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分析(共5203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分析(共5203字).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分析(共5203字)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随之猛增。而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是有其专门性和特殊性的。它不仅仅是为了学校学科教学的需要,同时也应该满足市场对综合型翻译人才的需要。如今,单一的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对翻译人才的实际需要,这就需要地方高校必须与时俱进,从市场的硬性需求出发,更新培养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注重对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地方特色化培养。关键词: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高校;应用型翻译;特色化培养对于翻译人才的培养,地方高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对翻译
2、学科的设置、教学模式和师资力量等,都直接影响着翻译人才的就业选择和人生方向。这就需要我们“因地施教”,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历史文化特点及资源产业链等实际情况,突破创新,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区域发展需求的翻译人才培养途径。一、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分类(一)面向高校的专业性翻译人才教育以人为本,翻译人才的培养要以翻译能力为中心,高校要明确翻译学科的实际定位。把培养针对高校的专业性翻译人才作为目标之一,各大高校的外国语学院目前开设的翻译学科结构较为单一,教学内容陈旧,忽视了翻译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应该探究一条专门面向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途径,让高校输出的翻译人才又回归于高校,作用于高校。不
3、仅市场上的各大企业需要翻译人才,高校内部也同样需要翻译人才,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多方受益的技能。翻译专业出身的学生具有一定翻译基础和翻译素养,对翻译的新鲜事物可以有更好的理解和消化。通过翻译还能够获取第一手资料,拓宽翻译视野,同时还可以把自己学习积累到的翻译经验再传授给身边的学生。所谓高校输出的翻译人才再回归高校,本意就是培养出适合当展趋势的翻译教学型人才。这样的人才更能熟知翻译的要义所在,更能了解翻译专业学生的需求所在,最终能够形成一个翻译人才的良性循环。面向高校的翻译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这种模式的核心就在于要求翻译能力与教学能力相结合,做到能翻译,能教学,把自身的翻译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
4、生。同时,高校内部为了实现教学计划,更新教学翻译类材料,也需要一定的翻译人才做支撑。一方面,有了专业性翻译人才作为后盾的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便有了相应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这种循环培养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翻译人才的就业问题,找到了专业对口的工作,学以致用,发挥了其自身优势。(二)面向企业的商务复合型翻译人才高校对翻译人才的培养,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的作出调整,而各种大中小型企业便是吸纳翻译人才的主要力量。这就对高校的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同时也为翻译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学校对于课程内容设置的与转移,对翻译人才的培养类型起着关键的作用。翻译本身应该是一门实
5、践性很强的科目,但在以往传统的翻译教学中,老师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只注重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而没有突出翻译的实践重要性。学生在本地文化的影响下,是一个有特点、有个性的翻译群体,高校应该抓住这一点,迎合当地企业用人的发展趋势,培养面向企业的商务型翻译人才。他们可以促进区域与国外的直接交流与合作,在更大意义上服务地方经济。所谓商务型翻译人才,旨在市场经济中能够直接参与商务活动的翻译人才。有些稍具规模的地方企业还会跟国外的跨国公司有业务往来,而此时双方的顺畅沟通就成为了决定贸易成败的关键问题,这就要求地方高校要审时度势,让翻译人才在企业的商务活动中崭露头角,发挥其重要作用。一名合格的商务型翻译
6、人才应该具备必要的翻译能力,因为商务活动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灵活性,它经常涉及到各个领域的技能探究。因此,高校对商务翻译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多方位入手,丰富学生们各方面的翻译知识,结合当地特有的文化资源开展交际文化教学,加强对商务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力度,以灵活应对企业商务活动的需求,培养出更多合格的翻译者,充分实现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三)面向外交活动的应用型翻译人才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外交活动也日益频繁,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亟缺的现状已成不争的事实。高校外国语学院中对外语专业知识的单一设置和基础技能型翻译人才也早已显现出对国际市场的不适应。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迫切需要能应对国
7、际外交活动的应用型翻译人才。目前很多高校都十分注重对翻译教学的方法改革,并研究出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方法。但是,我国上千年遗留下来的含蓄、内敛的传统文化观念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学生在翻译学习上的被动状况。当前我国的众多高校内对专门教授外交翻译的科目还很少,师资力量也很薄弱,并且长期以来,针对外交活动的翻译人才的培养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属于一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始终以教师传授翻译的理论知识为主,师生之间互动很少,模拟化的外交情景设置也不够及时,这就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使得学生不得不被动的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各种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们对外交翻译的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学
8、习的能力和热情就会受到抑制,势必会影响到我国外交翻译的质量与效果。在外交翻译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教师不仅要具有十分扎实的外语和汉语的基本功,而且还应该主动的对外交翻译的语法、用词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鉴于我国目前高校的外交翻译教师的紧缺状况,地方高校应该充分重视起来,及时调整翻译教师的研究方向。二年级是学生开始正式接触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阶段,很多学生在这个时期是非常茫然的,还弄不清外交翻译知识的所以然,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的调整教学目标,正确引导学生按照专业知识的要求,一步步掌握外交翻译的技能。二、培养地方高校翻译人才的对策无论是针对哪种翻译方向的人才的培养,都应该是服务于社会的
9、。而社会对于翻译人才的需要和高校对翻译人才的输出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用经济学观点表达就是供不应求。当前这一不对等的问题已成为我国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主要矛盾,因此,改革翻译教学,培养多方位的翻译人才是我国高校的当务之急。(一)教学实践注重翻译案例分析“知识要活学活用”,这句话十分贴切当前我国高校对翻译人才培养的误区。学生只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不去实际操练,那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达到国际国内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标准。因此,我们不仅要在翻译的课程设置上,翻译的教学环节上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同时也应该注重在翻译案例的实际分析上下功夫。多设置一些案例的实际翻译环节,激发学生的翻译兴趣,
10、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除了必修课,学生还可以选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领域进行翻译。作为教师,应该有目的的为学生提供大量,前沿的有科研价值的翻译语料库。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必要时知识的输出打下基础。案例实践性教学模式在要求教师巩固深化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翻译能力和创新精神,把专业翻译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去,解决现实中的实际翻译问题。注重将专业技能与行业技能结合起来培养,通过对翻译案例的实际分析,增强学生的实践翻译能力。因此,高校应该注重,让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及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成为培养翻译人才的关键环节。(二)开展校企合作的翻译实景训练高校翻译专业
11、的学生只有在真正的实践中才能锻炼自己,依托团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就业兴趣,融入到自己喜欢的行业中去进行专业实践,从而获得专业翻译技能的提高。校企合作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学校翻译类学生输出到真正的实体企业中去实践,在各种真实的情景中锻炼自己,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全方位有效地进行翻译实习,这不仅给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学生自身也会收益颇丰。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实习企业,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实习成果,这种培养模式要比单纯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得多。学生从校园走出去,在企业中进行翻译实训,为将来毕业后步入职业生涯做好准备。这种培养模式既能够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翻译基本功,并能将翻译
12、能第2期浅析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179力投入到实际的应用中去。将学校资源和企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发展模式,是学校按照企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翻译人才再反哺企业的一种培养模式,这样既可以有效地解决高校翻译人才招聘就业等问题,也可以解决企业缺乏翻译人才的问题。一方面,学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共建合作型实训基地,推进各种办学形式的发展,形成办学形式的多样化,并利用企业丰富的资源和政策优势,发展学校的特色化翻译教学;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学校提供的翻译人才可以创新用人机制,从而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因此,大力推广和发展地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实现就业的平衡,还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双方的“共赢
13、”。(三)关注国际实务变化热点地方高校要想培养具有较综合高水平和翻译能力的人才,还必须紧跟国际实务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实时的体现出来,让学生们抓住热点问题进行翻译练习,这不仅可以扩充学生们的词汇量,同时也为将来从事外交翻译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高校翻译专业的教师在工作之余要主动收集国际实务的热点问题,通过合理的筛选再带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从而锻炼了学生们的实训翻译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对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变也是客观必然的。以往的教学都是以翻译知识的传授为主,以教材和黑板为主要媒介,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必须改变。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应该形成“翻译能力+商务
14、能力+操作能力+行业技能”的复合型应用商务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时,在教师关注国际实务热点的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的关注热点问题,将自身的知识储备与实际热点翻译结合起来,从而保证学生既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突出的专业能力,即更高的翻译综合素质。这样学校通过多样性的培养体系,构建出多层次、个性化、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体系,才能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高校以往的翻译教学都是授人以技为主,而非授人以道。地方高校是为地方输出人才的主力军,对专门用途的翻译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依靠地方高校来完成的。因此,地方高校的外语教学思路要紧跟时代需求的变化趋势。一方面要考虑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对
15、专门用途的外语翻译教师的培养,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翻译教学的开展和推进。总之,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翻译人才是非常亟需和必要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探索出一条能适合地方发展的翻译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我们的翻译教学变得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从而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毋庸置疑的是,目前地方高校仍然是市场翻译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所以地方高校应该重视多方面应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充分整合学校翻译学科的优势和地方的各种社会资源,实现高校和社会的双向培养,为翻译人才提供一个广阔的用武之地,这样做既可以弥补高校自身培养能力的不足,同时还推动了地方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16、,从而达到一个双赢的理想目的。对于地方高校的长远发展而言,面向市场、面向教育需求、面向社会的进行专业性翻译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去细致的规划和实践。参考文献:1马佳瑛,章洁本地化行业发展及本地化翻译人才培养策略研J陕西教育,2013,(01):77782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013黄德先,杜小军翻译的职业化及对翻译研究的影响J上海翻译,2010,(01):73774王爱琴,王秀平市场经济条件下复合型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J台州学院学报,2006,(05):785杨为,刘汝荣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谈商标词的翻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1631662.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第 9 页 共 9 页