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微课程资源开发(共2747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微课程资源开发(共2747字).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谈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微课程资源开发(共2747字)谈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微课程资源开发 中小学语文承担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这需要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课程资源为保障。而在正规教材中,这方面资源不足,需要开发一些校本课程资源作为补充。达川区逸夫小学(以下简称“该校”)将已有的传统文化课程群与学校整体课程构建相融合,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从微课程资源开发着手、“微课程六化”架构入手,在开发传统文化微课程方面获得了一些经验。一、校园环境“两态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校园环境是美的依托,是教育的载体,可作为微课程资源。该校充分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着力静态、动态“两态化”文化建设,为学生
2、接受、学习和发扬传统文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逐步形成“扎根传统、富有活力、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校园静态文化即环境文化,主要以校园楼层、道路、墙体、人文景观等为载体,围绕“礼•爱”文化核心,凸显传统文化魅力,精心打造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润物无声。如“儒家五常”文化墙、孔子雕像彰显礼等;“廉洁、法制文化柱”包含“廉洁、诚信、爱国、友善、勤俭”等内容;楼道剪纸、川剧脸谱的布置洋溢着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旗台以“梅、兰、竹、菊”为装饰图案,希望学生养成高洁幽雅、虚心正直的品质;“俭”字景观石告诫学生勤俭节约、俭以养德;等等。学校每个角落都彰显着无尽的教育内涵,达到一草一木都艺术、一砖一
3、瓦皆育人的效果。校园动态文化以校园板报、学习园地、校刊校报、校园广播、校园LED显示屏等为依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各种方式全天候、无缝隙地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教育,达到文而化人。二、语文微课程“教材化”该校自编传统文化语文微课程教材童韵,共6册,按主题组成单元。每册童诗童谣、古典诗词、儒家经典至少各有两个单元,其具体内容包含童谣、童诗、古诗词、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三字经论语等。每个板块融入达州地方特色:巴渠童谣、诗词、孝善文化、红军文化等。为便于识读,一二年级全文均注音,五六年级只有生僻字、通假字才注音,文后有重点字词的注释;之后是“文意”,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而非字斟句酌地理
4、解原文。同时,将微课程资源纳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纳入本校课程计划,做到有课时、有教案、有评价。各班每周抽出一节语文课作为读书活动课,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品味童韵,将优秀传统文化种子扎根学生心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活”起来。三、品格微课程“生活化”2017年,该校将传统文化与品格教育融合,探索出一条守护传统文化、传播传统伦理、实现传统价值的有效途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动”起来。将传统文化与品格教育融于学生当下生活的衣食住行中,巩固传统文化语文微课程成果。升旗仪式吟诵儒家经典。每周星期一升国旗时,选定一个主题,全校师生吟诵弟子规三字经等儒家经典,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
5、魅力,润泽于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中。创新布置品格作业。品格作业根植于传统文化,有了解大自然的时钟(二十四节气);有问寒问暖送问候;有了解传统美食文化,学会做饺子、粽子、糍粑、元宵等传统食品;有猜灯谜;有学会衣着、待人礼仪;有学会关心父母、感恩师长等。品格教育让学生遇见更好的自己。四、传统文化“当代化”将传统文化以主题类课程创新呈现,拓宽传统文化语文微课程实施路径。主题类课程是指以传统文化语文微课程主题为核心开展的传统文化类课外、校外主题活动类课程,如目前该校自行研发的以传统节日、四季之歌为主题的活动课程。深厚文化底蕴的挖掘、良好节日氛围的创设,拉近了学生与传统节日的距离。而要填补时代鸿沟,还需足
6、够的现代气息。在深挖、提炼后,该校大胆创意,融合现代元素,把传统节日拓展成“情感交互站”“才艺展示台”“合作练兵场”。如节日微课程春节共有13个单元,涵盖关于春节的来龙去脉、风土人情、诗词歌赋、现实困惑、未来发展等主题,以寒假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去探索。从现实生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学生体会到团圆和睦的浓浓亲情,感受到欢乐吉祥的节日氛围,培养了学生热爱中华传统习俗的情感,也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操。该校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体现传统文化“当代化”,发挥品读经典、传授经典、展演经典和践行经典的合力作用,让学生将所学所悟融入诵读、戏剧、音乐、小品等表演活动中。同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校外传统文化
7、教育基地观摩学习,开展“献爱心”等社会实践活动,既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又推动了传统文化的社会传播。五、微课程传承“家校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往往在家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进行。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到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家风,中华文化的缩影、文明的延续。该校开展“家规•家风•家训”征集活动,并邀请家长观摩教师示范课,让家长和学生认识到“家规•家风•家训”的重要性,营造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只有千千万万家庭培养和传承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六、网络微课
8、程“信息化”打造优质空间课堂,增强传统文化教育实效。该校开展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教育整合研究,创新传统文化内容载体,如在校园网中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栏,建设空间资源课程,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诗文建设“中华经典空间教学资源库”,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视频微课程等。校园网专栏采用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书交流会、情景模拟、演讲、辩论比赛、经典电影观摩、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等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让传统文化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为。总之,只有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生才能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成为既有知识又有文化的现代中国人;才能走进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亲近、认同这个家园,并有能力参与到这个家园的建设过程之中;才能将自己生命的根须,扎根于传统文化丰厚的土壤中。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