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下的中医养生康复学课程诊改(共2984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企合作下的中医养生康复学课程诊改(共2984字).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校企合作下的中医养生康复学课程诊改(共2984字)摘要:以课程中医养生康复学诊改为切入点,通过与岗位需求对接,制订课程建设计划,明确课程建设目标,分阶段开展课程诊改,构建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中医养生康复学课程建设的双主体,最终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衔接贯通。关键词:校企合作;中医养生康复学;课程诊改2015年6月,教育部启动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工作,要求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查找不足,完善提高。教学诊改要求学校提升内部管理水平,保障
2、教育教学质量,建立一整套质量保障体系,满足社会、行业、企业、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质量的更高要求。为适应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广西中医药大学附设中医学校依托自身的办学优势与特色,与上海大班休闲健身服务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中医康复保健人才,努力构建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多层次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课程承载着人才培养,联系着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诊改的重要环节。中医养生康复学作为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专业技能课,基于校企合作平台,以课程诊改为切入点,力促课程建设,成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诊改基础中医养生康复学是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涵盖了中医药多学科内容
3、,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中医的预防医学和康复医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课程既有中医养生康复基础理论、基本原则的讲授,也有中医传统养生康复技术、功法等实践知识的传授。根据专业定位,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毕业生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保健服务机构,培养从事中医、针灸推拿、保健按摩、预防保健、中医养生指导和健康宣教等一线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1。因此,中医养生康复学课程建设必须立足于专业定位,紧扣岗位技能要求,在课程标准、课程资源及平台建设、课程教学组织、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开展教学诊改。开展教学诊改前,课程建设无统一规划,未提出明确的建设目标,与专业建设和岗位技能需求未进行诊断、改进、
4、有效衔接,在104学时的教学过程中,仅简单分为理论教学80学时,实践教学24学时,导致课程建设跟不上专业发展,教学资源较少,教学模式单一,进而导致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效果无法准确评估。因此,结合专业建设目标,开展教学诊改,构建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中医养生康复学课程建设的双主体,最终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衔接贯通。2诊改目标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定位,中医养生康复学遵循理论课以“够用”为原则,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诊改的思维审视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做好课程建设规划,对接岗位核心能力,确立了课程建设总目标:建成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团队优秀,教学改革富有成
5、效的校级精品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中医养生康复学基础理论、基本原则;中医传统养生康复技术、功法及中医特色养生技术等。具体目标如下(见表1),并制订3年为一个诊改周期,对课程建设任务进行了年度任务分解(见表2)。3诊改过程及成效从表1可知,中医养生康复学的课程诊改在依托校企合作的平台上,更加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有效衔接,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5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标准和诊改方向,并进行了细化,确立了多维度、可对照的目标与标准。在此基础上,对照标准诊断,分析产生差距原因,制订课程建设改进内容和具体改进措施。以3年为一个诊改周期,将诊改任务分解,按年度安
6、排阶段诊改,实施改进;每年年终开展自我复诊,形成课程年度自我诊改报告,明确诊改成效,总结有效经验,找出下一年度诊改要点,确定下一步仍需改进的内容,调整目标及标准。在诊改过程中,对接上海大班休闲健身服务有限公司的岗位需求,突出学生自我功力的训练与提升,缩短学生上岗的培训时间。中医养生康复学的104学时中,调整了28学时为中医传统养生康复功法专项训练时间,改变了以往实践实训缺乏针对性、实训内容单一的局面,使课程建设紧密对接岗位的需求,更加强调实践的教学,以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侧重中医传统养生康复技术、功法及中医特色养生康复技术的教学资源开发与制作,依托信息化教学平台,使
7、教学资源满足线上线下教学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有效帮助学生学会知识的运用,对正常人群进行正确有效的中医康复指导。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始终运用教学诊改的思维方式,不断进行问题诊断和反思,推动目标的达成,最终促进课程建设成果的形成。实践表明(见表2),开展课程分阶段的目标诊断与改进,可以有效地达成课程建设总目标,如2017年度,试题库、基础素材目标完成率100%,但是教学演示视频制作、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学研究未能达到预设的目标,通过阶段诊断与改进,在2018、2019年度均完成设定的整体建设目标,开展课程诊改工作,有力促进了课程建设,成为教学诊改工作重要的环节。经过建设,中医养生康复学课程建设跟不上
8、专业发展,教学资源较少,教学模式单一格局得以扭转,教学文件得以规范,依托建成的“超星学习通”信息化教学平台,能够即时评价教学效果,使教学研究更有针对性,课程诊改与专业诊改更有效衔接。课程经过3年的诊改,成效显著,有效提升了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提升了学生课程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课程诊改没有终点,中医养生康复学下一步仍需调整目标,开始下一个3年大循环的课程诊改。4结语基于校企合作的平台,构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条件、评价体系等内容的中医养生康复学课程诊改制度,通过与岗位需求对接,制订课程建设计划,明确课程建设目标,分阶段开展课程诊改,是促进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品牌效应的有效手段,进而强化先进的专业建设理念,建立与就业岗位高度一致的专业人才质量标准和教学标准,建立符合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教学模式,建立保障教学质量要求的管理模式,形成特色化的建设模式2,最终建成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多层次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保障体系。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医药卫生类(第二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杨应崧,李静,陈锡宝.高职院校专业质量保障的主体定位与顶层目标J.上海城市管理,2015,5(3):89.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