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必修3重要知识点大全 .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12614570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70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人教版必修3重要知识点大全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年人教版必修3重要知识点大全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人教版必修3重要知识点大全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必修3重要知识点大全 .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突起神经元细胞体和树突轴突 第 1 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细胞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情况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生物则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2、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组织液细胞外液(存在与细胞外,约占1/3 ) 血浆淋巴内环境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

2、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细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稳态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 2 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神经元细胞体(含细胞核)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树突轴突神经末梢突触小体 (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 2、神经调节的基本

3、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要点: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组成部分功能感受器 ( 感觉神经末梢 ) 接受刺激 , 产生兴奋传入神经将兴奋传至中枢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的一部分)分析综合传出神经将兴奋传至效应器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支配的腺体或肌肉等)产生相应反应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 - - - - - - - - - - 线粒体突触小

4、泡(含有神经递质)突触言语区1、4、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负内正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电流方向在膜外由未兴奋区域流向兴奋区域;在膜内由兴奋区域流向未兴奋区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具有双向性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这一结构完成,由“神经递质”将突触前膜的兴奋传至后膜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小体膜)突触间隙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

5、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从而将兴奋传至另一个神经元(2)兴奋传递过程中信号的转变: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兴奋传递的特点:单向性(只能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7、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脑干:呼吸中枢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如膝跳

6、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缩手反射等8、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中与语言功能有关的区域为言语区。受损后的相应症状S区(Speak) :运动性语言中枢(能看、能写、能听、不能讲话)H区(Hear) :听觉性语言中枢(能看、能写、能说、听不懂讲话)W区(Write):书写语言中枢(能看、能听、能说、不能写字)V区(View) :视觉性语言中枢(能听、能写、能说、看不懂文字)二、通过激素的调节内分泌腺激素名称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生长激素(化学本质

7、:蛋白质)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性腺卵巢雌性激素(化学本质:固醇类)睾丸雄性激素(化学本质:固醇类)肾上腺肾上腺素胰腺胰岛素(化学本质:蛋白质)胰高血糖素胸腺胸腺激素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 - - - - - - - - - - 相关神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反馈(+)(+)(+)()()中枢:下丘脑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2、血糖平衡的调节(1)正常情况下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书25 页图 29)(2)血糖

8、平衡调节的过程血糖浓度升高胰岛 B细胞胰岛素的分泌血糖浓度下降 (-) 反馈调节血糖浓度下降胰岛 A细胞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升高(- )反馈调节3、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寒冷、紧张下丘脑 TRH 垂体 TSH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为促进,“”为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的靶器官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 )的靶器官为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为全身细胞;反馈使体内的激素含量不至于过高微量和高效4、激素调节的特点: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的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 ,通过体液传递的方式对生命活

9、动进行调节。2、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3、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4、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比较(1)区别(2)联系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如下丘脑)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5、体温调节(书 32 页)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渴觉的感受器:下丘脑6、水平衡的调节渴觉的中枢:大脑皮层(书 32 页)抗利尿激素的靶器官:肾小管、集合管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食物中的糖类肝糖原脂肪等非糖物质消化、吸收分解

10、转化血糖0.81.2 g/L 氧化分解合成转化CO2+H2O+能量肝糖原、肌糖原脂肪、某些氨基酸等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 - - - - - - - - - - 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 第三道防线四、免疫调节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 ,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1、免疫调节:依靠免疫系统消灭入侵的病原体、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 如癌细胞 ) ,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方式。2、免疫系统的组成种类:骨髓、

11、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等免疫器官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吞噬细胞等 T细胞 ( 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疫免疫细胞种类系 (主要 ) 淋巴细胞 B细胞 ( 在骨髓中成熟 ) 统存在部位:淋巴(液) 、血液和淋巴结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3、免疫系统的防卫作用( ? 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1)免疫类型概念:生来就有的天然防御功能,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呼吸道、消化道 ) 类型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如溶菌酶 ) 和吞噬细胞组成概念:后天获得的,

12、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防御作用组成: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体液免疫 ( 相应抗体消灭抗原) 类型细胞免疫 ( 相应效应 T 细胞裂解靶细胞 ) 作用: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 细胞免疫消灭 ) 等(2)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抗原:凡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抗体或效应T 细胞,并且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 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抗体合成细胞:浆细胞;抗体的化学本质:蛋白质体液免疫* 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13、其吞噬抗原属非特异性免疫) 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再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快而强的原因:当再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抗原吞噬细胞大多数摄取和处理 ?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 传递抗原T细胞淋巴因子B 细胞增殖分化小部分大部分浆细胞记 忆细胞产生抗体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特异性结合同种抗原再次入侵少数抗原直接刺激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 - - - - - - - - - - 增殖分化与靶细胞密切

14、接触大多数细胞免疫4、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和清除的对象:体内已经衰老的细胞;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癌变的细胞免疫系统能维持稳态的原因:免疫系统有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5、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功能过强概念:把自身物质( 自身抗原 ) 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的疾病自身免疫病病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 过敏原 ) 的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 过敏原首次侵入机体,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但不引起过敏过敏反应反应 ) 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15、病例:花粉 ( 过敏原 ) 皮肤荨麻疹;海鲜呕吐;动物毛屑过敏性鼻炎( 花粉等物质进入正常机体 ? 不成为抗原,不产生相应抗体) 免疫功能过弱(病例艾滋病)6、艾滋病艾滋病 (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病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一种RNA病毒 ) 引起发病机理: HIV 侵入 T 细胞,使 T 细胞大量死亡 ? 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直接死因:免疫功能缺失?( 防卫作用丧失 )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 监控和清除功能丧失 )恶性肿瘤等疾病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第 3 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植物的向光性概念:在单侧

16、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意义: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弯曲部位:幼嫩部分2、植物激素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体内没有专门的器官产生激素,而动物体内激素一般由内分泌腺产生) 植物激素的种类: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赤霉素抗原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 ?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 抗原传递T细胞效应T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被吞噬消化生长素 植物激素,化学本质:吲哚乙酸;生长激素 动物激素,化学本质:蛋白质。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17、-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15 页 - - - - - - - - - - 1942 年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发现者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实验结论达尔文(1880 年)A B A弯向光源生长B直立生长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 (=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 ,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A BA 不生长B弯向光源生长胚芽鞘的弯向光源生长是由于具有尖端的缘故A B C A直立生长B弯向光源生长C弯向光源生长胚芽

18、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而不是尖端下部詹森(1910 年)A B C BA 不生长B弯向光源生长C弯向光源生长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1914 年)A B C D A、 B 生长并弯向放置琼脂块的相对一侧C、D弯向光源生长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尖端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温特(1928 年)A B A生长并弯向放置琼脂块的相对一侧B不生长,不弯曲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 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 1934 年从人尿中

19、分离出吲哚乙酸(IAA) 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将吲哚乙酸命名为生长素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15 页 - - - - - - - - - - 运 输方向0 10-1010-810-610-410-2c/mol L-1促进抑制根芽茎*具生长素效应的物质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 (IBA) 等。4、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概念: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而极性运输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

20、只能单方向运输) 方式:主动运输发生部位:成熟组织非极性运输途径:通过韧皮部进行分布:各器官中都有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5、向光性的形成原因:单侧光照射? 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向背一侧转移? 胚芽鞘背光一侧( 浓度更适宜 )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 浓度适宜 ) ? 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背光一侧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慢? 向光弯曲生长* * 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调节生长2、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两重性(1)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2)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3)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

21、疏花疏果。3、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因素浓度 : 一般情况下 , 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 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甚至杀死植物器官的种类 : 根芽茎( 敏感度 ) 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 幼嫩的细胞 老细胞 (敏感度 ) 4、顶端优势概念 : 顶芽优先生长 , 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 原因 : 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 芽对生长素浓度较敏感,此时为高浓度) ,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抑制. 解除顶端优势:摘除顶芽( 降低侧芽的部位的生长素的浓度,从而促进侧芽的生长 ) 如: 棉花摘应用 : 心、果树整枝、茶树摘心、行道树的修剪保持顶端优势:如木材的

22、生产5、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概念:人工合成的具有与IAA 相似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常见物质: NAA(萘乙酸 )、2、4D 应用: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等生长素产生部位:尖端 ( 有无光都合成生长素) ;感光部位: 尖端;生长素作用部位( 即茎生长弯曲部位) :尖端下部弯曲生长的条件:单侧光照或重力? 生长素在尖端分布不均匀? 生长素在尖端下部分布不均匀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15 页 - - - - - - - - -

23、 - 直接影响种群密度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取样方法 :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三、其他植物激素(了解)1、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见书54 页图 3-9 )植物激素的种类合成部位主要作用赤霉素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等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体各个部位促进果实的成熟(不是发育)2、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3、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24、。4、植物生长调节剂概念: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 第 4 章种群和群落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种群的基本特征( 个体不具有 )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1)种群密度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调查方法 : 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步骤:取样计数求样方的种群密度求平均值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取样注意点 : 随机取样 , 不能掺入主观因素适用范围 : 植物及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步骤 : 抓捕标记释放重捕

25、估算计算方法 : 适用范围 : 活动能力强的动物(2)控制人口的方法:降低出生率(计划生育)(3)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个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总数 = 重捕数初次标记数重捕标记数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8 页,共 15 页 - - - - - - - - - - 时间种群数量时间丰富)种群数量(4)性别比例的农业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

26、降低。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无限条件/ 无环境阻力)(2)数学模型:Nt=N0tN0为种群的起始数量第二年的种群数量是第一年的倍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不变(3)特点 :种群数量无限增长(4)适用范围 : 种群迁入新环境的开始一段时间 ; 实验室理想条件下(5)意义:反映种群增长的潜力和趋势(能体现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过度繁殖”这一观点)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形成条件: ( 存在环境阻力 ) 食物、空间有限,有捕食者存在等非理想条件有最大值: K值(环境容纳量)(2)特点:在 K/2 值时,种群增长率最大

27、增长率是变化的大于 K/2 值时,种群增长率逐渐变小 K值时,种群停止增长,种群增长率为零,此时环境阻力最大(3)适用范围 : 自然种群的增长规律3、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合理利用和保护野生生物资源为防治有害生物提供科学依据三、群落的结构1、 群落的概念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该区域内的全部植物、动物、微生物。群落不是各种生物种群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的斗争或互助,种间的捕食等关系建立起的更高层次的生命系统。例:一片草地上的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物种组成及优势种、种间关系、群落的演替情况、群落的空间结构等)(1)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

28、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不同,物种组成不同例:我国新疆北部森林的主要树种是常绿针叶乔木( 优势树种为松、杉等) ,南方森林的主要树种是常绿阔叶乔木;群落不同,物种数日不同(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9 页,共 15 页 - - - - - - - - - - 例垂直结构(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2)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关系特点

29、结果例数量模型竞争生 活 习 性 相 似竞争越激烈;数量上相互抑制; 或一方占优势, 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水稻与稗草、小家鼠和褐家鼠捕食捕 食 者 以 被 捕食者为食;数量上相互抑制; 共同进化羊与草、狼与羊( 草数量波动 ? 羊数量波动 ? ) 寄生寄 生 物 寄 居 于寄 主 的 体 内 或体表寄主受害,寄生物获利人与蛔虫、人与虱、菟丝子与大豆、 细菌与噬菌体互利共生共 同 生 活 在 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共同进化豆科植物NH3有机物根瘤菌3、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的不同空间(2)空间结构概念:大多数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

30、象森林植物垂直分层的关键因素:阳光( 提高了群落利用光能等资源的能力) 森林动物垂直分层的关键因素:食物( 和栖息空间 ) 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影响因素: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与动物的影响)四、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不是取而代之而是优势取代2、演替的主要类型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

31、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3、弃耕农田上的演替(1)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演替的主要原因: 充分利用光能(3)特点:演替速度缓慢,所需时间漫长4、弃耕农田上的演替(1)过程:弃耕阶段 一年生杂草阶段 多年生杂草阶段 小灌木阶段 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从弃耕的农田演替出树木,需要数十年时间。如果是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木,或许只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5、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32、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0 页,共 15 页 - - - - - - - - - - 交错连接相同不同绿植物物环,有利于植物腐生细菌和真菌机物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关系不是单一的;各种生物处的营养级的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第 5 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自养型生物,主要是色生产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基石异养型生物,主要是动消费者:非生物的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质和能量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异养型生物,主要是初次三四分解者:级级

33、级级构分解遗体残骸中的有消消消消费费费费成者者者者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个体种群群落 + 生态系统无机环境2、生态系统的类型(了解;见书88 页小体字)3、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2)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3)食物链的共同特点每一条食物链均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是不被其它动物所食的动物,中间的任何停顿性终结,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N级消费者处于第N+1营养级(4)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二、

3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的源头 : 太阳能起点 :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能来流动的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传递效率 = 能量散失的形式 : 热能(呼吸作用产生)前一营养级 同化 的能量后一营养级 同化 的能量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1 页,共 15 页 - - - - - - - - - - 顶级消费者能量的最终去向a b c d 2、生态系统中各生物成分能量的来源和

35、最终去向生产者:太阳能能量来源各级消费者:前一营养级分解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呼吸消耗生产者 / 除顶级消费者以外的消费者下一营养级同化流向分解者呼吸消耗流向分解者消费者:呼吸消耗2、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 : 不可逆,也不能循环利用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 20% 逐级递减:能量不能 100% 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的原因:有部分能量被呼吸消耗及流向分解者3、能量金字塔:描述了能量与营养级之间的关系,说明了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4、能量流动研究的目的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6、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H、O 、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1)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化学元素(2)此处生态系统指:生物圈(3)物质循环的范围: 全球2、物质循环的实例碳循环(1)碳在无机环境(大气)中的存在形式:CO2碳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的形式:含碳有机物碳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的途径:食物链、食物网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形式:CO2(2)CO2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光合作用 CO2(3)CO2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生产者化石燃料的燃烧消费者分解者(4)温室效应化石燃料

37、的大量燃烧主要原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迅速上升全球气温升高植被的破坏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解决措施大力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退耕还林还草b、d 代表呼吸作用a 代表光合作用c代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2 页,共 15 页 - - - - - - - - - - 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的)能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以有机物形式流动以无机物形式流动特点单向传递、逐级递减循环反复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生物群落与无机

38、环境之间(全球性)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反复循环的动力)生态系统中需要不断补充的是能量而不是物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四、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 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见书108 页的基础题)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例:蝙蝠的回声定位、蜘蛛网的振动频率等化学信息: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例:昆虫的性信息素等行为信息:动物的能对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信息的行为特征。例:蜜蜂跳舞、孔雀开屏等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通过信息传递,雌雄个体能相互识别、交配,保证种群的

39、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例 1 :苹果园里放置一个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舞时相同的频率或声音,以吸引大量蜜蜂到苹果园采蜜,利于苹果更好的传粉,从而提高苹果的产量例 2 : 用一定频率的声波处理蔬菜、谷类作物及树木等种子,可以提高发芽率,获得增产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例 1: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例 2:“迷向法”防治害虫: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别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生

40、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概念: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伤)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例:当草原遭受蝗虫的采食后,草原植物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 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类型:概念: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例:生态系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后,经过一段时间,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

41、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3 页,共 15 页 - - - - - - - - - - 第 6 章生态环境的保护1、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对水资源的压力对能源的压力对森林资源的压力环境污染加剧2、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3、 生物多样性概念 :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

42、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层次: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原因:共同进化的结果4、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潜在价值: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如:某种不知名的昆虫)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如:保持水土、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5、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概念: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就地保护意义: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概念: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易地保护方法 : 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

43、植物繁育中心等意义: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6、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实验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4 页,共 15 页 - - - - - - - - - - 文档编码:KDHSIBDSUFVBSUDHSIDHSIBF-SDSD587FCDCVDCJUH 欢迎下载 精美文档欢迎下载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5 页,共 15 页 -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