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化数学教学论文(共2423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文化数学教学论文(共2423字).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学文化数学教学论文(共2423字)教学文化数学教学论文 一、品味浓厚的数学教学文化气息,让学生感受其味显性的数学教学文化浓郁厚重,比较直观、直接,容易使学生振奋;隐性的数学教学文化淡雅,讲究委婉、逐渐渗入,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两种数学教学文化相辅相成,变换运用则能使得数学教学文化有内容、有内涵,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如在教学勾股定理一课时,可以利用显性文化,给学生讲解勾股定理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从中品味其厚重而悠久的历史传承与发展:从中国周代商高的“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到古希腊毕达哥拉斯的“勾股树”;从三国时代赵爽的“勾股弦方图”到西方欧几里得的演绎推理;从清代的梅文鼎证明到美国总统加
2、菲尔德的“构造法”证明,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勾股定理发生、发展及不断丰富的历史文化图景,使其深深感受到其中浓郁而厚重的数学文化气息。又如在教学“一次函数图形平移”这一知识点时,先重点教授学生以坐标轴为参照系平移直线图像,然后把原来的参照系移动,让学生思考直线函数关系的变化。在动与不动的矛盾中,学生发现:图像向左(右)移相当于y轴向右(左)平移,图像向上(下)平移相当于x轴向下(上)移,实际上它们的相对位置并没有改变。这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运动的相对性”的理解,加深了其对“辩证意识”“数形结合”等思想的认知。这种认识文化的培养是隐性的,润物无声般浸润着学生的心灵。这样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持续渗
3、透,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二、培养通透的数学教学文化感悟,让学生体验其美数学是理性思维和想象的结合,其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现,体现在对称性、简洁性等诸多方面。如在研究三角形、函数时,会更加关注等腰三角形、二次函数的轴对称性,这体现了轴对称的美;在研究四边形时,会更加关注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对称性,这体现了中心对称之美;对于最完美的图形圆来说,我们则更加关注垂径定理这种对称之美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不再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是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数学的简洁美最直接地表现在数学符号上,它是全世界的通用语言,每个人都能从简单的表达式中读出其确切的含义。比如一些常见的数学符号及公式定理:圆周率,
4、三角函数sin,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ah,勾股定理a2+b2=c2等。这些符号公式言简意赅,学生可以从简洁的符号语言中明白其中的道理,体验到数学的简洁之美。数学之美包罗万象,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一定的数学之美。比如列方程解决问题,要从复杂的问题中抽象出一个简单的等式,这既有抽象之美,又有简洁之美,还有逻辑之美。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受这些美。三、孕育严谨的数学教学文化精神,让学生改革其新数学教学文化具有理性思考、客观认知、不断追求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孕育就是在课堂上、在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笔者先设计了“量一量”这个环节:让学生利用量角器测量一个三
5、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通过测量学生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大致在180左右,这使得学生初步认识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一个定值,但是还难以达成一致。笔者接着让学生进行“拼一拼”: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按照顺序拼在一起。学生经过“拼一拼”就会发现三个内角组成一个平角,这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了对“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认识。但这样同样具有局限性,于是,笔者顺势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证明:过一个顶点做对边的平行线,利用内错角互补的原理,将另外两个内角等量转换出来,使得三个内角成为一个平角。“拼一拼”“量一量”的教学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同时也让学生对此操作的局限性有一定的认识:操作的
6、粗糙性,测量和拼图总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严密性不足;操作的特殊性,测量和拼出某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180这一结论难以推至其他三角形,普遍性不足。因此,适时恰当的推理证明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改革创新的精神及思维的严谨性,并使这些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和习惯。四、提高数学文化的素养,使学生内化于心数学文化素养是学生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学生对数学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关系的准确把握与灵活运用上,反映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就是能理清知识形成的实际背景,形成理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解析几何的重要工具,它是数形结合思想运用的重要体现。坐标系是由法国数学家笛卡尔首创的。
7、教师在教学这节课时,可以介绍坐标系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体会到坐标系在推动数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由于现代数学起源于西方,因此,对于我国学生来讲,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跨文化学习的过程。教师应该创设适合本土学生学习的情境,减少学生由于文化上的障碍而产生的学习困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探索数学知识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然而,长久以来,我们的数学教育倾向于向学生展示那些剥离了数学家探索历程的最终成果概念、命题、数学证明,数学教学也倾向于使学生记忆这些给定的过程,而不是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学生体验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也感受不到这些数学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对所学知识就很难有深刻的理解。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推进的今天,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彰显其文化性,让学生在数学问题的探索历程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合作共赢的快乐,使其在收获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如此教学方能内化于学生内心,历久弥新。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