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与反思.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与反思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与反思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与反思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感谢学区中心校和学区中学的各位领导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把运用小组合作中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当然,谈经验交流有点言过其辞。我只是把我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帮助与引领下,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尝试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向各位领导、老师简单的汇报一下:叶澜先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有感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对我应用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反思。我通过观摩同行的课及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既有令人欣喜
2、之处,亦有不尽人意之处。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精神的反应,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优点多多,它有着传统教学那种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一改过去教师“独霸课堂”、“满堂灌”的局面,打破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加强了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也加强了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克服了过去在传统意识下被扭曲的竞争意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由过
3、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甩掉了胆怯、害羞、害怕出错的包袱,敢问敢说,即使那些一向“少言寡语”的内向学生也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冲动,性格变得开朗起来,精神面貌焕然一心,自信心得到了加强。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通过两年的实践今天我从三方面方面进行反思: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所取得的成绩:(两个提高)(一)学生的成绩提高了:初一我是尝试着应用多媒体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使用
4、,通过一年的努力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取得了质的飞跃,初一(1)班:平均分101.3,初一(2)班:平均分102.5.着足以说明每一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均有提高。初二我是采用了纯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一年的努力全体学生的数学成绩不但保持了初一强劲势头而且有所突破。优生更优、中等生的潜力被挖掘出来、学困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二)、学生素质提高了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更加喜爱学习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合作中享受愉悦、自由的感觉,学习的压力和畏惧的心理消除了,学生寻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参与合作的快乐,真正爱上了学习。2、学生互补作用得到发挥
5、,整体成绩显著提高。合作学习最大的优势是充分发掘和利用了人际资源。在合作中懂得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也明白了只有大家同心协力,精诚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通过优化合作学习小组,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同奖同罚,荣辱与共的观念。这样,在一个小组里,一个人的进步或退步不仅仅只是个人的事,而是与学习小组中每个人的奖与罚密切相连,促使人人自觉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优势互补,共同提高。3、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明显增强。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使每个学生学会发表个人见解。在数学课堂中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而且随着课题进展学生会提出问题,
6、学生提出的问题逐渐的有难度、有深度、综合性比较强。在提出问题时发言自然大方,不做作。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问、善问的习惯慢慢养成,敢说、会说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思维常常会产生碰撞,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小组合作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热烈的合作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创造性的火花也因此常常在合作中展示出来。4、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质,促进了人格健全。合作学习的开展不仅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个人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开展,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极大增强,团队意识增强。学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了尊重,学
7、会了倾听,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等等。可以说在竞争中锻炼了能力,健全了学生人格。二、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1、合作学习前没有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2、合作学习时留给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少3、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合作时机的问题4、小组合作学习无序5、自身缺乏指导“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知识和技能;三、解决问题的对策1、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在学生个人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效。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教师呈现问题后,不留给学生思考时间,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来得及进行思考就匆匆地“
8、被合作”了,容易造成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要么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2、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留给学生足够合作探究的时间,不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使优生更优,差生更差。因此,我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动脑,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合作探究时间。3选择好可供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和切入点。结合教材确定“合作学习”内容,既注意要有一定基础性,又要有不同的层次性,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全体学生的主动思考,在学生
9、需要帮助时引导合作,让他们既准确又迅速地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合作学习要把握机会、灵活安排。合作学习的安排可以是课前预设的,也可以在教学中临时安排,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把握适当的合作时机。一般来说,以下情况比较适宜进行合作学习:(1)当学习任务比较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例如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分组探究各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内角和,最后汇报概括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2)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例如,学反比例函数画其图像时,这时组织学生6人一组,让他们相互协助,共同完成
10、。合作过程中,既体会到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形状及列表时的注意事项,又培养了合作意识,一举多得。(3)当某一知识点,学生的意见出现大的分歧,或解法多样化时,也是组织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4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可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整个课堂闹哄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组内分工必须明确,1号是组长:他是老师的缩影,负责组织学习、讨论、归纳。2号是纪律委员:负责组内的纪律,提醒监督没有进入状态的学生回归正常的学习轨迹。3号是发言人;负责汇报组内的观点,展示组内的探究成果。4、5、6号为组员。在这
11、里浅谈一下小组长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即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还是协助者,所以小组长的培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一是定期召开合作小组长会议,教给小组长管理学生的方法。如:教给他对组员进行合理而简单的分工;不同层次的问题指定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教给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组长应问个为什么,请组员说出理由,当出现冷场现象时,组长应带头先发言,起表率作用。教给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道题目所作出的不同解答,组长要归纳组员的学习成果,并且负责把本组学习的成果去粗取精,给全班同学呈现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或者及时准确地向老
12、师汇报。二是教给组长合理的安排方法。讨论问题时,组内发言的先后顺序。(61)回答问题时,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选择组内相应的同学。从难到易对应16号。三是调动和发挥小组长的监督作用。上课本来是紧张的,给学生讨论的机会,无形中一部分学生就自我放松下来,感觉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说话的机会。所以,一定有一部分学生有“兴风作浪”的想法。或者一部分学生只等待小组讨论的最后结果。此时小组长就可以及时起到监督的作用,及时领导本组的同学来共同学习,督促本组的学生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解决第五个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必须坚持经常学习不断自我提高的过程。目前解燃眉之急我们可以课前预习和导学案的设计入手。重视提高课
13、前预习质量。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而预习是否主动也影响预习的质量。但是一些同学缺乏预习的目的性和自学性,课前不预习,到课堂上疑点重重,感到吃力。教师对学生预习要加强指导,使学生重视预习,掌握预习要领。以上我就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谈了一些我个人的意见,当然这些心得的取得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它是在几位领导的建议下,在数学组各位同仁帮助下所获得的,我也是一个初学者,一个尝试者,以上的论述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让我们共同交流共同进步,为哈镇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孙鹏飞202*.9.5扩展阅读: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反思对初中数学学科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反思【
14、摘要】本文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对初中数学学科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作初步的探讨,包括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式、问题设计方案、教学设计方案、学习方式,并初步研究了它们的有效性。【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行动研究有效性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
15、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可行性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关于行动研究1、行动研究是一种切合中小学教师实际的研究方式,体现出中小学教育科研“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特点。2、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将问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科研专家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
16、善实际行为的目的。3、行动研究的特征,具体表现为:研究目的为改进行动而研究,研究对象对行动进行研究,研究环境在行动中研究,研究人员行动者进行研究,研究范围研究者行动所涉及的范围,研究进程边行动边调整,研究结果行动的改进、发展。4、行动研究是中小学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的反思性研究,是一种普及型的适宜大众化推广的研究方式。行动研究的开始是对问题的界定和分析;行动研究中要有对行动计划及其实施情况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对行动加以改进。行动研究的重心应当在日常课堂教学。5、从事行动研究一般遵循下列程序:(1)明确问题;(2)确立解决这个问题的行动目标与计划;(3)按计划行动,对行动做记录和收集资料,以确认
17、目标已实现的程度;(4)对有关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出关于行动与目标之间的一般原则、策略、方法;(5)在下一个实践情景中进一步检验这些原则、策略、方法。(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的现状由于目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许多教学研究正在尝试之中,在具体的操作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组合作学习还常常限于小组讨论形式,学习方式比较单调。(2)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深度和层次感。(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不明确,学习过程缺乏条理化,效率不高。教师的困惑目前我们几位教师商量后,普遍感到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需要
18、解决的问题是以下几个方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分组?什么是有效的分组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怎样设计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教学设计方案将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那么如何设计将更为有效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采用怎样的学习方式将更为有效呢?本文就这几个方面作一些肤浅的研究。三、小组合作学习反思一(分组的有效性)问题情景:在分组时有时为了方便,考虑了“就近原则”,主要有以下两个方案:同桌的两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前后四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但是,通过课堂观察初步表明:第种方案学生合作的不深入,甚至有些学生不愿合作;第种合作时比较热列,但小组之间的差异明显,个别小组合作比较深入,个别小组合作地
19、比较勉强,合作的深度不够。那么如何分组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为了更有效地分组,于是设计了一张调查问卷:初中生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为了了解您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情况,以方便我们对其进行一些分析与研究。您无需填写班级与姓名,请务必如实填写,谢谢合作。1、你的数学学习情况在班级里属于:优秀中等不太好2、你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疑问时,喜欢:听老师讲解自己独立思考与同学讨论3、在数学课中你喜欢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吗?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你喜欢和怎样的同学在一起学习?5、你经常向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吗?经常有时有几乎没有6、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的人数你觉得最好是2人
20、46人6人以上7、你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有何好的建议?通过调查表明:合作学习中,学生更喜欢和自己关系较好的同学在一起。在这个前提下,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喜欢和成绩较好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也有学习成绩相近的学生喜欢在一起讨论问题。目前人们对合作学习时的分组,多数赞同“异质分组”的意见,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学习成绩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认为在小组中保持差异可以有效的促进优势互补。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在实践中发现这样做有时的确效果很好,但有时效果也并不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组合作学习为一些优秀学生控制,使得其他学生缺少发言的机会和思考的空间。(2
21、)小组讨论时,多数学生只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作更深的探讨。(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研究过程缺乏条理化,效率不高。那么是否可以尝试同质分组呢?于是我们做了如下实验:让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了同质分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发现如下现象:学生组内合作得到加强,十分融洽,有条理性;组内竞争转化为组间竞争和组间交流。初步研究表明:学生对于活动性、操作性较强的学习活动,采用“异质分组”,可以淡化组内竞争,强化组内合作;对于思考性、推理性较强的学习活动,采用“同质分组”,可以强化组内合作,组间互补。新课程倡导学习的有效性,更倡导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学生有权利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我们对于
22、分组的观点是: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实践表明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仅与学生有关,而且与学习的内容有关,也与问题设计、教学的设计、学生学习的方式等有关,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四、小组合作学习反思二(问题设计方案的有效性)问题情景一: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讨论如下问题:四棱柱有几个顶点?五棱柱呢?发现学生几乎不需要合作就可以解决。问题情景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设计了如下一个问题:在有理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是否一定是正数吗?较小数减去较大数是否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发现学生很快进入合作角色,他们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并很快得到答案,但是对回答为什么时遇到了困难。问题情景三:让学生在小组合
23、作学习中讨论如下问题:你认为n条直线最多有个交点?发现大都数学生很难进入合作角色,不知如何下手。情景分析:在问题情景一中提出的问题探索性不强。以至于学生只要经过独立思考就可以解决。所以并不是每一个题目都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也是学习的有效方式。而且有些问题是可以改变的,把它重新设计成一个探索性的问题,以利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上面的问题可以这样设计:四棱柱有几个顶点、几个面和几条棱?五棱柱呢?六棱柱呢?十棱柱呢?n棱柱呢?在问题情景二中,这道题有一定探索性,可操作性,所以学生容易开展研究,但当他们回答为什么时,思维遇到了障碍。这时就需要教师作一定的引导,如提示他们能否用有理
24、数的减法法则和加法法则来回答。在问题情景三中,由于问题的探索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一下子达不到这样的高度。这个问题可以设计成具有一定的层次感,可操作性的问题:2条直线有几个交点?3条直线有几个交点?4条直线有几个交点?100条直线有几个交点?n条直线呢?问题设计方案的策略:研究表明问题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将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问题的设计最重要的是有要有挑战性、探索性、开放性、可操作性。然而,许多问题并不直接适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进行筛选、问题重组。就探索性而言,以上问题情景一中的问题我们可以称为具有弱探索性,以上问题情景三中的问题我们可以称为具有强探索性。对于弱探索性的问
25、题我们需要强化,对于强探索性的问题我们需要弱化,即让它具有层次感、可操作性。对于一个确定性的命题我们也可以把它改变成一个开放性的命题,让它具有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五、小组合作学习反思三(教学设计方案的有效性)问题情景: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展开于折叠”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回答下列问题:能得到那些平面图形?与同伴进行交流。你能设法得到下面的图形吗?在这一课中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但是由于没有较多现成的正方体,学生很难开展研究,有的教师只是自己包办,自己做了几个正方体,然后自己用剪刀把它们剪开,让学生观察;有的教师干
26、脆把11种展开图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记住。这样的教学方式行吗?我们发现这样的设计完全是违背新课程的理念的,新课程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预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每人制作几个大小一样的小正方体(边长大约4cm左右,大小一样是为了便于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4人一小组(异质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从活动中去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并让他们把得到的成果与大家分享,把得到的平面展开图粘贴到黑板上,最后让他们找一找把相同的放到同一组,最后便得到了11种不同的平面展开图。最后还可以让他们进一步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
27、成一个平面图形,你们剪开了几条棱,为什么?你觉得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怎样得特点?我们觉得具有实验性的课程有助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相似图形的研究中我们特意设计了一节活动课相似图形与自然,让学生回去到自然界中收集相似的植物叶子,带到课堂中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在小组活动中,我让他们测量相似叶子的直径(即叶子上两点之间最长的距离)和周长。并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如何测量周长,同时提出以下研究步骤:测量两片相似叶子的直径,并计算出相似比k测量两片相似叶子的周长,并计算出周长比k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周长比与相似比有何关系?在这一节课中,发现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很有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也容易展开。六、小组合作学习反
28、思四(学习方式的有效性)问题情景: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下现象:在活动性、探究性较强的学习中,同一小组中学生会自发重组进行活动,然后再进行交流;在理解性、推理性较强的探索学习中,学生并不是立即开展讨论的,他们各自需要思考一段时间,期间包括计算、推理、猜测,然后才开展合作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内重组会影响合作的效果吗?在合作学习中其它的学习方式在时间上是否需要限制呢?情景分析:我们认为在活动性、探究性较强的学习中,同一小组中学生自发重组进行活动,是符合学生研究问题的特点的:方便性、可操作性,人少更易协调地开展活动。在理解性、推理性较强的探索学习中,学生不立即开展讨论,这是因为还没有合作的基本
29、素材,他们需要先独立思考。行动策略:我们认为学习活动是一个多因素影响下的动态过程,其间矛盾纵横、关系复杂。这样学习方式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整合其它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关注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基本组织形式,最后初步总结为如下两种形式:1、组内重组分组合作群体交流组间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将广泛使用在活动性较强的学习活动中,以4人一个小组为例,组员假定有A、B、C、D四人,他们的合作方式一般为如下基本结构:2、自主探索群体交流个人总结组间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将广泛使用在理解性、推理性较强的学习活动中,以4人一个小组为例,组员假定有A、B、C、D四人,他们的合作方式一般为如下基本结构
30、:行动策略的检验: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水位的变化”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右图是流花河的水文资料(单位:米),取河流的警戒水位作为0点,那么图中的其它数据可以记作什么?(图略,最高水位:35.3警戒水位:33.4平均水位:22.6最低水位:11.5)下表是小明记录的今年雨季流花河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上周末的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水位变化/米+0.20+0.81-0.35+0.03+0.28-0.36-0.01本周哪一天河流的水位最高?哪一天的水位最低?它们位于警戒水位之上还是警戒水位之下?与警戒水位的距离分别是多少米?与上周末相比,本周末河流水位是上升了还
31、是下降了?我们决定在这一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4人一个小组。在小组内,每人先去阅读、理解题目的意思,然后自行找出答案,再进行小组交流,最后采用老师提问,组间交流的方式。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是因为这段学习材料适合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中还采用了多种学习方式,如独立思考、计算、讨论交流等。实践表明: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将有助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应该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参考文献:1、李克东.行动研究法及其在教育技术研究中的应用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2*.23、张明生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第 17 页 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