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理念融入高校外语教学举措(共3846字).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2498363 上传时间:2022-04-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文化理念融入高校外语教学举措(共3846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茶文化理念融入高校外语教学举措(共3846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茶文化理念融入高校外语教学举措(共3846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文化理念融入高校外语教学举措(共3846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茶文化理念融入高校外语教学举措(共3846字)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众多,茶文化便是其中的一种。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文化,茶文化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通过学习了解茶文化,并将它融入大学生的英语教学课堂之中,这有利于高校提高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因此,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需要融入茶文化,只有这样不断的创新英语教学方法,才能使英语教学变得更有活力,从而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关键词:茶文化;理念融入;高校外语教学;创新饮茶文化早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无形地影响了人们,以其独特的方式规范着人们的思想道德。但在现代的中国,人们更多的只是单纯的去喝茶,缺乏了那种饮茶的内涵。只注重了茶对于人们物质

2、上的价值,却忽视了茶所具有的厚重的历史底蕴。毫无疑问茶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如果可以充分的学习与借鉴,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在高校的英语教学课堂中融入我国传统的茶文化,可以融入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将会事半功倍,使英语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提高英语的教学质量。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太过古板,导致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也是兴趣缺少,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热情不高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对高校的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可以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我国传统的茶文化1。融入茶文化,不仅可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还可以对大学生的心理塑造和品质品德等具有很大的帮助。1茶文化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1.1我国茶文化渊源流传茶文化起源于我国,因此我国具有茶

3、文化最为全面的核心丰富精神内涵。时至今日,茶文化在我国拥有着超凡的地位,它早已形成了完整的一种传统的精神品质,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茶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它早已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为礼仪的补全起到了作用,所以说,茶文化对人们也有倡导以礼待人的作用,但更多的是它丰富的精神内涵。对人们的精神思想等有了一定的规范作用,同时也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有了约束作用。从这些方面来看,茶文化在精神方面对人们的作用远超其它文化所带来的作用;饮茶文化在现代形成了茶道文化,茶道文化则更多的是强调人们以修身养性为目的,在饮茶的过程中学到戒骄戒躁的道理,所以茶道更多的是对人们在精神上的一种引导。人们在品茶的过程

4、中,也尝到了人生的滋味,明白人生的道理,所以说茶文化具有极大的学习借鉴价值,对高校的英语教学来说,更具有学习的价值。1.2茶文化丰富的文化内涵茶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浸染,不断的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到今天茶文化的精神已经非常完整。如同儒家所说:大道三千,茶道便是其中的一种。茶道精神同样也是我国民族精神的一部分,即使在高速发展的今天,茶道依然以其独特的文化精神影响着人们。高校的英语教学课堂,就是因为太过于保守,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积极性,所以我们应该适当的加入茶文化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1.3茶道文化与英语教学在茶道的发展历程之中,随处都可见到我国古代的道教、佛教等的身影。

5、佛教与道教也为茶道的精神文化注入了宗教的思想,这样无疑使茶道文化更加的丰富,更加富有底蕴。茶道也渐渐的发展成为了一种文化体系,构建了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家园。纵观茶道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佛教和道教对茶文化的发展和推广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古代的禅师都是在菩提下静坐,亲自给自己煮清茶,在树下静坐,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这样便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在饮茶之前,往往会有相应的舞蹈进行表演助兴,在互相敬茶的过程中,无处不体现着礼仪道德;在品茶的过程中,则会充分的体现出长幼尊卑等秩序。茶道的主要体现便表现在人们的饮茶上,通过饮茶,往往可以感受到佛家和道家的思想理念。一个完整的饮茶活动,总是在朴素、文雅、礼貌、和

6、谐的氛围中进行,在这些饮茶过程中,可以轻易地看出古人的一种对精神方面的追求。在品茶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个尊重他人的过程;同时,在饮茶的过程中,对品茶的人的心态有所要求,要求品茶的人心无旁骛,修心养性,静坐品尝茶的滋味。在品茶之后,也缓解了压力,起到了清心静气的作用,可以使人很好地修身养性,从而戒骄戒躁。心静才能彻底地放下自我来学习,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专注,对于英语学习来说也是这样,所以应当学习茶道文化,找到更好的英语教学方法。1.4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英语作为我国教育改革后,为了与世界上发达的国家相接轨,更好地发展自身所新增的一门学科,在我国教育方面却普遍存在一种情况,那便是英语成为了我国

7、大部分学生压力最大的一门学科。教师在教授英语时,由于学生对学习英语缺乏积极性,也没有很好的教育质量2。所以英语这门学科已经成为了让学校、教师、学生都压力巨大的科目。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英语教学工作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要求,然而我国的英语教师教学水平良莠不齐,高校在师资力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便是,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英语课堂上的教学方法过于古板、缺乏新意,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大学生也将学习英语当作一种负担,所以对于英语的学习就显得很被动。2茶文化值得借鉴学习2.1大学英语教学要有目的性英语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技能,如

8、果学生可以熟练的掌握这项技能,将会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很大的帮助,因此,高校对于英语的教学需要有准确的目的性。就目前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的情况来看,并没有很清楚地了解到英语对于学校学生的重要作用,仅仅把英语当成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对待,所以造成了对学生要求不严格的局面。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也比较低下,对于学生的要求也不太严格,教育模式太过于古板,没有很好地带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2.2教学中注重实践在我国,大学生普遍都是经历过了严格的高考选拔,通过大学生在高中时期对英语的三年认真学习之后,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水平3。所以对于高校的英语课堂来说,教学的重心应当放在对学生的英语实践

9、运用能力上面,而不应该依然片面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单词和课文。采取保守的英语教学方法,不但取得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使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这样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有可能存在只会死记硬背单词和课文。却不会在实际生活中对学到的英语知识学以致用,这样就失去了高校开设英语这门学科的意义,学生也失去了一项良好的语言技能,相当于落后于起跑线上,这对于学生进入职场后的发展很不利。2.3英语是一项实用性技能对于学生而言,我们的主体目的是学习文化知识,而对于大学生而言,更多的为了在大学里学习到更多的技能,为今后的职场生活作很好的准备。英语作为一种很实用的语言技能,在大学里面依然是专业必修科目,从

10、这足以看出高校对于英语这门学科的重视。然而在高校的英语教学中却存在许多的问题,使得很多学生没有彻底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学好英语,不但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基础,也是学生将来的一项生活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培养可以学以致用的实用性人才,而不是只会生搬硬套、不会运用的高分低能类学生。3结束语综上所述,经过了一千多年,茶文化具有及其深厚的内涵,对于饮茶产生的茶道,更是一种对于人生的思考,更是一种哲学,无疑是值得今天的我们去学习借鉴的。在如今的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我们更加需要茶文化的熏陶,需要静下心来细心地品茶。茶文化被各行各业学习和借鉴,在大学的英语教学课堂

11、里,如果合理的将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堂的教学,学生对高校的英语学习充满兴趣,可以极大的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将我国的传统茶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就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教师和学生对英语学习或教学中热情不高的现象,大学生对于英语的认识也不够正确,没有了解到英语的重要性,所以造成对课堂中的英语学习热度不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使得教师的教学也没有积极性。所以,我们有必要在大学的英语教学方法中有所改进,希望可以改善这种情况。我国的茶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如果可以将茶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可以为英语课堂增添更多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参考文献1梁艳红援浅谈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域援海外英语,2014(7X):39-40援2白雪援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UJ援发展,2013(12):32-33.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