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条件下中职政治教学策略探讨(共4374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技术条件下中职政治教学策略探讨(共4374字).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网络技术条件下中职政治教学策略探讨(共4374字)网络技术条件下中职政治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主要是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指导原则,比较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政治教学方面缺少重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适应社会发展趋势,中职教育也应加强对政治教学的重视。本文结合当前发达的网络技术对中职政治学科的教学策略展开了探讨。关键词网络技术 中等职业教育 政治教学 策略政治教学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目标追求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良好的政治教学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其他学科学习的同时,提升学生
2、综合素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重新审视以往的中职政治教学,调整和改进中职政治教学方法,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然成为了创新中职政治教学的一个新途径,给中职政治教学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1网络技术的优势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臻成熟和快速发展,因其自身优势逐渐被广泛应用到教学当中。其一,网络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加速快了信息传递速度,改变了以往教学当中纸质教材给教师备课、教学计划改良等方面带来的不便。其二,通过网络可以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数字、图文、影像、音频、微课等多种形式的数据、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加工,然后利用它们构建出完善的知识体系。其三,网络技术的支持可以促进
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配合。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邮件、QQ、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互动,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方便教学计划的和教学资源的分享以及接收到学生及时反馈等;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自行查找和获取到自己想要的资源,补充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2在中职政治教学过程中应用网络技术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2.1积极作用第一,网络资源形式多样,文字、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既可以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又丰富了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通过网络技术可以摆脱政治理论知识抽象、枯燥、单一的一贯形象和认知,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生动形象,更易于学生接受和理
4、解,增强政治学科和政治课堂的趣味性。第二,互联网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实现了资源共享,网络上有各种各样与政治教学相关的资料,还有一些名师讲课视频、教学课件等,教师可以借鉴这些资源,为自己的教学备课、课件制作、教案编写提供参考。同样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各种网络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对课堂所学知识有不清楚,或有兴趣进一步扩展时,学生就可以通过网络搜集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进而提高学习能力。第三,在网络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通过设计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引导和帮助。同时,网络这个宽广的平台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学习、
5、交流空间,拉近师生间距离,使课堂教学能在更加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当中进行,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度。第四,在网络环境之下,中职学生可以及时接收到新的讯息和思想,进而更新和完善自身认知结构和思想理念。2.2负面影响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众多信息资源当中也有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或宣传错误价值观的信息,加之现在还没有系统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和干预措施,所以,网络中存在的一些不良信息容易对学生产生错误引导,或使学生沉迷于网络,或使学生被错误思想和观念所侵蚀。比如,网络游戏、负面新闻、反动言论、黄色和暴力信息以及迷信信息等。3当前中职政治教学现状3.1学生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影响学生素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有两
6、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先天认知、理解等智力方面差异和不同家庭环境影响导致的政治素养差异;一方面是学生在后天接受中职教育过程中,受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方法限制的影响,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差异,导致有不同的学习状态和教学效果,进而导致中职政治教学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状态,成绩和名次靠前的同学往往会在政治学科中取得突出的成绩,而理解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则在政治学习中表现得很吃力。3.2政治课程内容设置枯燥,教学方式单一中职政治教学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政治课程内容枯燥,基本上都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使得本就枯燥的教学内容更加难以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在教学方式上,当前很多中职院校的政治教学仍然沿用着
7、单一、僵化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未及时吸收社会发展形势、时事动态以及政治教学相关的最新研究理论和成果,使政治教学脱离实际,与现实脱节,失去时效性。4基于网络技术条件创新中职政治教学策略分析4.1重视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当前的很多高校都已经有所行动,针对具体学科创建了特殊的网络平台,但中职院校却没有在这方面加强重视,使得教育跟不上时展。因此,中职院校应利用好网络技术的优势,合理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比如,以纸质教材为核心和基础来链接相关知识点,或者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相应的课后练习,使实际教学和网络平台两者间实现默契的配合。另外,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以学生需求为指导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素材,让学
8、生既能够及时补充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自行拓展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知识。4.2利用网络技术构建政治课程内容体系政治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并在每堂课开始前进行适当提问来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检验,使学生对教学当中所涉及的政治概念、原理有大概的了解和认识,为正式教学的开展打基础、作铺垫。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技术来创建教学情境,比如,图文、动画、历史影像及相关影视资料等来吸引学生注意力,逐步将学生引导至教学内容当中。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PPT等形式对以往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将新知识同旧知识联系起来,梳理出一个清晰、系统的知识结构框架,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政治学科。4.3利用网络技
9、术创新政治课件中职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对政治课程中枯燥无聊的学习内容缺乏兴趣,正如一位教育学家说过的那样,教师强制性要求下,学生被迫进行的缺少学习兴趣的学习最终将会把学生探知真理的欲望给扼杀掉。因此,中职的政治老师应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将冗长、枯燥的政治概念、知识等转变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料来丰富和创新教学课件。比如,进行“事物发展实质”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不同历史时期各种汽车类型的图片或者有关汽车发展历程的影像资料,然后组织学生分析汽车变迁的历程,讨论在汽车变迁的过程中说明了什么,最终引出发展实质。4.4对网络合作教学加强重视目前中职院校在进行政治教
10、学时,不但要构建网络技术教学,还要对网络合作教学加强重视,针对中职院校而言,有着有限的教学资源以及师资力量,对于学生的实际教学,各个学校都有其特有的教学方式和特色。在此层面之上,必须鼓励中职院校对网络合作教学进行应用。比如:具体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能够和其他院校一同合作教学,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以及远程教学。这样学生就会在课堂之上利用网络平台来听取其余学校所讲解的知识内容,包括中、高职院校当中的一些课程资源,进而促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各种知识体系。在此层面之上对网络技术合理应用,还会使中职政治教学不再受师资的限制,进而使政治教学得到优化。4.5建立个性化的网络培养方案中职院校在开展政治教学中,还
11、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设立个性化的培养策略。中职院校当中,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因为政治素养与学习能力的差别而导致政治素养不一致的现象发生。在此背景下,我们应该对网络技术这一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对任何一个学生的发展特点加以尊重。如:我们可以在网络平台之上建立选修课这一系统,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薄弱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与此同时,利用趣味测试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在网络课上所掌握的知识情况,然后根据测试结果来提出补充建议,因此,使要求不同的学生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发展。4.6引导学生在课后有效利用网络技术教学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不只局限于课堂之上和
12、学校之中,因此,中职政治教学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有效利用网络技术来进一步加深政治学习。比如,在推荐学生阅读时事、半月谈等各类有关政治的书刊杂志之外,还可以指导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和QQ、电子邮件、微信等交流工具针对某一社会问题进行社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撰写小型政治论文。通过此种方式的运用,有效地将政治课堂同社会实际联系在一起,还调动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增强和团结协作意识的提高。5结束语政治课程本身属性就应该是紧跟时代脚步,把握社会发展时势的,只是一直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政治教学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爱国意识以
13、及了解社会时势、国家发展态势的作用。为此,新时期,中职政治教学一定要利用好网络技术,大胆创新,真正将中职政治教学重视起来。注释张磊.基于网络技术条件下的中职政治教学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7(3):136-137.韦宏.浅谈中职政治在网络技术条件下的教学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4):148-149.闫伟华,陈辉.基于网络技术条件下的中职政治教学研究J.电子制作,2015(11):126-126.李燕峰.网络环境下的中职政治课程教学策略J.赤子,2015(7):251-251.陈顺烟.多样化教学法,增强中职政治课堂教育的吸引力J.华章,2013(22):183-184.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