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分析(共3798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雕塑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分析(共3798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城市雕塑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分析(共3798字)城市雕塑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分析 摘要城市文化的发展无疑需要吐故纳新,因此对城市雕塑而言更换消退是正常之举,不过对雕塑而言,应该有一个部门贯彻雕塑的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对雕塑的过去和现状在城市文化中应该有详细的、权威、广泛的调查和评估,对相关事宜进行调查和研究,完善城市文化的自我发展。关键词城市雕塑;退出机制;拆除城市雕塑在城市空间中出现始于自古希腊城邦,但在现代工业化城市空间中大规模的出现,与在世界广泛流行的“城市美化运动”理念及其后发源于美国的“百分比艺术”政策有很大的关联。城市文化的发展无疑需要吐故纳新,因此对城市雕塑而言更换消退是正常之举,不过这些
2、雕塑的过去、现在、今天或明天,事实上是城市文化记忆中的一部分,在清退拆除时常让人非议,为此对这个环节相关事宜进行调查和研究,期待探究有相关的途径改变这种现状,完善城市文化的自我发展。一、城市雕塑拆除的原因探究首先是原有的城市雕塑不能满足当下我国城市文化发展的需求。城市美化运动中,社会精英强制性的把蕴含审美规律的艺术设计作为提高社会秩序及道德水平的途径,强调城市文化建设中的规则、几何、唯美等因素对市民道德文化的影响,而“百分比艺术”政策则偏向于城市建设艺术品和民众精神文化发展的需要,两种理念都促进了城市雕塑在城市空间中的发展,但更多是作品成为城市空间中静态的审美对象,或具有纪念或教育功能而存在的
3、“艺术品”。特别是城市雕塑作品的意志往往是城市规划者、管理者或雕塑建设者等社会精英或者专业人士决定,较少顾虑市民的接受。我国城市扩建后,城市规划建设受到相同理念的影响和促进,作为城市文化载体的雕塑具有相同的“国际性”,时至今日部分雕塑在环境中已经明显不符合时代的精神气质的存在,常常面临清退拆除。还有就是部分民间雕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现在的衡阳城市空间环境中雕塑种类齐全,数量众多,在公共广场、公园、各种纪念园、纪念馆及住宅区的雕塑加上城市中原有的传统石狮雕和民间木刻等,这个城市空间中现有民间石雕和木雕的地方估计超过一百处。特别不合时宜的就是在政府机构或办公大楼前的传统门前石狮,给人极差的空间体
4、验感,在必须拆除意愿中排名榜首。其次是城市雕塑作品质量不过关。在衡阳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带来的“文化装饰”“文化快餐”需求和城市美化思想的促进,使得城市雕塑等作品大量产生,但从业水准、规划者、审批者和监管者的审美素养参差不齐影响了城市雕塑,故作品材质、造型语言、题材内容、传递的精神气质等各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问题,尤其是九十年代的几何形不锈钢雕塑作品折射出特别难看的鲜明时代烙印,常常造成视觉污染而影响人的精神和心态。另外,空间重新规划是造成城市雕塑被拆除的最为重要的原因。城市文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最鲜明的载体,我国经历多年的城市建设后
5、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城市建设将从城市规模向城市质量转型,也就是说城市文化建设将超过城市工业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取向,对原有城市雕塑的发展来讲这是挑战大于机遇。相对应的是城市空间开始调整,像上海借助世界博会,北京就借助2008年的奥运会对城市空间进行优化调整和转型就是此例。在此背景中的原有城市雕塑要不是在改变的环境中涅槃新生,要不就是被拆除处理。衡阳老城市空间还没有大规模的重新规划设计,曾经的“城市艺术品”并没有大规模的拆除,但城市规模扩张建设转向追求质量的人性宜居城市环境建设对公共空间的要求提高,拆除只是时间的问题。二、城市雕塑拆除现状在衡阳城市空间中雕塑所属的时间分类,有明清时期的民间石雕和木雕
6、;有建国以后的伟人雕塑;有八十年代的象征性广场雕塑和纪念性作品;九十年代的几何形不锈钢雕塑作品和民俗雕塑等,以他们为载体反映了衡阳不同历史时期中的城市表情。由于我国传统的观念里缺乏城市雕塑审美习惯或雕塑质量太差之类的原因,有些城市雕塑无影无踪,在一种没有人关注的漠然中消失不见。像原来衡阳火车站对面的商贸城广场的人物雕塑就是此例。还有很多的民间雕塑也在不知不觉中淡出我们的视眼。我们曾经在衡阳分别做过两次关于城市雕塑的小范围调查,其中一处是社区公共空间的太平小区的雕塑,作品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伴随小区建设的几何抽象作品,和那时全国的很多城市雕塑一样,材料是不锈钢,高度大概有2.5米。其雕塑现在成为
7、张贴着各种各样的小广告的场所。二零一四年对雕塑的艺术性、审美、象征性、好差四项调查时,五十份调查卷中有人回答时没有艺术性、无美感,搞不懂作品的,雕塑太差占据绝大部分。这样的作品无疑不是成功的城市雕塑,它的产生同时也许就注定是一个悲剧,即无法象征社区的精神,也没办法装饰美化社区环境,但却在社区的公共空间,以一种强势的姿态占据空间的节点。在城市经济发展快,空间使用重新调整的城市,拆除是最为直接的方法。其实这种倍受非议的方法在城市文化中早已经大显身手,建国后赫赫有名的就是拆除过北京的老四合院、胡同、各地的城墙等等,曾经的历史就是这样消失。可在一片狂热中无人引以为戒,大多数的,曾经连接城市的历史和未来
8、的雕塑带着遗憾也已经消失于我们的视眼,无迹可寻。当然,也有例外。择地另行安放,是原有城市雕塑最好的待遇,也是我们对待城市历史少有的温情。在发展较快的城市中,经常报道有关雕塑被拆除的事件,但在资料查找确认时发现作品的拆除多没有明确的标准,对被拆除的作品择地另行安置还是回收处理安排基本没有章程。在衡阳城市空间中的重新建设所拆除的雕塑作品不多,因为没有多少公共空间节点位置或公园重建,空间重新规划设计大多是原来的工厂或新区,自然损害雕塑的雕塑不多。令人欣喜的是在调查中,原衡阳锁厂的雕塑因为是住宅空间的开发而得以在原地保留,以一种文脉的形式得以重新焕发生机。但不管在衡阳还是别的城市这仅仅是个案和特例,三
9、、解决方法探讨1、建立对包括雕塑艺术作品在内的专门管理机构。对雕塑而言,应该有一个部门贯彻雕塑的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对雕塑的过去和现状在城市文化中应该有详细的、权威、广泛的调查和评估,对具有潜力的作品还有必要加以宣传,对有争议的作品能主导它在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存在,对不受欢迎特别是由于质量不行而被拒绝的作品安排清退拆除的时间,对空间被重新规划不得不拆除的作品保证在新的环境中延续文脉的发展。正确的管理机构可以更好地促进雕塑的将来和发展。2、设立专业管理人员和监督法规。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完成实际调查,并加以整理,以城市文化发展为背景完善相关制度,特别是关于城市雕塑的退出机制,这不符合城市文化的正常发展
10、规律。积累中总有机会选择优秀作品,但如果没有相关的法规保证作品的存在权利,什么样的作品都可以拆除时,想来我们将没有多少作品可供选择。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由谁拆除,拆除由谁管理,还有就是谁应该淘汰?要确立法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积累,才能构成城市的文化底蕴,使城市在发展中和别的城市区别开来,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城市肌理和城市精神面貌,而积累的前提是有序的吐故纳新。3、重视公共艺术建设,尊重社区居民或相关市民的意见。在传统文化中,大型的雕塑特别是人物雕塑存在的地方多是寺庙,对作品即使有心欣赏也肯定或多或少的存在些许敬畏。装饰雕塑在建筑上并不陌生,但作品的存在或者是因为故事或教育意义而存在,作品的功
11、能大于纯粹审美性。同时西方的雕塑审美习惯传入我国,因为对专业审美能力的要求不习惯,在很长的时间段中关于雕塑相关的形式审美规律难以普及到大众,所以常常出现叫好不叫座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下在城市文化建设中也缺乏相关的对策。当下在城市文化领域及公共艺术语境中,艺术作品的存在是一种社会服务,是公众的社会福利,作品除了专业性和审美意义还可以有地域文化和象征的可能。在衡阳某高校的大门上,有四副历史名人雕塑就一直饱受无法看懂的难堪,一直没有拆除,但对离开学校的学生而言,肯定是学校印象最为深刻的景观,对此类作品面临拆除时应该有合适的处理制度。我们知道,无论是城市空间的管理者或城市雕塑的设计者,对城市雕塑相关理念必须有新的突破。衡阳雕塑现状可见,要有立体的、多元的、文化的、艺术的认识理念和好的包括城市雕塑在内的公共艺术管理,城市文化才能良性发展,才能进一步拓展城市雕塑的影响力;才能全面的、丰富多样的丰富城市文化和丰富市民的精神生活;才能成为一种具有生长性的广泛介入市民生活方式的艺术媒介,彰显城市文化中的魅力;才能让包括城市雕塑在内的公共艺术和他们所承载的精神和思想与时俱进的和城市文化中一起生长,呈现不一样的城市表情。而这一切首先要有专门的结构协调管理,在雕塑所有环节中同时有法可依,才能保证它在城市文化中的发展,特别在雕塑的拆除环节中。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