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研究作为独立学科的依据(共10785字).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2502276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年研究作为独立学科的依据(共10785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青年研究作为独立学科的依据(共10785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年研究作为独立学科的依据(共10785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年研究作为独立学科的依据(共10785字).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青年研究作为独立学科的依据(共10785字)青年研究作为独立学科的依据 【摘要】青年研究作为对青年群体的独立研究,在我国具有百年历史,青年研究的学科化也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但青年研究的学科独立性,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还没有形成共识。辨析青年研究的学科性,必须运用学科划分的理论和方法,不能仅从单角度进行判断。从学科含义、学科标准、学科体系和学科建制四个维度进行综合审视,青年研究可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同样是针对人群研究的妇女学、老年学已成为学科的情况下,很有必要确立青年研究的学科地位。青年研究的独立学科地位,如果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认同和教育部门的实际认可,就会使得青年研究成为更多高校

2、的教学科目,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专职从事青年研究,改变目前青年研究领域存在的重问题轻理论研究的状况,整体提升青年研究的理论水准,促进青年研究的繁荣发展。【关键词】青年研究独立学科青年学学科依据青年研究的学科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但三十多年来争议不断。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于青年研究算不算一门独立的学科、存不存在“青年学”,至今也没能达成共识。辨析青年研究的学科性,必须运用学科划分的理论和方法。本文以学科划分的理论和方法为依据,从学科含义、学科标准、学科体系和学科建制四个维度,针对学术界关于青年研究学科化的典型质疑,对青年研究的学科性进行审视,认为青年研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一、青年研究

3、符合本原的学科含义1青年研究是学术的一种分类辨析青年研究的学科性要从对照学科含义开始,只有明确了学科是什么,才能判断青年研究是不是一门学科。现代汉语词典对学科做出的首要界定是“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辞海对学科做出的首要界定是指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可见,学科的本原含义是知识的门类、学术的分类。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属性和学术定位。一门学科作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探索某类事物、某个现象、某类人群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形成真实、有序、完整、系统的科学知识。学科“是由专业人员以独有的领域为对象,按照专门的术语和方法建立起来的概念一致、体系严密、结论可靠的专门化知识体系”,“学科

4、的本意及其发展俱是以知识的分门别类为基点的”1。学科在近代曾进行大的分化,20世纪中叶以来又走向融合、出现交叉,处在不断调整和变化之中。然而,“不管学科的发展变化和相互渗透多么复杂,在本质上,学科总是与知识的本质属性联系在一起的。这是我们认识学科最基本的起点,也是学科的本质所在。”2一门学科对一类事物、一种现象、一个人群进行专门的科学研究,可以更新相关知识,发现新的规律,促进理论的系统化。根据学科的本原含义,青年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以青年状况为基础、青年问题为焦点、青年发展为核心,对青年群体进行多方面的系统研究,属于专门的科学研究,建构起专业的知识体系,构成学问的一种门类和学术的一种分类,因而

5、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青年研究学科的目的在于提升青年研究的专业化、系统化和一体化水平。青年研究之所以能够成为独立的学科,本质上是因为青年研究是关于青年的专业的、科学的、系统的知识。青年研究存在一个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多年来既有相关学科对青年进行的单向度的某一方面的研究,又有跨学科的多向度的全面研究。我们可以把青年研究中的基础理论部分称为青年学,辨析青年研究的学科性不局限于青年学的学科性,但青年学的学科地位是讨论的重心。青年研究的学科化很大程度上是认可青年学的成立。罗马尼亚学者马赫列尔曾指出:“可能而且必须建立青年学,作为一门统一的青年科学和哲学,这个观点既是当代社会现实的产物,也是研究本身发

6、展的内在规律性的产物。”3在科学门类划分越来越细的今天,社会上存在数以百计的学科,包括老年学、妇女学等针对人群的学科,而青年具有成长的快速性、发展的广阔性、利益的特殊性、社会作用的独特性,青年问题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把青年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建立专门的以青年学为核心的青年研究学科。2青年研究是学科水平的一种表现在运用学科含义衡量青年研究的学科水平时,要运用辩证思维加以正确理解,切忌理想化、绝对化、片面化。例如,有人认为,“从严格学术研究的意义上讲,只有将人类发展中所最新出现的这种青年现象的一切谜底真正揭开之时,才到了青年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成熟之日。”这种说法就显得理想化了。如果

7、把“一切谜底真正揭开”作为学科成熟的条件,那么目前存在的大多数学科都会被排除在学科之外,因为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许多现象并没有完全揭开谜底。青年本身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代的青年具有不同的成长特点,因此,人们对青年的认识不是一劳永逸的。社会上青年现象层出不穷,人们对青年现象的认知永无止境。如果说须等到所有青年现象都清楚了才认可青年学的成熟,那么青年学的学科化就会遥遥无期。又比如,有人因为青年研究“无论是从对问题的把握与分析,还是对学科方法论的建设,都远远没有达到一种成熟学科的要求”,就认为“青年研究仍然处于一个前学科发展时代”,否定青年研究的学科性。其实,学科对问题的把握和方法论建设都不

8、是绝对的。青年研究学科化的时间不长,在某些方面难免有些稚嫩,但不能因此就漠视青年研究的存在价值、否定青年研究学科的客观存在。青年研究目前涉及面宽、层次性强,已经比较系统,不能自认为青年研究还不够系统就否认青年研究的学科地位。再比如,有人提出,“如果大学里面没有开设这样一个学科,我们很难说这个学科是成立的”。这种说法混淆了学科与科目的区别。学科指向知识的系统构建,科目指向人的专业教育,两者的指向是有区别的。学科概念的核心是科学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专业的教育方式,因此,不能以青年研究没有在大学进行教学为由而否定青年研究的学科独立性。“无论是学科诞生的动因还是学科发展的历程都是基于知识谱系而言的。学校

9、学科只是其附属产品,也许用科目来定位可能会更合适一些。”4青年研究需要成为科目、进入课堂,但不能把作为科目进入课堂当成界定其具有学科性的基本依据。况且,青年研究也不是完全游离在高校教学之外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等学校都建立了青少年工作系,把青年研究作为教学课程。可以说,青年学作为一门学科三十年前就已经登上了高校的讲台。二、青年研究达到了基本的学科标准1青年研究的学科标准具有相对性学科标准固然是衡量一种研究是否构成一门学科的尺子,探究青年研究的学科性需要用学科标准进行比对,但是,学术界对于学科标准并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存在不同的“学科标准说”。有人认为,学科标准包括“独有的研

10、究对象、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独立的理论体系”5;或者包括“在性质上属于该学科特有的某些中心概念”、“蕴含逻辑结构的有关概念关系网”、“一些隶属于该学科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用来探讨经验和考验其独特的表达方式的特殊技术和技巧”6;或者包括“特有的学科定义和研究对象”、“本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精心营建的理论体系”、“学科创始人和代表作”和“时代的必然产物”7;也有人认为,学科标准是“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一群人从事研究、传播或教育活动”、“相对独立的范畴、原理或定律”、“发达学科具有系统性、严密性”、“不是单纯由高层学科或相邻学科推延而来”和“能经受实践或实验的检验和否证”8;还有人提出,

11、学科标准是“学科的材料域”、“学科题材”、“学科有自己的方法”、“学科的理论一体化水平”、“学科的分析工具”、“学科在实验领域中的应用”和“学科的历史偶然性”9,等等。综上,学科标准本身存在不同的说法,不是绝对的。学术界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科标准。青年研究作为一种新产生的学科,其学科标准更具有相对性。在学科标准中,流传较广的是“独有的研究对象、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独立的理论体系”的说法。然而,这“三独”说更适用于近代经典学科,难以衡量不断进行分化和综合的现代学科尤其是新兴学科。“学科分化必然导致独有的研究对象、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独立的理论体系完全不可能实现”,“就学科的综合而言,不同的学科的相

12、关成分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对象、概念、方法和理论成分势必相互渗透,如此的话,保持某些概念、方法和理论的纯洁性和独家垄断性也势必不太可能。”10可以说,“三独”标准已落后于现代学科的新发展,我们不能再用这“三独”标准去衡量青年研究是不是一门独立学科。2青年研究的学科标准具有独立性传统的学科标准已不适应当前学科发展的需要。有学者提出了新的学科标准:一是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而非专门、独有的对象”;二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规律”11。借鉴这个学科标准,笔者认为,青年研究的基本学科标准有两个:一是明确的研究对象;二是适用的研究方法。青年研究要成为一门学科,必须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在矛盾论一文中说:“科学

13、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12青年具有发展的矛盾性,青年研究因为对青年发展的特殊矛盾进行研究而成为一门学科。在学科群中,青年研究占有一席之地,没有哪一门学科可以替代它。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只是从各自学科出发研究青年的一个方面,而青年研究是专门针对青年的全面的研究。青年是青年研究的对象,青年研究有了青年这一明确的研究对象,才能积累系统的知识以形成学科。如果把明确的研究对象作为学科标准,那么青年研究无疑是独立的学科。需要指出的是,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不一定是该学科所独有。研究对象在自然科学中可以是

14、独有的,如数学、物理、化学等,但在社会科学中往往不是独有的,尤其是对人群的研究必然涉及多学科。在近代,学科的研究对象往往是独有的,但在当代,同一类人和事可成为多个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同学科也可同时研究同一类人和事,某一类人和事不再为单一学科所独有。这一点从老年学、妇女学的学科性也可得到印证,因为老年显然不只是老年学的研究对象,妇女也不只是妇女学的研究对象。青年研究的对象是青年,但是,青年不是青年研究的独有对象,比如心理学、政治学、教育学都对青年进行研究。除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青年研究学科标准的另一个方面。研究方法既包括认识事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包括具体的研究手段和路径。青年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

15、演绎方法、归纳方法、调查方法、访谈方法、统计方法、对比方法等。人们对于青年研究的多种方法是没有异议的,有异议的是这些方法需不需要是独特的。有人以没有独特的研究方法为理由,否认青年学的学科地位。殊不知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并非泾渭分明、相互排斥。“学科成立标准需要研究方法这项指标,但无需讲究研究方法的独特性,独特的研究方法已不符合现代科学和学科发展需要。”“现代学科的交叉现象促使各种理论和方法在不同学科内交流和互用”,许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不再具有独特性。“独特的研究方法往往意味着单一的方法,从而只能是对研究对象的某一侧面进行研究,这不利于全面考察研究对象并探索其复杂性。”13“在研究方法方面,不同学科

16、使用同一种方法和每门学科使用多种方法的现象已格外普遍,某方法不再为某学科所独有,从方法比较上亦难判断某一学科的方法的独特性。”14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不能在学科研究方法上画地为牢。不同学科可以使用同一种研究方法,一门学科也可以使用多种研究方法,不能简单地从研究方法上判断学科之不同。一种研究不能拘泥于似乎是自己的单一方法,而应该借鉴其他学科的好方法,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形成本学科的研究方法群。研究方法具有共享性,这是目前社会科学研究的突出特点,也符合青年研究的实际情况。“在青年学的研究方法中,不能拘于一格而排斥多种方法的运用,更不应去刻意臆造一种所谓独特的研究方法。多年来,我们正是在吸收运用各种

17、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中,逐渐确立青年学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15青年研究是一种复杂的研究,需要采用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常见的有哲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不能因为研究方法的共有就否定青年研究的学科性。三、青年研究已形成了一定的学科体系1青年研究学科建立在知识体系之上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是否独立存在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科独立性的基本内涵。任何学科都是建立在系统的知识体系基础之上的。“任何一门学科在其未成学(科)之前,总是支离破碎、不成系统的,总是一些感性认识或部分理性知识的杂合,一旦成学(科),它就是一个由不同的但却相互延伸并连接在一起的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各个知识单元和理论模块组成

18、的知识系统。”16形成知识体系是学科成立的重要标志。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哲学若没有体系,就不能成为科学。没有体系的哲学理论,只能表示个人主观的特殊心情,它的内容必定是带偶然性的。哲学的内容,只有作为全体中的有机环节,才能得到正确的证明,否则便只能是无根据的假设或个人主观的确信而已。”17同样,青年研究如果不能形成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就只会是研究者个人的偶然的心情表达,不能成为一门科学。青年研究作为一门学科,要形成自己独特的学科逻辑,建构自己完整的学科框架。青年研究一旦成为学科,就能够按学科体系的要求生产知识、建构理论,不断增强研究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青年研究学科体系的基础是青年研究的诸

19、多范畴,这些范畴支撑着青年研究学科。有人因青年研究的许多范畴是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教育学等借鉴和转化而来就否认青年研究的学科地位。需要指出的是,社会科学中许多范畴是不同学科共同使用的,如公平、正义、价值等范畴为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等学科所共有。青年研究学科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范畴,甚至与其他学科共有一些范畴。另外,青年研究也具有自己的独特范畴。张荆在青年学的构架与范畴一文中提出,青年学具有25对特有范畴:青年人、青年群体、青年本质、青年社会化、青年代际、青年与社会的互动方式、青年社会问题、青年社会群体、青年群体的内部机制、青年运动、青年文化氛围、青年实践、青年的参与意识、青年的未来

20、意识、青年的非组织群体、青年价值观、青年心理特征、青年生理机制、青年智力、青年情绪、青年自我意识、青年学研究方法、青年期、青年、青年人格。这些范畴不一定很准确,也不一定很完整,但说明青年研究存在一些独特的范畴和概念。这些范畴和概念是青年研究体系化的基础因素。在一门学科的诸多范畴中,存在一个最基本、最抽象的范畴。这个范畴包含的矛盾孕育其他范畴和学科框架,因而成为学科的逻辑起点。青年研究的逻辑起点是青年发展,因为发展是青年这个研究对象中最基本、最抽象的因素,青年发展包含的矛盾引发青年生活、学习、教育、就业和权益等其他矛盾。可以说,以青年发展为逻辑起点,可以构筑起青年研究的宏伟大厦。如何促进青年发展

21、是青年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落脚点。青年研究的理论构建应围绕青年发展这一逻辑起点展开,通过运用科学研究的多种方法,对青年发展的各方面问题和相关影响因素给予理论概括和科学解释,以形成独具学科特色的青年研究体系。2青年研究的学科体系已具备相应的研究内容青年研究的学科体系包括作为基础理论部分的青年学和各个具体的青年分支学科。青年研究“学科的基本框架是以青年学为基础性学科,重在揭示青年的本质特征、身心发展、个性变化和社会互动等方面的理论。而其他一些相关的学科如青年政治思想教育学、青年组织学、青年心理学、青年人才学、青年行为学则为应用性学科,组成了一个以青年学为中心的学科群。”18学术界关于青年学的学科

22、体系存在不同的看法,具体有:第一,黄志坚所著的青年学新论一书包括青年学在中国的发展、青年观、青年发展、青年思想教育、青年修养、青年生活方式、青年工作、青年组织、青年研究等部分。这个框架涉及青年和青年工作多个方面,既包括关于青年的基本理论,又包括青年工作的相关内容。第二,金国华主编的青年学把青年学分为青年学基本理论(引论、青年发生论、青年本质论)、青年的成长规律(青年生理、青年心理、青年社会化、青年的思想观念)、青年的人生发展(青年的学习与成才、青年的劳动与就业、青年的爱情婚恋与家庭、青年的生活方式)、青年的社会存在(青年群体、青年组织、青年运动、青少年问题、青年文化)等四部分。这个框架对青年学

23、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了新的概括,内容较全面完整,系统性强。第三,黄蓉生所著的青年学研究分为总论、马克思主义青年观、青年定义与本质、青年生理与心理、青年人生观与价值观、青年行为、青年社会化、青年群体、青年文化、青年组织、青年运动、青年教育、青年发展。这个框架阐述了青年学的一些主要内容。第四,冉祥谦在关于科学的青年学学科体系的构想一文中,把青年学分为导论(青年学总介、青年学的哲学基础)、青年发生理论(青年的产生、青年的本质及特征)、青年发展理论(青年个体发展理论、青年群体发展理论)和青年问题理论(青年意识问题理论、青年具体问题理论)。这个体系试图对青年研究进行逻辑分类和理论概括,阐述青年学的内在逻

24、辑和基础理论。第五,李国平在关于青年学的对话一文中提出,青年学宏观上分为青年的概念、青年期意义、青年的身心发展特征、青年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青年文化、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青年学研究方法和意义,微观上分为青年心理学、青年生理学、青年社会学、青少年犯罪学、青年德育论、青年工作学、共青团工作理论(团学)、青年美育论、青运史、比较青年学、马列论青年等。这个体系既在总体上把握了青年概念、青年特点和青年研究方法,又具体阐述了青年研究的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以及共青团工作和青年工作理论。第六,崔建中在关于青年学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中认为,青年学包括青年的本质、青年发展理论、青年与社会的互动过

25、程、青年研究的历史、青年学研究的方法、青年文化、青年社会问题等。这个体系试图提炼出青年研究的一般性内容,其中青年与社会的互动过程具有特色。第七,潘一在关于青年学理论体系的思考一文中提出,青年研究包括本体论、价值论和操作论。其中,本体论解决的问题是“青年是什么”,价值论解决的是“青年应该是什么”,操作论解决的是“青年如何是什么”。本体论的研究是把青年仅仅作为一种客体来研究,属于整个青年研究的基础部分。价值论研究是对青年进行价值性质的研究,不是将青年纯粹作为一种客体来研究,而是从青年价值的主客体两方面展开。操作论研究如何根据青年的特点、社会对青年的价值期待和青年的自我价值观,设计具体的青年工作模式

26、。这个体系从哲学层面把握青年学,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内在的逻辑性。从以上七种主张来看,青年学已具有自身的学科体系,但关于该学科体系的内容,还存在一些意见分歧。这反映出青年学的体系有待完善。完善青年学的学科建设,需要运用哲学理论和哲学方法,强化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学科体系的逻辑性和学科知识的系统性。青年学必须超越具体的青年现象和青年问题,对青年研究进行哲学概括和理论抽象,才能对认识青年现象、解决青年问题具有指导价值。青年学应区别于青年心理学、青年社会学等青年研究的具体学科,并成为这些学科的理论基础。青年学不是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对青年研究的简单累加,而是吸收相关学科对青年研究的成果,进行归纳

27、和抽象,形成新的理论系统。四、青年研究已具有成熟的学科建制1学科建制促进青年研究的学科化青年研究的学科性反映在学科建制上,学科建制是指一种研究得以成为学科、得到正常开展、能够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学科建制是指确立学科地位和确保学科研究活动展开的制度因素,具体包括专业研究机构、研究群体、专业人员培养体系、学术刊物、学术协会和会议等。研究制度成熟促使形成学科文化。”19可见,学科建制是一种研究能够成为一门学科并进行学科建设的基本条件。从学科条件的角度看,学科建制也是衡量一种研究是不是合格学科的一个标准。学科化会促进学科机制的建设,反过来,完善学科机制也会提升一种研究的学科化水平。从新文化运动新青年

28、杂志创办开始,我国现代意义上的青年研究已经开展了一百年。从20世纪80年代青年研究规模化开始算起,我国当代的青年研究已经开展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以来,青年工作更加突出决策的科学性、服务的针对性和结果的有效性,这要求加强对青年这一青年工作对象的专门研究。目前,青年现象不断变化、青年问题不断出现,这要求我们开展的青年工作更加专业化、精准化。青年工作的科学化客观上要求青年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近年来,青年研究机构相继建立,青年研究人员初具规模,青年研究活动蓬勃开展,这成为青年研究学科化的现实推动力。青年研究作为一种专业研究,在积累科研成果的同时,也不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机制。无论是研究平台还是研究

29、力量,目前青年研究的学科建制已比较成熟。从学科建制的角度看,青年研究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青年研究学科建制的表现第一,青年研究具有专门的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大致分为四个方面:(1)全国和省两级的青少年研究中心和青少年研究所,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陕西省青少年研究中心、辽宁省青少年研究所、河南省青少年研究所;(2)各个团校、青年政治学院的青年教学研究机构,如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青少年研究院,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青少年工作系、青年研究中心;(3)共青团机关的研究部门,如团中央办公厅调研处、吉林团省委研究室;(4)高校和社会科学院的青年研究机构,如河南师范大学青少年问题研究中心等。第二,

30、青年研究具有专业的研究队伍。上面提到的专门研究机构有一批专职的青年研究人员。例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有一批具有博士学位、受过科研训练或者具有高级职称的青年研究人员。这些研究人员每年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发表多方面的青年科研成果,成为全国青年研究领域的一支国家队。许多高校教师、团干部从各自专业角度研究大学生,发表了许多关于大学生的研究成果,成为青年研究的重要力量。第三,青年研究具有专门的学术团体。包括全国和各省的青少年研究会、青少年发展研究会。例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和河南省青少年研究会。这些研究会作为社会团体,聚集了一批社会各方面的青年研究人员。第四,青年研究具有专门的学术刊物。青年研究领域涌现出

31、一些较有社会影响的学术刊物,如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当代青年研究和地方青年院校学报等。这些学术刊物既培育了青年研究队伍,展示了青年研究的新成果,也推动了青年研究的学科建设。第五,青年研究具有专门的学术会议,包括各种学术论坛、学术研讨会和课题论证会等。其中,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已举办了十一届,每届提出一个主题、组织一次征文、出版一本论文集,已经成为全国青年研究领域最高层次的学术会议。综上所述,根据学科划分的理论和方法,从学科含义、学科标准、学科体系和学科建制四个维度来考察,青年研究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肯定青年研究学科独立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目前青年研究界热衷于青年问题的研究,缺

32、乏青年基础理论的研究,在青年学的学科建设上还存在不小的分歧。这反映出青年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在学科理论、学科内容和学科体系上还不十分成熟,还有待提升和完善。只有学术界认同、教育界认可青年研究的学科地位,才能推动青年研究成为更多高校而不只是青年院校的教学科目,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专职从事青年研究,改变目前青年研究领域存在的重问题、轻理论研究的状况,全面提升青年研究的整体水准,促进青年研究的繁荣发展。参考文献1宣勇凌健:“学科”考辨,载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2相子国:基于知识分类基础上的学科分类再思考,载德州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3F•马赫列尔:青年问题和青年学

33、,陆象淦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年版,第283页。4谢利民代建军:回到学科之前学科概念界定的另一种思考,载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511方泽强:论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和新定位高等教育学作为一级学科之探讨,载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6孙传远:教师教育学学科身份判断,载现代教育论丛,2009年第1期。7方泽强:高等教育学学科辨析学科标准的视角,载大学(学术版),2011年第9期。8方泽强:学科标准与高等教育研究传统学科标准的反思与新标准的构建,载高等理科教育,2012年第5期。9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9页。10黄志坚:关于青年学再攀新台阶的思考,载中国青年研究,1995年第3期。11杨天平:学科概念的沿演与指谓,载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第1期。12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6页。13洪守义:青年学:走向自我完善的新兴学科,载当代青年研究,2007年第10期。14郭卉:“学科”标准的审视与超越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思考,载现代教育科学,2005年第1期。第 19 页 共 1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