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初探(共2452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初探(共2452字).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初探(共2452字)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初探 【摘要】专业课程体系在培养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地方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一般开设时间较短,经验缺乏。本文将从专业设置院系、课程类型及学分比例、课程内容三个方面分析地方院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注重实践、加强知识整合、调整课程组织形式等方面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关键词】地方院校小学教育课程体系一、D学院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概况D学院从2016年开始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具体有小学教育(文科)和小学教育(理科)两个方向,开设院系分别为文学院和数理学院。现将D
2、学院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包括教师教育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能力课程中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进行统计归类为:教育心理类、学科专业类、学科教法类、教师技能类、艺术修养类、通识教育类等6个种类。二、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描述1.学科专业知识类课程所占比例最大,高达19%29%。而且从开设院系也都体现了在小学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固守学科本位的做法。另外,从内容上说,具体开设的课程集中在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领域,在选修课中少量涉及其他学科。2.教育心理类课程开设比例为8%,此类课程认同度较高。从具体内容上说:班级管理工作类与教师教育类课程比例居前。此类课程大都从教师的角度来理解解释教育,而有关儿童研究类的
3、课程则非常少。3.学科教法类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从内容上说集中在小学语文与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其他学科的教法开设偏少,只在选修课中有少量涉及。4.教师技能类课程主要涉及工具技能类课程:传统的语言表达课程、书写类和多媒体课件、信息技术类课程,教育智力技能类课程(反思性实践、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涉及不多。5.艺术修养类课程开设以音乐、美术为主,舞蹈、表演类课程也有一定的涉足。6.通识教育类课程以人文社会类的课程居多,自然科学类较少。另外地方课程的开设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三、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分析1.学科专业类课程开设(开与不开,开多开少、开什么课程)基本体现了专业负责人的个人知识系
4、统,随意主观。且学科课程与教育心理类课程普遍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且难以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2.教育心理类课程体系中缺少从儿童研究类课程。除了小学教育学和小学心理学之外,基本没有直接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的课程,甚至有些课程前还冠以“中学生”“中小学生”“青年”等字样,这种缺失与错位可能会导致未来的小学教师对小学儿童的观念、知识、态度、行为与实践能力等专业认知理念的不足,进而影响整个专业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另外,课程设置缺少对小学教育实践的关照。因缺乏与小学教育实践的联系,难以体现小学教师培养的特性,所开设的课程注重完整的学科逻辑体系,最多加上“小学”字样,几乎很难看到联系小学教育实际的案例性课程、实用
5、性课程。3.学科教法类课程占总学分比例较小,相对薄弱,无法顾及小学各科教学。教材教法类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形成未来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关键课程。学科教法类课程的学分比重比学科专业类课程的比例相去甚远,显得相对薄弱。同时应进一步关注小学中语文、数学之外的其他科目教法课的开设。4.教师技能类课程较为单一,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技能类课程集中在传统的“三笔一话”,多媒体课件制作、现代教育技术等工具性技能与训练,对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认识狭隘化,小学教师更需要掌握教学反思与教育科研、教育实践智慧等能适应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的教育智力技能。5.专业课程中的通识类课程的比例低且都为专业选修课,不
6、利于培养综合化的小学教师。单一有限的通识教育课程难以对师范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素养的提升发挥作用。四、完善地方院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1.课程设置要立足小学教育场域,注重实践取向。各类小学教育专业课程的开设,要立足于小学教育教学,满足小学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需求。也就是要与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围绕小学生、教师、教学的实际问题、实际教学情境来选择和安排课程内容。比如教育心理类课程应呈现出模块化、专题化、综合化、临床性的特点,注重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教育实践能力。2.打破学科界限,加强知识整合。加强小学教育学科专业类课程与教育类课程、心理学类课程的有机融合。比如:将
7、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渗透在其他多门课程中。补充小学多科目教法类课程、通识教育课程、艺术类课程的范围,发挥其增强学生教育实践、文化底蕴和教育张力的功能。3.调整课程组织形式,设计案例教学等基于真实教育情境的情景化学习方式。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各类课程主要以理论传授为主,学生学习更多停留在记忆层面,而不知如何将理论知识迁移到实际的教育情境中的问题,可以通过调整课程组织形式(比如通过对真实教育情境中具体案例的观察、学习),增强问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缩短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情境之间的距离,增加两者的契合度。参考文献:1陈威.“实践取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2李玉华等.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心理学类课程设置该走向何方?基于中美比较研究视角J.课程•教材•教法.2016年2月.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