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干预的主要对象与理论模式.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机干预的主要对象与理论模式.pptx(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危机干预危机干预第一节第一节危机与危机干预危机与危机干预 一一 概念的区分概念的区分 何为危机何为危机 ? 危机(危机(crisis),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境),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逆境(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天灾人祸等)时,既不能回避,(如亲人死亡、婚姻破裂、天灾人祸等)时,既不能回避,又不能用常规手段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换言之,又不能用常规手段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换言之,“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寻常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时所发安生的一种反应内外部应激时所发安生的一种反应”(Punukollu,1991
2、)。)。 确定危机须符合下列三大标准:首先,存在重大的确定危机须符合下列三大标准:首先,存在重大的心理应激事件;其次,暂时无法用寻常解决问题的手段心理应激事件;其次,暂时无法用寻常解决问题的手段来应付;最后,个体产生心理失衡、混乱,如引起急性来应付;最后,个体产生心理失衡、混乱,如引起急性情绪困扰、认知改变,躯体不适和行为改变等。情绪困扰、认知改变,躯体不适和行为改变等。 危机的种类危机的种类布拉默按照危机的内容将其分成以下三种类型:布拉默按照危机的内容将其分成以下三种类型:发展性危机发展性危机(developmental crisis)。是指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或转变导致的异常反
3、应。如升学、升职、孩子出生、中年转折、退休等,都可能引起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境遇性危机(situational crisis)。当出现罕见和超常事件,且个人无法预测和控制时出现的危机。如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亲人亡故、婚姻破裂等。境遇性危机的特点是随机的、突然的、震撼的和灾难性的。对我们国家发生重大影响的标志性事件是2003年的非典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存在性危机存在性危机(existential crisis)。是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而出现的内部冲突和焦虑,如职业要求与个人信仰之间的冲突和焦虑。存在性危机可以是基于现实的,也可以是基于后悔的,或一种压倒性的、持续的感觉。 危机的发展过程
4、危机的发展过程危机的发展过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危机的发展过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个体面临问题时,其心理平衡被打破,开始体验到紧张,危机就产生了。为了达到新的平衡,个体试图采取以前解决问题的手段对应急事件作出反应。第二阶段:不能用常规方法解决时,焦虑程度增加,个体开始寻求新的解决方法。第三阶段:经过错误的尝试仍未能解决问题,个体的内心紧张焦虑程度增加,进而采取一些异乎寻常的方式宣泄,如酗酒、暴饮暴食、运动过度等等。这时个体求助动机最强,常常不分场合的发出求助动机,甚至尝试采用过去认为荒唐的方式。第四阶段:如果经过前三个阶段,仍不能解决问题,个体将会产生习习得性无助得性无助(learned
5、 help-lessness),对自己失去信心和希望,甚至对整个生命的意义产生怀疑。很多人在这个阶段企图自杀,或产生情绪崩溃或人格解体。 危机的四种结局危机的四种结局心理失衡一般持续心理失衡一般持续46周,在此之后,危机可能会出现一周,在此之后,危机可能会出现一下四种结局。下四种结局。(1)个体不仅能顺利渡过危机,而且学会了应对困境)个体不仅能顺利渡过危机,而且学会了应对困境的新方法,其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新方法,其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2)危机虽然渡过,但是在个体心中留下)危机虽然渡过,但是在个体心中留下“心里疤心里疤痕痕”(psychic scar),使其形成偏见,留下痛点,使其
6、形成偏见,留下痛点,限制其今后的社会适应。限制其今后的社会适应。(3)未能度过危机,个体的心理适应水平明显降低,)未能度过危机,个体的心理适应水平明显降低,陷入神经症或精神病态。陷入神经症或精神病态。(4)个体无法承受心理压力,陷入绝望状态,采取)个体无法承受心理压力,陷入绝望状态,采取自杀行为。自杀行为。 危机干预危机干预 何为危机干预?何为危机干预?危机干预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是指一个短期的心理帮助过程,是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运用个人、社会和环境资源予以关怀和帮助的一种方式。危机干预是从短期心理治疗(危机干预是从短期心理治疗(brief psychot
7、herapy)基础上)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涉及来访者的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涉及来访者的人格矫正。危机干预要求治疗者聆听来访者的陈述,故又称人格矫正。危机干预要求治疗者聆听来访者的陈述,故又称为聆听心理治疗(为聆听心理治疗(listening therapy),危机干预是应急心),危机干预是应急心理治疗(理治疗(emergency psychotherapy)的最好最好方案,)的最好最好方案,多用于轻生者、适应性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多用于轻生者、适应性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 危机干预的原则危机干预的原则1)强调现有危机的立刻解决,而不涉及当事人的)
8、强调现有危机的立刻解决,而不涉及当事人的人格矫正等问题。人格矫正等问题。2)干预者要采取直接、主动参与的方式帮助当事)干预者要采取直接、主动参与的方式帮助当事人。人。3)要兼顾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要兼顾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4)危机干预可以提供当事人情绪上的支持,但不)危机干预可以提供当事人情绪上的支持,但不能给予错误的保证和安慰,更不能以救世主自居。能给予错误的保证和安慰,更不能以救世主自居。5)尽可能利用相关机构、家庭、社会等支持系统)尽可能利用相关机构、家庭、社会等支持系统提供相应的帮助。提供相应的帮助。 危机干预的适应症危机干预的适应症危机干预没有绝对的
9、禁忌症,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危机,危机干预没有绝对的禁忌症,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危机,包括恋爱、婚姻、家庭冲突,人际冲突,人生转折点的心包括恋爱、婚姻、家庭冲突,人际冲突,人生转折点的心理危机,天灾人祸等等。对于以下情况,危机干预可以有理危机,天灾人祸等等。对于以下情况,危机干预可以有比较好的效果:比较好的效果:人格稳定、暂时面临困难者;人格稳定、暂时面临困难者;当前心理失衡状态与某一生活事件密切相关。当前心理失衡状态与某一生活事件密切相关。有明显紧张、焦虑、抑郁情绪,或有自杀危险者。有明显紧张、焦虑、抑郁情绪,或有自杀危险者。自以为近期无力解决问题而求助者。自以为近期无力解决问题而求助者。求治动
10、机明确,并有潜在能力者。求治动机明确,并有潜在能力者。尚未从适应不良性行为中获益者。尚未从适应不良性行为中获益者。积极配合者。积极配合者。有较好社会支持者。有较好社会支持者。二二 危机理论的发展危机理论的发展 危机理论最先由林德曼(Lindemann,1944)提出,他对波士顿郊外火灾幸存者的悲伤反应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危机状态要尽快给予心理援助。他的理论观点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随后人们对危机和危机干预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林德曼理论林德曼理论泰赫斯特理论泰赫斯特理论危机发展理论危机发展理论 危机干预模式危机干预模式 林德曼理论林德曼理论 林德曼强调一个人在强烈的悲痛面前,不应过度沉湎于内心
11、的痛苦之中,而要让自己感受痛苦体验,宣泄情感,正视现实,否则容易产生不良结局。这一理论适用于突然丧失亲人的场合。他认为悲伤的表现是正常的、暂时的,并且可通过短期危机干预技术进行治疗。他否认了当时流行的观点,即应把求助者所表现的危机反应当做异常或病态进行治疗。返回返回 泰赫斯特理论泰赫斯特理论 泰赫斯特提出一个过去健康的人对严重应激的反应程度取决于人格、急性应激和社会环境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应激反应是一种“过渡状态”。他将危机者经历的危机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作用阶段作用阶段:此时最初应激性事件对当事者的直接影响是最明显的,通常表现为极度的恐惧、激动或悲伤。如果应激极为严重,当事人可表现出茫然或目瞪
12、口呆的反应。 退却阶段退却阶段:此时应激事件虽已过去,但当事人可表现出自身固有的反应,通常表现为依赖或天真幼稚的行为。 创伤后阶段创伤后阶段:当事人觉察其自身反应并关注今后的需要和计划,这需要依赖于他与周围的相互作用和有关的支持或资源。返回返回 危机的发展理论危机的发展理论 斯文松和卡勃综合各家理论学说和流派,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危机发展理论,认为危机的变化有三个阶段:危机前的平衡状态危机前的平衡状态:个体应用日常的应付技巧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来维持自我与环境间稳定状态。危机的产生危机的产生:当面临挫折或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个体出现了情绪脆弱状态和危机活动状态,这一阶段一般不超过4-6周。在危机活动期
13、间,个体往往由于不能忍受极度的紧张和焦虑,会发生情绪上的崩溃和寻求解脱。危机后平衡状态的变化危机后平衡状态的变化:当事者经过危机处理后,心理状态有的可能无法恢复危机前有的可以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甚至高于危机前水平。返回返回 贝尔金的危机干预模式贝尔金的危机干预模式贝尔金等提出了三种基本的危机干预模式:平衡模式平衡模式(equilibrium model)。是指帮助处于心理或情绪失衡状态的危机个体获得危机前的平衡状态的方法。此模式适用于早期干预,重点是帮助当事人尽快恢复心理和情绪的平静。认知模式认知模式(cognitivemodel)。该模式是通过改变思维方式,获得理性和强化思维中的理性,使个体能
14、够获得对自己生活中危机的控制。适合危机稳定下来并回到接近危机平衡状态的求助者。心理社会转变模式心理社会转变模式(psychosocial transition model)。该模式认为个体是遗传和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要结合适当的内部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和环境资源以帮助他们获得对自己生活的自主控制。最适合已经稳定下来的求助者。返回返回三三 危机干预的实践危机干预的实践 危机干预过程的三阶段危机干预过程的三阶段危机干预过程的三个阶段包括:危机干预过程的三个阶段包括:第一,应激阶段,应激阶段。发生在灾难后的几天内。生存本能使个体积极地进行自救,并尽量从灾难中抢救财产;第二,灾后反应阶段灾后反应阶段
15、。 这一时期可持续几周或几个月。在这一阶段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一般任务是关注与陪伴,减轻个体的恐惧、麻木、惊吓等反应程度,对反应比较重的、丧失亲人的幸存者进行早期的悲伤舒缓疗法;第三,恢复和重建阶段恢复和重建阶段。 需要经历几个月甚至几年更长的时间,心理专家对其实施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及远期心理伤害和心理障碍发生率的筛查;同时对有严重心理障碍者进行心理治疗,帮助个体尽快适应社会和工作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危机干预中的评估危机干预中的评估1、临床表现的评估临床表现的评估:主要包括情绪、认知、行为和躯体症状等四个方面:情绪方面:处于危机状态时个体往往表现高度的紧张、焦虑、抑郁、悲伤或恐惧,有的可出现敌对
16、、愤怒、失望等情感。认知方面:在危机状态时注意力过分集中于急性悲伤之中,并从而导致记忆和识别能力的下降。行为方面:当事者情绪和任职的改变导致其社会功能的下降,可表现为不能专心学习和做家务;退缩、不愿与人交往或做出不寻常努力以使自己不孤单、依赖他人,变得令人讨厌;对前途的悲观和失望,变得漠视他人的帮助和关心,有的还可发生对己和对在周围的破坏行为。躯体方面:出现躯体不适如食欲不振、心悸、头痛、失眠等。根据这四个方面可以判断求助者目前的功能状态、危机的严重程度及对求助者能动性的影响,他同样也是工作人员判断如何解决危机的基础。2、可变通的应付机制、支持系统和其他资源的可变通的应付机制、支持系统和其他资
17、源的评估评估 在整个帮助过程中,应收集各种有关的资料,在整个帮助过程中,应收集各种有关的资料,并评价这些资料的意义。并评价这些资料的意义。 一个人问题的产生,除了考虑其自身特有的一个人问题的产生,除了考虑其自身特有的因素之外,还要考虑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与家因素之外,还要考虑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与家庭、朋友、同事的关系,社会文化背景,经济状庭、朋友、同事的关系,社会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等。况等。3、危机水平的评估危机水平的评估帮助者一般要完成两个水平的评估,帮助者一般要完成两个水平的评估,一是需要评定求助者是否存在生命危险,即一是需要评定求助者是否存在生命危险,即自杀、他杀、冲动攻击等,这一水平
18、的评估自杀、他杀、冲动攻击等,这一水平的评估至关重要;至关重要;二是评定危机者是否已丧失了原有的社会角二是评定危机者是否已丧失了原有的社会角色能力,是否与周围环境隔绝或离开原先所色能力,是否与周围环境隔绝或离开原先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处的自然社会环境。4、危机评估的注意事项危机评估的注意事项(1)危机评估与危机干预是紧密相关的。)危机评估与危机干预是紧密相关的。(2)危机评估要求尽快完成。)危机评估要求尽快完成。(3)评估的关键是明确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不是做人格分)评估的关键是明确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不是做人格分析。析。(4)既往经历或童年期创伤体验不是重点,强调)既往经历或童年期创伤体验不是重
19、点,强调“此时此此时此地地”。(5)帮助是建立在双方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双方相互尊重)帮助是建立在双方良好关系的基础上,双方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理解。(6)评估需要考虑到有关的生活方式、社会和文化等因素。)评估需要考虑到有关的生活方式、社会和文化等因素。 危机干预的技术危机干预的技术 危机干预过程中根据当事人的不同情况和治疗者的擅危机干预过程中根据当事人的不同情况和治疗者的擅长疗法,采取相应的治疗技术,其中包括短程动力疗法、长疗法,采取相应的治疗技术,其中包括短程动力疗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例如焦虑、紧张、自责的处理,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例如焦虑、紧张、自责的处理,可以考虑放松的方法、镇静或
20、抗抑郁药物、休息和娱乐、可以考虑放松的方法、镇静或抗抑郁药物、休息和娱乐、行为脱敏以及安慰保证等技术。一般来说,危机干预主行为脱敏以及安慰保证等技术。一般来说,危机干预主要应用下述三大类技术:要应用下述三大类技术:1 1、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技术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技术2、支持技术支持技术 3 3、干预技术干预技术 罗杰斯认为,心里治疗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提罗杰斯认为,心里治疗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提供特殊的帮助。但是对于所有对象,最有效的三种帮供特殊的帮助。但是对于所有对象,最有效的三种帮助是移情(助是移情(empathy)、真诚()、真诚(genuineness)和接纳)和接纳(accept
21、ance)。)。移情,指干预者能准确感受求助者内心的想法与体验,移情,指干预者能准确感受求助者内心的想法与体验,并直接告诉对方,自己理解者一切。并直接告诉对方,自己理解者一切。真诚,是指完全开诚布公,没有掩饰和而隐藏,也没真诚,是指完全开诚布公,没有掩饰和而隐藏,也没有职业面具。有职业面具。接纳,是指无条件地正面鼓励求助者。做到这三点,接纳,是指无条件地正面鼓励求助者。做到这三点,不仅有利于双方建立良好关系,也有利于培养求助者不仅有利于双方建立良好关系,也有利于培养求助者的积极情绪。的积极情绪。 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技术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的技术返回返回 按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原则,首先必须接受当事
22、者的现按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原则,首先必须接受当事者的现状、难处和心态,并给与最大的同情、理解和安慰,让状、难处和心态,并给与最大的同情、理解和安慰,让其有一个情绪释放或表达的机会,为此应耐心倾听他的其有一个情绪释放或表达的机会,为此应耐心倾听他的叙述和无言的哭泣,而不能任意干扰阻断,强行插话去叙述和无言的哭泣,而不能任意干扰阻断,强行插话去发表议论或提出建议。发表议论或提出建议。 只有等待当事者情绪已有改善,方可问及有关细节,只有等待当事者情绪已有改善,方可问及有关细节,令其补充说明,同时根据情况给与相应的解释、建议和令其补充说明,同时根据情况给与相应的解释、建议和鼓励,以最终促使问题的解决。鼓
23、励,以最终促使问题的解决。支持技术支持技术危机干预工作者要避免走入以下两个误区:危机干预工作者要避免走入以下两个误区: 1 1、劝阻危机个体陈述或痛哭。、劝阻危机个体陈述或痛哭。 2、凭着自己的感觉问过多问题,或评价危机个体的凭着自己的感觉问过多问题,或评价危机个体的经历或感受。经历或感受。返回返回 此方法是通过启发、引导、鼓励、提供卖个信息等方式此方法是通过启发、引导、鼓励、提供卖个信息等方式帮助当事人处理面临的问题。基本的干预策略有:帮助当事人处理面临的问题。基本的干预策略有: 1 1、主动倾听并热情关注,给与心理上的支持;、主动倾听并热情关注,给与心理上的支持;2 2、提供疏泄机会,鼓励
24、当事人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提供疏泄机会,鼓励当事人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3 3、解释危机的发展过程,使当事人理解目前的境遇、理解、解释危机的发展过程,使当事人理解目前的境遇、理解他人的情感,树立自信;给与希望和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心境;他人的情感,树立自信;给与希望和保持乐观的态度和心境;4 4、培养兴趣,鼓励积极参与有关的社交活动;、培养兴趣,鼓励积极参与有关的社交活动;5 5、 主义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多与家人、朋友、同事接触主义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多与家人、朋友、同事接触和联系,减少孤独和隔离。和联系,减少孤独和隔离。干预技术干预技术返回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危机干预的主要对象危机干
25、预的主要对象自杀者的特点研究自杀者的特点研究一一 自杀及其原因自杀及其原因 自杀是个体有意识地、自愿地采取各种方式直接自杀是个体有意识地、自愿地采取各种方式直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有研究表明,危机发生后如不能适当处理,约有研究表明,危机发生后如不能适当处理,约12%可能导致自杀行为。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可能导致自杀行为。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了解到,自杀在我国已成为位机干预专业委员会了解到,自杀在我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而在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而在15
26、岁至岁至34岁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首位死因。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首位死因。 1、客观原因:、客观原因: (1)人际关系紧张、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紧张、社会竞争激烈;(2)预测的天灾预测的天灾人祸、家庭纠纷;人祸、家庭纠纷;(3)成长环境不良、压力过重。成长环境不良、压力过重。 2、社会环境原因:、社会环境原因: (1)经济变动、环境改变;(经济变动、环境改变;(2)季节;()季节;(3)宗教。)宗教。 3、个人心理原因:、个人心理原因:(1)性格扭曲;性格扭曲;(2)人际关系扭人际关系扭曲曲. 那自杀的原因有哪些呢?那自杀的原因有哪些呢?二二 自杀的类型自杀的类型1、从自杀预防的角度可
27、分为:、从自杀预防的角度可分为:(1)自杀意念,或称自杀动机,即有寻死的愿望,)自杀意念,或称自杀动机,即有寻死的愿望,但没有实际的自杀行动。但没有实际的自杀行动。(2)自杀未遂。)自杀未遂。(3)自杀已遂或自杀死亡。)自杀已遂或自杀死亡。2、根据自杀的原因自杀的原因可分为:精神疾病导致自杀、躯体疾病导致自杀,非精神疾病导致自杀、躯体疾病导致自杀,非疾病人群自杀,宗教信徒自杀,集体自杀等。疾病人群自杀,宗教信徒自杀,集体自杀等。3、根据自杀的发展过程自杀的发展过程分为两类:(1)冲动型自杀)冲动型自杀有人称此为有人称此为“情绪型情绪型”。这是由一时感情冲动。这是由一时感情冲动导致的自杀,多见于
28、赌气、委屈、导致的自杀,多见于赌气、委屈、报复、绝望等心理解脱型的自杀。报复、绝望等心理解脱型的自杀。(2)理智型自杀)理智型自杀这是自杀者经这是自杀者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的自杀类型。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的自杀类型。4、根据自杀的动机自杀的动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心理解脱型)心理解脱型当遭受挫折和打击时,缺乏应付技当遭受挫折和打击时,缺乏应付技巧,心理承受力差,陷入悲观、悔恨、恐惧等状态,无望、巧,心理承受力差,陷入悲观、悔恨、恐惧等状态,无望、无助感强烈,认为死亡才能解决问题。无助感强烈,认为死亡才能解决问题。(2)寻求关注型)寻求关注型遇到挫折和打击,一时激愤、企图遇到挫折和打击,一时激愤
29、、企图一死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和勇气,或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同情。一死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和勇气,或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同情。(3)抗争、惩罚型)抗争、惩罚型如这些人受到恶势力侵犯和侮辱如这些人受到恶势力侵犯和侮辱后,不善于拿起法律武器声张正义,惩治坏人,而是以死后,不善于拿起法律武器声张正义,惩治坏人,而是以死抗争,证明自己的清白。这类自杀在家庭纠纷、情感矛盾、抗争,证明自己的清白。这类自杀在家庭纠纷、情感矛盾、人际关系等事件中比较常见。人际关系等事件中比较常见。(4)要挟型)要挟型自杀者并非真的希望结束自己生命,而自杀者并非真的希望结束自己生命,而只是把自杀作为一种要挟对方、迫使对方就范或让步的手只是把自
30、杀作为一种要挟对方、迫使对方就范或让步的手段。这类自杀大多在大学生恋爱事件中见到。段。这类自杀大多在大学生恋爱事件中见到。三三 自杀者的心理状态自杀者的心理状态 想自杀的人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孤独和绝望,认想自杀的人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孤独和绝望,认为谁也理解不了自己,谁也帮不了自己,这个为谁也理解不了自己,谁也帮不了自己,这个世界上,自己最不幸、最痛苦,以死来解脱困世界上,自己最不幸、最痛苦,以死来解脱困境。境。特征一,矛盾心态。特征二,认知偏差。常表现为“绝对化“或“概括化“或两者交替。特征三,冲动行为。特征四,关系失调。特征五,死亡概念模糊。主要特征有:主要特征有:四四 自杀行为的特征自杀行为的
31、特征 自杀者多数患有精神疾病,尤以抑郁症常见。而自杀者多数患有精神疾病,尤以抑郁症常见。而自杀行为又是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的常见症状。自杀自杀行为又是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的常见症状。自杀行为表现出以下的特征:行为表现出以下的特征:1.有高发的时期性有高发的时期性。2.自杀的传染性自杀的传染性。3.自杀有一定的人群分布性自杀有一定的人群分布性。4.自杀的复发率高。自杀的复发率高。五五 自杀者的人格特征自杀者的人格特征 1 1、认知风格、认知风格2 2、情绪风格、情绪风格3 3、行为和意志风格、行为和意志风格4 4、态度风格、态度风格5 5、兴趣风格、兴趣风格1 1)喜欢从阴暗面看问题,倾向于夸大负性
32、事件的危害性,倾向)喜欢从阴暗面看问题,倾向于夸大负性事件的危害性,倾向于自我贬低。于自我贬低。2 2)缺乏决断力,遇事犹豫不决,没有主见。)缺乏决断力,遇事犹豫不决,没有主见。3 3)认识问题倾向于过度概括化,非此即彼,以偏概全。)认识问题倾向于过度概括化,非此即彼,以偏概全。4 4)低幻想力。)低幻想力。5 5)固执、思维方式不合理。自杀者思维刻板,看问题缺乏应用)固执、思维方式不合理。自杀者思维刻板,看问题缺乏应用的灵活性和辩证性,对生死问题、自我和社会的适应、自我的灵活性和辩证性,对生死问题、自我和社会的适应、自我与他人关系存在偏执的理念。与他人关系存在偏执的理念。6 6)归因偏向于外
33、控,相信一切事物成败都是受外在力量控制。)归因偏向于外控,相信一切事物成败都是受外在力量控制。1、自杀者的认知风格、自杀者的认知风格1)情绪不稳定,神经质,)情绪不稳定,神经质,2)有强烈的孤寂感,同时又存在互相矛盾的另一种心理,)有强烈的孤寂感,同时又存在互相矛盾的另一种心理,即喜欢独居。从思想上、感情上把自己与社会隔离开即喜欢独居。从思想上、感情上把自己与社会隔离开来,缺乏归属感。来,缺乏归属感。3)在情绪上流露出明显的挫折和失望心态,失落感强。)在情绪上流露出明显的挫折和失望心态,失落感强。4)有自罪感,自责、自卑,常为良心的这摸摸而烦恼,)有自罪感,自责、自卑,常为良心的这摸摸而烦恼,
34、而不考虑其行为是否真正应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不考虑其行为是否真正应受到道德的谴责。5)内向、人际恐怖、缺乏与周围人正常的感情交流。)内向、人际恐怖、缺乏与周围人正常的感情交流。2、自杀者的情绪风格、自杀者的情绪风格3、自杀者的行为和意志风格、自杀者的行为和意志风格 1)适应能力差,应付困难的技巧和能力较差,解决困难能力较弱。 2)行为有冲动性。 3)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或有无法实现的空想。4、自杀者的兴趣风格、自杀者的兴趣风格 敌意,报复思想重。 对全社会、特别是对周围人群保有深刻的敌意,戒备心理较强。 缺乏正常的爱好、兴趣。 兴趣是个人升级旺盛的标志,凡热爱生命的人都会对周围事物表示关心和表现
35、出浓厚的兴趣,有自杀倾向的人生活兴趣匮乏,反视周围事物为厌恶和危险,试图逃避之,较长时间缺乏兴趣的人会对一切变得失望、绝望。5、自杀者的兴趣风格、自杀者的兴趣风格第三节第三节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 一一 自杀预防与干预的重要性自杀预防与干预的重要性 自杀是个体有意识地、自愿地采取各种方式直接结束自己自杀是个体有意识地、自愿地采取各种方式直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在全球,自杀是全球人口前十位死因之一,也生命的行为。在全球,自杀是全球人口前十位死因之一,也是是15岁岁44岁人群的前三位死亡原因。自杀率是一个国家人岁人群的前三位死亡原因。自杀率是一个国家人群心理卫生状况的重要参照指数。据
36、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群心理卫生状况的重要参照指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球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秒就有一个人自杀,12/10万就是高自杀率的国家,万就是高自杀率的国家,而中国目前的自杀率是而中国目前的自杀率是23/10 万。在中国,据推算每年约有万。在中国,据推算每年约有28.7 万人自杀死亡万人自杀死亡 、至少有、至少有200 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死亡占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全部死亡人数的3.6%,是第,是第5位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在位最重要的死亡原因。在15至至34岁人群中,自杀是第一位死因,占相应人群死亡总数的岁人群中,自杀是第一位死因,占相应人群死亡总数的19%。自杀
37、成为青少年(包括大学生)第一死亡因素,这是。自杀成为青少年(包括大学生)第一死亡因素,这是一个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一个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自杀预防研究与培训中心执行主任、国际预防自杀协会中国代表费立鹏指出,近来卫生部公布的死亡登记系统的最新数据提示,中国的自杀率有所下降了。这项最新调查汇总了2002年-2006年的数据资料,调整城乡构成等因素,推测我国年平均自杀人数约为19.56万人,自杀死亡占所有伤害死亡的比例从1987-88年的34%下降到2005-2006年的20%。二二 自杀行为实施前的征兆自杀行为实施前的征兆 美国心理学迈克L.佩克指出,导致自杀者进入最后阶段的
38、常常是他们有“三失”:一是失去客体,如被重要的人物所抛弃,与所爱的人分离等;二是失去身体,或失去自我感念,往往是由于疾病或创伤,而病人又迫切希望改变目前的身体健康状况;三是失去地位,如学习成绩下降,失去工作,无力在受人仰慕的领域里表现自己。思考思考: :自杀并非突发,常见的征兆有哪自杀并非突发,常见的征兆有哪些呢些呢? ?常见的征兆有:常见的征兆有:(1)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2)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3)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4)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5)性格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
39、的似的。(6)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日本长冈利贞认为自杀前会有种种信号。可以从言语、身体、行为三方面观察。(1)言语。有自杀意念的人会间接地,委婉地说出来,或者谨慎地暗示周围。如“想逃学”、“想出走”、“活着没有意思”。(2)身体。有自杀意念的人会有一些身体症状反应,比如感到疲劳、体重减轻、食欲不好、头晕等。这往往是抑郁情绪所致,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身体有病,应引起注意。(3)行为。当自杀意念增强时,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不同于平常的行为。如无故缺课、频繁洗澡、看有关死的书籍,甚至出走、自伤手腕等。根据以上种种征兆,可以为自杀预防提供线索和可能。 三、大学生自杀
40、预防与干预系统的理论模式三、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干预系统的理论模式(一)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二者的区别二者的区别1、就工作对象而言,自杀预防是针对大学生群体普遍开展的,而危机干预则主要针对有严重自杀危险性的大学生个体;2、就工作任务而言,自杀预防的根本任务在于防止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形成和发展,而危机干预的主要任务是阻止大学生危急的或处于发生过程中的自杀企图,并解除当前的自杀危机状态;3、就工作性质而言,自杀预防是一项以“防患于未然”为特征、用系统方法来降低自杀率的社会系统工程,而危机干预是一种以应急为特征的心理治疗技术,是“一种不固定的、连续进行的、紧急的工作过程”;4、就工作主体而言,自杀预防不仅是
41、专业人员和专家的工作,更是全社会、各高校每一个人的事,而危机干预则主要由高校中的专业工作者来实施,并辅以个体其他的社会支持系统的配合;5、就工作方法而言,自杀预防方法更宏观更综合,更侧重社会学和教育学的方法,而危机干预则更多地运用心理学和医学的方法。二者的联系二者的联系 二者的终极目标相同,都是为了有效地降低二者的终极目标相同,都是为了有效地降低大学生自杀率。而且这两个环节都是降低大学生大学生自杀率。而且这两个环节都是降低大学生自杀率的必要且有效的途径,二者相辅相成,缺自杀率的必要且有效的途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自杀预防是危机干预的合理前提,而危一不可。自杀预防是危机干预的合理前提,而危
42、机干预是自杀预防的深入发展,两者互为补充。机干预是自杀预防的深入发展,两者互为补充。因此,只有通过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的相互配合,因此,只有通过自杀预防和危机干预的相互配合,才可能有效地降低自杀率。才可能有效地降低自杀率。 (二)自杀防治:预防(二)自杀防治:预防干预干预后干预后干预 关于自杀防治的途径,中国自杀研究的开拓者关于自杀防治的途径,中国自杀研究的开拓者翟书涛教授翟书涛教授(1997)曾提出了自杀的三级预防形式:曾提出了自杀的三级预防形式:一级预防主要是预防个体自杀倾向的发展;一级预防主要是预防个体自杀倾向的发展;二级预防主要是对处于自杀边缘的人进行早期预二级预防主要是对处于自杀边缘的
43、人进行早期预防;防;三级预防则是对自杀未遂的人防止其再次出现轻三级预防则是对自杀未遂的人防止其再次出现轻生。生。 。 根据自杀心理行为发展过程的规律,大多数自杀根据自杀心理行为发展过程的规律,大多数自杀行为的发生都会经历从自杀动机形成到心理矛盾行为的发生都会经历从自杀动机形成到心理矛盾冲突再到相对平静的发展过程。由此针对不同的冲突再到相对平静的发展过程。由此针对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不同程度的自杀危险性以及不同心理发展阶段、不同程度的自杀危险性以及不同的对象,自杀的系统防治工作可以着重从的对象,自杀的系统防治工作可以着重从“预防预防干预干预后干预后干预”三个环节着手。三个环节着手。 第一环节的工
44、作核心是第一环节的工作核心是“主动预防主动预防” 主要目的是防止大学生个体产生自杀意念;该环节预主要目的是防止大学生个体产生自杀意念;该环节预防的对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主要集中于大学生中防的对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主要集中于大学生中的高危人群的高危人群(包括素质型和情境型两类包括素质型和情境型两类);防治的途径;防治的途径主要是加强教育疏导主要是加强教育疏导(包括心理教育、生命教育和人生包括心理教育、生命教育和人生观教育等观教育等),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帮,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以此助他们确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45、,以此来达到预防自杀的目的,故我们称之为来达到预防自杀的目的,故我们称之为“教育性防教育性防治治”。在此环节中,改善个体内在环境、优化心理品。在此环节中,改善个体内在环境、优化心理品质是根本之举;识别并有效地关注高危人群、评估分质是根本之举;识别并有效地关注高危人群、评估分析自杀危险性是关键和难点。析自杀危险性是关键和难点。第二环节的工作核心是第二环节的工作核心是“积极干预积极干预” 主要目的是帮助已经处于自杀边缘状态的大学生个体消主要目的是帮助已经处于自杀边缘状态的大学生个体消除自杀意念、解除心理痛苦,重新振作、采用积极的建设除自杀意念、解除心理痛苦,重新振作、采用积极的建设性的方法面对困境
46、,并尽量帮助当事人把危机转化为一次性的方法面对困境,并尽量帮助当事人把危机转化为一次成长的体验,提高其应付危机的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的体验,提高其应付危机的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环节防治的重点对象是已经形成自杀意念、处于自杀危该环节防治的重点对象是已经形成自杀意念、处于自杀危机中的个体;防治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危机干预的相关方法机中的个体;防治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危机干预的相关方法和各种心理治疗技术,故我们称之为和各种心理治疗技术,故我们称之为“干预性防治干预性防治”。在。在此环节中,须充分实施社会心理支持,其中特别是要注意此环节中,须充分实施社会心理支持,其中特别是要注意发挥心理咨询机构、家
47、庭心理支持网络的有效干预作用;发挥心理咨询机构、家庭心理支持网络的有效干预作用;此外,心理工作者帮助当事人制定一份此外,心理工作者帮助当事人制定一份“不自杀承诺不自杀承诺”,以及帮助其分析活着的理由,这两种方法在干预过程中也以及帮助其分析活着的理由,这两种方法在干预过程中也较有效。较有效。第三环节的工作核心是第三环节的工作核心是“及时后干预及时后干预” 主要是针对两类对象,第一类是自杀未遂者,第二类是自杀者(尤其是自杀身亡者)的亲友、同学及相关高危群体。在自杀防治中,这两类对象具有较高的自杀危险性,但往往容易被忽视。对于自杀未遂者,主要目的是防止其再次出现自杀危机。对于自杀身亡者的亲友、同学等
48、进行必要的后干预,主要是防止其产生模仿性的自杀行为以及对可能产生的心理创伤进行心理修复。该环节防治的途径主要是及时矫正或治疗、积极关注、长期巩固,故可称为“巩固性防治”。四、自杀干预策略与原则四、自杀干预策略与原则 (一)自杀干预策略(一)自杀干预策略 (二)自杀干预原则(一)自杀干预策略(一)自杀干预策略 弗莱德里克(Frederick)(1973)提出了自杀的干预程序,包括十条建议:1.倾听。2.对处于危机中的人的思想和情感进行评估。3.接受所有的抱怨和情感。4.不要担心直接问及自杀。5.要特别注意那些很快“反悔”的人。6.做他们的辩护者。 7.充分利用合适的资源。每一个体都既有内部资源(
49、个人的、心理的),又有外部资源(环境中的,家庭、朋友的)。 8.采取具体的行动。 9.及时与专家商讨和咨询。 10.决不排斥或试图否认任何自杀念头的“合理性”。(二)自杀干预原则(二)自杀干预原则 五要:五要:(1)保持平静、沉稳,对当事人随之而来的暴风雨般的)保持平静、沉稳,对当事人随之而来的暴风雨般的情绪要有心理准备;情绪要有心理准备;(2)给当事人充分的机会倾诉,以便确定危机类型、诱)给当事人充分的机会倾诉,以便确定危机类型、诱发事件及严重程度。不要试图消除自己被当事人引起的发事件及严重程度。不要试图消除自己被当事人引起的沮丧感;沮丧感;(3)必要时询问客观问题,只要得当,可有镇静作用;)必要时询问客观问题,只要得当,可有镇静作用;(4)要直接面对事情,勿涉及深层及潜意识原因(这些)要直接面对事情,勿涉及深层及潜意识原因(这些留待以后);留待以后);(5)可向社区、医务、法律等机构求援;)可向社区、医务、法律等机构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