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价值认知发展(共5503字).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2502048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创业教育价值认知发展(共5503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校创业教育价值认知发展(共5503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创业教育价值认知发展(共5503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创业教育价值认知发展(共5503字).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校创业教育价值认知发展(共5503字)高校创业教育价值认知发展 摘要:马克思人学视野下的高校创业教育价值认知发展命题,是新时期国家强国战略、高校人才培养及社会演进发展的重要诉求。基于马克思人学视野下的历史观、价值观、社会观视角探讨高校创业教育价值,明晰创业政策与发展趋势,尊重人、社会及教育本身发展规律,加深创业教育顶层设计正导向性;提升创业品行与实践能力,向创业教育的育人质量、响应国家发展战略转化;侧重创业文化与社会服务,实现从创业经济效益到生态价值理念转变。关键词:马克思人学视野;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价值认知自2015年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文件实施以来,至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2、中十三处提及创业,国家秉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思路,强调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打通线上线下全线联动的创新创业格局。2把自上而下单线条“填充型”“活动型”的外延式教育形态转变为挖掘高校青年学生创业教育内生动力,形成认知、合作、创新及职业能力综合的新型内涵式创业教育价值格局,是高校创业教育从注重“操作性”特点开始向“价值性”实现方向发展的关键。一、高校创业教育价值的理论溯源马克思人学理论,是人的存在、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实现的经典理论。从马克思人学理论角度,高校创业教育价值应更多关注人的价值、潜能和个性的实现。通过多种方式教育,引导启发人了解个体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人的潜力,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动力与源泉

3、;提倡因材施教,尊重人的不同生活背景、不同心理结构和不同性格特点。从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社会观角度,高校创业教育应明晰所承担的社会职责、作用及地位。从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历史观角度,高校创业教育应从发展的角度阐述这一任务产生的历史背景、国家相关政策的发展趋势。从马克思人学理论的价值观角度,高校创业教育应包含对青年大学生的创业情绪管理、情感诉求及人格再塑。总之,马克思人学理论对人的教育的本体论、社会观、历史观及价值观等内涵阐述,对当下高校创业教育价值内涵的推广和运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此同时,高校创业教育价值的实现,包括了学科理论、技能、政策、模式等发展,更成为了新时期对马克思人学理论在理论实践意

4、义层面的重要补充。二、高校创业教育价值的现实意义围绕人、社会以及教育的自身逻辑运行,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么培养人都应建立在目标明确、方法科学、体系完善的基础之上。新时代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对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均凸显了马克思人学理念的回归。高校具有组织育人、实践育人等多方优势,在服务青年大学生创业教育方面有重要的价值引领。鉴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伴随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实践探索,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兴趣和比例都在提高,有关创业理论和创业技能的学习内容也在丰富。对于教育者而言,高校创业价值的挖掘和发现,是发展性的教育过程。发展是一种量的积累,当量的积累达到阈值,则会发生质的转化,不同事

5、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其相互之间是联系并影响的关系。目前青年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社会价值意识仍然较为薄弱。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对青年大学生创业动因、创业精神、创业价值的培养亟待强化。切实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质量,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等各层面“高校创业教育如何才能更给力”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正视“政府促动、市场驱动、高校主动、社会互动”的创业教育格局3,克服机械化的创业教育克隆模式,突出青年创业社会价值与国家责任,实践高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国家战略的价值认知。三、高校创业教育价值认知发展(一)从历史观角度,认知高校创业教育对国家创业政策的依存国务院及国务院办公厅2014至2017年间创业类

6、指导性文件36项,涵盖高校就业创业工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机制与平台、众创空间及示范基地等内容,涉及领域、机制、流程等方面的指向明确,标准清晰,凸显顶层设计和一线指导。立足高校创业政策的梳理,在36项整体政策中与高校创业教育密切相关7项,占比194%,涉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众创空间技术资金的深度孵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创新创业若干政策落地及示范基地实效建设等多个方面。2014年起,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推动力,直至2015年,国家围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出台系列文件并促进其务实落地,高校教育系统乘着改革的翅膀,深化人才培养方案,主动破题开

7、展社会企业需求、就业岗位创造以及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探索。至2016年,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成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内涵构成和发展诉求,双创精神和素质提升成为评价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2017年,从高校契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角度,明确高校创业教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向创新驱动转变,力图实现小众科技创新群体向创新创业圈大众互动转变。此外,在与高校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7项政策文件中,高校创业教育特别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逐步转变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单一化、过程程式化和目标功利化的相关问题,不断探索完善形成对接中国社会实际、服务社会民生的本土化创业教育理念。实施大学生创

8、业引领计划,能在2020年建立完整有序高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第一、二课堂教学实践融合,组建流程简化且完备的创业孵化联动帮扶机制,形成创业文化生态圈良性循环。高校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是国之所需、民之所向,高校青年大学生学习和领会国家创业类政策的核心要义,对提升创业素质、实施创业行动、实现创业价值有重要指引作用。(二)从价值观角度,认知高校创业教育对青年创业品行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人的价值发现、潜力发挥和个性发展,影响着创业教育中创业理想信念的树立、社会性实践能力的形成以及新青年特质影响下的创业教育时代化问题。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品行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从注重单项提升就业岗位的对接率,增加职业

9、适应能力,向创业教育的育人质量和响应国家发展战略引导转化,逐步实现从侧重创业经济效益到侧重社会和人文价值理念更新,实现“正思想、正能量、新规律,新突破”。创业教育是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过程,创业教育中的价值塑造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环节。4注重创业教育中的价值观教育、品行教育和法治教育,对于社会民生的发展促进更为有益。1价值发现。将内涵理解外化为德行一致。高校创业教育要坚持育人根本,秉承引导人、感染人、启发人的目标,引导形成艰苦奋斗、坚韧向上的干事创业精神,形成创业文化氛围。发挥传帮带的创业团队作用,通过创业竞赛、创业项目和创业路演等活动,形成良好的职业坚韧度、高尚的个人品行以及强

10、烈的社会责任感。高校创业教育重正方向引领,立稳品行是行动之首,着重内涵塑造是知识学习综合提升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验交流与分享过程中,高校普遍意识到并积极探索发挥价值观正向引导作用,探索实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2潜力发挥。将创业实践作为挖掘潜质与强化素养的端口。高校建立“校内外竞赛联动实训平台”是发挥社会创业资源、实现创业落地的重要一环。高校间自上而下的创业类竞赛,团中央品牌项目挑战杯大学生课外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多部委联办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以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部门组织的全国全省性双创大赛及交流活动,将双创竞赛及活动的第二课堂学分认定,涵

11、括进人才培养方案,高校教务、团学、社会资源等部门应建立创新创业竞赛联动机制,建立支持小组,发掘高校创新基因,努力将创新与创业对接转化,使创新技术实现资金、政策等配套,引导技术性创业在多层次竞赛实训中优化和提升,特别是高校应立足自身区域优势和学科特色,开展引领性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一刀切、齐整面的粗线条照搬是不可取的,应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竞赛实训联动运行机制。3个性发展。创业教育发扬新时代青年特质。在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下,高校创业教育要秉承不断开放的观念,着眼于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活动。5了解个性特质,强化心理素质,激发主体潜力,在鼓励和保护创业热情的基础上,通过竞赛

12、项目的连续性对接,实现个性特质与社会群体意识的融合,提升创业素养和创业活力。同时,高校也可尝试借助区域性科创园区、众创空间等场域优势,明确选拔机制,选出具有强烈创业意愿和创业潜质的学生定期进入创业型企业实习见习。高校创业教育要敢于突破校园固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发挥社会资源优势,系统化的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思路,尝试将创业教育与已经在部分省份实施的社会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创业模式对接,分高校分批次分阶段地开展“高校内创业教育学分存入”“毕业后5年内社会创业培训学分存入”及定期达到校内外学分额度的税收、贷款等优惠政策的相应兑现,以一种开放、合作、包容的心态来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三)从社会观角度,认

13、知高校创业教育对社会服务的规模与机制创新创业文化的形成是在创业意识萌生、创业能力实践、创业社会效应带动的链条中产生,高校创业教育在实现创业文化培育中形成了浓郁感染力,形成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共通的良性循环。高校创业教育传承和发展企业家精神,多维度助力大学生小微企业的发展,对社会服务的规模与机制创新主要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1高校创业教育技术平台建设。立足高校大学生小微企业发展本源即人才培养,构建高质量创业教育技术支撑平台,系统化地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驱动力。高校创业教育技术平台注重对“质”的要求。很多高校创业教育技术平台都依据创业技能设计实境学习的任务组,每个专项任务都具有代表性创业问题情境,让受训

14、大学生通过学习典型案例提升该类问题情境中相关创业技能。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个性化的创业教育的全程指导,极大地提升了创业者创业技能培养效果。同时,高校创业教育技术平台注重对“量”的要求。平台都支持通过互联网、慕课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受训学员的规模化,实现创业教育价值的普惠化。2高校创业教育实训机制化。高校创业教育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人才,其对创业型青年人才的培养规模和质量把控,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重要基础。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分阶段、有侧重、系统性的融入了城市产业转型与地区发展。优化弹性灵活的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制度,创新创业实践实训教学体系,在综合课程设计、系列专题设计等环节中突出创新创业的实践要求

15、,形成了建立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心理抗压能力为目标的多元实践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使高校创业教育可分类推进、可量化跟踪、可精准评估,形成了实效型服务大学生小微企业瓶颈破解的社会发展机制。3高校与小微企业孵化器的多层次协作。高校创业教育立足学科特色,紧扣行业需要,融合地方资源,以“源于专业、融入产业”为工作理念,构建“意识养成能力聚集项目孵化服务优化”链条式的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每年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习见习。实施开放型创客文化引领计划6,开展创新创业模拟实训,为有创业潜力的青年学生和团队开展初创期、成长期、拓展期的细分培训,培养企业运营能力。依托产业园优势,联合企业、政府、社会等多方力量,逐

16、步建立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构建多层次的小微创业型企业格局,形成区域特色的小微企业发展模式。高校与小微企业孵化器的协作多以双方联合形式出现,形成集技术、管理、融资、服务为一体的小微企业集群。采用选、引、聘、挂等方式,实践从高校选拔专业指导教师、从园区等企业引进教学技术人员、从校友资源中聘请初创、稳步、成熟三个阶段的企业家以及从校内选派专业教授到科技园区挂职学习等多种方法,充分发挥领军人物的导师作用,实现导师团队+工作室的运行方式,克服创业师资单体化、零散化等问题,逐步建立起从高校到产业园区再到社会转化的联动模式。参考文献: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htm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5-06-162吴亮2018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N中国青年报,2018-03-06(12)3张秀娥,祁伟宏,李泽卉创业者经验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7,(3)4冯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7,(7)5王占仁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6丁栋虹,张翔风险倾向对个体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6,(2)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