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教育思想现实意义研究(共3717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道德教育思想现实意义研究(共3717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老子道德教育思想现实意义研究(共3717字)摘要:老子是富于道德教育思想的经典,其道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尊道贵德,道德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无为”是老子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其哲学理论根据是它的“天道自然无为”的宇宙观,其政治思想基础是它的“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观。老子所提出的道德行为规范,其合理因素经过批判地改造之后,对今天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词:老子;教育思想;现实意义一.对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的启迪青年教师通过研习老子,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把民族传统文化的精萃整理好、宣传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因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便没
2、有发展前途。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智慧,是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之上“辅其自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实现“大顺自然”的理想境界。教师可以根据这种思想,在教育上实现对学生的顺其自然,或者是其他的教育创新。有助于个人修养。落实到教育者身上,其实老子是倡导一种少说多做的教育方法,这其实是与儒家的言传身教是相辅相成的,作为儒家思想的一种重要的补充,老子的思想也有着其不可替代的意义,给我们以许多积极的启示。老子说:“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学习并不是逼出来的,而是施教者以身作则,少说多做,正确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通过一次次测试分数、评比等指标压着学生学,要以“不言之
3、教”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和效果。返璞归真、淡泊名利。人法自然从个人学习的角度来讲便是返璞归真、淡泊名利,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作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统一。作为万物的灵长,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要以“无为”促使自然更加和谐的发展,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老子的教育之道,在于不泯灭每个人的本性,在于顺应天理。法自然,宗无为,这需要所有人共同的努力,包括人生价值观念的引导。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
4、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道法自然,在兼容并包的今天,借鉴老子自然思想的教育价值,儒道结合,充分发挥教育的最大价值,使国民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己本性而成长。二.素质教育好形式传统文化经典何以在当代大学校园引起共鸣呢?华中科大熊良山教授说:1990年,我留校担任学生辅导员,在工作中了解了同学们面临的许多“问题”,接触了许多有“问题”的同学。我很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些问题,我有幸找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并聆听先生讲授道德经3月余,解开了心中的许多疑惑,并因此对道德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6年,为适应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改革试点工作的需要,我在有关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开设了一门“道德经解读”选修
5、课(面向全校本科生,2001年改名为“老子道德经”),以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大学生学习道德经,理解其深刻含义,并以这门课的课堂教学为依托,进行了为期9年的“用道德经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深入采访之后,记者了解到:“老子道德经”课是为适应华中科技大学文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而设立的一门人文类任选课,教学目的是通过对道德经的详细讲解,结合大量的历史和现实例子,使学生对道德经的主要思想和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我国古代先哲老子提出的以提高道德修养为核心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方法有比较正确的认识,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水平和为人处世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为学生获得美好、幸福的人生
6、,取得事业的成功,同时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中国哲学、中国历史等打下一定的基础。谈起道德经进课堂的事,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杨叔子院士说:“我校涂又光先生是冯友兰先生的高足。涂先生一再讲,我们中国人都要念两本书:老子与论语。我赞成涂又光先生的精辟见解。要振奋民族精神,就要背靠五千年!”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冯友梅教授也认为:“我们可以将道德经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学生在了解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热爱,在热爱的基础上产生效仿的动力,最后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正是因为道德经这门课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使它获得了2001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成果二
7、等奖(文科类)。在湖北省教学成果奖推荐书上,校评委会的意见是:“经过5年的探索和实践,开辟了一条利用文化经典道德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将素质教育进一步落到实处,取得了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为人处世能力的实际效果,在武汉地区高校产生了一定影响,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具有在全国高校推广的价值。”三.狠抓德育的根本人格培养“孔子素以道德教育著称于世,他的成功之道正是发现并加强了德育的基础教育,而德育的基础,就是他所谓的务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里的“本”就是做人的根本,“务本”就是要学会做人。德育的中心不能多,多中心等于没中心。“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德育教育目标不是一蹴而就,一步就能
8、达到的。“由近及远,推己及人”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法。先做最容易做到的,也是德育的最起码要求,如孝敬父母、关心兄弟姐妹。然后向纵、横两个方向逐步扩展:纵向扩展是指,在对父母尽孝的基础上,进一步上推则要求对长辈要尊重和敬爱;在对兄弟友爱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左右推即对平辈也要讲友爱,对同学朋友要态度真诚讲求信用。这就是“由近及远”逐步做到。当这几步都已做到以后,再进一步要求“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由易到难,也使人觉得合情合理,符合人之常情,愿意这样去做。因而便于学生去躬行践履,不会使人产生“说教”灌输”的生硬感觉。“勤而行之”。老子认为,要想把“道”学好,必须认真实行,及时预防。老子说:“图难
9、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就是说,要想克服困难,应当在它还容易的时候着手:要想实现远大的目的,应当从细微处作起;因为天下的难事一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小事开始。因此,办理任何事情,必须及早抓紧有利时机,作好准备,而且要认真对待,不可麻痹大意。对于教育活动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特别是作为德育原理,是很有用的。培养学生的道德习惯,教师必须注意从学生日常行为表现上细心考察,慎重对待、及时引导。学习他人长处。老子主张,“为道”必须向一切人学习。不仅向好人学习,而且还要向不好的人学习。向不好的人学习,当然不是要学坏,而是吸取教训,把坏人作为一面镜子,不使自己犯同
10、样的错误。孔子也讲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今日的我们尊重赞赏才华,然而“德才兼备”永远是教育应追求的完整目标。为什么没有“以才服人”却有“以德服人”一说?常和学生们相聚谈论老师,得到的结论往往惊人相似:能力强却无师德的老师在学生眼中陌生且分量无几;负责任、爱学生的老师即便教学能力不足却依然能得到肯定,他们的道德对学生的人生产生了深刻而正面的影响。与一些昙花一现或浮于表面的才华不同,道德如春雨,润物无声而实实在在,所以能令人真正信服。老师既是如此,那么什么样的教育符合老子的思想呢?乍看起来,世界上许多教育现象与老子的道德思想是相悖的,这也正是需要重新反思道德教
11、育的原因。老子说,“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眼下青年辩论会在世界各地进行得如火如荼;老子说“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如今许多人但凡听到“博士”二字便盲目崇拜;老子说“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事实上,老子的道德教育可以解决竞争等机制带来的现实问题。“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一己之利不足为道,这“不争”的倡导背后有着一个难以为“竞争者”理解的、高明的洞见:给予的越多,收获也就越大。道德的良性循环是实实在在的:大家的行为都能符合道德良心,以有余来补不足,世界上的贫富差距定能缩小。所以要推动公益、推动人类共同的福祉,道德教育必不可少。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伟大的,因为我们的文化中有最珍贵、最高尚的道德宝藏。这宝藏是“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如今世界上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教育家将目光转向中国教育先哲的思想,道德教育亦是一个联结各界的共识。跨越古今,老子怀中的宝藏终有契机“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