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产业经济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产业经济学.pptx(9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八章第八章 主导产业选择与产业结构优化主导产业选择与产业结构优化 第一节第一节 主导产业及其选择主导产业及其选择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第三节第三节 世界产业结构新格局世界产业结构新格局第四节第四节 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难点:重点:重点: 1、主导产业的概念、主导产业的概念2、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3、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4、产业结构优化的判断标准、产业结构优化的判断标准5、波特的钻石模型、波特的钻石模型难点:难点:主导产业选择的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主导产业选择的模式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第一节第一节主导产业
2、及其选择主导产业及其选择二、主导产业二、主导产业的实现形式的实现形式一、主导产业一、主导产业的概念的概念三三、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的选择基准选择基准四四、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群体群体及其更替及其更替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及其选择及其选择( (一一) )主导产业的概念主导产业的概念v按照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罗斯托的观点,主导产业是指: 1.1.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函数。 即该产业有极强的创新能力,推动了制造、销售、管理、组织方式等一系列创新,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一、主导产业的概念一、主导产业的概念 一方面,创新使产业生产效率提高,产业获一方面,创新
3、使产业生产效率提高,产业获得增长;另一方面,创新带来的新产品可以得增长;另一方面,创新带来的新产品可以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比如自动化生产工具的出(比如自动化生产工具的出现引起了工业生产领域的大量需求,手机的出现现引起了工业生产领域的大量需求,手机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大量消费需求),引起了人们的大量消费需求),使产业获得高使产业获得高于社会平均收益的收益,生产要素流入,导于社会平均收益的收益,生产要素流入,导致产业的生产规模扩张,增长速度保持很高致产业的生产规模扩张,增长速度保持很高的水平。的水平。2020世纪世纪2020年代的汽车工业和年代的汽车工业和8080年代年代的电子工业都是
4、典型的例子。的电子工业都是典型的例子。2.2.形成持续高速的增长率。形成持续高速的增长率。3.3.具有较强的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 这三个条件缺一则不成为主导产业。这三个条件缺一则不成为主导产业。 罗斯托认为,扩散效应罗斯托认为,扩散效应是指主导产业部门的增长对其他关联产业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1.回顾效应。回顾效应。是指主导部门的增长对那些向自己供应投入品的供应部门产生的影响。2.2.旁侧效应。旁侧效应。是指主导部门的成长还会引起它周围地区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3.3.
5、前向效应。前向效应。是指主导部门的成长诱导了新兴工业部门、新技术、新原料、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现。产业的扩散效应产业的扩散效应?汽车工业的扩散效应汽车工业的扩散效应前向效应:对环境保护产业的促进前向效应:对环境保护产业的促进 对城市建设的促进对城市建设的促进 旁侧效应:对道路系统建设的促进旁侧效应:对道路系统建设的促进 对有关服务业(如公共停车场所)的促进对有关服务业(如公共停车场所)的促进 汽车工业汽车工业回顾效应:对钢铁业的促进回顾效应:对钢铁业的促进 对橡胶业的促进对橡胶业的促进 主导产业与基础产业主导产业与基础产业 基础产业基础产业是支撑一国或地区经济运行的基础部门,它决定着工业、农业、
6、商业等直接生产活动的发展水平。 一般而言,基础产业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一般而言,基础产业是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工业基础工业和和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前者包括能源工业和基础原材料工业,后,前者包括能源工业和基础原材料工业,后者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港口、机场、桥梁等公者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港口、机场、桥梁等公共设施,此外,基础产业还包括一些共设施,此外,基础产业还包括一些提供无形产品或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部门服务的部门,如科学、文化、教育、卫生、法律等部,如科学、文化、教育、卫生、法律等部门,有时还特别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门,有时还特别强调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基础工业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基础设
7、施服务部门服务部门基础产业基础产业而而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发展中处于技是指在产业发展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术领先地位,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带动整个产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能带动整个产业结构走向高级化的产业。结构走向高级化的产业。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支柱产业支柱产业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体系的主体,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最大,具有稳定而广泛的资源和产品市场,因而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柱。支柱产业的构成及其技术水平决定了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在演变过程中所处的阶段。 而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代表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或趋势,是支柱产业发展的前期形态,即两者在
8、时间上一般呈现为后者对前者的继起,前一时期的主导产业成为后一时期的支柱产业,而在新的时期又会有另外一些产业代替原来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支柱产业(二)、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的关系(二)、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的关系 每个产业都需要其他产业生产的产品每个产业都需要其他产业生产的产品作为自己的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作为自己的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生活资料,同时也必须把本部门的产品的生活资料,同时也必须把本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其他部门使用,因此,各产业部门提供给其他部门使用,因此,各产业部门之间形成了经常的大量的相互交替的技术之间形成了经常的大量的相互交替的技术经济联系。经济联系。
9、 根据产业间根据产业间前向前向和和后向后向联系程度的差异,产联系程度的差异,产业部门可分为以下几类业部门可分为以下几类(钱纳里、渡边经彦钱纳里、渡边经彦):1、中间产品型产业、中间产品型产业 指部门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都较高的产业,指部门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都较高的产业,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既显著依赖其他部门的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既显著依赖其他部门的投入,又依赖其他部门对本部门中间产品投入,又依赖其他部门对本部门中间产品的需求。的需求。CAB高高高高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前向关联与后向关联(赫希曼赫希曼) 简单地说,如果A产业供应投入品给B产业,那么A产业和B产业之间的关系就是前向关联关系(投入关系), B产
10、业和A产业之间就是后向关联关系(需求关系);A产业就是B产业的后向关联产业,B产业就是A产业的前向关联产业。2、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中间产品型基础产业 指部门后向联系水平低,前向联系水平高,指部门后向联系水平低,前向联系水平高,表明该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对其他部门的表明该产业部门的生产过程对其他部门的投入依赖较低,但显著依赖于其他产业部投入依赖较低,但显著依赖于其他产业部门生产过程对该部门中间产品的需求。门生产过程对该部门中间产品的需求。ABC低低高高3、最终需求型产业、最终需求型产业 指产业后向联系程度高,前向联系程度低。指产业后向联系程度高,前向联系程度低。表明该产业显著依赖其他部门中间产品
11、对本表明该产业显著依赖其他部门中间产品对本部门生产过程的投入,但本部门的产品大多部门生产过程的投入,但本部门的产品大多数用于非生产消费,即构成社会最终产品。数用于非生产消费,即构成社会最终产品。该类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其他部门的中间该类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其他部门的中间投入量和社会最终产品的需求量。投入量和社会最终产品的需求量。ABC高高4、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 指产业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程度均较低。指产业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程度均较低。表明该产业生产过程既不显著依赖其他部表明该产业生产过程既不显著依赖其他部门的投入,又不显著依赖其他部门的需求。门的投入,又不显著依赖其他部门的需
12、求。其产品主要用于最终产品需求,其增长过其产品主要用于最终产品需求,其增长过程不以其他部门有效供给量的增长为前提。程不以其他部门有效供给量的增长为前提。ABC低低按照前向关联(中间产出率)和后向关联(中间投入率)大小划分的产业群产业间的联系方式:产业间的联系方式:1、基础产业与非基础产业间的联系方式、基础产业与非基础产业间的联系方式 基础产业的后向关联弱,而非基础产业基础产业的后向关联弱,而非基础产业则后向关联强,即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基则后向关联强,即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基础产业不以非基础产业的中间产品投入为础产业不以非基础产业的中间产品投入为基本增长条件,反而为非基础产业的发展基本增长条件,反
13、而为非基础产业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投入,因而应超前发展基提供必不可少的投入,因而应超前发展基础产业。础产业。2、上游、中游、下游产业的联系方式、上游、中游、下游产业的联系方式 所谓上、中、下游产业,是根据各产业部所谓上、中、下游产业,是根据各产业部门对资源进行加工的顺序做出的形象概括。门对资源进行加工的顺序做出的形象概括。其基本特征是:上游产业为中游产业提供其基本特征是:上游产业为中游产业提供初级原料品,中游产业为下游产业提供再初级原料品,中游产业为下游产业提供再加工的原材料。加工的原材料。 从世界各国的工业化经验看,在工业化初从世界各国的工业化经验看,在工业化初期,一般是下游产业得到优先发展
14、;在工期,一般是下游产业得到优先发展;在工业化中期或较完整的产业结构形成期,由业化中期或较完整的产业结构形成期,由于部门间联系水平提高,使资源加工深度于部门间联系水平提高,使资源加工深度提高,加上技术进步因素的影响,上、中提高,加上技术进步因素的影响,上、中游产业从工业化初期的发展不足,有效供游产业从工业化初期的发展不足,有效供给不足转向产品过剩和生产能力闲置。给不足转向产品过剩和生产能力闲置。据国家煤监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据国家煤监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62006年全国煤炭产量为年全国煤炭产量为23.323.3亿吨,实际产能达亿吨,实际产能达2525亿吨左右,但全年社会需煤量仅亿吨左右,
15、但全年社会需煤量仅为为22.122.1亿吨。业内人士认为,仅凭亿吨。业内人士认为,仅凭20062006年的煤炭产量,尚年的煤炭产量,尚可以认为煤炭供需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但结合现在的产可以认为煤炭供需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但结合现在的产能和猛烈的投资势头,过剩已比较明显,其带来的影响绝能和猛烈的投资势头,过剩已比较明显,其带来的影响绝不能小视。不能小视。 钢铁行业长期存在产能过剩,钢铁行业长期存在产能过剩,20062006年国产钢材的国内市场年国产钢材的国内市场自给率,普通线材达自给率,普通线材达107.27%107.27%,螺纹钢筋为,螺纹钢筋为104.63%104.63%,热轧,热轧宽带钢为
16、宽带钢为106.92%106.92%,已超过国内市场需求,总体供大于求。,已超过国内市场需求,总体供大于求。此外,我国的纺织业、铁矿石、铅锌铜业、石化业、电力此外,我国的纺织业、铁矿石、铅锌铜业、石化业、电力钢铁、煤炭等产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钢铁、煤炭等产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案案 例例二、主导产业的实现形式二、主导产业的实现形式1.1.市场自发调节市场自发调节 采取这种形式的国家认为,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采取这种形式的国家认为,市场竞争和供求关系足以促进具有竞争能力的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高足以促进具有竞争能力的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也可以通过市场供求和价格机制来实现,没有
17、必度化也可以通过市场供求和价格机制来实现,没有必要制定产业规划和为对某些主导产业进行扶持而制定要制定产业规划和为对某些主导产业进行扶持而制定产业政策。同时认为,政府对选择主导产业的认识不产业政策。同时认为,政府对选择主导产业的认识不如市场力量更有权威性。如市场力量更有权威性。 采取这种方式的国家通过制定产业政策,选择主采取这种方式的国家通过制定产业政策,选择主导产业和确定产业发展序列,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导产业和确定产业发展序列,不断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的高度化。日本是较早采取这种形式的国家,它。日本是较早采取这种形式的国家,它主要根据主要根据“收入弹性基准收入弹性基准”和和“生产率上升基准生产率
18、上升基准”选择主导产业和确定产业发展顺序。近年来,越选择主导产业和确定产业发展顺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这种形式。如美国从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这种形式。如美国从20世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制订了一系列产业技术政策,年代就开始制订了一系列产业技术政策,加快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加快高科技产业的发展。2.政府积极干预政府积极干预三、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三、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一)赫希曼基准。(一)赫希曼基准。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赫希曼赫希曼主张主导部门的选主张主导部门的选择应依照后向联系系数的大小顺序排列。择应依照后向联系系数的大小顺序排列。 即主导产业应以即主导产业应以最终产品的
19、制造部门最终产品的制造部门为主。为主。这样,当市场需求扩大时,主导产业增长,这样,当市场需求扩大时,主导产业增长,进而带动中间投入部门和整个经济的增长。进而带动中间投入部门和整个经济的增长。(二)罗斯托基准(二)罗斯托基准美国经济学家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罗斯托认为选择主导产业的认为选择主导产业的基准有:一是应选择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和显基准有:一是应选择具有较高的增长率和显著的规模的产业;二是选择能带动其他部门著的规模的产业;二是选择能带动其他部门的经济增长的产业。的经济增长的产业。赫希曼基准和罗斯托基准都是依据产赫希曼基准和罗斯托基准都是依据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大小来确定主导产业业之间的关联度大小来确
20、定主导产业部门的,因此这两个基准又合称为部门的,因此这两个基准又合称为产产业关联度基准。业关联度基准。(三)筱原基准(三)筱原基准1、收入弹性基准。指选择需求的、收入弹性基准。指选择需求的收入弹性高的产业为主导产业。收入弹性高的产业为主导产业。 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意味着,意味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需求以更快的速度入的提高,需求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增加。QQYY巨大的市场需求是一个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巨大的市场需求是一个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选择这类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是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选择这类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是符合产业
21、发展规律的,同时反映出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的原则。同时反映出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的原则。2、生产率上升率基准、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技术进步是造成生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率先在技术进步是造成生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率先在技术上实现突破的产业,其生产率上升快,相应技术上实现突破的产业,其生产率上升快,相应地成本下降也快,经济效益较好,加快发展生产地成本下降也快,经济效益较好,加快发展生产率上升快的产业就能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率上升快的产业就能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因此,生产率上升率基准就具体体现为技术进步因此,生产率上升率基准就具体体现为技术进步率基准,即选择技术进步率高的产业部门作为主
22、率基准,即选择技术进步率高的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部门。导产业部门。(四)就业弹性基准(四)就业弹性基准奥肯定律奥肯定律 美国经济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发学家奥肯发现,现,GNPGNP每每增长增长2.5%2.5%,失业率就降失业率就降低低1%1%。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方向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方向大致相同,但就业增长不仅大致相同,但就业增长不仅受经济增长的影响,还应考受经济增长的影响,还应考虑就业弹性。虑就业弹性。就业弹性就业弹性,指当影响经济增,指当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不变时,每一长的其他因素不变时,每一单位的经济增长引起就业增单位的经济增长引起就业增长的比率。长的比率。经济增长率一定时,提高就业弹
23、性可增加就业量;经济增长率一定时,提高就业弹性可增加就业量;就业弹性一定时,提高经济增长率就可增加就业量,就业弹性一定时,提高经济增长率就可增加就业量,但增加的多少取决于就业弹性的大小。但增加的多少取决于就业弹性的大小。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业弹性水平不同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就业弹性水平不同 在工业化初期,在工业化初期,技术水平低,技术进步速度缓慢,经技术水平低,技术进步速度缓慢,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简单扩大再生产方式来实现。这种济增长主要依靠简单扩大再生产方式来实现。这种粗放增长方式的要素投入产出率低,因而劳动生产粗放增长方式的要素投入产出率低,因而劳动生产率也低,完成单位产出需要投入的劳动
24、力数量大,率也低,完成单位产出需要投入的劳动力数量大,就业弹性水平通常较高。就业弹性水平通常较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纵深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纵深发展,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开始减弱,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技术进步,的作用开始减弱,经济增长更多地依赖技术进步,此时就业弹性会缓慢下降。此时就业弹性会缓慢下降。 在一国的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在一国的产业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越大,就业弹性水平越高;而资本密比重越大,就业弹性水平越高;而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越大,就业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越大,就业弹性值越低。第三产业属于资本和技术密弹性值越低。第三产业属
25、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较低的产业,对劳动有较高的容量,集型较低的产业,对劳动有较高的容量,因此,大力发展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有利于提高就业有利于提高就业弹性水平。弹性水平。不同产业的就业弹性不同不同产业的就业弹性不同四、四、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群体及其更替群体及其更替 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日益深化,带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日益深化,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已不是单个主导产业,动整个产业发展的已不是单个主导产业,而是主导产业群体。所谓而是主导产业群体。所谓主导产业群体主导产业群体是是由由主导产业和与主导产业有较强后向关联、主导产业和与主导产业有较强后向关联、旁侧关联的部门旁侧关联的部门共同组成
26、。共同组成。主导产业群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更替而主导产业群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更替而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产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产业总量由小到大进行变化的。总量由小到大进行变化的。阶段阶段主导产业部门主导产业部门主导产业群体或综合体主导产业群体或综合体第一阶段第一阶段棉纺工业棉纺工业(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纺织工业、冶炼工业、采煤工纺织工业、冶炼工业、采煤工业、早期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业、早期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第二阶段第二阶段钢铁工业、铁路修建业钢铁工业、铁路修建业(第一次产业革命成果的第一次产业革命成果的延伸应用延伸应用)钢铁、采煤、造船、纺织、机钢铁、采煤、造
27、船、纺织、机器制造、铁路运输、轮船运输器制造、铁路运输、轮船运输等等第三阶段第三阶段电力、汽车、化工和钢电力、汽车、化工和钢铁工业铁工业(第二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力、电器、机械制造、化工、电力、电器、机械制造、化工、汽车等汽车等+第二个主导产业群各第二个主导产业群各产业产业第四阶段第四阶段汽车、石化、钢铁和耐汽车、石化、钢铁和耐用消费品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宇航工业、计算耐用消费品、宇航工业、计算机工业、原子能、合成材料等机工业、原子能、合成材料等+第三个主导产业群各产业第三个主导产业群各产业第五阶段第五阶段信息产业信息产业(第三次科技革第三次科技革命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命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28、新材料工业、新能源工业、生新材料工业、新能源工业、生物工程、宇航工业等物工程、宇航工业等+第四个第四个主导产业群各产业主导产业群各产业主导产业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主导产业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一、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求的过程。 其包括其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和高高 级化级化两方面的内容。两方面的内容。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有密切联系: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有密切联系: 合
29、理化为高级化提供了基础,而高级化则合理化为高级化提供了基础,而高级化则推动产业结构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合理化。推动产业结构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合理化。合理化的着眼点主要是经济发展的近期利合理化的着眼点主要是经济发展的近期利益,而高级化则更多地关注结构成长的未益,而高级化则更多地关注结构成长的未来,着眼于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着眼于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 1. 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含义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含义 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各产业内部保持是指各产业内部保持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比例,符合产业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比例,保证各产业持续、协调发展,同时各保证各产业持续、协调发展,同时各产业
30、之间协调发展。产业之间协调发展。 (一)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一)产业结构的合理化(1)三次产业之间以及各次产业内部的比例)三次产业之间以及各次产业内部的比例要相互适应。要相互适应。(2)各次产业内部以及三次产业之间增长与)各次产业内部以及三次产业之间增长与发展的速度要相互协调。发展的速度要相互协调。(3)各产业部门的联系、变动和流向要符合)各产业部门的联系、变动和流向要符合经济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经济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产业结构合理化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产业结构合理化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 2 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本质、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本质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本质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协
31、调不是,协调不是指产业之间的绝对协调,而是指产业之间有较指产业之间的绝对协调,而是指产业之间有较强的互补和谐关系和相互转换能力,其强的互补和谐关系和相互转换能力,其实质是实质是社会资源在各产业的重新配置社会资源在各产业的重新配置,以达到产业结,以达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要求。构合理化的要求。协调状态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协调状态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产业素质的协调。可以用)产业素质的协调。可以用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劳动生产率即产业部即产业部门的国民收入份额与该部门的劳动力份额之比来衡量产门的国民收入份额与该部门的劳动力份额之比来衡量产业素质。业素质。现实经济中,由于存在技术进步速度不均等规现实
32、经济中,由于存在技术进步速度不均等规律,各产业间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一般不同。律,各产业间的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一般不同。具有具有较高比较劳动生产率的产业,可以看作具有较高的产业较高比较劳动生产率的产业,可以看作具有较高的产业素质。素质。 一般而言,如果各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数值分布比较一般而言,如果各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数值分布比较集中而又有层次性,则说明各产业的素质比较协调。集中而又有层次性,则说明各产业的素质比较协调。(2)各产业相对地位的协调。)各产业相对地位的协调。客观上,一定时期内,客观上,一定时期内,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不同,因而所处的地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不同
33、,因而所处的地位不同,如这些产业按主次轻重有序组合,构成一个位不同,如这些产业按主次轻重有序组合,构成一个有层次性的产业结构,则说明产业相对地位是协调的;有层次性的产业结构,则说明产业相对地位是协调的;如果主次不分,轻重无序,则不协调。如果主次不分,轻重无序,则不协调。(3)产业结构的空间协调。)产业结构的空间协调。 即产业的空间布局合理。即产业的空间布局合理。1.1.国际比较法。国际比较法。即以钱纳里的即以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标准产业结构”为参照系,将某一国家的产业结构与相同国民为参照系,将某一国家的产业结构与相同国民生产总值下的标准产业结构加以比较,偏差较生产总值下的标准产业结构加以比较
34、,偏差较大时即认为此时的产业结构是不合理的。但由大时即认为此时的产业结构是不合理的。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这种方法只能提供一种判断于各国国情不同,这种方法只能提供一种判断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粗略线索。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粗略线索。3 3、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比较与测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比较与测定产业结构变化的国际标准产业结构变化的国际标准(钱纳里钱纳里)人均人均GDP(美元美元)60010002000第一产业占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的比重21.818.616.3第二产业占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的比重2931.433.2第三产业占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的比重49.25050.5一产劳动力比重一产劳动力比重
35、34.828.623.7二产劳动力比重二产劳动力比重27.630.733.2三产劳动力比重三产劳动力比重37.640.743.12.2.需求判断法。需求判断法。即判断各产业的实际生产能即判断各产业的实际生产能力与相应的对该产业产品的需求是否相符,力与相应的对该产业产品的需求是否相符,若两者接近或大体接近,则目前的产业结若两者接近或大体接近,则目前的产业结构是较为合理的。构是较为合理的。 3.3.需求适应性判断法。需求适应性判断法。即判断产业结构能否随着需求即判断产业结构能否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而自我调节,使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结构的变化而自我调节,使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实现社会生产的目的
36、。应,实现社会生产的目的。 分别计算每一产业产品的分别计算每一产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和和生产收入弹生产收入弹性性,若两者相等,则说明此产业与社会需求有充分的,若两者相等,则说明此产业与社会需求有充分的适应性;若每一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和生产收入弹性适应性;若每一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和生产收入弹性均相等,则说明整个产业结构与需求均相等,则说明整个产业结构与需求 结构是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是合理的。结构是相适应的,产业结构是合理的。 。4 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条件1 1、完善的市场机制。市场供求信号真实、完、完善的市场机制。市场供求信号真实、完备,保证资源能够充分自由流
37、动。备,保证资源能够充分自由流动。2 2、有效的政府。营造市场竞争氛围,维持市、有效的政府。营造市场竞争氛围,维持市场运行秩序,制定公平、公正的计划,引导资场运行秩序,制定公平、公正的计划,引导资源流向。源流向。1 1、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含义、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含义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主要是指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发挥主主要是指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发挥主导产业的作用,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素质,实现产业结导产业的作用,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的素质,实现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过程。构从低级向高级的演进过程。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主要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1)产
38、值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高级化。)产值结构和劳动力结构的高级化。即第一产业的剩余即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逐渐向第二产业转移,并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劳动力逐渐向第二产业转移,并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与之相应,第一产业创造的产值比重逐渐下降,而第二与之相应,第一产业创造的产值比重逐渐下降,而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创造的产值比重则持续上升。和第三产业的创造的产值比重则持续上升。( (二二) )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产业结构的高级化(2 2)工业结构水平的高级化。)工业结构水平的高级化。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 (3 3)高附加值化。)高附加值化。即产业结构选择朝着附加价值高的部门即产业结构选择朝着附
39、加价值高的部门发展的趋势。发展的趋势。(4 4)技术集约化。)技术集约化。工业资源结构趋向以技术为主体的演进工业资源结构趋向以技术为主体的演进过程。随着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的发展,技术资本的质量过程。随着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的发展,技术资本的质量和劳动力质量成为工业资源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和劳动力质量成为工业资源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5 5)工业结构软性化。)工业结构软性化。即技术和知识日益渗透到工业生产即技术和知识日益渗透到工业生产活动中,使工业生产中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和地活动中,使工业生产中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和地位趋于提高。位趋于提高。 创新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主要推动因素。创新
40、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主要推动因素。 所谓所谓创新,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按照熊彼特的观点,是指引入一种新的是指引入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以提高社会潜在的产出能力。生产函数,以提高社会潜在的产出能力。具体表现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为三个方面:创造出新的商品和服务;在既定的劳创造出新的商品和服务;在既定的劳动力和资金的情况下,提高原有商品和服务的产出动力和资金的情况下,提高原有商品和服务的产出数量;具有一种扩散效应的功能数量;具有一种扩散效应的功能,这种扩散效应能这种扩散效应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2 2、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直接动因、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直接动因(1 1)导致技术进步。在影响产
41、业结构的诸多因素中,任)导致技术进步。在影响产业结构的诸多因素中,任何要素的供给条件发生了变化,都可能对产业结构产何要素的供给条件发生了变化,都可能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如自然资源优势的改变,劳动力价格的变化生影响,如自然资源优势的改变,劳动力价格的变化等,但惟有技术进步,才能使产业结构发生重大的质等,但惟有技术进步,才能使产业结构发生重大的质的变化,如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的变化,如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对原来的产业结构进行了一次革命。对原来的产业结构进行了一次革命。(2 2)创造新的市场需求。需求结构的)创造新的市场需求。需求结构的 变化会影响产业结构。变化会影响产业结构。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
42、作用创新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3 3、工业结构高级化要经历的阶段、工业结构高级化要经历的阶段 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的高级化要经历如下四个阶段: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的高级化要经历如下四个阶段: 1)重工业化:即工业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向以重工业、化重工业化:即工业结构由以轻纺工业为主转向以重工业、化学工业为主;学工业为主; 2)高加工度化:即重工业化过程中由以原材料为重心转向以加高加工度化:即重工业化过程中由以原材料为重心转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工组装工业为重心; 3)知识技术高度密集化:即各工业部门越来越多地采用高级)知识技术高度密集化:即各工业部门越来越多地采用高级技术,以知识
43、技术密集为特征的尖端工业广泛兴起和发展;技术,以知识技术密集为特征的尖端工业广泛兴起和发展; 4)高信息化:一方面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国民经)高信息化:一方面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加快农业的工业化和工业的信息化。济各个领域,加快农业的工业化和工业的信息化。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而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而且可以推动其他部门的更新换代和现代化;另一且可以推动其他部门的更新换代和现代化;另一方面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国民经济活动中采集信方面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国民经济活动中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国民经济息、传输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国民
44、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的国际竞争力。 标准结构包括以下三种指标:标准结构包括以下三种指标:产值结构、劳动力结产值结构、劳动力结构、相对劳动生产率结构。构、相对劳动生产率结构。4 4、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判别标准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判别标准标准结构法标准结构法利用利用产值结构分析产值结构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时,应注意各产业产产业结构高级化时,应注意各产业产出的价格比价是否合理;若比价合理,则产值结构能准出的价格比价是否合理;若比价合理,则产值结构能准确反映产出结构,反之则扭曲反映产出结构。确反映产出结构,反之则扭曲反映产出结构。利用利用劳动力结构分析劳动力结构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时,应注意(产业结构高级化时,应
45、注意(1 1)劳动)劳动力是不同质的,仅用力是不同质的,仅用“劳动力人数劳动力人数”反映劳动力结构是有缺反映劳动力结构是有缺陷的,但目前仍然采用该指标,(陷的,但目前仍然采用该指标,(2 2)劳动力要素是否能够)劳动力要素是否能够自由流动。自由流动。 经济学研究发现,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各产经济学研究发现,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各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逐步缩小,因此,可以用不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逐步缩小,因此,可以用不同产业劳动生产率之比即同产业劳动生产率之比即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劳动生产率来来反映一反映一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P Pi i/ /P Pj j=(Y=(Y
46、i i/L/Li i)/()/(Y Yj j/L/Lj j) ) 式中,式中,P P、Y Y、L L分别表示劳动生产率、产出分别表示劳动生产率、产出量和劳动力使用量;下标量和劳动力使用量;下标i i和和j j分别代表产业分别代表产业i i和产和产业业j j。产业结构变化的国际标准产业结构变化的国际标准(钱纳里钱纳里)人均人均GDP(美元美元)60010002000第一产业占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的比重21.818.616.3第二产业占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的比重2931.433.2第三产业占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的比重49.25050.5一产劳动力比重一产劳动力比重34.828.623.7二产
47、劳动力比重二产劳动力比重27.630.733.2三产劳动力比重三产劳动力比重37.640.743.1案例: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动案例: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动 %年年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产值构成产值构成第二产业第二产业产值构成产值构成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产值构成产值构成一产劳动一产劳动力构成力构成二产劳动二产劳动力构成力构成三产劳动三产劳动力构成力构成199817.647.536.249.823.526.7199916.545.837.750.12326.9200015.145.9395022.527.5200114.445.140.55022.327.7200213.744.841.55021.428.620
48、0312.84641.249.121.629.3200413.446.240.446.922.530.6200512.547.54044.823.831.4200611.748.939.442.625.232.2 从从产值结构产值结构来看,从来看,从1998年到年到2006年,年,第一产业产值在第一产业产值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呈现较大中所占的比例呈现较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从幅度下降的趋势,从17.6%下降到下降到11.7%;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上升趋势缓慢,只上升了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上升趋势缓慢,只上升了1.4%,且有一定的波动;第三产业产值比,且有一定的波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了重上升了3.2%,
49、在,在03年达到峰值,然后又年达到峰值,然后又缓慢下降。缓慢下降。 从从劳动力就业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来看,在第一产业就业的来看,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劳动力比重呈稳步下降趋势,从劳动力比重呈稳步下降趋势,从49.8%下下降到降到42.6%;在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力比;在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力比重先是下降,然后略有上升,变化趋势不大;重先是下降,然后略有上升,变化趋势不大;在第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呈稳步上升趋势,在第三产业就业的劳动力呈稳步上升趋势,从从26.7%上升到上升到32.2%; 2006年,我国人均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已达到2000美元的水平,美元的水平,和国际标准比较,可以发现三次产业的产值
50、结构存和国际标准比较,可以发现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存在偏差:第一产业已经大大低于国际标准;第二产在偏差:第一产业已经大大低于国际标准;第二产业产值比值却远远大于标准值,超过业产值比值却远远大于标准值,超过16%;第三产;第三产业产值比值也远远小于标准值,少了业产值比值也远远小于标准值,少了10%。总体来。总体来说,第二产业的比重还偏高,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说,第二产业的比重还偏高,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偏低,说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还较滞后。偏低,说明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还较滞后。在劳动力构成结构上也有偏差: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在劳动力构成结构上也有偏差:在第一产业就业的劳动力数量远远大于标准值,接近劳动力数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