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说课稿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说课稿 .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说 课 稿主要内容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教学内容: P7例 8 及练习一第8、 9、10、11 题教材编排特点:通过这个例题是考察学生对1 米和 1 厘米的表象是否真正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的作用。在解决一根旗杆的长是13 厘米还是13 米的问题中, 我们呈现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是用假设推理,比如“1 厘米有这么长 (用手比划) ,13 厘米就这么高(用手比划),旗杆不可能这么矮”;还有的学生用的是用”估测”的方法,比如“我1 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旗杆应该是13 米高”。在后面的验证环节学生运用“反正法”来证明旗杆的高度。学生说:“一根
2、新的铅笔都不止13 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 米。”初步渗透了反正法思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学情分析:学生初学厘米和米,很容易把这两种概念混淆。同时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较弱。针对学生在应用时出现的长度单位概念模糊不清的情况,新课前要对 1 厘米和 1 米进行充分的复习。用手比划1 厘米和 l 米的长度,让学生在头脑中对1厘米和 1 米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紧接着课件出示
3、“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 13 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经历观察、感知、猜想等多种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教学重点: 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前面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 厘米长度和1 米的长度吗?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 -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学生用手比划。)教师口头出题,学生比划:2
4、厘米, 5 厘米, 10 厘米, 20 厘米、 50 厘米。小结: 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二、探究新课1教学例 8 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 厘米还是 13 米。教师谈话: (多媒体课件出示旗杆。)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吗?(让学生猜测。)降低难度:这样猜测范围太广了,老师给同学们提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 厘米还是l3 米?(小组讨论、汇报)引导:方法一:假设推理l 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 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以是13 米。方法二:估测法。
5、我们大约是1 米多高, 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 10 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方法三:反正法。和身边的13 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比如,我们手上的铅笔都不止13厘米长,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 米。小结: 原来解题的法有这么多,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终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2巩固新知:出示教材第7 页“做一做”题目。(1) 小明来到百鸟馆,看见了这样一只小鸟(多媒体出示)。这只小鸟的脚印的长度是1 厘米还是 1 米呢?(学生交流。)指名汇报,说说理由。让学生自己说说思考的方法,例我们的身高大约是1 米,小鸟的脚印不可能和我们的身高一样
6、大,所以,小鸟的脚印应该是1 厘米。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 -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让学生讨论:课桌的宽是60 厘米还是 60 米?引导: 60 米是多大?我们的教室长大约是6 米,课桌的宽会比教室还大吗?(不会。)所以用厘米比较合适。让学生自己推算:操场的长是28 米。(2) 选择合适的单位。我们的教室宽6( ) 课桌高 90( ) 小明身高 124( ) 黑板长 2( ) 三、练习拓展1辨析题。(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8 题
7、)逐步出示题目,说说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9 题)圈出合适的答案。注意让学生根据实物进行估测。3谁说得对?在括号里画“”。(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0 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重点是第二种间接测量和标准方法测量的计算方法不一样。第一幅图长是5 厘米,对吗?(错,纸条的一端没有对准刻度O ,不能说是5 厘米。)第二幅图长4 厘米,对吗?(对,7 厘米 3 厘米 4 厘米。)第三幅图大约5 厘米长, 对吗? (对,接近 5 厘米或超过5 厘米一些的,我们都可以说是大约 5 厘米。)4量一量。(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
8、1 题)请学生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乌龟要爬 ( ) 厘米就能吃到小鱼。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说一说。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这一单元结束了,你学会了什么?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 -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小结:这一单元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初步认识了线段,并会画线段,学会怎样确定长度单位。 课题:长度单位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巩固长度单位相关知识。在引导学生经
9、历学习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数学估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情分析: 学生对厘米、 米的概念有了初步了解。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长度观念。教学难点 :通过同学的合作,度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方法 :引导法、练习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 今天老师要看一看哪一位小朋友的眼力最好。谁能来猜猜老师的身高?其实只要我说一个数字你就知道了
10、。“158()”。(生“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复习长度单位。(板书课题:长度单位整理与复习)二、回顾知识,整体把握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在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讨论发言)1. 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 厘米有多长? 2 厘米, 3 厘米呢?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 -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
11、量下面纸条的长度3. 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4. 你知道线段的两个特征吗?怎样画一条线段?三、典型示例1. 填空:一支铅笔长25()一本书长22()操场的旗杆高10()一根粉笔长约10()2. 这是小明早上写的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早晨,我从2 厘米长的床上起床,用15 米长的牙刷刷牙,80cm长的毛巾洗脸。吃完早饭,急忙骑上自行车,以每分钟30 厘米的速度到离家500 厘米远的学校去上学,路上还碰到了身高 165 米的刘老师。到了学校,我马上拿出厚1 米的课本看
12、起来。你为什么笑啊?你说说原因?你想怎样改正?3. 填一填。线段是()的,有()个端点。线段有长短吗?()三角形由()条线段组成。长方形由()条线段组成。两点之间可以画()条线段。4. 画一画。画一条比 7 厘米短 2 厘米的线段。四、方法应用1. 填空4 米()厘米小红身高 114()课桌宽 50() 60 厘米 25 厘米()厘米(教师巡视,集体校对,纠正错例)2. 比一比。(在里填上“”“”或“”)28 米18 米 1 米100 厘米 35 厘米 40 厘米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13、-第 5 页,共 8 页 -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5 米49 厘米 8 米80 厘米 50 厘米5 米3. 选择题(1)课桌的高大约()30 厘米3 米60 厘米(2)测量教师的的长,一般用()作单位米厘米4. 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五、归纳升华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三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内容: 13 页的例 2 及做一做教材说明本小节集中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教材通过情景图引出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不进位加法,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两组“做一做”题目,主要解决竖式计算的对位和计算顺序问题。进位加法, 教材只安排了
14、一道例题,集中解决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并在教科书第 12 页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全面总结。本节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高度重视新课的引入,通过情景图引出两位数加法计算,对全单元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二是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全节教材紧紧围绕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进行,通过例 1 和例 3 两道例题分散竖式计算中“对位”和 “进位”的难点;三是教材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化,把计算融入观察和摆小棒的活动中;四是在教材中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作必要的提示,如在例 1 和例 2 以及例 3 的教学中, 教材都提示学生先观察乘车的插图,再摆小棒,然后
15、按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在总结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时,还提示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合作研讨和交流。1情景图的说明和教学建议。教材在第 11 页安排一幅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由参观博物馆引出乘车, 乘车又需要计算人数,教学时,可将情景图制成课件或幻灯片,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上有些什么内容,然后让他们思考并说一说根据画面上的内容想到了哪些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后思考问题时,要充分注意画下面 “聪聪” 提出的问题,为后面的不进位加法计算作好铺垫。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16、- - - - - -第 6 页,共 8 页 - - - - - - - - - -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例 1 及“做一做”的说明和教学建议。例 1 是计算二( 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共有多少人,其内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内容。教材先安排插图,用画面上的内容引出加法算式“35+2”。由于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学生一年级就已经会口算了,所以教材直接给出了口算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聪聪”提示大家“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以引出笔算。为了突出竖式的写法,教材配合小棒图按如下程序安排了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一方面非常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到列竖式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另一方面又清楚地反映出竖式计算的过程,
17、特别是从个位算起的计算顺序。第 12 页上“做一做”的练习主要是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竖式写法和计算方法。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由学生自己根据画面写出加法算式“35+2”,并让他们算出其得数。口算出得数以后再启发学生思考:还有其他的算法吗?当学生提出用竖式计算后教师可提问让学生思考:怎样写竖式呢?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上面的小棒图和竖式,让学生明白:列竖式时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对齐,计算完毕以后,再引导学生做两件事:一是分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进一步强化列竖式时如何对位的问题;二是引导学生把笔算的结果和前面口算的得数进行对比,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完
18、成“做一做”的练习时,重点突出如何列竖式特别是如何对位的问题,进一步巩固竖式的写法。3例 2 及“做一做”的说明和教学建议。例 2 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重点解决竖式计算从哪一位加起的计算顺序问题。教材仍然以第11 页情景图中的乘车为实际背景,通过计算解决二(1)班和二( 2)班是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的问题。教材采用了与例1 相同的编排顺序,从解决问题中引出算式“35+32”,同时对照小棒图有序地安排“35+32”的竖式计算过程。计算时仍然是让学生先口算直接得出35+32 的和,然后再启发学生列竖式用笔算。所不同的是例1 启发学生讨论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而例2 则重点解决竖式对位问题,并
19、使学生体会竖式计算的计算顺序问题。 让学生直观理解列竖式要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做一做” 中的习题都是一些巩固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加法的竖式写法和计算顺序及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地列竖式计算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插图,根据插图引出加法算式“35+32”,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能用口算的方法算出得数吗?口算以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着重说一说计算过程是谁和谁相加的, 以此突出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计算方法,为后面的笔算进一步做好准备。引导学生列竖式笔算时先出示小棒图,并对照小棒图写出35+32 的竖式,然后引导学生从个位加起算出3
20、5+32 的得数。 计算后让学生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重点说一说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以此突出例 2 重点解决计算顺序的编写意图。如果有学生说自己是从十位加起的,教师要加以肯定。练习“做一做”中的习题时,要注意学生全面巩固竖式的写法和计算 顺序,让学生全面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 - - - - - - - - - - 文档编码:KDHSIBDSUFVBSUDHSIDHSIBF-SDSD587FCDCVDCJUH 欢迎下载 精美文档欢迎下载 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