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先进事迹:县好支书好党员郑成明同志事迹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员先进事迹:县好支书好党员郑成明同志事迹材料.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党员先进事迹:县好支书好党员郑成明同志事迹材料作为人民的书记,我们工作要为人民,优秀的党员干部是受群众喜欢的,是值得大家尊敬的。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党员先进事迹:县好支书好党员郑成明同志事迹材料。郑成明,1950年1月出生,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县政府副县长,现任*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在群众的眼里共产党员的责任和初心,以及孔子的 君子三戒 之法,促使老党员郑成明热心公益慈善事业,正如他的楹联所言: 桑榆未晚,不负慈善胸臆;夕阳有情,尤欣公益人生 。为*教育发展助力 2013 年初,我县企业家*捐资 1000 万元倡导发起成立教育基金会,县委、县政府给予鼓励和支持,县财政也列支 1000
2、 万元用于基金会建设。当年 7 月 29 日, 经省民政厅批准,*县教育基金会正式成立,郑成明受命担任*县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五年来,郑成明同志和基金会理事会成员,在奖教、奖学,助教、助学和建校方面严格使用教育基金,最大限度地资助困难师生,让困难学生安心就读,让困难老师安心执教,如今基金会已成为当地一个响亮的公益组织品牌。在管理基金上,郑成明同志坚持把教育基金的每一分钱都用到教育上,坚持不要基金会一分钱的工资,坚持不占捐助人一分钱的利益,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和无私精神。几年来,在他的不懈努力和团结带领下,基金会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开展爱心活动,广大企业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奉献爱心,
3、得到社会捐助1190.13万元,其中公益性支出1844.67万元,惠及全县30余个学校(校区),受益师生7121人,探索出一条公益事业发展的新路,已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的县级非公募性基金。2017年12月,为帮助*籍拔尖大学生、研究生顺利就读,鼓励他们发奋学习,立大志成大才,在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新征程中大展其杰,为国家为家乡争光添彩,在郑成明同志的积极推动下,经*县教育局、*县教育基金会研究决定,由教育基金会出资设立大学生精英奖。2022年4月,经多方多次研究,确定首批获精英奖的为国内16所名牌大学和国外6所名校172名学生,其中博士研究生51名、硕士、研究生 51 名、本科生 70 名,每人发放
4、奖金 3000 元。2022年7月,为纪念*籍当代国学大师顾随,传承先生为人师表、博学笃教的操行风范,形成丹心育人、创优争先的浓厚气氛,培养更多更强的学科带头人,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推进全县教育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经郑成明同志提议和组织,县教育局、县政协文史中心和县教育基金会共同决定,自2022年度开始设立永久性 顾随名师奖 。与此同时,还设立永久性的 石祥文学奖 。两个奖项的设立,旨在鼓励教育和文化事业新人辈出,推动全县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两奖项于今年开始设立, 顾随名师奖 每年度评选名师10人每人奖金3000 元; 石祥文学奖 每年度以文学作品为标准评选奖励作者 10 人,每人奖金 2
5、000 元。传承优秀传统文化2015年,郑成明同志个人出资十几万元,利用闲置的原孙庄乡政府旧址,办起了农耕文化展览馆。不少退休的老干部组建了一支志愿者团队,他们和郑成明一样,不要报酬,不为名利,义务布置展馆、修缮物件、搜罗 宝贝 ,让农耕文化得到保护、修复和传承。经过近三年的努力,该馆从最初的三间平房、100余件老农耕具发展到13间屋子、300多门类、4000余件旧物展品。这些物件不仅来源于本地区及周边县市,还包括了黄河中下游地区,承载了西北、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人们的集体记忆。展览馆所承载的宣教育人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日益凸显,开馆三年多的时间里,前来参观接受教育的有两万余人。展览馆先后成为
6、*中学、*二中、*职教中心、长江小学等多所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各学校在这里开展认识两件农耕宣讲十九大精神器具、背诵两幅农耕文化对联、创作一篇关于传统文化作文等等,广大中小学生在 不知不觉中身体里就融进了传统文化的血液。展览馆先后被授予*县青少年农耕文化示范基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邢台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单位、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战略合作伙伴等荣誉称号。?增进社会凝聚力向心力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帮助社会上不幸的个人和困难群体,受县委、政府委托,郑成明同志积极筹备*县慈善总会,届时*将有一个面向全县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救助组织。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