为了促使人们节制物质欲望或个人私欲,保持清静的自然本性,老子主张为了促使人们节制物质欲望或个人私欲,保持清静的自然本性,老子主张“少私少私寡欲寡欲”(第十九章),并且提出了(第十九章),并且提出了“治人事天莫若啬治人事天莫若啬”(第五十九章)这一养生原(第五十九章)这一养生原则。则。u老子老子“恬淡寡欲恬淡寡欲”的生活态度有助于通向快乐的道路。老子告诫人们:的生活态度有助于通向快乐的道路。老子告诫人们:“祸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对财富、权势、感官享乐等欲望贪得无厌的追对财富、权势、感官享乐等欲望贪得无厌的追 求,往往会

43、不择手段,心为物役,身为物累,为追求无止境的物质享受而陷入无尽求,往往会不择手段,心为物役,身为物累,为追求无止境的物质享受而陷入无尽的烦恼。的烦恼。34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u老子认为,老子认为,“道道”的根本特性是朴:的根本特性是朴:“道常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第三十(第三十二章)朴即未经雕琢装饰的天然状态,也即事二章)朴即未经雕琢装饰的天然状态,也即事物自身所固有的本质和规定性。人也是天地万物自身所固有的本质和规定性。人也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人类应该效法物的一部分,人类应该效法“道道”的这一特的

44、这一特 性,保持真朴的本性,回归到真朴的道德理想性,保持真朴的本性,回归到真朴的道德理想人格。人格。35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u老子认为,设立某种老子认为,设立某种“善善”的道德标准,就有可能被人利用或形成某种僵化的道德标准,就有可能被人利用或形成某种僵化的教条,反而生出弊害。老子第二章中深刻道出了这一现象:的教条,反而生出弊害。老子第二章中深刻道出了这一现象: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第十九章)。(第十九章)。u老子是要改变浇薄浮

45、华的世风,使天下老子是要改变浇薄浮华的世风,使天下“复归于朴复归于朴”。为此,他倡导。为此,他倡导 见素抱见素抱朴朴 (第十九章),启示人们返归纯真的本性,放下面具做人。(第十九章),启示人们返归纯真的本性,放下面具做人。u在老子看来,生命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呢?在第三十八章中,他向人们展现在老子看来,生命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呢?在第三十八章中,他向人们展现了一个超拔于流俗的理想人格形象: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了一个超拔于流俗的理想人格形象: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居其华。36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37u墨子(约

46、前墨子(约前468468前前376376),名翟,战国初期鲁),名翟,战国初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家当时与儒家并称为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家当时与儒家并称为“显学显学”。墨家的主要思想被保存在墨子一书。墨家的主要思想被保存在墨子一书中,据汉书中,据汉书 艺文志记载该书有艺文志记载该书有7171篇,现在留传篇,现在留传下来的今本有下来的今本有5353篇。篇。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u兼爱说是墨子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该学派思想区别于儒家的特质。兼爱是兼爱说是墨子伦理思想的核心,也是该学派思想区别于儒家的特质。兼爱是要以无差别的爱取代儒家有差

47、别的爱。他说:要以无差别的爱取代儒家有差别的爱。他说:u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兼爱中)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兼爱中)u“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兼爱中)中)u兼爱的原理与机制是爱人如己、投桃报李。兼爱如何能行?墨子说:兼爱的原理与机制是爱人如己、投桃报李。兼爱如何能行?墨子说:u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兼爱中)夫爱人者,

48、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兼爱中)u“必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必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兼爱下)。兼爱下)。38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u儒家着力倡导的是一种基于血缘亲情关系的道德特殊主义,是以礼为标准,儒家着力倡导的是一种基于血缘亲情关系的道德特殊主义,是以礼为标准,分亲疏厚薄的。而墨子则旨在倡导道德普遍主义的无差别的泛爱。墨子思想似乎分亲疏厚薄的。而墨子则旨在倡导道德普遍主义的无差别的泛爱。墨子思想似乎更加高尚,但却较为抽象,缺乏操作性,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爱。更加高尚,但却较为抽象,缺乏操作

49、性,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爱。 u墨子认为,墨子认为,“兼相爱兼相爱”必须落实到必须落实到“交相利交相利”。u “ “孝,利亲也。孝,利亲也。”(经上)(经上)u “ “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尚贤下),(尚贤下),从而使从而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同上),使(同上),使“老而无妻子者,有所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兼爱下)。要(兼爱下)。要治理天下,一定要治理天下,一定要“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

50、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 害。害。”39第一章第一章 先秦的伦理思想先秦的伦理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u墨子也强调义:墨子也强调义:u义者,正也。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以此知义之义者,正也。何以知义之为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以此知义之为正也。(天志下)为正也。(天志下)u即认为义是公正、公平、正直、正义。即认为义是公正、公平、正直、正义。u墨子认为墨子认为“义义”的价值至高无上,他说:的价值至高无上,他说:u万事莫贵于义。(贵义)万事莫贵于义。(贵义)u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