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八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八章.pptx(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八章第八章 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银行制度与货币政策我们已经介绍了货币市场运行的基本理论和货币市场与最终产品市场相互影响的机制。货币政策是对这些理论的应用,其核心是如何控制货币的供给量。要了解货币供给的控制,就必须了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制度。第一节第一节 银行及其货币创造银行及其货币创造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中央银行制度,它是在私人银行的基础上形成的。例如在美国(Fed),银行分两级,最基层的是面对消费者、企业、各类社会集团的商业银行,另一层是只面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联邦储备银行,即美国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各类私人金融机构,一方面对公众经营各种金融业务,另一方面又将自己的准
2、备金存入联邦储备银行,加入联邦储备系统;而联邦储备银行则只经营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的准备金存、贷业务,并不直接与企业、社会团体及公众发生关系。因此,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它可以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来控制货币的总供给量。要了解这种控制的途径和方法,须从分析商业银行的活动开始。2一、偿付能力与灵活性一、偿付能力与灵活性银行是其储户的债务人,它必须在其债权人 储户提出要求时归还其存款时,支付一定量的利息。银行偿还其债务的能力称为银行的偿付能力偿付能力。银行又是其贷款客户的债权人,它可以在贷款到期后收回本金和一定数量的利息收入。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减去银行业务活动的各种成本和费用之后,就是银
3、行利润银行利润。贷款是要承担一定风险的,风险越大、期限越长的贷款利息率越高,银行的利润也就越多。但是,一旦贷款到期不能收回,或者因市场波动而使银行资产贬值,银行就可能无法偿还储户的存款和支付利息。这时,银行就失去了偿付能力,乃至因无法偿还债务而倒闭。要避免破产,银行必须保证它对其储户的偿付能力。一般地说,银行贷出的资金越多,其利润越多,而失去偿付能力的风险也会越大。因此,银行家们必须在失去偿付能力和获得利润之间做出权衡。在西方,由于低估贷款风险而引起银行破产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1、偿还能力、偿还能力132.灵活性灵活性银行还须备有足够的现金以应付储户取款的需要。银行备有现金的多少称为银行的灵活
4、性,备有现金越多,灵活性就越大;相反,备有现金越少,灵活性就越小。银行保留的现金越多,其收入也就越少,灵活性越大,因挤兑倒闭的风险也就越小;相反,银行保留现金越少,收入越高,灵活性越低,因挤兑而倒闭的风险也越大。因此,银行必须在增加灵活性从而因持有现金增加而增加机会成本,与失去灵活性从而增加风险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在1929-1933年的大危机期间,就有许多银行在未失去偿还能力的情况下,因灵活性太低而破产。3.偿付能力和灵活性的成本偿付能力和灵活性的成本偿付能力和灵活性是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成本却是相同的,保持较高偿付能力和较高灵活性的机会成本都是因此而减少的收入。1929-1933年的大危机使
5、西方各国认识到,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保证银行的偿付能力和灵活性,以避免银行破产而引起的金融恐慌和混乱。其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法定准备金制度。24二、准备金二、准备金银行可贷资金的基本来源是银行的储蓄,但每天也都会有一部分存款被取走。在正常情况下,储户每天取走的金额只占全部储蓄的一个很小比例。此外,每天还会有新的款项存入。由于有大量的储户,每天取走和存入的金额一般小于全部储蓄额的10。存或取的净额每天最多不超过3 。这样,如果银行将现金保持在其储蓄额的10左右,就足以应付所有的提款需求。为了防止商业银行为追求利润而使其保留的现金过少,各国都以法律形式规定银行保有现金或灵活性较高的金融工具的固定比例,以应
6、付储户提款。这种为应付提款而保留的资金称为准备金准备金或银银行储备行储备,银行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为准备率准备率。1必要准备金和法定准备率必要准备金和法定准备率在当代西方国家,一方面为了防止银行破产,另一方面也为了便于控制银行贷款的速度和数量,从而控制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对所有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都有统一的法定准备率的规定。35根据法定准备率,每一笔储蓄都有一固定比例的部分作为必要准备金。例如,法定准备率为12,每100美元的储蓄就必须有12美元作为必要准备金不能贷出。因此必要准备金与储蓄和法定准备率之间的关系可写为:必要准备金必要准备金 = 存款额存款额 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由于准备金制度
7、包括所有的银行、储蓄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它们都要在联邦储备银行开户,这就使法定准备率成为政府控制所有银行的工具。在准备金制度下,银行的灵活性可以确保在一个有效的水平上;同时也确保了银行活动的统一性和标准化,从而确保了中央银行对信贷活动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银行每隔一个不长的时间就必须平衡其每天的准备金水平。使准备金大于、至少等于储蓄乘以法定准备率。如果银行的准备金数量低于根据法定准备率计算的必要准备金,该银行可以向其他准备金超过必要准备金的银行借入准备金,这种同业拆借通常只有一天小时的期限。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规定每两周各商业银行就要平衡一次其准备金。各商业银行之间的准备金借贷市场在美国称为
8、联邦基金市场,其利息率称为联邦基金利率。46准备金的持有有两种形式准备金的持有有两种形式:一是银行自己库存的现金,二是将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由于银行日常的现金需要量低于储蓄的,绝大多数银行会把其余的必要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准备金又分成两级准备金又分成两级:以现金形式持有的准备金称为一级储备一级储备,以灵活性最高的债券(通常是政府的短期债券)形式持有的准备金称为二级储备二级储备。过度储备过度储备银行的准备金超过必要准备金的部分称作过度储备,过度储备的公式可以写为:过度储备过度储备 = 现有的总储备现有的总储备 必要准备金必要准备金 =存款总额存款总额-贷款总额贷款总额-必要准备金必要准备金由于过
9、度储备是银行可以随时贷出的资金,因此它在银行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假定某银行接受了的一笔1000美元活期存款,在法定准备率为20的情况下,该银行的资产负债平衡表如下:57 表 8.2 最初两个银行的资产负债 甲银行 乙银行 资产 负债 资产 负债必要准备金 200 美元过度储备 800 美元400 美元储备A1000 美元储蓄rr = 20%400 美元 +400 美元 +400 美元银行接受的每一笔储蓄都增加了银行的资产,同时也增加了它的负债。在1000美元存入的瞬间,它完全成为银行的储备资产,随后银行将按法定准备率20留下必要准备金200美元,余下的800美元成为过度储备,银行的可贷资金增
10、加了800美元。注意,不能误认为过度储备等于总资产减去必要准备金,只有在银行不贷出任何资金的时候才是这样,当银行已经有资金贷出的时候,它是剩下的资金即现有总储备减去必要准备金之后的余额。过度储备的大小决定着银行贷款的多少和规模。过度储备的大小决定着银行贷款的多少和规模。68过度储备除用于对工商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之外,银行也用它去购买一些有较高收入的有价证券。这类证券的灵活性比二级储备差,但其收入却高于二级储备中的债券。它们属于金融投资活动而不属于银行的储备。银行贷款的利息随贷款风险不同而有差异,贷款的时期越长,风险也越大,利息率也越高。通常,将风险最小,期限最短的贷款利率称为基础利率基础利率。银
11、行活期存款帐户上的储蓄通常又称为需求储蓄需求储蓄,因为储蓄减少了需求,将其以存款形式储蓄在银行里,当银行归还这笔存款时,需求又会增加。 三、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三、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银行不仅从事信贷业务,同时还代储户支付各种货款和费用。区分这两类业务对货币供给量的不同影响是十分重要的。79支票交易支票交易假定消费者A 和B 分别在甲和乙两个银行开有支票帐户,A在甲银行有1000美元的活期储蓄,而B 在乙银行帐户上的储蓄为零。假定A因购买B 的商品填写了一张400美元的支票给B,B将其得到的400美元支票存入乙银行,乙银行则在其资产和负债的贷方(增方)计入400美元,并将这张支票存入中央银
12、行。中央银行在乙银行准备金存款的贷方计入400美元,在甲银行的准备金存款的借方(减方)计入400美元,并通知甲银行。甲银行一方面会在的支票帐户中减去400美元,另一方面,其总储备资产和负债也减少了400美元。结果结果,400美元的货币从A的帐上转到了B的帐上,也从甲银行流到了乙银行。一方的增加恰等于另一方的减少。总活期储蓄仍为1000元,货币的总供给量不变货币的总供给量不变。810这一过程可用甲、乙两个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变动表来说明,如表8.2、表8.3 和表8.4所示。 表8.2 最初两个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甲银行 乙银行 资产 负债资产 负债必要准备金200美元过度储备800美元400
13、美元储备A1000M美元储蓄rr = 20%400美元+400美元+400美元于B表 8.3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 负债400 美元于甲银行帐户+400 美元于乙银行帐户911 表8.4 交易后两个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甲银行 乙银行 资产 负债 资产 负债必要准备金120过度储备480A储蓄余额600必要储备80过度储备320B400储蓄在上述过程中,没有现金的转手。所有交易都是通过转帐和银行簿记的变化完成的。在西方发达国家,绝大多数交易都是以此种方式进行,现金交易的比例很小。但是,在贷款活动没有发生的地方,支票交易仅仅是简化和方便了交易,并不会对货币供给量有任何影响。10122贷款与货币
14、创造贷款与货币创造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与银行的贷款活动直接相关。但是,贷款只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与银行的贷款活动直接相关。但是,贷款只有在如下形式时才会影响货币的供给量,即通过为借款人开一有在如下形式时才会影响货币的供给量,即通过为借款人开一个支票帐户或在其支票帐户上增加一笔资金。以现金方式贷出个支票帐户或在其支票帐户上增加一笔资金。以现金方式贷出的款项不但不会增加货币供给,反而会降低货币供给。的款项不但不会增加货币供给,反而会降低货币供给。假定A在甲银行中有1000美元的存款,法定准备率为20%,甲银行会有800美元的过度储备,假定B 需要800美元贷款买一辆旧汽车。甲银行调查了他的信用状况后决定贷
15、给他800美元,并为B 在甲银行开了一个800美元的支票帐户,B可以用800美元购买他所需要的旧汽车,而A也可以继续为购买商品和劳务开出支票使用他的1000美元支票帐户存款,这时货币总量为A和B 所持有的货币量的总和:1800美元。贷款活动一开始就创造出了800美元的货币。当银行将其过度储备转为支票帐户的贷款时,就创造出货币,货币供给就会增加,当借款人归还贷款时,就会使一部分货币转化为过度储备,货币的供给就会减少。11 13银行每天都要借出和收回贷款。如果贷出的款项大于收回的款项,过度储备就要下降,货币供给就会增加,如果归还的贷款大于借出的贷款,过度储备就会上升,货币供给就会减少。过度储备是过
16、度储备是一种潜在的货币,它的多少与货币的多少呈反方向变化。一种潜在的货币,它的多少与货币的多少呈反方向变化。银行贷款的数量以其过度储备为限,因此,过度储备也就成了银行创造货币的限度。如果过度储备不是因归还贷款而增加,而是因中央银行的某些货币政策而增加,例如因降低法定准备金比率而增加,那么这种过度储备的增加犹意味着银行可贷资金的总量增加,从而意味着潜在货币供给的增加。这时,获得贷款会容易。一旦增加的过度储备变为贷款,货币会有更大的增加。在正常情况下,银行因中央银银行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而增加过度储备总是与货币供给行货币政策而增加过度储备总是与货币供给量同方向变化。量同方向变化。如果银行贷出的资金过
17、多,以致其储备总额降到了必要储备额以下,它就必须采取措施弥补其准备金的缺额,这种措施共有三类:第一,它可以在货币市场出售其二级储备中的一些债券,这将损第一,它可以在货币市场出售其二级储备中的一些债券,这将损失一些利息收入;第二,银行可从中央银行借得准备金贷款;第失一些利息收入;第二,银行可从中央银行借得准备金贷款;第三,银行可在同业资金拆放市场上从其他银行借得准备金。三,银行可在同业资金拆放市场上从其他银行借得准备金。12 143货币创造过程货币创造过程我们接着叙述前面的例子,假定A在甲银行中存入1000美元,甲银行留下20的必要储备以后,将余下的800美元过度储备贷给了B,并为其开了一个80
18、0 美元的支票帐户。现在,B买了C的一辆旧汽车,并填写了一张800美元的支票给C,假定C在乙银行开户,他将这张支票交给自己的开户银行以后,乙银行就增加了800美元的储蓄,乙银行根据法定准备率留下160美元作必要储备,将余下的640美元过度储备贷给了D。由于A的1000美元储蓄和两次贷款活动,甲、乙两个银行共增加货币的总额为:1000+800+6102440,贷款活动创造了1440美元。但这一过程尚未结束,因为D 可以用乙银行贷给他的640美元去向E购买某种产品,而E则会将这640美元存入他的开户银行丙,丙银行留下其中的20%作必要准备金之后又可贷出512美元。这一过程会不断重复下去,直到存贷的
19、金额小到不值一存。表说明了这一全过程。1315表8-5 信用扩张过程($)银行储蓄$必要准备金 贷款甲A在甲银行中存入1000美元,甲银行留下20的必要储备以后,将余下的800美元过度储备贷给了B,并为其开了一个800 美元的支票帐户。A1000200B800B买了C的一辆旧汽车,并填写了一张800美元的支票给C,假定C在乙银行开户,他将这张支票交给自己的开户银行以后,乙银行就增加了800美元的储蓄,乙银行根据法定准备率留下160美元作必要储备,将余下的640美元过度储备贷给了D。C800乙160D640E640丙128F512G512丁102H409.6总计:$5000$1000$4000最
20、初1000美元的存款,通过贷款活动。最终派生出4000美元的贷款,加上最初A的1000美元存款,使储蓄总额为5000美元。这意味着增加1000美元的储蓄,实际上增加了5000美元的货币供给量。D 可以用乙银行贷给他的640美元去向E购买某种产品,而E则会将这640美元存入他的开户银行丙,丙银行留下其中的20%作必要准备金之后又可贷出512美元给F。1416注意:最初的储蓄增量与总计中的必要储备相等:最初储蓄= 必要储备 必要储备又称高能货币高能货币。四、银行乘数四、银行乘数从表从表8.5中可以看出:在银行准备金制度下,中可以看出:在银行准备金制度下,A的第一笔存款扩的第一笔存款扩大了大了5倍。
21、之所以如此,是这一扩张过程的每一步都要按法定倍。之所以如此,是这一扩张过程的每一步都要按法定准备率准备率20留下必要准备金的缘故。如果准备率降低到留下必要准备金的缘故。如果准备率降低到20以以下,每一次贷款变为存款的数量就会增加,从而使最终的储蓄下,每一次贷款变为存款的数量就会增加,从而使最终的储蓄总量和货币供给总量超过总量和货币供给总量超过5000美元。如果法定准备率高于美元。如果法定准备率高于20,每次储蓄转为贷款的数量就会减少,货币供给总量就小于每次储蓄转为贷款的数量就会减少,货币供给总量就小于5000美元。可见,一笔存款通过贷款究竟能派生出多少货币取决于美元。可见,一笔存款通过贷款究竟
22、能派生出多少货币取决于法定准备率(用法定准备率(用rr表示)的大小。在上述例子中一笔存款的增表示)的大小。在上述例子中一笔存款的增加使货币总供给量增加到这笔存款的加使货币总供给量增加到这笔存款的5倍,倍,我们把最初一笔存我们把最初一笔存款造成的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倍数称为银行乘数,款造成的货币供给量增加的倍数称为银行乘数,它有时也被称它有时也被称为贷款乘数或储蓄扩展乘数,用为贷款乘数或储蓄扩展乘数,用BM( Bank Multiplier)表示:表示:BM = 货币货币( 存款存款)/ 储备储备(高能货币高能货币) 在上述例子中:在上述例子中:BM = 5000/ 1000 = 5由于:rr=必要
23、储备/存款因此:BM=1/rr1517法定准备率的倒数就是银行乘数,法定准备率的变动法定准备率的倒数就是银行乘数,法定准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着银行乘数,从而直接影响着货币供给。直接影响着银行乘数,从而直接影响着货币供给。假定最初存入1000美元的A取走了他的钱,并以现金形式持有这笔资金,既不存入任何其他银行也不用它购买任何东西,甲银行的总储备就减少了1000美元。甲银行对B 的800美元贷款也会取消,或减少其对外贷款800美元,这会触发随后一系列减少贷款的活动,直到4000美元的贷款消失,加上最初减少的1000美元储蓄,货币的总供给量会减少5000美元。这就是说,“储蓄扩张的过程”可以从相反的方
24、向起作用,从而变为储蓄紧缩或货币紧缩的过程。用S表示储蓄变化量,用MS表示货币供给的变化量,便有下式成立: S BM MS1618乘数I的图示: 最初的储蓄增量最初的储蓄增量(储备或高能货币)(储备或高能货币)总储蓄增量,即货币增量在美国,实际银行乘数一般在2.5到2.6之间。美国的平均法定准备率在12左右,如按准备率的倒数即为银行乘数的前述公式计算(BM=1/rr) ,乘数应在8.3左右。显然,公式与实际情况不一致。这是因为,由表8-5表明的乘数过程,实际上是假定:所有货币在乘数过程的每一阶段上都被作为活期储蓄存入支票帐户。这一过程中必要储备是唯一的漏出量。但实际上还存在着其它的漏出量。只要
25、考虑到其它一些重要的漏出量,就可以建立与实际相一致的、完全的银行乘数公式。1.现金漏出量与货币乘数现金漏出量与货币乘数II 当一笔货币存在于支票帐户的形式上时,它就可以成为贷款,而以现金形式由人们持有的货币则不能成为贷款。从宏观看,人们所获得的贷款中的一部分总是要以现金的形式被持有。这种情况可以简单地看作在存款创造过程中的每一阶段,贷款中的一部分都要被作为现金保持在人们手里,不能全部计入支票帐户。它们实际上不参加信用的扩张过程,是这一过程中的货币漏出量。1719考虑到这个漏出量,新的银行乘数公式为:CurrCu1BMIICu为现金占存款的比例。该式的推导如下:设cu为现金数量,D为存款数量(即
26、需求储蓄量):cu = CuD;用RE表示必要储备,则高能货币H为:H=RE+cu由于RE = rrD,cu = CuD,H= rrD + CuD = D(rr +Cu)货币的总量为现金与支票存款的总和:M = cu + D由于cu = CuD,M = D(Cu+1)乘数为货币数量与高能货币的比值:IIBM)Curr(D)Cu1 (DHM货币乘数II的图示:现金cu必要储备RE高能货币Hcu支票帐户存款D货币供给量M18 20在美国,现金对转帐支票帐户的比例,即Cu 为30左右。当rr12时,银行乘数II为:1 . 3%30%12%301CurrCu1BMII根据银行乘数II计算的数字虽然比根
27、据银行乘数I 计算的数字8.3更接近实际银行乘数值2.52.6,但差距还是很大。2.定期储蓄与货币乘数定期储蓄与货币乘数3在信用扩张过程中的另一重要货币漏出量是人们的定期储蓄。在信用扩张过程中的另一重要货币漏出量是人们的定期储蓄。当货币成为定期储蓄时,它就不再是可以随时提取的货币了,当货币成为定期储蓄时,它就不再是可以随时提取的货币了,至少,就至少,就M1 的定义看是如此。但另一方面,银行的定期储蓄的定义看是如此。但另一方面,银行的定期储蓄可以按比活期存款的准备率低得多的法定准备率,保持必要储可以按比活期存款的准备率低得多的法定准备率,保持必要储备。这意味着同一笔储蓄,定期存款可以比活期存款有
28、更多的备。这意味着同一笔储蓄,定期存款可以比活期存款有更多的可贷资金。在美国定期储蓄的法定准备率一般在可贷资金。在美国定期储蓄的法定准备率一般在% 左右,这左右,这意味着一笔定期存款,将有意味着一笔定期存款,将有% 的部分成为贷款,从而成为的部分成为贷款,从而成为新的货币供给。新的货币供给。1921设定期存款的数量为设定期存款的数量为td,定期存款占支票帐户存款的比例为定期存款占支票帐户存款的比例为TD,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为rrT。货币总量为:货币总量为:M = cu + D;高能货币为:高能货币为:H= cu + RE;由于由于RE = D rr + td rrT;t
29、d = TD D ;有:有:H = cu + RE = Cu D + D rr + TD D rrT = D(Cu + rr + TD rrT)货币乘数货币乘数3:TDrrrrCuCu1)TDrrrrCu(D)Cu1 (DHMBMTTIII美国80年代以来,定期储蓄对活期储蓄的比例大约为2当定期储蓄的法定准备率为3% (rrT= 3% )时,银行乘数3为:7 . 2203. 03 . 012. 03 . 01BMIII考虑到上述两个主要的货币漏出量后,银行乘数就比较接近实际情况了。除这两个主要漏出量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较次要的漏出量影响着银行乘数。如银行不可能100% 地贷出其过度储备,与国外的
30、金融往来也会造成货币漏出等等。2022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中心是控制货币的供给。申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主要途径是操纵商业银行的过度储备。它是“制造”贷款和“创造”货币的原料。中央银行操纵银行过度储备的具体途径有三个:()通过改变法定准备率来改变银行的过度储备:()通过改变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准备金贷款的利率来改变商业银行的过度储备,亦称贴现率政策;()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短期债券来影响银行的过度储备,以控制货币的供给量,亦称公开市场业务,在这三个控制银行的过度储备从而控制货币供给的途径中公开市场业务是西方中央银行最重要、最经
31、常使用的货币政策。21 23一、货币政策工具(一)法定准备率的控制(一)法定准备率的控制1.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有力工具。它一方面可以改变银行的过度储备ER,增加或减少高能货币的数量;另一方面也影响乘数BM的大小,从而影响高能货币扩张的倍数。rr :ER 贷款贷款 MS BM 加速扩张作用加速扩张作用rr :ER 贷款贷款 MS BM 加速扩张作用加速扩张作用改变法定准备率,一方面直接影响贷款数量,另一方面又影响乘数。因此它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相当大。改变法定准备率通常会使货币供给量成倍地变化,不利于货币供给和经济的稳定。此外,中央银行如频繁地改变法定准备率也不利于它对
32、银行的管理。商业银行反对经常改变法定准备金比率。因此,不是十分必要,法定准备率是不会轻易被改变的。改变法定准备率以扩张或紧缩货币,是一个强有力但却不常用的货币政策。是一个强有力但却不常用的货币政策。23252.法定准备率作用机制法定准备率作用机制可以概括如下:(二)贴现率政策(二)贴现率政策1.贴现率贴现率(或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放准备金贷款的利息率,之所以称为贴现率,主要是由于商业银行早期总是以其二级储备或其它有价证券向中央银行贴现以取得准备金而得名。2.贴现率的确定贴现率的确定 贴现率是唯一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利率,其它利息率则是由货币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有些人误认为中央银
33、行通过控制贴现率来直接控制市场利息率,实际上不是,中央银行的贴现率确定主要依市场利息率(通常是联邦基金利率)来确定,并根据需要相机抉择调整的幅度。3.贴现率窗口的使用贴现率窗口的使用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贴现率来反映自己的宏观经济政策倾向,例如,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中央银行调整贴现率也是企业资金成本将要提高或是降低的一个信号,在多数情况下,它也反映市场利息率的变化。24 264.贴现率起作用的机制贴现率起作用的机制 贴现率的提高会增加银行潜在资金来源的成本。这会使准备金短缺的银行在发放贷款时更加踌躇。因为它如果继续贷款,可能会被迫向中央银行借入准备金。从定性的角度说,提高贴现率会使银行更不愿发放贷款
34、。但从定量的角度说,提高贴现率所减少的贷款数量会很小。贴现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机制可概括为:贴现率上升,贷款轻微下降,货币供给量轻微下降;贴现率下贴现率上升,贷款轻微下降,货币供给量轻微下降;贴现率下降,贷款轻微上升,货币供给量轻微上升。降,贷款轻微上升,货币供给量轻微上升。贴现率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比人们想象的要小得多。贴现率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比人们想象的要小得多。(三)公开市场业务(三)公开市场业务1.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公开二级债券市场上买卖政府短期债券的活动。2.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机制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机制可以概括如下:中央银行买入短期政府债券,货币供给量上升;中央银行卖出
35、政府短期债券,货币供给量下降。25273.中央银行与证券商和商业银行进行短期债券交易的区别中央银行与证券商和商业银行进行短期债券交易的区别当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购买政府短期债券时,例如100亿美元,商业银行的过度储备就增加了100亿美元。如果货币乘数是5,货币供给量就增加500亿美元。如果中央银行购买了证券商的100亿美元的债券,证券商则需将100亿美元的货币存入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就增加了100亿美元的最初的存款,这笔存款必须留下必要储备,假定准备率是20%,就需要留下20亿美元的准备金,余下的才是过度储备,贷款将增加400亿美元,加上最初的100亿美元存款,总货币供给量的增量也是500亿美元。
36、同改变法定准备率相比,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给量变动的影响要小一些,并且更容易操纵一些。同改变贴现率相比,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给量变动的影响又大得多。因此,公开市场因此,公开市场业务是西方中央银行最常用的一项货币政策。业务是西方中央银行最常用的一项货币政策。2628 (一 )凯恩斯主义的传导机制凯恩斯主义者强调利息率对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认为利息率应成为制定货币政策的导向器和中间目标。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购买债券商业银行过度储备增加MSMDBD r 预期投资利润率rI(r) AE AEQQ= IMULTMDT MD MD赶上M SMDA 重现M S= MD134二、货币政策的传导
37、机制上述机制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制定货币政策的基础。如果总产量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经济中出现了失业,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就要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以增加总需求(或总开支)。为达到此目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购买债券,也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和降低贴现率,以促使经济最终扩张到充分就业的水平。扩张性的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作用执制如下: 当Q FE:Q时,增加MS: r, I(r) , AD, Q, Q=FE:Q 结果:LM曲线右移,总供求重新相等,并达到充分就业。如果Q FE:Q,减少MS: ,I (), AE,Q和P,Q=FE:Q 结果: LM曲线左移,总供求在充分就业产量
38、水平上重 新相等,价格下降。242.一些关键环节的数量测定一些关键环节的数量测定在凯恩斯主义的传导环节中,有太多的不可测因素和不确定性。这给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制定货币政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需要测定的乘数和弹性就有五、六个,只要其中有一个有一点偏差,就会使货币政策的结果与目标发生很大差距。将利息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指示器和控制目标,似乎是太不稳定和太不可靠了。#3市场利息率率与实际利息率市场利息率率与实际利息率当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实际利息率会下降,投资()会上升、导致总需求上升,并造成物价普遍上涨,使通货膨胀预期上升。随后导致市场利息率上升,使市场利息率大于实际利息率。市场利率偏离实际
39、利率的过程可概括如下:MS,I(), 通货膨胀预期,i, 结果: 35如果在货币供给增加,实际利率下降引起投资增长的同时,生产能够赶上需求,使价洛水平没有多大上升,实际利率就等于市场利率:,I(),Q,不变。 结果:= 一般他说,通货膨胀是实际利率和市场利率背离的基本原因,通货膨胀越严重,实际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偏离就越大。(二)货币主义的传导机制(二)货币主义的传导机制在货币政策的实施将通过哪些传导机制对产品市场起作用的问题上,货币主义者同凯恩斯主义替有不同的看法。货币主义的传导机制货币主义者认为,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人们会用手中增加的货币去购买包括债券和消费品在内的所有商品,因此货币供给量增加
40、直接导致总需求增加,而不必通过利息率变化引起投资变化这个中间环节。46MD = M S中央银行购买债券银行过度储备增加MS MD对所有财富的需求 AD AD ASQ MDT MD赶上M S57同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相比,货币主义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解释中,需要测定的环节要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不确定因素要少。货币主义者虽然可以省去象投资对利息率变动的弹性这样的测定,但却仍然需要测定货币供给变动对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的影响,这一类数量关系是货币需求赶上货币供给所需时间长度的函数。此外,人们手中货币增加后,将有多大比例用于最终产品的购买也是易变的因素。货币主义的货币数量公式货币主义的货币数量公式货币数量公式:
41、MSV= NI=QP用 NI%表示名义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用 Q%和 P%分别表示总产量和价洛水平的增长率,上述货币数量公式可写为: MS%+ V% NI% MS%+ V% Q%+ P%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随货币供给量变动而变动, (V%)/(NI%)就等于零,或者在MS增长(或下降)时,V%=0。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将全部转化为名义国民收入的变化。 MS= NI%= Q%+ %68如果事实确实如此,则当货币供给增加时,不管利息率作何变动,总需求和名义国民收入都会以相同的数量增加。正因为货币供给对名义国民收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所以货币学派反对凯恩断主义者根据利息率变动频繁改变货币供给量的
42、主张,认为这只会引起经济正常运行秩序的混乱和经济不稳定。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以增长率形式列出的货币数量公式为中央银行确定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虽不严格,但却非常简便的方法。当均衡的总产量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时,就提高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加快总需求的增长速度,以期加快总产量的增长速度。当物价水平的增长率过高时,减小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以降低价格水平。美国著名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曾经仔细研究了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在60年代和70年代的货币政策。他认为,这20年间,美国的货币政策是经济不稳定的主要根源,货币供给量的频繁变动,干扰了总产量的正常增长。他认为,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不应有任意改变货
43、币供给量的权力。货币供给量应保持在5%左右的年增长率就足够了。79第三节第三节 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一、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政策一、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政策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哪一个更有效的争论,其焦点在货币流通速度上。当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变化时,货币的流通速度是否会跟着发生变化。由于影响货币实际供给量和利息率的因素很多,且大部经常变化,所以使货币供给和利息率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实际测定十分困难。这也是争论至今没有结果的基本原因。货币数量公式有如下两种表示方法:(1)MSVNI(2)MS+VNI从式中不难看出,货币流通速度V(或其增长率V),对货币
44、供给量对国民收入起不起作用和起多大作用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如果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供给量的增函数,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货币流通速度加快,那么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加上货币流通速度的同方向变动,就会对名义国民收入NI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供给量不存在函数关系,货币供给量增加时。货币流通速度不变,那么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将完全转化为名义国民收入的变化。在这两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都是强有力的。1517 我们首先确定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我们首先确定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在利息率提高,货币需求下降时,人人都不愿持有货币,所有商品销售的收入都会尽快转手,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当利
45、息率下降,货币需求上升时,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降低,人们便不急于将其脱手,于是货币流通速度减慢。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成反比,与利息率成正比。现在我们可以根据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来确立货币供给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当货币供给上升时,利息率下降,货币需求上升,货币供给增加,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当货币供给量下降时,利息率上升,货币需求下降,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供给量成反比,这一关系的传导机制可以概活如下: MS:r,MDA,V MS:,MDA ,V1618 既然货币供给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那么,当货币供给增加时,总需求的增加和名义国民收入的增加就会因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而被抵
46、销一部分。如果货币供给增加后,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幅度比较小,那么货币政策就仍旧是强有力的,如果货币供给量增加后,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很大,总需求就可能增加很小,甚至不变,货币政策就只起很小的作用或根本不起作用,但货币主义者却坚持认为,货币流通速度不随货币供给量的变化而变化,它基本上是保持不变的,因此,货币政策总是强有力地影响着经济。二、货币流通速度与财政政策二、货币流通速度与财政政策一些坚持财政政策最有效的经济学家认为,财政政策的实施会使货币流通速度发生相应的变动,从而保证了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决定性影响,并使货币政策基本失效。根据凯恩斯主义者也承认的货币数量公式:MSV= NI1719MSV= NI
47、要使国民收入NI增长,或者是货币供给量MS增长,或者是货币流通速度V增加,否则国民收入是不可能增加的。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国民收入水平如何是由总需求决定的,而政府的财政政策可以操纵总需求,从而操纵国民收入水平,但是,根据货币数量公式,没有货币供给量或货币流通速度的增加,任何总需求的增加(包括政府开支增加)都是不可能的。如果在政府增加赤字开支的同时,货币供给量增加了,赤字被货币化,国民收入就肯定会增加,对于这种情况,货币主义者认为,国民收入的增加,实际与赤字开支的财政政策无关,它完全是货币供给量增加的结果,是货币政策在单独起作用。这样,关于财政政策是否有效的争论就集中在纯粹的财政政策是否有效的问题
48、上了。1820根据货币数量公式,在执行纯粹财政政策时,货币供给不变,那么,要使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就必须随扩张性纯粹财政政策的实施而随即增加。如果货币流通速度V 随着政府开支(G)的增加而增加,财政政策就起作用,如果这二者无关,财政政策就不起作用。假定,政府的赤字开支增加,并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弥补赤字,这时会产生挤出效应,利息率会上升,利息率的上升又会引起资产的货币需求MDA 下降,使货币总需求下降。上面已经确定,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呈反方向变化,货币的总需求下降,会导致货币流涌速度加快。结果,政府赤字开支增加会引起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于是纯粹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完全可以起
49、作用的。政府赤字开支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如下:赤字下的G :r ,MDA ,MD,V1921政府开支与货币流通速度是同方向变化的。只要政府开支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就会增加,财政政策是起作用的。但这个作用到底有多大,还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对政府开支变化的反应程度(即弹性)。在政府开支增加时,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小,财政政策的作用就小,如果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大,财政政策的作用就大。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是基本不变的,它与政府开支之间不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因此,他们认为财政政策实际上不起作用。三、货币流通速度与三、货币流通速度与LM曲线曲线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基本上依赖干货币充
50、通速度在政府开支G 和货币供给量MS发生变化时,将会发生多大变化而定。政府开支的变化会引起利息率r 的变化,引起货币需求的变化,从而导致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也会影响利息率r 发生变化,从而通过影响货币需求使货币流通速度变化。在这两种政策的传导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关键环节:货币需求对利息率变化的反应大小。2022如果利息率变化时,资产的货币需求MDA变化大,即资产的货币需求对利息率有较大的弹性,货币流通速度V的变化就大,如果资产的货币需求对利息率变化的反应小,货币流通速度就只有很小的变化。货币主义者认为,货币需求MD对利息率的变化是相当缺乏弹性的,因此,货币流通速度V 就会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