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讨(3篇)(共26044字).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2501492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讨(3篇)(共26044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讨(3篇)(共26044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讨(3篇)(共26044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讨(3篇)(共26044字).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讨(3篇)(共26044字)摘要:大学生是21世纪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创业教育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协同创新理论为基础,将创业教育与协同创新相结合,提出构建一个由驱动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与评估机制构成的创业教育机制体系,以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关键词:协同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改革开放初期,曾经出现过一波全民创业的热潮,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变革;而今天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传统的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的一系列问题开始显现,环境污染严重、能耗过大和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已经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提

2、高经济增长质量,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不二选择。通过鼓励全民创业,不仅能够拉动就业,同样能够为经济安上新的引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与三十年前不同的是,现在的创新创业对创业人才的能力和文化层次要求更高,对创业项目的技术和市场要求更为严苛。因此三十年前如果说是以全民创业为主体的话,今天的创业重任则要落在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肩膀上,因此,推动高校的创业教育已经成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事项。1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创业教育机制的理论基础 1.1创业教育机制的理论起点“机制”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机制”的解释为机器或有机体的构

3、造、功能和相互关系。机制的内涵是事物内在具有的原理和规律,它自发地对事物起作用。机制具有系统性、自发性、非线性、长效性等特征。在社会科学领域,“机制”是指在正视事物各个部分存在的前提下,协调事物各部分之间关系以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具体运行方式。在社会科学领域,近几十年来,“机制”一词广泛使用,诸如竞争机制、合作机制、创新机制等。把机制的本意引申到社会的教育领域,就形成了教育机制,教育机制指的就是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教育机制按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有一类是从功能的角度考察教育现象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包括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创业教育机制可理解为创业教育现象各

4、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1.2协同创新的内涵和意义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至协同学理论。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1971年提出了协同概念,1977年系统论述了协同学理论。协同学是研究自然界和社会各种系统在质变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一般规律科学。协同学理论解释了系统从无序到有序演变的内在机制和规律。哈肯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普遍存在有序和无序现象,在一定条件下,无序和有序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无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协同是指元素对元素的相干能力,表现了元素在整体发展运行过程中协调与合作的性质。协同学的核心思想是系统内各要素或与其他系统之间通过相互协作与协调可以达到微观个

5、体或系统无法实现的倍增效应,从而有利于个体或系统整体进步与发展1。协同创新的定义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的研究员彼得•葛洛提出,他认为协同创新就是“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远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协同创新突破各创新主体之间封闭的障碍,进行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整合与流动,让每个主体的创新元素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能够有效提高社会的创新效率。协同创新理念在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能够有效应用,是因为有利于大力推动高校、政府、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整合校内外创业教育资源,有利于促进创新成果的市场转移以及有利于提高创业教育的市场效

6、益2。构建协同创新的高校创业教育机制就是通过机制安排,促进高校、政府、企业发挥各自的能力优势,形成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创新模式,协作开展创业教育活动,通过多元主体的深入合作和资源整合,使资源在组织间快速互动、共享与集成,放大资源效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加快提高创业教育水平,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是以协同创新为理论基础,以培养创业人才为目标,协同创新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创业教育理念的协同、组织结构的协同、教育内容的协同、教育方法的协同、教育评价的协同、保障协同等方面。2江苏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0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

7、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明确指出“在高等学校中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该文件的,象征着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中正式全面开展。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发展众创,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到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这标志着创业教育被提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地位。国家战略驱动、政府政策引导、地方部门支持,推动了创业教育的发展。江苏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教育引导方面,构建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基地建设方面,将教学、

8、实践与创业有机结合,组织建设方面,成立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创业服务、进行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并呈现了多种创业教育模式,例如,以东南大学为代表的“学科导向型”创业教育模式,以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为主导,并以此来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以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为代表的“实践导向型”创业教育模式,以创业实习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建设为主导,并以此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践机会,提升大学生实践意识,培养创业人才。江苏高校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日益增加。根据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5届全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3%,比2014届2

9、.9%、2013届2.3%略有提高。江苏省每年毕业生超过50万人,2016年江苏省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8%。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较低,与创业教育发达的欧美等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大学生创业绝对人数比例小,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融资困难、创业投资仍处于初级阶段,许多创业计划难以付诸实践有关,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弱,说明江苏高校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目前江苏高校中开展的创业教育情况和大学生创业活动状况为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江苏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中存在一些主要问题。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520份调查问卷,有效收回502份。(1)大学生创业兴趣不高。根据调查,有75

10、.9%的学生没有创业想法,已经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占2%,16.5%的学生对大学期间参加创业大赛或科研项目感兴趣并认为有必要。(2)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不完善。根据调查显示,19.7%的学生对本校目前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感到非常满意,43.8%的学生感到基本满意,36.5%的学生感到不满意。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虽然很多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是课程性质属于选修范围;设置的课程数量少,课程内容单一,不具备系统性和专业性;在教材使用方面,没有体现学生层次与学科类型的差别,没有体现本土化特色;创业教育实践环节及服务支撑不足。一些高校仅是开设了创业管理、创业学等一到两门基础性创业课程及就业创业指导课,高

11、校课程体系中没有真正安排创业教育课程,系统的创业课程群尚未建立起来。(3)政策执行力不够。创业审批手续及登记注册制度繁琐、成本太高。创业优惠政策的限制门槛多,例如大学生创业的减免税收政策,但有些从事的行业对经营项目、经营场所等方面都有限制条件,因此税收优惠普及范围不够广泛。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大学生创业方面相关政策的宣传工作还不到位,还未深入宣传到学生群体中。通过调查发现,有38.8%的大学生表示不太了解创业的相关政策。(4)经费投入不足。资金缺乏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根据调查,大学生创业资金筹资渠道中,来源于家庭及亲朋好友的支持占创业启动资金来源的70%,政府科研、创业基金或优惠贷款仅

12、占创业启动资金来源的10%,来源于风险投资的占10%,来源于个人积蓄的占10%。目前江苏省地级市设立创业扶持资金的很少,除此之外,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确保最大化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多需要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抵押,这对初创企业来说融资困难。(5)实践教学设施投入有待加强。根据所在高校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供配套支持与服务的调查显示,选择“创业实践基地”的占33.8%,选择“创业孵化基地”的占15.5%,选择“开放实验室”的占25.8%。目前,高校内外实训、实践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有的高校还没有建立足够、稳定的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影响了对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到2016年为止,江苏省不断加大大学生创业园建

13、设工作力度,全省大学生创业园数量为233个,创业孵化基地1152个,但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场所与孵化场所的数量与效能,还不能满足江苏大学生创业实践的需要。(6)创新成果转化率低。在调查中发现,仅有16.3%的学生参加过创业园的实训或实践活动,自主创业的学生人数占2%,有0.19%的学生创业项目进入孵化器,0.39%的学生创新成果与企业对接共同完成。可见,江苏是教育大省,在探索创业教育、制定创业政策、推进创业孵化等方面均有卓有成效的实践。但创业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创业教育还没有和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因此,为提高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生创业层次及创业成功率,需要克服创业教育主体职能缺位,目标

14、不一致等制约创业教育的发展因素,需要改变创业教育主体方面,创业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大学生创业活动制度政策保障等多方面存在分散、封闭、低效的问题,促进创业教育多元主体各方合作者积极主动进行协同创新。3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的意义 3.1是创业教育多元主体协同、整合资源的需要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创业人才培养任务仅依靠高校单一主体是不能完成的,需要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企业参与的创业人才培养系统。政府、高校、企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深入合作,优化配置资源,协同互动,产生协同效应,从而有效达到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的目标。3.2是适应经济转型的需要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要素驱动发展向

15、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素质与能力无法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成为适应经济转型的人才培养关键内容。构建协同创新的高校创业教育机制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科技创新,加快产业机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新兴产业的出现;有助于大学生适应新产业及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及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较强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3.3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强调了创新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提出继续实施

16、一系列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我国创业教育被日益提高到教育发展的国家战略层面。但目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多元主体协同,高校内外部尚未有效进行资源整合,因此直接影响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探索协同创新的高校创业教育机制构建模式,有利于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形成创业教育的协同创新平台,充分调动高校、政府和社会中的资源,形成人才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实现创业教育各组织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达到系统的良性运作,提升创业教育发展水平。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和开发大学生的机会识别能力、创造新机会的能力、决策及组织运作能力,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发展创业教育,为建设创新型

17、国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也是教育本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4构建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机制 4.1驱动机制大学生创业教育协同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发展需要构建驱动机制。协同育人的动力包括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外部动力源于市场竞争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刺激,内部动力源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各合作方对预期利益的追求。市场运作机制是协同创新的前提条件,同时是促进创新主体合作的外部动力。企业必须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知识创新主体建立联系,降低企业获取先进科技的成本,提高创新速度和绩效,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例如企业通过与高校进行协同,通过利用高校科研成果来弥补自身研发资源的短缺。创业教育具有实践性,

18、高校通过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为创业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加强创业实践及强化创业能力。多元主体之间相互合作的内在需求为协同创新的长期合作和实现路径提供了保障3。利益驱动是功能集群协同创新行为的内在增长机制,高校创业教育协同创新的动力源同样也是各功能群体对自身效益最大化的追求。协同育人共同体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各方的利益是不同的,要求协同创业教育机制在顶层设计上要尽量寻求各方利益的最佳平衡点,根据各方贡献大小、风险大小、合理公平地进行利益分配,形成多元主体合作共赢,共同努力的局面,其中,政府负责政策制定与执行、资金扶持、舆论引导全社会发展创业教育;高校作为

19、创业教育的主体,担负着传播知识和培养创业人才的重任,是产生新知识、新理论的土壤,也是科技创新成果的源泉;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应积极参与创业教育活动,担负起要素流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知识转移的主要任务。4.2运行机制创业教育活动成功的关键因素包括课程、师资、培养模式等,高校创业教育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应进行嵌合式课程建设,为课程建设配备专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探索分层培养的创业教育模式。4.2.1进行嵌合式课程建设,形成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是以塑造创业人格、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以专业教育为依托,通过构筑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和锻炼创业实践技能,

20、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敏锐捕捉创业信息、及时把握机遇并成功创业的一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创业教育应纳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并与专业教学体系相融合。创业教育可以进行嵌合式课程建设,把创业教育课程渗透到专业教学体系。通过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在原有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渗透创业教育内容,使创业教育能够与专业教育同步展开,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开设通识性的创业教育课程,提供创业基础知识、创业方式和创业理念,主要课程有经济学、战略、财务、创业管理、全球创业营销、新产品设计等;重视创业核心课程的开设,包括创业环境、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机会识别、创业

21、流程等,核心课程能增强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使学生了解创业流程,训练对创业机会的敏锐度,提升学生系统前瞻的创业思维。百森商学院本科生的创业课程基本上都围绕创业核心课程而形成课程体系。还应开设与专业有关的创业教育课程,各学院不尽相同,在专业领域内巧妙融入专业知识。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工学院开设“科技创业的领导力”,课程以技术创业为中心;医学院开设“生物设计创新:需要发现和创造”,发掘生物革新的技术创业。融创业教育于专业教育之中,为培养既具备所学专业相关理论知识、又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业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人才提供了可能。创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实践性,组织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真正提高

22、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尤为重要。高校应通过“课程实验、校内模拟、课外实践”相结合,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创业实验课,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校内模拟平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获取研究创新的综合能力。加强校企协同,高校应积极推动与企业在创业教育上的深层合作及资源协同,校企共建实践基地,通过校外实践加深学生对学科应用的认识。其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企业可以各种方式参与到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的建设和教学内容的设计等方面。比如,和学校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企业界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担任授课任务,聘请企业人员为学生开设各种讲座,担任校外实践辅导教师等。其二,企业提供实践基

23、地。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从最基础的接纳学生参观访问,定期为有科研项目、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提供开放实验室,到专业课程的调查研究,技能课程的实践训练,以及毕业实习生的实习工作等。实践基地汇集智力、知识、技术,使其成为提高专业水平,发展创业以及校企科技合作交流的平台,全方位提升创业教育的实效。采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立体化创业教育模式,积极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计划竞赛、科技作品大赛,使创新项目及新企业不断涌现。麻省理工学院自1990年首届创业计划竞赛活动开展以来,其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150个新公司。创业竞赛的形式激励创业人才在竞争中不断成长。

24、4.2.2分层培养的创业教育模式由于目前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不能对所有学生展开完整的创业教育,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将具备创业潜质的学生挑选出来加以培养是一个合理选择。对大学生创业潜质通过技术手段加以甄别,然后推出分层次的创业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第一层次的培养面对所有学生,主要开设创业教育通识课、与专业有关的创业教育课、实践技能课和职业生涯规划课。使学生萌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初步掌握创业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为下一步决定自己的职业取向奠定基础。同时在不同年级时不断增加实践机会,一直到毕业就业时期提供职业指导,帮助学生做好大学学习和毕业就业的衔接工作。第二层

25、次的培养则面对具有一定创业意愿和创业潜质的学生。通过创业人才测评、自我报名、创业大赛等方式将这部分学生发现出来,加以进一步培养。培养的方法可以采用开设创业核心课程、参加挑战杯等各类学科竞赛、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项目等方式,帮助他们掌握更多关于创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第三层次的培养则是更高水平的培养,主要针对在第二层次中涌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强烈,创业潜能极高而又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学生。这个阶段可以进行实际的创业辅导。学校可以把优质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引入创业园或孵化器,为学生提供创业场地,并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接,为创业学生提供行政审批和金融服务,帮助学生建立企业;学校教师队伍可以作为创业指导教师,为

26、学生提供指导与咨询服务;甚至高校合作企业可以以投资股东身份介入到大学生的创业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服务措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4.2.3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创业人才、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很多高校没有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师资大多是商学院的教师,虽然他们有较高的学历和理论水平,但缺乏足够的创业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重理论讲解,轻实训和实践指导,导致创业活动与创业教育分离。从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的要求出发,应当建设一支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创业实践能力的跨学科、跨单位合作的高水平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首先,高校应做好培训规划,提高教师创业教育专业水平与教学水平。一方面,对创

27、业教育师资进行创业课程的专业内容及授课方式的培训;同时可以选择一些创业指导教师赴国内外高校作短期考察和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创业教育理论、方法和经验,建立创业知识体系与专业课程交叉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创造条件以鼓励创业教育教师到企业经营管理岗位进行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锻炼;参与社会行业的创业实践;接触创业公司与创业者,总结创业案例;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并用实际创业案例与企业运营管理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来丰富教师的课程教学内容,探索具有学校与专业特色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提高教师创业教育能力与水平;打造“双师型”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其次,高校应加大创业教育人才引进力度,充实师资力量。吸引知识丰富、实践

28、能力强、取得实用性科研成果的人加入教师队伍,优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结构。最后,建立专兼结合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高校通过适当聘请成功的创业者、行业专家、企业家、政府经济部门专家、工程技术类专家、孵化器管理专家、风险投资家等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创业教育的特色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兼职教师在社会发展与新科技发展取得的成果与经历,教育与引导学生,使学生接触典型、感受典型,激发创业的兴趣和热情。4.3保障机制4.3.1政策保障大学生创业教育仅靠高校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因地制宜地出台并落实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江苏省目前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包括税费减免、注册资本分期到账

29、、创业载体扶持、创业场地优惠、融资倾斜、创业培训等,创业政策对大学生创业起到了规范、指导、引领的作用,但还存在政策可操作性与政府执行力不够的现象,例如存在限制门槛多,申请程序繁琐,创业指导与服务不完善的问题。第一,需要政府对现有政策进行梳理,尽量减少政策的限制性条件,简化程序、降低门槛;例如优化创业审批手续、使企业登记注册制度进一步简化便捷;在创业场地扶持方面,考虑到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发展规律,将免费创业场地的政策期限由目前一年延长至三年;加强创业培训,从师资到培训内容建立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对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支持,并强化不同政策之间的协调衔接。第二,强化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创业服务

30、职能。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健全多层次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创业市场导向信息机制,招募专家志愿者、创业导师进行大学生创业项目评估,积极向全社会多方宣传推介,帮助创业项目落地。第三,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加大创业贷款担保基金规模,适当放宽贷款申请和发放标准,让更多的大学生创业享受到政府财政的支持。例如,允许大学生凭借其科研成果或专利发明申请创业资助。4.3.2组织保障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充分发挥创业教育组织的保障作用。目前,大部分高校未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只是挂靠在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科研处、招生就业处等部门进行组织管理,缺乏创业教育有效的协调机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培养目标的实施、

31、人才培养的管理和监控。而国外创业教育水平先进的高校都设有创业教育管理专门机构,负责教师创业课程教学和研究的管理、实施与监控等工作,使创业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高校应成立校级创业教育领导小组,规划、组织与推动实施创业教育工作,创业教育领导小组下新设创业教育研究中心,负责对全校创业教育进行整体设计、组织实施及日常管理。进行基于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再设计,整合创业理论和实践双轨教育。做好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教学、科研、教材建设、创业咨询服务、创业设计方案评审、创业项目指导;帮助校内科研成果的专利申请和转移;根据学生创业项目的需要和特点联系孵化基地等。从而把分散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创业

32、教育工作整合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创业教育研究中心还应主动协调争取得到地方教育部门、各类科技园、行业企业、创业者协会的外部资源支持。4.3.3经营保障创业教育作为创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必然要体现当地产业结构的发展特点,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运行规律4。高校在引导学生创业过程中,应依托区域产业集群,形成有特色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并引导校内优质项目入驻大学科技园或地方创业园,为正式成立经营实体的创业团队提供经营保障。例如,南京工业大学与南京高新区共建科技园孵化区,拥有一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科技资源丰富,智力资源密集,科技园孵化区为创业人才科技创新、科技创业提供政策扶持、孵化、融资及管理服务。大学科技园、

33、创业园整合智力资源与其他社会资源,为企业提供经营场地、办公设施、孵化厂房等硬件设施;在软件支撑方面为创业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法律与财税咨询、创业培训、市场开发等服务;在资金支持方面帮助创业大学生申请创业孵化基金、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引入风险投资,帮助孵化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大学科技园、创业园这些创新实践平台,能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创业团队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参与公司管理与运作,也能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4.4激励机制有效推动创业教育,还应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创业教育教学、创业教育研究及创业实践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创业行为。为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要求高校将创业教育

34、教学、科研、创业实践指导考核指标纳入绩效考评指标。把绩效考核结果与教师职称评定、奖励挂钩,对教学评价、绩效考核、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取得好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以此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创业的激励,优化相关政策,建立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环境。高校应改革学籍管理制度,实行弹性学分制,使学生可以在较大弹性的学籍有效时间内安排学习与创业活动,实行工学交替,分阶段地完成学业;允许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对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获奖、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进行奖励。4.5评估机制创业教育质量考核评估机制是创业教育机制的重

35、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创业教育实施水平和效果的反馈,对创业教育活动价值做出评估,为优化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业素质提供依据,从而达到创业教育价值增值的目标5-6。建立科学有效、操作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协同育人环境、教学水平、协同育人运行过程、协同育人绩效几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协同育人环境考核评价内容包括大学生创业法律法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创业辅导咨询机构数量;是否设立创业教育基金、风险投资等,为创业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创业活动经费中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的比例;协同育人教学水平评估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评估。课堂教学的评估可以从人才培养目标是否有利于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6、、核心课程体系、多元化教学方法、师资数量、师资队伍结构、教师科研能力等方面展开。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具体体现在创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创业论坛的举办与效果;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建立,为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的数量及服务效能。协同育人运行过程评价指标包括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协同主体信息资源共享情况等。协同育人的绩效评价指标包括大学生创业率、创业成功率、创业方案的设计、实施效果及项目成果转化率、创业项目的新颖性和难度、大学生创建新企业的数量等。评价考核的内容要全面,不仅要评估教育活动的结果,也要评估教育活动的过程;评估主体应多元化,就是由单纯的创业教育行政部门延伸为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第三方机构,多元评估主体都可以对创业活动进行评估;评价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绩效指标。参考文献 1(德)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2任泽中,陈文娟.引入协同创新理念,优化高校创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3(10).3陈劲.协同创新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4陈超.产业结构现代化与高教结构改革J.江苏高教,2001(4).5杨惠.对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时代教育,2008(10).6孟益宏.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科学路径J.社科纵横,2008(3).第 20 页 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