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管理激励理论实践(共2774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学管理激励理论实践(共2774字).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校教学管理激励理论实践(共2774字)高校教学管理激励理论实践 一、我国高校教学群体及学生群体的特征(一)生存的需要生存的需要与人们基本的物质生存需要有关,它包括马斯洛提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在我国高校教学群体中,其社会收入不算低,但在社会中承受的各方面的经济压力负担较重,导致其在真正的生活中物质生活方面不是太理想。而在高校中担任教学工作任务所消耗的脑力劳动量其实是很大的,而这样的结果也会使其在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减退,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学生群体在此需求中受到的影响较少,因其大多拥有来自家庭的经济支持,只有较少部分学生需要靠自己维持生存需求,但学校也会针对这部分学生实施相应的经济保护措施
2、,因此还是处于基本物质生活比较稳定的状态。在安全需求上,教学群体与学生群体同在校园中,学校有相应的安全设备及安全管理人员的配备,所以还是属于人身环境相对安全的场所。(二)相互关系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即人们对于重要人际关系的需求,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原理中,属于社会需要与自尊需要的表现。对于高校教学群体来说,其社会地位在普通群众生活中是得到普遍认同的,大众对于这一群体往往抱有极高的评价和认同感。而教学群体在自我人格的独立及科研的探求上都有较高的理想追求,希望得到来自学校、社会在其教学工作或知识探究层面的支持与认同。而作为学生群体,更多的是来自学习成绩或技能成长方面的认同,但并不只是在学习层面求得
3、认同感,也要从人际交往关系,如周围的同学、教课的老师或者一些社团活动中得到肯定,以此来满足其对相互关系的需要。(三)成长发展的需要成长的发展的需求表示个人谋求发展的内在愿望,人从事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发挥,成为自己向往已久的人物,它包括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原理中自尊需要的内在部分及自我实现层次需要,它是在满足了物质追求与社会认同以后对自我更高的追求。对于高校教学群体来说,凭借自身的才华和技术在教学工作和专业知识领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并将其个人的理想与抱负付诸实践,让自己的潜能得到发挥和利用就是满足其成长发展的需要。而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实现这一阶段的目标,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交
4、友方面都体现出该阶段应该拥有的状态,逐步完成从物质到精神两方面的充实,为其以后在社会中的发展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与较高的文化素养,从学生身份转入社会人作一些必要的准备。二、激励理论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实践应用(一)物质和精神结合的方式物质利益激励法是最直接有效的激励方式之一,它包括对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晋级等等实物方面的奖励激励和惩罚激励。而其也需要相应的精神激励。当生产水平和人员素质提高以后,逐渐会把重心转移到满足高层次的需求,如社交、自尊、自我实现等精神激励上去。在高校教学的管理中,应把二者并驱而行,将物质激励当做基础,精神激励当做根本。学校对教学群体的管理过程中,应当制定合理的工资、绩效
5、、津贴和补贴的分发制度,建立相对具有吸引力的薪酬体系,运用物质利益激励法实施奖励和惩罚的制度。在另一方面也关注教学群体对于工作认同、情感的投入,减弱行政管理对教学模式的强硬态度,对不同教学工作采取宽容的对待,创建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给予教学群体充分的信任与支持。对于学生群体来说,物质与精神的激励都需要得到认可,但还是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为辅,不让学习的动机成为“赚钱”,弱化了学习的真正意义。在校风建设上形成一个积极统一的整体,最终形成一个全体师生一起奋斗的愿景。(二)正强化与负强化结合的原则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矫正理论,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两部分组成。正强化又叫做积极强化,是指当人们进行某项行动时,
6、能从他人那里得到肯定与支持,从而反过来推动人们重复此项行动。负强化又称为消极强化,是指当人们进行某项不符合要求的行动后,造成不良后果,从而停止对此项活动的重复。从高校教学管理中来看,规范绩效评价激励机制,完善高校教学群体的奖惩机制,将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相结合,是推行强化理论的主要手段。只有正面的给予教学群体与之能力、成果相匹配的薪酬待遇或教学称号,才能强化其在学生工作中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对教学群体中所出现的消极态度也应当适时的引导,以解决问题的态度来帮助其走出困境,减少负强化行为的出现。在学生群体中,树立一定的榜样形象,是有助于其得到激励的有效方式,通过对榜样的学习来引导其行为的正确性、积极性
7、,最终形成共鸣,推动学生的行为规范、学习态度的提升。(三)遵循公平的原则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20世纪60年代首要提出的,也叫做社会比较理论。它反应出人们在组织活动中将自己所获得的成果与他人获得的成果或者所付出的的努力进行比较的过程,以此来得到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认同。在教学管理中,保持公平公正是保证管理制度推行顺利的必要原则,这也需要学校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做到透明化和规范化,对保持教学群体的积极性与活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仅如此,对学生群体在组织活动、学习活动中保持公平公正的选举,也有利于其更好的找准自我的定位与价值,激励其信心与自信的增长,促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8、。(四)创建激励机制环境要想调动教学群体的主动性,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在这之前要先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激励机制环境。这就需要学校从设备、安全环境、教学模式上提供一个较高水平的校园环境、工作环境、人员管理制度。务必保证其薪酬奖赏制度的公正化及教学设备的完善化,行政管理方面也更加符合教学群体多样化的要求。如在提高教师收入的同时,也不断的规范教师的入职标准,将综合素质能力的考核作为重要的评判标准,让教师群体始终保持在高层次、高知识、高水平及高素质文化的范围里。对教学群体采取相应的表彰、奖励和评优等等措施。以教学群体的主动性由上而下的带动学生群体在学习、生活上的积极性,最终创建一个充满激励机制的校园环境。三、结语激励理论的应用能让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学群体及学生群体在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及成长发展的需要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满足。从需求促使动机和行为的产生,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将物质与精神结合的方式、正强化与负强化并行的原则、公平公正原则及激励机制环境的创建融入到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来,能极大的调动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