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毕业生就业状况——基于2014届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分析-高耀.pdf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26264 上传时间:2018-05-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博士毕业生就业状况——基于2014届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分析-高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博士毕业生就业状况——基于2014届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分析-高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博士毕业生就业状况——基于2014届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分析-高耀.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DOI:1016750jadge201602010中国博士毕业生就业状况基于2014届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分析高耀沈文钦摘要:基于2014届代表性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分析了我国博士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就业去向分布、就业单位分布、就业地域分布及就业行业分布情况。分析结果显示:除个别高校外,我国博士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普遍很高,艺术类和师范类高校灵活就业率普遍高于工科类高校;在就业去向上呈现东部研究型大学升学和出国“双高”态势;在就业单位上呈现向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集聚态势;在就业地域上具有明显的“属地就业”和东部就业特征等“溢出”效应;在就业行业选择上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等综合特征。建议未

2、来应重视做大做好中西部地区博士后工作,继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博士生质量保障体系和治理体系,省级政府应继续增加对省域内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力度。关键词:博士生;就业状况;就业去向作者简介:高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北京100871;沈文钦,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100871。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正在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迈进。培养质量与发展质量的共同提升是未来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作为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生就业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博士生居于国民教育培养体系顶端,是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这一群体的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直接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已有关于高校毕业生

3、就业的调查和研究大多集中在本科毕业生层面专门针对博士生就业的研究相对较少回。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公开的统计数据,对博士生就业状况的整体性分析尤为少见。本文以最新公布的2014届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为分析样本(文中分析样本不足75所是由于部分高校缺失博士生就业相关数据所致)31对博士生就业状况和特点进行定量分析和总体研判。以期为未来我国博士生教育改革提供决策参考。一、博士毕业生数与总体就业率将代表性高校博士毕业生数按照【1,200、201,5001、501,lOOO及1001,1600的划分原则分为四个区间,分别记为A、B、C、D,可以看出博士生培养规模与高校类型的对应关系

4、。如图1所示,A区间的主要为艺术类、部分财经类、部分工科类院校,还有部分东部工科类、林业类院校和中西部工科类、财经政法类、农业类及师范类院校。这一区间院校的博士生培养规模相对较小,年均在200人以下。为“小规模”博士生培养单位;B区间的主要包括东部工科类、师范类院校和中西部综合类院校。这一区间院校的博士生培养规模年均在200人至500人之间。为“中等规模”博士生培养单位;C区间的包括东部综合类、师范类、农业类院校及西部工科类院校,这一区间院校的博士生培养规模年均在500人至1000人之间为“大规模”博士生培养单位;而D区间的均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这类大学博士生年均规模在1000人以上,为“超大

5、规模”博士生培养单位:C区间和D区间高校是我国博士生培养的主体机构。将博士生总体就业率()按照80,90)、【90,95)、95,97)、97,100的划分原则分为四个区间,同基金项目:本文是教育部委托课题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系列研究成果之一。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编著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20042008)公布了20042008年间博士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笔者认为年终就业率能够更真实反映博士生就业状况。49万方数据样记为A、B、C、D,可以大体反映博士生总体就业率与高校类型的对应关系。从图l中可知,总体就业率落人A区间的有湖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华中农业大

6、学3所院校;落入B区间的有陕西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5所院校;落入C区间的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4所高校;而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绝大部分高校均落人D区间。二、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根据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统计口径,可以将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分为升学(包括国内升学和出国留学)、签约就业、灵活就业和待就业四种类型。2014年代表性高校博士生具体就业去向分布情况如表l所示。由表l可知,总体而言,博士生就业去向具有如下两个特征:(1)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的日渐饱和,很多高校和科研单位均要求博士毕业生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因此有相当比例的博士

7、毕业生在国内或出国从事博士后工作。2014年,我国当年博士后进站人员有14964人(其中国际博士后497人)闱,这些新进站博士后人员相当一部分是当年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其中部分东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博士毕业生从事博士后工作的比例较高。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山东大学的博士毕业生进入国内博50士后工作站的比例分别为1603、1750、1105和2284:比例超过10的高校还有北京师范大学(1047)、中国石油大学(华东)(1806)、华东师范大学(1025)、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893)和西安交通大学(1120)。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博士毕业生选择出国从事博士后研究,比例最高的6所

8、大学分别为北京大学(1285)、清华大学(980)、复旦大学(649)、山东大学(644)、东华大学(576)和浙江大学(526),这六所高校均位于东部发达地区。我国的青年千人计划等人才引进政策要求候选人具有国外留学经历,这是促使博士毕业生出国从事博士后工作的主要原因之一。(2)艺术类、师范类高校灵活就业率普遍高于工科类高校。例如,灵活就业率居于前列的高校有中央音乐学院(1785)、北京大学(1093)和北京师范大学(901);而灵活就业率居于末位的有西安交通大学(03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059)、浙江大学(120)、上海交通大学(189)和华中科技大学(181)等高校。三、博士毕业生

9、签约单位性质分布根据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统计口径并结合研究需要,将博士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具体分为党政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其他事业单位、医疗卫生单位、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和其他企,矿妒Vw飞叫-哕 吖r一。一-夏攀章墨萋袭婪蒸婪娶餐釜誊型晏娶妻主要袭蒌蔷篓磊毒旨菱婪蔷蒌霎蒸妻罴鲞婪嚣訾妄耄墓荽吾羹器量蓑鬟篓特辩承蠓求-I水文术氓菸I水文-K慢K水承求划K水求水水文水水水求长水水求水水文水水水垂耋半萎萋蓄童囊长羹鋈茎囊摹暮藿薹|曩篓餐陋萎却1蔷ra-瑙萎萋嗍羹岳吣蓬蓄匿蓁垂审垂岳贰寰目妻懈凑簦-q拯名啪啪胁加。;罨帅j呈舯o=目64208642万方数据表l 代表性高校2014届

10、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情况 单位:高校名称 升学(博士后) 出国(境) 签约就业 灵活就业 待就业北京大学(不含医学部) 1603 1285 57Ol 1093 318清华大学 1750 980 6580 450 240北京师范大学 1047 164 7676 901 21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806 319 7128 426 321中国政法大学 479 8503 299 234中央财经大学 625 8500 625 250中央音乐学院 714 7500 1785天津大学 473 037 9452 101复旦大学 686 649 8145 072 445上海交通大学 477 091 883

11、3 189 409东华大学 576 576 5755 2662 432华东师范大学 1025 375 5100 500南京农业大学 266 8387 1348浙江大学 1105 526 6233 120 353山东大学 2284 644 5805 427 532中国海洋大学 711 025 8680 203 38l武汉大学 1012 8405 370 214华中科技大学 561 272 8640 181 338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893 0 7811 059 237武汉理工大学 593 074 9111 222 0华中师范大学 482 201 9317 O湖南大学 422 127 3544

12、 1983中山大学 409 295 7269 904西南财经大学 0 056 972l 0 223西安交通大学 1120 210 8340 030 300兰州大学 606 8956 438注:灵活就业=签订劳动合同+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待就业=拟升学+拟出国+尚未落实单位+暂无就业意愿;“一”代表数据缺失。业)、部队以及其他(包括自由职业和自主创业)等8种类型。2014年代表性高校博士生签约单位性质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总体而言,博士生签约单位性质分布具有如下五个特征:(1)财经、政法类高校博士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的比例显著高于工科类院校。例如,中国政法大学(2635)、西南财经大学(1322)和

1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227)的这一比例均显著高于其他工科类院校。综合类高校进入党政机关的比例呈现出“两个极端”趋势一一部分综合类高校博士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的比例相对较高,如中国人民大学(1504)、清华大学(10)和厦门大学(950)等高校;而另一部分综合类高校博士毕业生进人党政机关的比例却极低,位列分析样本的最末端,如山东大学(139)、浙江大学(128)、复旦大学(109)和中山大学(079)等高校。(2)高校是吸纳博士生就业的一个主要渠道【习,平均一半以上的博士毕业生进入高校就业,但在不同类型的高校之间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表现为师范类及部分综合类高校博士毕业生进入高校比例较高而部分工科类高校

14、这一比例相对较低。在样本高校中博士毕业生进入高校就业比例最高的4所高校分别为陕西师范大学(7798)、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239)、中南大学(7052)和北京师范大学(6802),而进入高校就业比例最低的4所高校为上海交通大学(1957)、复旦大学(2531)、清华5】万方数据表2代表性高校2014届博士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分布情况 单位:高校名称 党政机关 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 其他事业单位 医疗单位 企业 部队北京大学(不含医学部) 672 3969 1594 1063 2500 172中国人民大学 1504 5177 826 546 1902 015清华大学 lO00 3040 2570 3

15、90 2920 080北京师范大学 746 6802 832 682 085 596 064中国农业大学 390 5127 1698 730 2043中国政法大学 625 4192 539 299 1796 O60中央财经大学 735 4412 147l 3383天津大学 4840 3260复旦大学 109 253l 450 295 3975 2639上海交通大学 129 1957 633 230 4086 2834 058华东师范大学 158 3974南京大学 280 620l 52I 1004 826 1004 089上海财经大学 729 5104 208 208 3438浙江大学 128

16、 341l 708 545 2019 3119 O35厦门大学 950 5930 610 240 270 1210山东大学 139 5026 574 504 1965 1722 052中国海洋大学 528 1847 3536 2058 026华中科技大学 225 3633 899 3961 1160 159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52 5758 1667 2197武汉理工大学 556 6429 714 317 1350 556华中农业大学 129 4851 1290 1097 109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227 72-39 123 552 O 798 0中南大学 181 7052 771 20

17、4 1202 522 068中山大学 079 3736 477 254 4769 588西南财经大学 1322 6034 2644西安交通大学 156 5379 1451 023 1317 1317 357陕西师范大学 367 7798 370兰州大学 150 6165 1203 639 752 1052 038注:“一”代表数据缺失;“其他”部分因数据缺失严重,故并未显示在表中。大学(3040)和浙江大学(3411)。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到高校就业比例低的一个原因是医科类博士毕业生规模较大。例如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博士毕业生有1320人,其中医学类有462人占35。(3)平均

18、而言,近一成(960)的博士毕业生选择进入科研院所就业,但在不同类型高校之间呈现出较大差异性。博士毕业生进入科研院所就业比例最高的4所高校分别为清华大学(2570)、中国海洋大学(1847)、中国农业大学(1698)和北京大学(1594);而该比例最低的4所高校分别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23)、上海财经大学(208)、复52旦大学(450)和中山大学(477)。(4)大学中若设有医学院,则这些高校博士毕业生到医疗卫生单位就业的比例较高。例如,中山大学(4769)、上海交通大学(4086)、复旦大学(3975)、浙江大学(2019)、山东大学(1965)等高校这一比例均较高。这一方面反映了医学类

19、博士招生规模比较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医学类博士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其专业吻合度非常高。(5)企业是吸纳博士生就业的另一主要渠道。平均而言,约有近两成(1834)的博士毕业生进入各类企业工作,但博士生选择进入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显著高于其他类企业。财经类、工科类高校博士毕万方数据业生到企业就业的比例相对较高,而师范类高校这一比例则较低。例如,上海财经大学(3438)、中央财经大学(3383)这一比例均超过30;天津大学(3260)、浙江大学(3119)、清华大学(2920)、上海交通大学(2834)等高校这一比例也在30左右;而北京师范大学(596)和陕西师范大学(370)这一比例则较低。四、博士毕

20、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根据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统计口径并结合研究需要,将博士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具体划分为北京、上海、广东、其他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等6种类型。2014年代表性高校博士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总体而言,博士生就业地域分布呈现如下四个特征:(1)博士生就业地域分布呈现明显的“属地就业”特征。例如,北京大学(5203)、清华大学(56。10)、中国人民大学(5221)、中央财经大学(5882)以及中央戏剧学院(7000)等高校博士毕业生选择在北京就业的比例均超过50;上海交通大学(6812)、东华大学(5750)和上海财经大学(45,29)等高校博士毕业生选择在上海就业的平均比例

21、也超过50:中国海洋大学博士毕业生选择在青岛就业的比例达到6069: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生选择在陕西就业的比例达到5714。西部高校博士毕业生绝大部分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这也从一个侧面再表3代表性高校2014届博士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情况 单位:高校名称 北京 上海 广东 其他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北京大学 5203 469 547 1703 750 1328中国人民大学 5221 206 25l 2861(其他城市) 1460清华大学 5610 490 570 3320(其他地区)北京师范大学 405l 107 192 2580 1365 1706北京科技大学 7123 2877中国政法

22、大学 7736(东部地区) 1195 1069中央财经大学 5882 4118(其他)中央戏剧学院 7000 600 600 1800(其他)天津大学 8740(东部) 680 580上海交通大学 351 6812 225 1166 6,03 702东华大学 125 5750 125 3750(其他) 250南京大学 5430(江苏省) 640(安徽省) 410(上海)上海财经大学 294 4529 2706 1412 10。59浙江大学 326 988 430 5244(浙江)厦门大学 7090(东部) 1970 7,50山东大学 8957(东部) 591 452中国海洋大学 6069(青岛

23、) 1135(山东其他地区) 106华中科技大学 6273(华中地区) 1620(华东地区) 79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5oo(东部地区) 076(东北地区) 5985 1439武汉理工大学 714 079 397 5079(湖北)中南大学 18l 136 43l 6508(湖南)中山大学 143 111 6391 2242 1113四川大学 1342(东部) 761 7153西安交通大学 6。92 313 179 57。14(陕西)兰州大学 5940注:“一”代表数据缺失;“其他东部地区”指北京、上海、广东以外的天津、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和海南;“中部地区”指河北、山西、吉林、黑

24、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区”指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和内蒙古。53万方数据次印证了博士生具有“属地就业”的特征。例如,四川大学博士毕业生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高达7153:兰州大学博士毕业生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也达到近60。(2)东部高校博士生就业地域主要集聚在东部发达地区,特别是北上广等特大型城市。例如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生在东部发达地区就业的比例为7922,天津大学这一比例达到8740上海交通大学这一比例达到8554,山东大学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957。(3)尽管博士毕业生就业的地域分布呈现出属地就业的特征,但同时其就业也呈现比

25、较明显的“溢出”效应。由于中西部地区自身培养博士生的规模较小因此这些地区也比较积极地从东部发达地区引进博士毕业生,而随着东部地区学术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相对饱和,很多博士也主动选择到中西部地区寻求发展。北上广高校当中,博士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就业比例最高的依次是北京师范大学(3071)、北京科技大学(2877)、中国政法大学(2264)、中国人民大学(1460)、上海交通大学(1305),等等。北京大学的一个课题组在进行研究生教育“十三五”规划调研时,不少中西部高校提出他们无法吸引到其他地区的博士人才因此希望能够扩大本地区的博士生培养规模。从本文的分析结果来看,这一观点具有一定合理性,但不

26、完全正确。事实上这些地区的高校可以利用博士就业的溢出效应,引进东部地区研究型大学的优秀博士毕业生。部分东部高校博士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甚至超过到中部地区就业的比例。例如,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的比例(1328)明显超过到中部地区的(750);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呈现出类似的就业区域分布特征。五、博士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受数据可获性限制,本文仅以国内6所教育部直属研究型大学为例,对博士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进行分析,就业行业划分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厂I47542011)标准执行61。具体行业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总体而言,博士生就业行业分布呈现如下四个特征:54(1)教育、

27、科研行业是吸纳博士毕业生就业的主体。这六所高校博士毕业生进入教育、科研行业就业的比例分别为:北京大学(6625)、清华大学(6090)、上海交通大学(3453)、南京大学(7050)、西安交通大学(6027)、复旦大学(2744)。这一发现与此前调查结果相类似71表明我国博士就业行业分布与我国博士生培养目标基本相吻合。(2)设立医学院的高校中,博士毕业生去医疗、卫生及生物医药行业的比例相对较高。例如,复旦大学博士毕业生中从事医疗卫生相关工作的比例高达5389,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生从事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相关行业的比例为4259,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生从事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的比例也达到194

28、2。(3)综合类高校博士毕业生在政府机构、公共部门及社会组织等行业就业的比例较高,而工科类院校这一比例相对较低。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的这一比例分别为859、10和840,而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这一比例分别为144和134。(4)随着博士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展,博士生的职业选择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选择进入非学术性行业的比例也有所增jjHts-岫,但所占比例较小。从分析案例高校实际情况来看北京大学博士毕业生就业行业选择还包括金融银行保险业(391)、广告传媒文化艺术体育出版印刷业(297)、加工制造业(250)、管理咨询商业服务业(109)、房地产建筑建设业(094)以及消费

29、零售贸易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094)等;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工科类博士毕业生选择进入制造业、电热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信息传输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及金融业等行业的比例相对较高。六、结论与政策意蕴从就业去向分布来看进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成为博士生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且东部高水平高校博士毕业生进入流动站的比例相对中西部而言更高。这从博士后基金资助情况可以反映出博士后规模和水平的区域差异,据不完全统计【11】,西部地区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资助比例连续多年低于全国平均水万方数据北京大学医药生赣,医疗保健l o94消费零售,贸易,交通运输l O94房地产腱筑建设,环境工程094管理咨询,商务服务业t 109能

30、豫矿产石油化工l 156军队172加工制造业_250广告传媒文化艺术体育。-297金融,银行朦险-391政府机构公共管理社会859IT互联网通信电子-_859科研院所,研究机构-豳翻_隧2172教育镕4453000200040006000上海交通大学居民服务,其他服务014文化体育娱乐业014房地产业 O14建筑业 029采矿业029水利环境绘共设施管043批发和零售业。043农、棘、牧、渔业。04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58交通运输仓储邮政t 086金融业-115公共管理,社会组织l 1A4电热力,燃气,水生产U 201其他_216信急姨糍i葛漪憔患-m 388制造业_-8j49科研傲术服务,地

31、质mm“一1367 教育_2086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一4259000 150030004500西安交通大学其他 o26党政机关崩E盈利机构 l 134IT业134金融业268能源鬟380军队疆491清华大学交通运输脸储邮敢02军队 0-3水利环境睑共设施管 o3文化体育像乐业08卫生,社会工作l 0S房地产韭08建筑韭-lr9租赁和商务服务韭_1996金融业瓣39信息传输,软件,信息I6O电热力燃气水生产_黛63制造韭翻麟63公共管理社会组织嘲嗍10O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韭翻_嘲_一28l教育黼嘲嘲黼嘲嘲榭328000150030004500南京大学批发和零售业010农、林、牧、渔业010租

32、赁和商务服务业030居民服务修理,其他服 030采矿业030军队040电热力,燃气,水生产及一040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t 100信息传输馓件信患捞一110文化,体育娱乐业t 110金融业l 130其他150制造业380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_600公共管理社会保障,社_840卫生和社会工作_940教育_mw6450石化能源电力商业贸易及电子商务建筑倩地产文化,传媒出版政府侩共管理,社会团体,”现代专业服务业金融玎互联网通信电子复旦大学0140。14。057085l 085085鞲2 40麟382锏遣业 黧558现代制遣业一764医疗卫生服务囊瞄_1942 教育,科研,培训翻_一2744教育与科

33、研蕾豳豳鞠圈嚣鞠翻暖翻曝暖6027 医疗,卫生,生物医药霸黼豳黼嘲麟翻麟霸嘲蕊麟5389O肭250050嗍7500000 2000删糯60懈图2 六所代表性高校2014届博士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情况55万方数据平,基金申请人数逐年下降。难以有效发挥吸引博士后研究人员为西部等艰苦边远地区服务的作用,稳定西部地区博士后人才队伍成为国家面临的紧迫任务。我国博士后政策实施近30年来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优秀人才,产生很多优秀科研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21。因此,继续做大做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招生、资助和配套管理是未来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对西部地区在资助强度和资助规模上要适当倾斜,以充分发挥博

34、士后制度对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和辐射作用。从就业行业和单位分布来看尽管教育和科研行业依然是吸纳博士生就业的主体但博士毕业生的职业选择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选择进入非学术行业的比例也有所增加,但所占比例较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各个领域,特别是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等各个领域和行业均非常需要博士毕业生发挥知识创新的重要作用而这需要高质量的博士生培养作保障,因此,未来需要继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博士生质量保障体系和治理体系,对博士生教育进行综合改革,逐步做好准博士的分流和淘汰严把博士质量关,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贡献智力资本。从就业地域分布来看,总体而言,博士毕业生在毕业院校所属省份

35、就业的比例一般都超过了50,有的甚至接近70,因此对省级政府部门而言,对博士生教育的投入是物有所值的。很多已有研究均表明。博士生教育与当地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博士生教育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睁161。就高校层面而言,中西部高校自身博士生培养规模较小,其培养能力也相对较弱,这些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博士毕业生的区域流动倾向和“知识溢出”效应,加大引进博士人才的力度,提高师资水平,为进一步发展研究生教育打好基础。面对博士生在就业方面呈现出的这些新特征未来我国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重点应立足于提升培养质量和发展质量相关工作部门应帮助博士生做好就业准备,培养单位应提供具有广度和深度的博士生教育【1

36、61,以努力促进博士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的不断提升。56参考文献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课题组,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数据中心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13)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192汪栋,曾燕萍我国博士生就业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叨教育发展研究,2014(17):192532014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EBOL201505一lOhttp:llwwwncssorgcntbch2014jqggxbysjyzlndbg42014年度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情况统计数据EBOL(2015埘一16)http:reschinapostdoctororgrcnBshWeMn

37、foshtml?id=9fb懿077f3c-4dda一907d一5240c760374c【5范巍,蔡学军,成龙我国博士毕业生就业状况与趋势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7):798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 EBOL(2013-10-23)http:llwwwstatsgovcntjsjtjbzhyflbz【7赵延东,邓大胜,马缨,等博士毕业生就业取向如何J】中国人才,2010(4):73748】顾剑秀,罗英姿是“管道的泄露”还是“培养的滞后”从博士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反思我国博士培养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3(9):46539沈文钦,王东芳,赵世奎博士就业的多元化趋势及其政策

38、应对【J教育学术月刊,2015(2):354510】赵世奎,沈文钦博士就业的多元化与我国博士教育目标定位的现实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0(9):14-1611】佳欢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实施专项计划倾斜资助西部地区博士后N】中国青年报,201504-15(4)12许士荣我国博士后政策制定的渐进主义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4(5):7-1213】李锋亮,袁本涛研究生教育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匹配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3):788414】袁本涛,王传毅,冯柳青基于协整理论的我国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科技协调发展研究田教育研究,2013(9):33-4115高耀,张琳,顾剑秀中国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与经济竞争力协调度双层次因素分析与综合评估兼论促进区域研究生教育布局优化的可能路径【J复旦教育论坛,2013(3):202916】顾剑秀,罗英姿美国博士职业发展基于三次毕业博士职业发展调查的分析【J外国教育研究,2015(4):106116(责任编辑赵清华)万方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论证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